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卷 失血论

类别:其他 作者:王大伦字数:8365更新时间:23/03/02 13:36:21
经云:心生血,肝藏血,脾统血,气引血行,血随气转,荣养四肢百骸,灌溉五脏六腑。故目得血而能视,耳得血而能听,手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行。大人失血,心肝二经受病者多;小儿失血,脾胃受伤者多。亦有跌扑内伤者。怒甚气逆,血出于肝,呕血亦出于肝;咯血出于肾;衄血亦出于肺;舌衄出于心,吐血亦出于心,溺血亦出于心;便血出于脾;肠风出于大肠;血淋出小肠,牙宣出于胃。血者神气也,持之则存,失之则亡。凡治此症,视何经受病,先以顺气为主,降火次之。气顺则血归于经,火降则血自止。小儿纯阳之体,不可妄补,亦不可便用止剂。失血之脉,沉细者生,浮大牢实者重。手足逆冷者死。 【凉血地黄汤】 治吐血、衄血、便血、溺血并效。 当归 生地 熟地(各一钱) 知母(盐水炒) 黄柏(盐水炒) 槐花 青皮(各七分) 水煎。在上食后服,在下食前服。吐血加茅草根、韭菜汁,衄血加茅花、侧柏叶;便血加阿胶(炒)、黄芩;溺血加发灰、琥珀;咯血加款花、百合;咳嗽有红加款花、贝母。 【犀角地黄汤】 治症同前,加减亦如前法。 犀角 生地 当归 牡丹皮 黄连 黄芩 山栀 水煎。临服入藕汁半合,韭汁、生姜汁各少许服。如无上二味,入童便亦效。便秘加大黄、槟榔。 【琼玉膏】 治劳伤,一切血症。小儿减用。 生地黄(二斤,用河水十斤,砂锅煮一昼夜,约汁四五斤) 加人参(三两) 茯苓(三两。共为末) 荆芥(烧灰存性,一两) 三味同汁和匀;置地上,去火毒。每服三钱,米汤下。 【二蓟饮】 治便血、溺血、血淋,治诸血并效。 苦参(酒焙干) 荷叶(连蒂焙干) 大蓟小蓟各三钱,煎汤。大者二钱,小者一钱,调下。 【当归和血散】 治便血,治诸血并效。 槐花 青皮(各六钱) 当归 升麻(各二钱) 荆芥 熟地 白术 川芎(各一钱) 为末。每服二钱,米汤调下。 【小蓟饮】 治下焦蕴热,溺血、血淋。 生地 小蓟 滑石 甘草 蒲黄 当归 山栀 通草 藕节(各等分) 淡竹叶二十片、灯心二十寸,水煎。此方加琥珀末五分更效。 【肠风便血方】 当归 生地 白术(炒。各一钱) 地榆 秦艽 防风 柴胡 枳壳 槐花(炒。各七分) 升麻 黄芩(酒炒。 各六分) 水煎。 【三黄饮】 治血痢,兼治酒毒便血。 黄连(一钱) 黄柏 黄芩 白芍 枳壳 苍术 浓朴 陈皮(各七分) 甘草(五分) 木香(三分) 水煎。 【经验良方】 余便血诸药不效,此方一服效,二服永不发。济人无不效者,儿分三剂用。 当归(五钱) 川芎(三钱) 白芍(二钱,酒炒) 淮地(五钱) 白芷(一钱) 祁艾(二钱,醋炒) 阿胶(五钱,蛤粉炒) 茅草根(三钱,捣) 侧柏叶(三钱,矾水浸一宿,炒黄) 合一大剂,水三碗,煎二碗。频频顿温服。 【三黄苦参丸】 治症同前。 黄连(姜汁炒) 黄柏(酒炒) 黄芩(酒炒) 槐花(炒) 荆芥 苦参(酒炒) 甘草(各一两) 为末,蜜丸。白滚汤下,米汤亦可。 【槐花散】 治如前症。 槐花(炒) 柏叶(矾水炒) 荆芥 枳壳(麸炒) 为末。