上卷 胎惊论
类别:
其他
作者:
王大伦字数:9583更新时间:23/03/02 13:36:20
小儿百日之内,壮热烦燥,啼哭无时,目睛上窜,时发惊搐,面青腰直,撮口缩腮,大便时去青黄之水,此名胎惊。
皆因在母腹中,母受跌扑惊恐,或恣食辛辣毒物,胎中感之,郁热在内,故生下而有此症。
【利惊丸】 治一切惊风搐搦,胎惊变蒸,伤风咳嗽。
胆星(三钱,牛胆制) 天竺黄(二钱) 礞石(二钱) 牛黄(一钱) 轻粉(一钱) 朱砂(一钱) 麝香(二分) 冰片(一分) 巴豆肉(五分,去油)
各为净末,神面糊丸,萝卜子大,金箔为衣。一岁三四丸,随岁加数。大人中风痰厥,三十丸姜汤下。
【利惊丹】 治症同前。
朱砂 半夏 桔梗 枳壳(各二钱) 防风 天麻(各三钱) 胆星 礞石 牛黄(各一钱) 雄黄(五分) 大黄(一两,酒煨) 巴豆(五分,制过)
为末,面糊为丸,黍米大,朱砂为衣,每服二三十丸,薄荷灯心汤下,视儿大小用之。
【琥珀丸】 治婴童一切惊痫诸般痰症。
琥珀(一钱) 牛黄(一钱) 雄黄(二钱) 辰砂(二钱,为衣) 贝母(一两) 天麻(一两) 天竺黄(二钱) 胆星(五钱) 全蝎(二钱,炙) 僵蚕(二钱,炒) 薄荷(二钱) 麝香(五分)
为末,黄连、甘草煎膏为丸,芡实大,朱砂为衣,生姜、薄荷汤化下。
【牛黄丸】 治症同前。
贝母(一两) 天麻(一两) 花粉(一两) 白术(一两) 广皮(一两) 天竺黄(五钱) 雄黄(三钱) 辰砂(三钱,为衣) 甘草(三钱) 山药(三钱) 全蝎(三钱,炙) 僵蚕(三钱,炒) 人参(五钱) 茯神(五钱) 薄荷(三钱) 珍珠(二钱, ) 胆星(一两) 牛黄(一钱) 琥珀(二钱) 麝香(一钱)
各取净末,黄连、甘草膏为丸,芡实大,朱砂为衣,薄荷、灯心汤化下。
【丑宝丹】 治症同前,陈养心方。
知母(一两五钱) 蓬砂(一两五钱) 五灵脂(一两五钱) 木香(九钱) 姜黄(七钱五分) 急性子(一两五钱) 青盐(六钱) 枯矾(九钱) 陈锻石(一两五钱) 雄黄(六钱) 砂(一钱二分) 牛黄(五分) 琥珀(一钱) 麝香(一钱)
各为净末,牛胆汁为丸。小儿一分,大人二分。生姜汤调化下,酒服亦可。
【琥珀抱龙丸】 治小儿胎惊夜啼,变蒸不解,壮热不退,伤风咳嗽,痰涎壅,诸惊变易皆可服之。
天竺黄(五钱) 胆星(八钱) 辰砂(五钱) 雄黄(五钱) 琥珀(三钱) 花粉(二两) 麝香(五分) 冰片(一分) 金箔(十张,为衣)
各为净末,甘草煎膏为丸,芡实大,再用朱砂二钱为衣,每服一丸,薄荷、灯心汤下。发散用葱汤。
上卷 夜啼论
小儿夜啼,其症有拾,当辨是何症,随病治之。有客忤夜啼、有 啼、有邪于心痛啼、有胎热伏心啼、有盘肠内钓啼、有胎寒啼、有乳食作痛啼、有惊啼、有天钓啼、有受寒肚痛啼。利惊丸、琥珀抱龙丸、利惊丹、治诸夜啼并效。
