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心腹痛论

类别:其他 作者:王大伦字数:8015更新时间:23/03/02 13:36:21
(附诸虫痛) 心腹疼痛之症,非止一端。或有积、有聚、有虫、有食、有冷、有热。辨明症候,庶无误矣。经云:五脏有五积,六腑有六聚。肝之积,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心之积,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脾之积,曰痞气,在胃中脘,覆大如盘;肺之积,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如大杯,肾之积,曰奔豚,发于小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积者五脏之所生;聚者六腑之所成。积者积也,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聚者聚也,其痛止无常处。经有九虫,婴儿脾气衰弱,肠胃脆薄,凡一切生冷之物,积之于中,久而不化,皆能为积,变生诸虫矣。再失于不治,附食脏腑,内耗精血。其候面色 白,口吐清水,心腹时疼,肌肉消铄,变生疳疾矣。凡虫在人腹中,上旬头向上,中旬横之,下旬头向下。欲取虫,须上旬五更时服药,至午前虫尽下矣,否则药不验矣。张子和云:诸痛皆属于气,凡一切心腹痛疾,当先理气为主。治热以寒,必因时而制伏;驱邪养正,须仗药力以成功。 【指迷七气汤】 治大小一切疼痛,诸般痞积,面色痿黄,肌体羸瘦,皆缘内有虫积,或好食生米,或好食泥土、茶炭、酸咸等物,并效。 蓬术(醋炒) 三棱(醋炒) 藿香 甘草(炙) 官桂 桔梗(炒) 青皮(醋炒) 陈皮 益智仁 香附(醋炒) 槟榔(各等分) 大黄(酒煨,多用五钱,少用二钱) 水一碗三分,煎三滚入大黄,再煎一滚,空心早服。日午后下虫鳖之物,用粥补之。 【匀气散】 治一切气痛,冷热不和,肚腹疼痛,呕吐吞酸,停滞生冷之物。 桔梗 藿香 陈皮(各三钱) 白豆蔻 砂仁 沉香 木香(各一钱二分) 丁香 茴香 良姜(各一钱) 玄胡索(炒) 五灵脂(炒。各二钱) 为末,每服一二钱,视大小,用姜汤下。 冷气痛:五积散(见中寒门。)加香附、紫苏、木香。 热症痛:四苓散加山栀、木通、生地。 【三棱丸】 治男妇小儿,五积六聚, 瘕气块。 三棱(醋炒) 青皮(醋炒) 陈皮 蓬术(醋炒) 枳壳(麸炒) 枳实(麸炒) 萝卜子(炒) 香附(醋炒。各一两) 神曲(炒) 麦芽(炒) 鳖甲(酥炙) 干漆(炒烟尽) 桃仁(炒研) 砂(绿豆甘草汤煮) 砂仁归尾木香(各三钱) 槟榔(二两) 山楂(一两五钱) 甘草(二钱) 为末,醋糊为丸,白滚汤下。 【肥气丸】 肝之积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发咳逆、 疟连岁不已。 浓朴(五钱,制) 黄连(七钱) 柴胡(二两) 花椒(四钱) 干姜(五分) 广术(二钱五分) 乌头(一钱二分) 人参(二钱五分) 甘草(三钱) 昆布(二钱五分) 茯苓(一两) 皂角(一钱五分) 巴霜(五分,制) 为末,炼蜜为丸。大人绿豆大,小儿麻子大。先二丸起,日增一丸。大便溏,再从二丸起,消大半,止服。 【伏梁丸】 心之积,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烦心。 黄连(一两五钱) 人参 浓朴(制。各五钱) 黄芩(二钱) 官桂(一钱) 干姜 菖蒲(各五分) 红豆(三分) 茯苓 丹参(各一钱) 川乌头(五分) 巴豆(五分,制) 为末,蜜丸,服如前法。 【痞气丸】 脾积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身发黄胆,饮食下为肌肤。 浓朴(四钱五分。制) 黄连(八钱) 茱萸(二钱) 黄芩(二钱) 茯苓(一钱五分) 泽泻(一钱二分) 人参川乌头(各五分) 茵陈(酒炒) 干姜(炮) 砂仁(各一钱五分) 白术 官桂 巴豆(各四分) 川椒(五分) 为末,炼蜜丸,服如前法,甘草汤下。 