每服一钱,米汤下。 【苦参饮】 苦参(三钱,酒炒) 甘草(五钱) 水煎。露一宿,空心热服。 【槐角丸】 治症同前。 黄柏(一两) 槐角 白芷 熟地黄(各五钱) 为末,糊丸。米汤下。 【得效方】 治便血,并痔疮脏毒,下血。 柿饼(十个,五个烧存性) 槐花(一两,炒) 乌梅(一两,饭上蒸熟) 乌梅捣烂为丸,白滚汤下。 单方 柿饼(烧灰存性,柿饼煎汤下,一钱效)。 【脏连丸】 治一切便血。 黄连(一斤为末) 用猪脏头粗,将连末装入,两头扎紧,煮熟捣丸,随意不拘引服、 【止血三奇方】 石榴皮(为末) 粪前下血,茄枝煎汤服一钱。 五倍子(为末) 粪后下血,艾叶煎汤服一钱。 茄蒂(烧灰为末) 粪中下血,米汤调服一钱。 中卷 疟疾论 经云:夏伤于暑,秋必 疟。疟,犹言凌虐也。其名有五:曰瘅、曰寒、曰湿、曰牝、曰牡。证候虽各不同,皆由外受六淫之气,内为七情所伤,寒气客于腠里,痰饮积于胸膈。其症:呵欠厥冷,口渴心烦,面色青黄,身体拘急,振振而寒,翕翕而热。又曰:风寒暑湿,邪从外来;饮食起居,邪由内作。盖暑邪与正气相搏,阴阳交争,互相胜负。邪并于阳则热;邪并于阴则寒。阳胜则热多;阴胜则寒多;阴阳更盛、更虚则热大作。阴阳相离,故得汗而解。卫气昼行阳,夜行阴,得阳而外出,故发于日;荣血夜行阴,昼行阳,得阴而内搏,故发于暮。古云:一日一发,所感日近,为易治。二日、三日一发,所感日深,为难治,未可据也。二三日一发,而反易治者,一日一发,用药难于治者。大法:弦数则热,弦迟则寒:风以散之,寒以温之;痰以涤之,食以消之。视症胗脉,随经取之。婴儿未食生冷,未冒暑热,而疟者何也?因乳母抱持,解脱衣裳,不避风寒,邪入腠里,因而成疟。又有食积,日晡潮热,似疟非疟,当从消导。宜细辨之。 【截疟丹】 治一切疟疾,日久不愈,用此截之。 上号黄丹(不拘多少,炒紫色) 端午用独蒜煨熟,捣烂为丸,桐子大。大人七丸,小儿五丸,三丸,柳枝、桃枝煎汤,露一宿,空心服。忌妇人、鸡、犬见之。合药亦忌。 【碧霞丹】 治如前症。 东方甲乙木,巴豆肉 南方丙丁火,官桂 中央戊己土,硫黄 西方庚辛金,白矾 北方壬癸水,青黛(俱各研细) 各等分,五月初一日,各用纸包,按方位供于神前,端午日,用五家粽尖,捣为丸,桐子大。每用一丸,绵裹塞耳内或鼻亦可,男左女右用之。 修合并用药,俱忌鸡、犬、妇人。 【柴平汤】 治疟如神,百发百中。 小柴胡(一钱五分) 半夏(八分) 人参(七分) 黄芩(一钱,酒炒) 甘草(五分) 苍术(一钱二分) 浓朴(七分,姜汁炒) 陈皮(八分) 生姜五片,枣一枚,水煎,预期先服。初疟,加紫苏、干葛;食积,加神曲、枳实;痰甚,加枳壳、贝母;久不止,加常山、知母,午前发者,加白术、茯苓;午后发者,加当归、川芎。忌腥荤,只吃稀粥,使胃气清也,否则无效矣。 【柴苓汤】 治疟热多寒少,兼治热泻。 柴胡(一钱二分) 人参 半夏 黄芩 甘草(各五分) 猪苓 泽泻 白术 茯苓(各一钱) 生姜三片,水煎。久不止,加常山、知母、槟榔;口渴,加乌梅、干葛。 【青脾饮】 治一切疟疾。 白术 茯苓 青皮 半夏 草果 柴胡 黄芩 甘草(各等分) 生姜三片,水煎。 【养胃汤】 治疟,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温中快胃。 