【千金龙胆汤】 治胎惊发热,四肢惊掣及变蒸未解,夜啼诸症,诸风惊痫,脐风撮口并效。
龙胆草 钩藤 柴胡 黄芩 桔梗 白芍 茯苓(各一钱) 甘草(五分) 大黄(一钱五分,酒煨)
生姜三片,水二钟,煎钟半,母子同服。
惊搐加天麻、僵蚕(各六分,) 病加青黛(五分)
【酸枣仁汤】治心惊不宁,恍惚恐怖,及夜啼诸症。
人参(五分) 茯神(一钱) 麦冬(一钱) 甘草(五分) 钩藤(六分) 远志(肉,一钱) 茯苓(一钱) 木通(七分) 酸枣(七分,炒) 朱砂(末,临服入)
灯心二十寸,生姜三片,水二钟,煎钟半,母子同服。为末,灯心汤调服一钱,加麝(少许)
【琥珀丹】 安心神,镇惊邪,治一切夜啼,胎惊变蒸,并效。
胆星(二钱) 琥珀(三钱) 天麻(八钱) 僵蚕(五钱) 白芷(五钱) 白附子(二钱,煨热)
为末蜜丸,芡实大,每服一丸。生姜、薄荷汤化下。
【安眠散】 治夜啼不止,状若鬼祟。
蝉蜕(七个,只用下半段)
乳细,薄荷汤加酒少许,临睡调服。如不信,服上半节仍旧啼。
【灯花散】 治夜啼。
灯花(七个) 硼砂(三分) 朱砂(少许)
为末,蜜汤调下,临睡服。抹乳头,令儿吮之亦可。
【二土膏】 治儿客忤,惊啼夜睡不宁。
灶中黄土 蚯蚓粪。
为末,新汲水调涂五心,即效。
【禁儿夜啼诀】
用黄纸朱书彼处巡按名字,上写敕令二字;四边写虎字,贴在床上。口念咒曰:小儿夜啼几时休,门管先生在床头,今夜若还再啼哭,飞剑斩了鬼驴头。
上卷 变蒸论
变蒸之症,形类伤寒。发热惊搐,咳嗽声重,喷嚏惊啼,无汗耳热, 热唇尖无白泡者,乃感冒之症。耳冷 冷,或无汗,或自汗,上唇有白泡,如鱼目者,变蒸之候也。儿生虽皮肤、筋骨、脏腑、气血俱全,而未充实,故有变蒸焉。
变者,异也;蒸者,热也。每蒸一次,气血稍强,精神特异,经十变五蒸讫。又三大蒸,共五百七十六日。变蒸俱毕,而乃成人也。凡遇此症,不可容易汗下,重则七日,轻则二三日自退。病重者利惊丸、琥珀抱龙丸、惺惺散、俱效。腹胀喘急五色丸、白玉饼微利之。
【巴豆制法】 巴豆不拘多少,去壳,取鲜白色润者,碾如泥,用纸重重包裹,以石压去油,置地上。冬一二月,夏半月,任其出梅去毒,方可取用。不尔伤人。
【牛胆南星制】 南星不拘多少,为末,用腊月黑牛胆拌湿,黄牛胆次之,灌入原胆内,当风悬过三月方可用。伏天制更好。(南星性烈不制不可轻用。)
【白玉饼】 治诸惊潮热,痰涎壅盛,肚腹膨胀,变蒸诸症,悉皆治之。多则行痰,少则消痰。
滑石(五两) 桔梗(四两) 半夏(一两,姜制) 胆星(八钱,制) 轻粉(三钱) 飞矾(三钱) 巴豆(二钱,制。此药有斩关夺旗之功,性烈。不制不可轻用,慎之!慎之!)
为末,面糊丸,小麦大,捏作小饼。每岁二十饼,看大小加减用。
【五花丸】 治小儿一切所伤,痰涎壅胸膈不利,乳食不消,变生积癖,胁腹坚硬,按之疼痛;兼治一切惊风痫症并效。
青丸子
青黛 南星(制。各五钱) 巴豆(五分,制过方可用)
红丸子
朱砂 半夏(姜制。各五钱) 巴豆(五分)
黄丸子
大黄(煨) 郁金(各五钱) 巴豆(五分)
白丸子
白附子 寒水石( 。各五钱) 巴豆(五分)
黑丸子
五灵脂(炒) 全蝎(炒。各五钱) 巴豆(五分)
各为末,糊丸,粟子大,每岁服五六丸,姜汤下。惊风痰盛薄荷汤下。
琥珀抱龙丸、利惊丸、利惊丹、牛黄丸,并效选用。
【惺惺散】 治变蒸发热,咳嗽声重,并伤风咳嗽,时行痧痘疑似之间,并皆服之。
白术 茯苓 陈皮(各一钱) 甘草 白芍 桔梗 薄荷 荆芥(各五分) 北辛(三分) 防风(七分) 人参(五分,壮热少用) 生姜三片,水二钟,煎钟半,母子同服。
【加味惺惺散】 治症同前。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干葛 枳壳 防风 羌活 花粉 前胡 川芎 黄芩 柴胡 薄荷(各等分)
姜三片,水二钟,煎钟半,母子同服。
【柴胡汤】 治变蒸壮热,心烦啼哭,及骨蒸劳热。
沙参 柴胡 防风 麦冬 甘草(五分) 龙胆草 地骨皮 知母 生地(各一钱) 木通(七分) 灯心二十寸,水二钟,煎钟半,母子同服。
【五苓汤】 治变蒸,余热不退,心经伏热,夜啼或泻。
白术 白茯 猪苓 泽泻 木通 生地 小柴胡(各一钱) 薄荷(六分)
灯心二十寸,水二钟,煎一钟五分,母子同服。
上卷 急慢惊风论
小儿急慢惊风症候,素问所谓阴阳痫者是也。急者,属阳,阳盛而阴亏;慢者,属阴,阴盛而阴亏。阳动而燥疾;
阴静而迟缓。其始也,皆由脏腑内虚,失于调理而得之。虚则生热,热则生风。是以风生于肝,痰生于脾,惊出于心,热乘于肺,惊风痰热四证已具,八候生焉。八候者:搭眼摇头、口张舌出、唇红脸赤、搐搦颤汗。其症面青眼青、唇青泻青、太阳发际印堂青筋、虎口三关纹红紫咚青色、皆惊风症候也。须知表里、察寒热、磕虚实、辨逆顺、而随症治。
大抵急惊用药以凉;慢惊用药宜温。又栅男搐左视左;女搐右视右。男眼上窜;女眼下窜。男握大拇指在外;女握大拇指在内。男手左引;女手右引。此皆顺症可治。反此则逆。凡治惊先截风;治风先于利惊,治惊先于解热;解热先于豁痰;治痰先于降火。若四症俱见兼而治之。慢脾风者,或泄泻、或呕吐、或痢久饮食不进,元气虚极乃变此症。须温脾和胃,扶元气为主,驱风豁痰次之。又有马脾风一症极恶,乃风寒失于发散,寒气客于肺经而成斯候。面青气急,口张鼻孔扇,两胁连胸牵动而喘,类马走乏而喘急,故以名之,鲜有生者。
非时吊眼惊入肝 睡后切牙惊入肾
夜啼到晓惊入小肠 气喘饮水惊入肺
面红脸赤惊入心 五心烦热惊入脾
面青乍白惊入胆 喉中痰锯惊入大肠
干呕无时惊入胃 睡中啼哭惊入三焦
又一说八候:搐、搦、掣、颤、反、引、窜、视。(皆恶症也。)
搐者,(两手伸缩;搦者,十指开合;)掣者,(势如相扑;)颤者,(头偏不正;)反者,(似弓反张;)引者,(臂若开弓;)窜者,(目瞪似怒,)视者,(睛露不转。)
【通关散】 治急慢惊风,昏迷不醒。
猪牙皂角(一钱) 生半夏(一钱) 北细辛(三分)
共碾细末,用灯心醮药入鼻孔,得喷涕为验,不则难疗。用姜汤调少许服之,亦效。