苍术(一钱) 浓朴 半夏 霍香 草果(五分) 人参 茯苓 陈皮 槟榔(各七分) 甘草(五分) 生姜三片,水煎。 【神授千金汤】 治一切疟,无不神效。 陈皮(一钱) 茯苓(八分) 常山(酒煮) 半夏(各六分) 草果(半分) 甘草 槟榔(各五分) 生姜五片,水一钟,煎五分,露一宿,鸡鸣面东服,渣再煎服。 【八宝饮】 治疟如神。 青皮 陈皮 常山(酒煮) 草果 槟榔 浓朴 蝉蜕 甘草(各等分) 水酒各半煎,露一宿,空心服。 【常山饮】 治症如前。 知母 贝母 半夏 茯苓 甘草 人参 常山 浓朴(各等分) 草果(减半) 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露一宿服。忌妇人、鸡、犬。 【鬼哭饮】 截一切久疟。 知母 贝母 槟榔 常山(酒炒。各等分) 水煎,露一宿,空心服。 【鬼见愁】 治乳儿患疟,无计可施,此方神应。 代赭石(用丁头者五粒,火 ,醋淬七次,乳细) 朱砂(好者,五分) 砒霜(豆大) 上三味,湿纸七重包裹,慢火内煨,至纸干为度;取出,地上出火毒,入脑、麝各一分,金箔五片,同乳为末。每用二三分,于发日早晨,麻油一滴,调抹鼻尖即止。 【符法治诸疟】 于发日不得梳头、洗面、嗽口,日出时用之。 ??Ǵ 用新笔醮朱砂,书上第一字于净纸上,写九个剪切,贴两手心、两足心、两颊、并前后心九处;然后吃饮食,如未效,次日书第二字即住。鲜有书及第三字者。 【贴眉心膏】 治疟如神。修合用时,并忌妇人、鸡、犬。 半夏(五钱) 滑石(五钱) 白芨(三钱) 巴豆(二钱) 砒霜(一钱) 端午日,薄糊为丸,绿豆大。昼发夜贴,夜发昼贴。 【灸法】 大椎中第一节骨尽处(小儿三壮) 第三骨尽处亦效。 中卷 积热论 积热之症非一,有实热,有虚热。实热之候:实则脉实,眼赤,惊搐,面红唇赤,心烦口渴,二便秘涩,腹中疼痛,胸胁胀满,嗳气吞酸,肌肉消烁,饮食不能为肌肤;虚热之候:虚则脉虚,饮食不进,微声短气,恶闻人声,大便溏泻,完谷不化,小便清利,肚腹虚膨。得病之源,或为风寒暑湿所乘;或为饮食生冷所伤;或内有积聚;或外受惊恐;或肥甘油腻过度;或浓衣温暖过节。积热者,内有所积郁而不泄,日久乃发。其发也,或浑身壮热,经月不退;或寒热往来,似疟非疟;或日晡潮热,发作有时。失而不治,久久发不已,余邪不退,久热成疳,则不可救矣。调治之法:风寒和解之;暑热清散之;饮食消导之;生冷温散之;积聚 鳖,视虚实而下之;跌扑惊恐,安神散惊而治之。肥甘,药须寒苦;温热,治以清凉。察虚实而补泻之。 【脱甲散】 治小儿伤寒壮热,头目昏沉,夹惊夹食,烦躁口渴,无汗自汗,或积滞停于胸膈,肚腹胀满,日夜壮热及伤风伤暑,惊痫客忤,一切疳热并效。 柴胡 当归 龙胆草 知母 茯苓(各一钱) 川芎 甘草(各五分) 葱白三茎,水煎热服。秘结加大黄;欲汗加麻黄。 【柴胡饮子】 治骨蒸疳热,五心烦热,日晡潮热,口干无味,烦渴胸满,面红痰盛,小便黄赤,食减神昏。 柴胡 人参 当归 黄芩 赤芍(各一钱) 枯梗 半夏 甘草(各五分) 五味(三分) 大黄 生姜三片,乌梅一个,水煎服。大黄视虚实加减。 【当归防风饮】 谨按此方用大黄泻阳明之湿热,从大肠出;用滑石泻三焦之火,从小便出;黄芩凉膈;柴胡解肌;防风清头目;人参、甘草以补中气;当归、芍药以补血泻心肝之阳,补脾胃之阴,而无辛香燥热之谬,真乃治风湿燥火虚热之良剂。