【九转玉华丹】(一名白凤髓) 治小儿痰迷心窍,惊厥不醒,五痫并效,及大人中风。
半夏曲(三钱。制半夏曲法:伏天磨末,每斤加白面半斤,捣姜汁拦匀成块,悬当风听用。) 轻粉(一钱五分) 巴豆(一分制) 冰片(三分)
HT 细,绿豆粉打糊为丸,菜子大,量大小,姜汤下。
【大抱龙丸】 治小儿急慢惊风,手足抽掣及伤风咳嗽,神昏多睡,一切中风、中暑、中恶、痰厥喘急并效。
天竺黄(二钱) 珍珠(二钱) 僵蚕(三钱) 人参(三钱) 胆星(五钱) 雄黄(二钱) 琥珀(二钱) 神砂(二钱,为衣) 礞石(五钱) 牛黄(一钱) 犀角(五钱,镑) 甘草(一钱) 麝香(五分) 冰片(一分)
各取净末,加白丸子末五钱,甘草煎膏丸,芡实大,金箔为衣,姜汤下。
【大惊丸】 治症同前。
羌活 防风 川芎 茯苓 茯神(各五钱) 白附子(炮) 白术(炒) 全蝎(炙) 僵蚕(炙。各二钱) 胆星(六钱) 明天麻(三钱)
为末,蜜丸,芡实大,薄荷、灯心化下。
【安神丸】 治急慢惊风,安神镇心,消痰顺气,育养心神,心经伏热,夜啼并效。
人参 白术(各五钱炒。) 茯苓(五钱) 甘草(二钱) 羌蚕(炒) 桔梗(各二钱五分) 全蝎(五个,炙)麦冬(五钱) 酸枣(五钱,炒) 木香(三钱) 辰砂(五钱) 大赭石(一两,醋 七次)
为末,蜜丸,芡实大,每服一丸,薄荷、灯心汤下。
【羌活汤】 治惊风潮热,痰涎壅盛,牙关紧急。
柴胡 羌活 地骨皮(各一钱) 前胡 川芎 茯苓 独活 天麻 枳壳 桔梗(各七分) 人参(肺热少用) 薄荷 甘草(各五分)
生姜三片水煎。体僵直加麻黄,惊热加蝉蜕。
【钩藤饮】 治一切惊风潮热,痰涎壅盛,抽制眼窜,昏沉不醒,惊痫变易,并效。
麻黄 升麻 甘草 蝉蜕(研去土,五分) 胆草 川芎 钩藤 羌活 防风 独活 薄荷(各七分) 天竺黄(三分,乳细和煎剂服)
生姜三片,水二钟,煎一钟五分,乳母同服。
【防风汤】 治急惊余热不退,手足时复搐掣,心悸不宁。
防风 柴胡(各一钱) 半夏(五分) 黄芩 川芎(七分) 细辛(四分) 白芷 薄荷 甘草(各六分) 大黄(一钱)
生姜三片,水一钟五分,煎一钟服。便秘加芒硝。
【导赤饮】 治急惊之潮热,泻心经之蕴热,分阴阳,利小水。
赤茯 木通 生地 山栀 黄芩 柴胡(各一钱) 半夏(五分) 麦冬(八分) 甘草 薄荷(各五分)
灯心二十寸,水煎。便秘加大黄。春加防风、蝉蜕;夏加香薷、五味;秋加升麻;冬加连翘。
【温胆汤】 治心惊胆怯,烦燥多痰,惊后夜睡不眠。
陈皮 半夏(制) 茯苓 甘草 枳实(麸炒) 酸枣(炒。各等分)
竹叶十片,水煎。
【泻青丸】 肝主风,泻心肝之火,风自退矣。
龙胆草(三钱) 大黄(五钱,煨熟) 当归 川芎 山栀 羌活 防风 黄连(各四钱)
为末,蜜丸,萝卜子大,竹叶、灯心汤下。
【紫金锭】(即玉枢丹) 治小儿一切惊风痫症,痰涎壅盛,手足颤掉。治痰之功过于牛黄等剂。男妇诸症,并皆服之。解诸毒,疗诸疮,通关利窍,百病如神。
山茨菰(三两,去皮焙) 文蛤(即五倍子,捶碎洗净,二两) 麝香(三钱) 千金子(一两五钱,去壳去油)红芽大戟(一两五钱,如苦参段坚实紫色者佳) 大朱砂(六钱,透明者) 大雄黄(六钱,透明者。俱HT 极细)
各取净末,糯米打稀糊和匀为锭。紫金锭。大人加倍用之。修制此药须择端午、七夕重阳。如欲急用,或天德、月德日亦佳。要在净室焚香虔诚,更忌妇人、鸡、犬及孝服之人见之。否则无效。小儿惊风一切痰症,生姜薄荷汤化下;男妇一切痰迷心窍,昏沉不醒,姜汤化下;婴童痫病,生姜汤化下;伤寒时疫发狂,凉水磨化下;一切HT疽疔毒,毒气攻心,甘草汤化下;治卒中鬼祟僵仆不醒,生姜汤下;久疟不止,桃柳枝煎汤下;久痢不止口噤;黄连甘草汤下;卒中一切食毒,甘草汤化下,凉水亦可,一切怪症、痰症、无不见效,并用生姜汤下。
【保惊锭】 治小儿一切惊风痫症并皆治之。
蛇含石(八两,入瓦罐内,铁皮盖上,火 ,酒淬七次。研末,红米饮汤、调饼再 一次,研飞。) 胆星(二两)白附子(一两,炒黄) 朱砂(一两) 麝香(二钱)
石用水飞过,各为细末,端午日用三家粽捣烂为锭,生姜、薄荷汤化下。
【黑神丸】 治急慢惊风,身热螈 ,兼风等症。肝疳并效。
胡粉(一钱五分) 香墨(一钱) 芦荟(一钱) 牛黄(五分) 青黛(五分) 使君子(一钱,煨) 飞罗面(一钱) 麝香 冰片(各半分)
为末,糊丸,桐子大,每服三五丸,薄荷汤下。要微利再加数丸。
睡惊丸 有朱砂(一钱,)无面麝。
【天麻定惊丸】 治小儿急慢惊风,身体壮热,精神恍惚,痰涎多睡,惊悸不安,手足搐搦,并宜服之。
天麻(明) 僵蚕(炒) 防风 人参(各五钱) 甘草 朱砂 全蝎(各三钱) 雄黄(一钱五分) 牛黄(一钱) 麝香(三分)
为末,蜜丸,芡实大,每服一丸,薄荷汤下。
【牛黄散】 治症同前。惊风、变易皆可服。
胆星(五分) 牛黄(一分) 天竺黄(二分) 珍珠(一分, ) 朱砂(三分) 雄黄(一分五厘) 蓬砂(五厘) 冰片(二厘)
为细末,每服三五分,生姜、薄荷汤下。
八宝散 加琥珀(一分。)
【牛黄丸】 治急慢惊风,发搐痰壅,及吐泻生风。
牛黄(二钱) 胆星(五钱) 乳香(五钱) 人参(三钱) 天麻(五钱) 防风(四钱) 全蝎(五个,炙去足) 茯神(四钱) 僵蚕(三钱,炒) 朱砂(三钱) 麝香(二分) 冰片(五厘)
为末,炼蜜为丸,芡实大,朱砂为衣,荆芥薄荷汤下。
【牛黄丸】 治症同前。二方并效。
胡黄连 犀角屑 白茯(各五钱) 川芎(四钱) 人参 天竺黄 钩藤 龙齿(各三钱) 木香(一钱五分) 麝香(三分) 牛黄(二钱) 冰片(一分)
为末,蜜丸,芡实大,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
【青州白丸子】 治小儿急慢惊风,及中风、中恶,痰涎壅上,一切诸风痰症。大人并宜服此。
半夏(七两,生) 南星(三两,生) 白附子(三两,生) 川乌(五钱,去皮脐,生用)
为末,绢袋盛之,用新汲水摆,次以手揉,有楂再研、再揉,药尽为度。入瓷盆内,日晒夜露,换水又晒,过七日晒干研末,面糊为绿豆大。小儿三五丸,大人十五丸,生姜、薄荷汤下。
【真方白丸子】 治症同前,及麻木、瘫痪、风痰、膈壅之疾。
半夏(汤泡去次) 南星(洗焙) 白附子(炮) 川乌(炮去皮脐) 明天麻 全蝎(各等分)
为末,姜汁打糊为丸,如前用法。小儿惊风,生姜薄荷汤下。
男妇小儿 喘,生姜、幸皮、杏仁汤下。
【七宝灵砂丹】 治婴儿慢惊及慢脾风,精神困惫,膈上有虚痰不能得化,服行痰之剂,恐动脏腑,用此丹服之。其痰须臾自下,良久眼开神定,渐与四君子汤加附子,次用调理、镇惊、去风之药。
开元钱(图缺)