非圣于医者,不足语此。及伤寒时疫,汗下后余热不退神效。 当归 柴胡 黄芩 芍药 人参 防风 滑石 大黄 甘草(各等分) 生姜三片,水煎,视症加减用。 【犀角饮】 治小儿骨蒸潮热,盗汗肌瘦。 柴胡 知母 犀角(镑) 胡黄连 地骨皮 鳖甲(酥炙。各等分) 大黄(加倍,用酒制) 桃柳枝各一钱,水煎服。 【生犀饮子】 日晡潮热,骨蒸肌瘦,颊赤唇干,五心烦热,夜多盗汗。 大黄 鳖甲 麦冬 黄 秦艽 犀角 人参 桑皮 茯苓 柴胡 地骨皮 赤芍 枳壳 知母(各等分) 青篙五穗,水煎。痰甚去黄 ,加贝母、半夏。 【灵犀饮】 治骨蒸潮热,咳嗽盗汗,口渴心烦,面黄肌瘦。 犀角 秦艽 羌活 甘草 柴胡 地骨皮 桔梗 胡黄连 茯苓(各等分) 乌梅一个,竹叶十片,水煎。 【鳖甲散】 治症同前。 鳖甲(酥炙) 地骨皮 秦艽 柴胡 枳壳 知母 当归(各等分) 桃柳枝各三寸,乌梅一个,水煎。 【骨皮散】 治虚热,及伤寒汗后余热不退。 人参 知母 柴胡 地骨皮 甘草 茯苓 半夏 黄芩 生姜三片,水煎。 【秦艽饮子】 治惊热。本方加蝉蜕 秦艽 【梨浆饮】 治荣卫俱热,日晡潮热,瘅疟独热。 柴胡 前胡 黄芩 人参 秦艽 甘草 薄荷(少) 生地(各等分) 青蒿(五穗) 水煎入藕汁、梨汁各半杯服。 【羚羊角汤】 治一切惊热。 羚羊角(镑) 蝉蜕(去土) 茯神 柴胡 麦冬(各一钱) 地骨皮 黄芩(各七分) 甘草(五分) 姜三片,竹叶十片,水煎。 【甘露饮子】 胃热口臭,不思饮食,齿龈肿痛,唇口生疮,眼赤目肿,不俱痧痘后余毒未尽,热不退。 枇杷叶 麦冬 枳壳 生地 熟地 茵陈 天冬 石斛 寒水石 黄芩 甘草(各等分) 灯心二十寸,水煎,徐徐服。 【栀子仁汤】 汗下后余热不退。 山栀 赤芍 大青 知母 升麻 黄芩 石膏 柴胡 杏仁 甘草生姜一片,豆豉三十粒,水煎。 【导赤汤】 心热上窜,烦躁闷乱,脐下胀满,小便淋沥。 生地 麦冬 木通 黄芩 甘草 泻心汤 本方加黄连,去黄芩、赤茯,灯心二十寸引。 【泻肝汤】 治肝经实热。 当归 川芎 山栀 龙胆草 羌活 防风(各等分) 大黄(视症加多少,酒煨) 竹叶十片,水煎。 【泻白散】 治肺实热。 桑皮 地骨皮 甘草 灯心二十寸,水煎。 【泻黄散】 治脾胃实热,口臭咽干。 石膏 山栀 防风 藿香 甘草 水煎。 【泻肾丸】 治婴童肾经火盛,阴硬不软。 黄柏(一两,盐水炒) 知母(五钱,盐水炒) 生地(五钱) 为末,蜜丸。盥汤下,灯心汤亦可。 【四物二连汤】 治童子骨蒸,妇人产痨。 胡黄连 黄连 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各等分) 水煎服或为末,作丸服亦妙。 下卷 五疳论 疳症有五,其原亦别,皆由饮食不调,肥甘过节之所致也。大人为痨,小儿为疳,同症而异名也。大人痨症,起于房劳,肾经受病者多;小儿疳症,皆由饮食所伤,脾胃受病者多。脾胃虚损,津液消亡,病久相传,五脏皆损也。大人痨疾,骨削而气耗;小儿疳疾,腹鼓而神羸。其始也,由晡食腥荤大早;或恣食肥甘油腻过度;或食生冷大多,凝滞中脘;或寒暄失宜,不善调理;或房劳以乳吮儿;或母有痨气因而传子,种种不同。