【乃开元钱,背上,上下有两个月,一个月者不用,其钱色黑比诸钱颇小。】
将钱置铁匙头,放炭火内烧,霎时,四维上下有黄白珠子,遍弦都是,将出候冷,倾于盏内,入朱砂末少许,只作一服。取金银同薄荷煎汤调下。闲中宜收此钱,备用。或预烧珠子,存用妙。
【观音散】 治胃气不和,泻痢日久,不思乳食,脾胃困惫,神昏体冷,欲成慢惊。
人参 白术(炒) 茯苓 藿香 扁豆(各一钱) 枳壳 甘草(各五分) 木香(三分) 黄 紫苏(六分)酸枣仁 石莲肉(各一钱)
老米一撮,乌梅一个,水煎。
观音全蝎散 加附子(五分) 全蝎(三个,炙) 冬瓜仁(百粒)
【补脾益真汤】 治呕吐泄泻,胃口不开,将成慢惊,或变蒸惊吓之症,误用镇心寒凉之药,而成慢惊,并效。
人参 黄 白术 当归(各一钱) 诃子 陈皮 茯苓(各七分) 浓朴 甘草 半夏 附子(各五分) 肉蔻(三分) 木香 官桂(各二分) 全蝎(二个,炙) 丁香(二分) 砂仁(三分)
生姜三片,水煎。口渴,去丁附,加干葛、麦冬、五味。
【大醒脾散】 治吐泻不食,恹恹欲成慢惊。
人参 陈皮 茯苓(各一钱) 甘草 南星(制) 附子(各五分,炮) 莲肉(十粒) 全蝎(一个,炙) 木香(三分)
陈老米百粒(炒),共为末,每服一二钱,白滚汤调下。
醒脾散 无陈皮南星,有白术(一钱),天麻(八分),菖蒲(六分)。
【宝真丹】 病传慢惊、慢脾风,用此甚效。
人参 茯神(各三钱) 琥珀 天麻 僵蚕(炒) 防风 南星 白附子(各二钱) 全蝎(一钱,炙) 朱砂(一钱) 乌蛇肉(二钱,酒浸一宿,炙干用) 麝香(三分)
为末,炼蜜丸,芡实大,每服一丸,姜汤下。
【回生丹】 治症同前。
人参 茯神 琥珀 天麻 僵蚕 防风 南星 白附子 全蝎 朱砂 乌蛇肉(各三钱) 麝香(一分)
为末,炼蜜丸,芡实大,朱砂为衣,姜汤下。
【银白散】 治小儿吐泻不止,睡露扬睛,欲变慢惊。
人参 茯苓 石莲肉 白扁豆 天麻(各一钱) 白附子(五分,炮) 木香(三分) 藿香(六分) 全蝎(二个,炙) 甘草(五分) 陈米(三钱,炒)
共为末,每服一二钱,米汤调下。
【温白散】 健脾暖胃,驱风豁痰。
人参 白附子 天麻 南星 防风(各一钱) 僵蚕 全蝎(炙。各五分)
为末,糊丸,菜子大,姜汤下。
【南星散】 驱风豁痰,急惊、慢惊、阴痫并效。
天南星(重八九钱一个) 琥珀 全蝎(炙。各一钱)
地上作小坑,深四五寸许,用炭烧红,以醋半盏洒入坑中,入星于内,以火炭条密盖之,又用盆盖上;一伏时取出,焙干为末,加琥珀、全蝎HT 匀。每服五分,生姜、防风汤下。
【参附汤】 元气虚脱,将成慢惊。
大附子 人参(各一钱) 丁香(五粒)
生姜五片,水煎。
【失音散】 治惊痫愈后,失音不语,服之即能言语。
天南星(炮制)
为末,周岁儿三分,猪胆汁调化下。
【慢惊灸法】
尺泽穴(在肘后横纹,灸三壮)
百会穴(在头顶旋毛中,灸三壮)
大冲穴(在脚面脉动处,灸三壮)
角弓反张,发际(入三分,灸三)
中卷 痫症论
痫之举发,症类争惊,眼白上窜,痰涎壅盛,痰吼如锯,身体僵仆,目不知人,发有轻重,症归于一。其病总归风、热、痰、火四证。而发有时度,远则一年、半载一发,近一二月一发,或有一月而发数次者。发则昏晕,自不知其所为。
其名有五,而属五脏。肝经病则为犬痫,面青反折上窜;心经病则为羊痫,面赤目瞪吐舌,或出血沫;脾经病则为牛痫,面黄目直视,肚腹胀满;肺经病则为鸡痫,面白惊叫,反折手 ;肾经病则为猪痫,面黑口吐白沫;外马痫一症亦属心经。凡医此症,先须辨声,审是何兽、属何脏,随经而治之。
犬痫 三伏日取犬齿,磨水服。犬颔骨( 为末服。)
羊痫 三月三日取羊齿,磨水服。
马痫 取马齿磨水服。马尾(烧灰为末服。一方马蹄为末。)
牛痫 乌牛齿水磨汁服。 牛鼻中木(烧灰末服。一方牛蹄末服。)
鸡痫 白鸡脑水调服。
猪痫 五月五日猪齿水磨服;猪乳亦可。
【五色丸】 五痫并治。
朱砂(五钱) 水银(二两) 铅(三两,同水银熬) 雄黄(二两) 珍珠(一两)
HT 匀,蜜丸,麻子大,每服三五丸,薄荷汤下。
【万金丹】 治五痫。
朱砂(二钱) 轻粉(二钱) 蜈蚣(一条,炙黄)
七月五日,采取青蒿内虫数筒,磁中捣烂,将三味为丸,麻子大。一岁一丸,男用女乳,女用男乳下。五月五日,采取更好蒿茎,肿节内方有此虫。
【虎睛丸】 治五痫,并惊风搐掣,痰涎盛,一切惊症。
虎睛(一对,酒浸,切碎,焙干) 明天麻 茯神 牛黄 朱砂(各五钱) 天浆子(五十个,炒黄,去壳) 使君子肉(一百个,焙) 南星(一两二钱,慢火炮裂) 全蝎(五钱,炙) 京墨(五钱, ) 青黛(五钱) 轻粉(一钱) 白附子(一钱) 麝香(五分)
为末,糊丸,麻子大,每服五六丸,薄荷汤下。
【大圣夺命金丹】 治小儿一切急慢惊风,身体壮热,手足搐搦,口眼 斜,背项强直,牙关紧急,肚腹坚硬,目睛上视,口沫漫溢,精神昏睡,痰涎壅盛,夜啼梦语,摇头弄舌,及初生脐风撮口,并历神效。
胆星 防风 附子 僵蚕(炒) 天麻 天竺黄(各一两) 天浆子(二十一个,炒)蝉蜕(去土) 朱砂(各五钱)麝香(二钱) 全蝎(四十九个,炒) 牛黄(一钱五分) 干蟾(一个,炙) 赤足蜈蚣(一条,背上开路入麝)
将蜈蚣纸裹。阴干为末,蜜丸,芡实大,金箔为衣,薄荷汤化下。
【圣力丹】 治急慢惊风,诸痫螈 ,头项动摇,目睛上视,角弓反张,口噤牙紧或吐泻,元气虚脱,变成惊症,及大人中风,不醒人事,并效如神。
牛黄(一钱) 辰砂(二钱) 雄黄(二钱) 犀角(二钱,镑) 天麻(二钱) 僵蚕(二钱,炒) 半夏(一钱五分,制) 蝉蜕(一钱五分,去土) 使君子(二钱) 木香(一钱五分) 香墨(一钱) 肉豆蔻(一钱五分)南星(二钱) 白附子(二钱) 胡粉(一钱) 水银(三钱五分) 铅(三钱五分。同炒砂子) 白花蛇 乌蛇(二蛇取项后粗肉,酒浸,晒干,各一两) 螺青(一两二钱) 附子(一钱五分,炮) 蜈蚣(二条,炙) 全蝎(一钱)蟾酥(一钱) 天浆子(二十五个,炒去壳) 槟榔(二钱) 丁香(一钱) 麝香(一钱) 龙脑(五分) 金箔(二十张,为衣)
上为末,旋入研极细,大皂角一条刮去皮弦,好酒一斤,浸一宿,揉取汁,煎数滚放冷,入蜜少许,和丸,皂子大,薄荷汤化下。
【紫石英】 治惊痫螈 ,日数十发,医不能疗,兼治大人风引并效。
紫石英 白石脂 赤石脂 滑石 石膏 寒水石(各三两) 甘草 桂心 牡蛎(各二两五钱) 大黄 龙骨 干姜(各二两)
十二味,各研粗末,拌匀,以绛囊悬于高凉处,每用一撮,水一钟,煎六分服。大人倍用。
【定惊丸】 治惊痫。
茯苓(三钱) 甘草(一钱五分) 桔梗(二钱) 白术(四钱) 全蝎(五个,炙) 酸枣(五钱,炒)僵蚕(二钱,炒) 天竺黄(三钱) 南星(一钱五分) 牛黄(五分) 天麻(三钱) 钩藤(二钱) 辰砂(一钱五分)