疳之为候,头皮光急、发毛焦稀、腮缩鼻干、口燥唇裂、两眼昏烂、揉鼻 眉、肌肉消烁、便泻酸臭、尿白如泔、腹鸣肚痛、或发潮热、或生症癖、或咬指甲、或贪冷水、或食炭米泥土茶布咸酸果品,如此等症,皆疳之候也。所谓五疳者,外则传变不同,内则关于五脏。 一曰肝疳,即风疳也。其症摇头揉目、白膜遮睛、遍身多汗、喜覆面而卧、两目涩痒、发竖头焦、筋青脑热、腹中积聚、下痢频数、日渐羸瘦。 二曰心疳,即惊疳也。其症浑身壮热、颊赤面黄、心膈烦躁、口舌生疮、小便赤涩、盗汗多惊、下痢脓血、或纯紫黑败血、神彩衰耗。 三曰脾疳,即食疳也。其症皮黄色黯、腹鼓脚细、肚多青筋、气乏喘促、啼哭吐逆、水谷不消、下痢酸臭、饮食减少、好食泥土、情意不乐、憎明喜暗、肌烁形枯。 四曰肺疳,即气疳也。其症咳嗽气逆、皮毛焦枯、肤粟恶寒、鼻蚀流涕、颐烂吐红、咽喉不利、大便糟粕、泻痢不常。 五曰肾疳,即急疳也。其症上热下冷、寒热时作、牙龈生疮、耳焦胸热、手足厥冷、滑泻厥逆、爪黑面黧、身多疮疥、下部生 、脱肛不收、渐成困惫、骨痿乃败。 虽五疳受病之不同,彼此相传,五脏皆损矣。经言五损者:一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三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养五脏六腑也;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五疳又有五虫:肝虫尾散如马尾;心虫乃血鳖;肺虫寸白,虫食肺间;脾虫即 虫;肾虫如细发,下食肛。久而失治,各附本脏,食其精血,消耗元气,精血尽则死矣。 又有丁奚哺乳疳,即今之 病。困母腹中有孕,此乳吮儿,儿吃此乳,令儿肌肉消削,面色痿黄,肚大青筋,泻痢无时,毛焦发立,形症似疳,实非疳也。乃日继胞,子继胎中之子,故以名之。虽重不死,断乳调理,侍儿生下病自愈矣。 一云粉瘤疳,其症初起,脑项后有核如弹,按之转动,软而不痛,日渐长大,其间有虫,如米粉白星,若不速破,则虫随热气流散,淫食脏腑,以致遍体疮痈疥癞,则无救矣。 一云无辜疳,乃儿所穿之衣,日晒失收,夜有鸟名无辜鸟,所遗不洁及毛羽在衣,儿穿此衣,乃生此症,曰无辜疳。此言近诬,闽广之地,或有此鸟,留此备考。 【五疳得效方】 治一切疳热、积热,小便赤涩。 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 柴胡(各一钱) 黄芩 黄连 胡连 银柴胡(各七分) 甘草 龙胆草 青皮(各六分) 生姜三片,桃头三个,水煎,侵晨服。 【五疳饮】 治一切疳症,疳积疳热,疳泻疳痢,面目浮肿,心腹膨胀并效。 人参 白术 茯苓(各一钱) 甘草(五分) 陈皮 蓬术 槟榔 神曲 山楂(各八分) 木香(三分) 随症加减,水煎。 疳热,加银柴胡、小柴胡、胡黄连;虚热,加小柴胡、黄芩、乌梅;腹胀,加枳实、麦芽、砂仁、青皮;泄泻,加黄连、诃子、肉豆蔻;小便不利,猪苓、泽泻、麦冬、生地;阴虚发热,当归、川芎、知母、柴胡; 瘕,山棱、官桂;口渴,干葛、麦冬、五味;疳痢,枳壳、白芍、黄连;不食,白豆蔻、砂仁;水肿,苍术、浓朴、秦艽、大腹皮、阶沿草;虫痛,苦楝根、使君子;咳嗽,贝母、杏仁、知母;喘急,杏仁、桑皮、葶苈、苏子、枳壳; 病加龙胆草、柴胡、黄芩。 【龙胆汤】 治肝疳 病。 柴胡 黄芩 龙胆草 茯苓 白芍 桔梗 钩藤 当归(各八分) 人参 甘草(各四分) 生姜三片,水煎。便秘,加大黄。 【加味胃苓汤】 治五疳八痢,脾胃不和,胸膈不宽。婴童百病,随症加减,其效如神。 茅术 浓朴 陈皮 甘草 猪苓 白术 泽泻 茯苓 槟榔 黄连 生姜三片,灯心二十寸,水煎。发热,柴胡、干葛;疳热,银柴胡、胡黄连;伤食,神曲、麦芽、木香;食积作痛,山楂、神曲、干姜、木香;呕吐,藿香、砂仁;症癖,加山棱、蓬术、枳实、木香, 痛,使君子肉、苦楝根;痢疾,当归、白芍、枳壳;昼热属阳虚,人参;夜热属阴虚,当归、生地;口渴,麦冬、干葛、五味;小便短涩,龙胆草、山栀;咳嗽,杏仁、半夏、黄芩;痰喘,加栝蒌子、贝母。 【芦荟保童丸】 治五疳八痢,脏腑虚弱,身体消瘦,头发焦稀,肚腹青筋,小便白浊,内热饮水,洞泻无度、完谷不化,遍身疮疥,神色枯槁。此药养脾胃,壮元气,止泻痢,去一切虫积并效。 芦荟(五钱) 槟榔 黄连 川练子(肉) 陈皮 青皮(炒) 神曲(炒) 芜荑 夜明砂 麦芽(炒。各一两) 肉豆蔻(六钱) 木香(三钱) 胡黄连 使君子肉(各七钱) 为末,猪胆为丸,菜子大。每服百丸,清米汤下。 【芦荟肥儿丸】 治症同前,甚效。 人参(五钱) 白术(一两二钱) 茯苓(一两二钱) 甘草(五钱) 胡连 宣连 使君肉 神曲(炒) 麦芽(炒) 山楂(各八钱) 芦荟(五钱) 木香(五钱) 槟榔 青黛(各七钱) 干蟾(二个,炙) 猪胆汁为丸,米汤下。 【芦荟丸】 治一切疳症,调理脾胃。州守林震西方。 人参(五钱) 白术(一两五钱,炒) 茯苓(一两) 甘草(四钱) 山莲肉(一两五钱) 山楂肉 麦芽(炒)神曲(炒) 陈皮(各一两) 芦荟(五钱) 使君肉(八钱) 黄连 胡连 槟榔(各八钱) 木香(三钱) 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米汤下。 【大芦荟丸】 治疳杀虫,和胃止泻。 胡连(一两) 宣连 芜荑 青皮(各七钱) 雷丸 鹤膝草 芦荟 木香(各五钱) 麝香(一钱) 为末,猪胆汁为丸,米汤下。 【十全丹】 诸疳 病,气血不荣,肌肉消铄发热。 青皮 陈皮(各一两) 白豆蔻(五钱) 蓬术(七钱) 槟榔(七钱) 芦荟(五钱) 使君肉 木香 干蟾(炙)砂仁 五灵脂(炒。各五钱) 香附(一两) 五谷虫(一两,炒) 为末,猪胆汁为丸。每服四五分,米汤下。 【保童丸】 治肝疳,诸疳并效。以上诸方,治疳圣药也。 黄连 胡连 胆草(各一两) 芜荑 青黛 槟榔(各七钱) 芦荟(五钱) 木香(三钱) 使君肉(六钱) 为末,雄猪胆汁为丸,米汤下。 【褐丸子】 治阴阳不和,脏腑虚弱,乳食不消,心腹胀满,呕吐气急,肠鸣泄泻日夜频并,脐腹冷痛,食症乳癖,面目虚浮,不思乳食,五疳八痢,肌肉消瘦,腹鼓脚细,神色昏愦。常服调理脾胃,安和脏腑,去疳积,止泻痢,进饮食,生肌肉,功效非常。 青皮 陈皮(各二两) 萝卜子(四两,炒) 蓬术(醋炒) 三棱(各二两) 牵牛(三两,炒) 胡椒 木香(各五钱) 各为净末,糊丸,萝卜煎汤下。 【茯神丸】 治惊疳。 