为末,甘草膏为丸,圆眼肉大,灯心汤化下,日服二次。
【定心丸】 治症同前,作煎剂亦可。
天麻 人参 桔梗 远志肉 僵蚕(炒) 羌活 蝉蜕(研去土) 茯苓(各五钱) 薄荷 甘草 白附子 荆芥(各三钱) 全蝎 木香(各一钱) 南星(二钱) 防风 山药(各三钱)
为末,炼蜜丸,芡实大,辰砂为衣,每服一丸,薄荷汤下。
【安神丸】(一名养神丸) 治症同前,育养心神。
山药 生地 当归 远志(肉) 茯苓 贝母 麦冬 黄连 白术 人参 酸枣仁 辰砂(各五钱)
为末,竹沥为丸,芡实大,辰砂为衣,圆眼、灯心汤下。
【安神汤】 治一节惊痫搐搦,神志不宁。
人参(五分) 茯苓 白鲜皮 远志(肉) 菖蒲 犀角(镑) 麦冬(各一钱) 石膏(二钱) 山栀(七分)甘草(三分)
生姜一片、灯心二十寸,水煎。痰甚,加胆星、半夏;睡不宁,加酸枣仁;口渴,加花粉、五味、肺热,加黄芩;咳嗽,加杏仁、贝母;心经热,加黄连;肝经,加小柴胡、龙胆草。
【神应丸】 治一切惊痫,久服除根。
蛇含石(火 醋淬七次) 磁石 石绿 朱砂 粉霜(各一两) 石燕子(二个,火 醋淬七次) 雄黄 牛黄 轻粉(各五钱) 麝香(二钱)
为末,甘草膏为丸,芡实大,薄荷汤化下。
【牛黄凉膈丸】 治惊痫心肺壮热。
玄明粉(五钱) 石膏(一两) 甘草(三钱) 胆星(二钱) 牛黄(五分) 紫石英(一两) 寒水石(一两)麝香(三分) 冰片(一分)
为末,炼蜜丸,麻子大,竹叶、灯心汤下。
【神乌散】 治暗风。暗风者即痫症也,犹言病在内,人不得而知,举发无常也。日服三次,此方极效。
腊月乌鸦一个全 半两朱砂口内填
麻绳扎嘴安瓶内 盐泥固济火中安
黄昏上火天明住 取出筛罗为末研
每服一钱麝酒下 服之十日病安痊
【又方神乌散】 治症同前。亦治疝气,大小俱效。
黑老鸦(一个) 胡桃(七个) 苍耳子心(七个)
俱入瓦瓶内,盐泥固济,炭火 ,烟尽为度,取出研细,每服一钱,空心酒调下。疝气偏坠者,加新孩儿胎衣一付同根据上法,葱椒热酒调下。
【啄木鸟散】 治多年痫病。
石膏(二两, ) 铁粉(一两,浆水半升煮干) 朱砂(二钱) 附子(一两,炮) 麝香(一分) 冰片(二分) 腊月啄木鸟一个(用瓦罐一个,将荆芥穗铺底一寸浓,再荆芥一寸盖鸟上,入酒三斤,倾入罐中,盐泥固口,炭火,酒干青烟出为度,去荆芥用鸟)
各碾为细末,次入麝、片,HT 匀。每服一钱,温酒送下。能饮再饮一二杯,便睡少时,再服一服。过一二日再服,不过十服除根。屡用屡验秘之。
【碧云散】 治痰涎壅盛。
石绿(四钱) 轻粉(一钱)
共为末,每服三五分,薄荷汤下。
单方 铜青醋丸(桐子大,每服三四丸,薄荷汤下,须臾,痰涎如胶,涌出拽去。)
【附诸惊痫症灸法】 艾炷如小麦大,过大伤肉。
脐风撮口,治惊风并效。
然谷穴(在内踝前大骨陷中。灸三壮) 百会穴(在顶后中央旋毛中。灸三壮)
急慢诸惊,风痫并效。
两乳黑肉上(男左女右。灸三壮) 发际穴 印堂穴 囟会穴(各三壮) 手足大拇指当甲角(两手指扎一处,骑缝灸之。男近左,女近右。先灸足,后灸手。三壮)
【惊痫】
尺泽穴(在肘横纹动脉处。灸三壮,或七壮) 长强穴(在脊 端。灸三壮) 神庭穴(入发际三分。灸三壮)
已前诸方并灸法,俱经验得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