黄连 赤茯 茯神(各二钱) 琥珀 芦荟(各一钱) 远志(肉) 钩藤 石菖蒲(各一钱五分) 干蟾(灰,一钱) 麝香(一分) 为末,米糊为丸,薄荷汤下。 【蟾酥丸】 治脾疳,杀虫退热。 胡连 宣连 川练子 陈皮 胆草 使君肉 芜荑 茴香(各一两) 木香(五钱) 干蟾(炙,一个)巴豆肉(一钱) 为末,猪汁为丸,青黛为衣,紫苏汤下。 【加味地黄丸】 治肾疳。 山药 茱萸(肉) 茯苓(各一两) 熟地(二两,酒浸) 泽泻 牡丹皮 使君肉 川练肉(各七钱) 芦荟(三钱) 胡连 银柴胡(各五钱) 为末,炼蜜丸,白滚汤下。 【千金肥儿丸】 小儿疳症,因脾家有积,脾土虚则肝木乘之,致积久不散,复伤生冷浓味,肚大青筋,潮热咳嗽。 此药调脾养血,消积杀虫,除疳热。 白术(八两,炒) 苍术(八两,炒) 陈皮(一斤) 浓朴(一斤。姜汁炒) 甘草(四两半,炙) 干蟾(十个,酥炙) 川连(一斤,苦参拌炒) 神曲(一斤,炒) 牡蛎(一斤,醋 七次) 芦荟(四两) 禹余粮(一斤,。如无,蛇含石代之) 青蒿(一斤,童便炒) 山楂肉(一斤) 胡连(八两) 鳖甲(一斤,酥炙) 夜明砂(四两,淘净) 使君肉(四两) 小茴香(四两,炒) 鹤虱草(八两) 黄连内拣去苦参不用,共为末;黄 、当归各一斤,水煎,入红枣煮熟,去核,捣和为丸,麻子大。三岁服五十丸,十岁百丸,清米汤下。 【一乜金】 治诸疳,毛发羸瘦,药不能疗者,此方神验。 青黛(即真靛花,不拘多少) 为末,小者三分,大者五分,白滚汤调下。 【小黄丸】 治惊疳,啼哭烦躁,面赤痰喘。 黑丑(头末,一两) 雄黄(一两) 天竺黄(二两) 为末,饭丸,粟米大。每岁五丸,入粥内与食。 【小黑丸】 治肝热,肚大青筋,面黄脚细,饮食不贪,或饮食倍进,此胃中火甚故也。 大黄(三两,酒浸) 黑丑(三两,炒) 百草霜(一钱) 木香(二钱) 牙皂(三钱) 为末,水叠为丸,照前用法。 【小青丸】 治诸疳并 病。 真青黛 黑丑 光粉(各一两) 为末,饭丸,如前用法。(铅粉即光粉、胡粉、韶粉、定粉、面粉,皆一也。) 【灵鸡玛瑙膏】 治疳症。此方仙授宜宝之。 鸡蛋(一个) 木鳖子(一个,油内煎过,研细入蛋内) 将蛋开一孔,银簪搅匀,入鳖末,将纸封口,饭上蒸熟食之。忌面食、油腻、生冷之物。 【快活丸】 治一切疳。 蒸饼(每一两加青矾一钱于内,仍用饼屑盖之,用纸包封,火灰内煨透) 焙干为末,枣肉为丸。每服三五十丸,米汤下。 【玉蟾丸】 治一切诸疳,诸药无效,一服虚热退,二服渴止,三服泻痢止。神效无比。 癞虾蟆(大者四个,取粪蛆三四升,同倾入坛内,任蛆食蟆,肉尽取出,入布袋内,急水浸一宿) 新瓦上焙干,研末,加麝三分,糊丸,米汤下。 【桃柳汤】 治一切疳,用此洗法。 桃枝 柳枝(各一握,捶碎。端午日预采,阴干,备用更好。) 用河水煎汤浴儿,洗毕用青布被盖之,疳虫自出为验。单用桃柳叶,烧热铺席上,将儿睡上,取虫更妙。 【灸法】 治一切疳积,痞块, 瘕。 灸十二椎下,(两傍一寸五分,灸五七壮。) 合谷一穴(在足大指、次指两骨间陷中,三壮)治肝疳眼久不愈。 翠尾穴(骨上三寸骨陷中。灸三壮)治疳痢,肛脱不收。 胃俞二穴(在十二椎下,两傍各一寸半陷中,三壮)治疳瘦,不生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