【息贲丸】 肺积在右胁下,大如覆杯。久不愈,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痈。 浓朴(八钱) 黄连(一两二钱) 干姜 茯苓 川椒(各二钱五分) 紫软(二钱五分) 桂心(一钱) 川乌头(炮) 白豆蔻 桔梗 陈皮 三棱(各一钱) 天门冬(一钱) 人参(二钱) 青皮(五分) 巴霜(四分) 为末,炼蜜丸,服如前法,姜汤下。 以上四方,秋冬加浓朴,减黄连。 【奔豚丸】 肾积发于小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则令人咳逆,骨痿少气,及男子七疝,妇人瘕、带下。 浓朴(一钱) 黄连(五钱) 泽泻 茯苓 菖蒲(各二钱) 乌头 丁香(各五钱) 川练肉(二钱) 玄胡索(一钱五分) 全蝎(一钱,炙) 附子 独活(各一钱) 官桂(三分) 巴霜(四分,制) 为末,蜜丸,服如前法,姜汤下,盐汤亦可。 以上诸方,削坚积,破滞气,随症加减,性烈,非常服之剂。 【灵应丹】 治年久气积,痞块 瘕, 虫血鳖,马尾穿心,虾蟆牛头猿猴,寸白蛇形,诸样怪症,虫积,金、银、铜、铁等物,及男妇十般水蛊,五种膈气,堕死胎,下瘀血,山岚瘴气,并服如神。 黑丑(四两) 使君肉(一两二钱) 槟榔(四两) 磨碎碾头(十二两) 鹤虱(一两二钱,晒干) 锡灰 雷丸木香 芜荑(炒。各一两) 阿魏(一两,肉积用之) 为末,酒糊为丸,连须葱白汤空心下。大人三钱,小儿一二钱。午后看下何物,稀粥补之。 【万病无忧散】 治症同前。 黑丑(八两。四两,用巴豆四十粒纸包火煨,去豆不用) 大黄(二两) 槟榔(二两,鸡心者) 雷丸 芜荑(各一两) 各取净末,用皂角十两,去黑皮,水三碗,煮十滚,滤去渣为丸。大人三钱,小儿看大小茶汤下。 【神应丸】 治症同前。 黑丑(取头,三斤) 槟榔(十二两,鸡心) 使君肉(二两,生熟各半) 大黄(四两五钱) 木香 雷丸 锡灰(炒) 芜荑(炒。各一两八钱) 为末,葱白煎汤,打糊为丸,空心葱白汤下。如前服。 【遇仙丹】 追虫取积。 槟榔 黑丑(炒。各二两半) 木香(五钱) 为末,磁罐收贮。上旬,空心,赤砂糖汤下。 【得效方】 治症同前。 白牵牛(四两,生熟各半) 白槟榔 蓬术(醋煮) 三棱(醋煮) 皂角(各五钱) 为末,醋糊为丸。看大小,赤砂糖汤下。 【取癖丸】 治一切 瘕、痞积、疟母,及男妇水蛊、膈气。 甘遂 蓬术 芫花 牵牛(炒) 官桂 五灵脂 青皮 桃仁(去皮尖,炒研) 木香(各二钱) 巴豆(五分,制) 【红丸子】 治症同前。 山棱(醋炒) 蓬术(醋炒) 芫花 乌梅肉 桃仁(炒) 杏仁(炒去皮尖。各五钱) 朱砂(三钱) 巴豆(五分,制) 为末,醋糊为丸,麻子大,朱砂为衣,白滚汤下。冷粥补之。 【木香醒脾丸】 治疳疾虚羸,虫积食积,肚腹作痛,兼治痞块水肿。 槟榔 枳壳(麸炒) 青皮(醋炒) 砂仁(各五钱) 丁香(二钱) 木香 使君肉(各三钱) 神曲 香附(醋炒。各五钱) 芦荟(二钱) 胡连(六钱) 为末,健猪胆汁为丸,清米汤下。 【消块丸】 治气块、血块、积块,一切 瘕、痞积并效。 沉香 阿魏 全蝎(炙) 羌活(各二钱) 砂仁(三钱) 萝卜子(炒) 水红花(四钱) 土狗(二十个,瓦上焙干) 赤小豆(二钱) 为末,猪油去皮,捣烂为丸,麻子大。大人三十丸,小儿量大小,空心、午前,日服二次,酒下。 【化虫丸】 治一切虫积,心腹咬痛。小者化水,大者自下。 鹤虱草 胡粉 槟榔 枯矾 芜荑 黄连 石榴皮 雷丸(各五钱) 苦楝根皮(一两,晒干) 为末,糊丸,麻子大。每服白滚汤加油数点,空心下。 【灵矾散】 虫咬心痛,奄奄欲绝,服药必吐出虫而愈。 五灵脂(二钱) 白矾(五分) 水一盏,煎五分服。 【夺命饮】 治症同前,兼治中脘痛, 痛欲绝。 老葱头(七个入) 真香油(四两)同熬,葱枯为度,用油。候温服。 【玉露膏】 治 虫作痛。此药不吐、不泻,自令从大便成团而出。多止二服,少止一服,除根。真济世仙方也。 苦练皮(四两,东引不出土根洗净取皮) 使君子(连壳,二两,捶碎) 生姜(三两) 用水五碗,煎至二碗,去渣,加蜜四两,煎至一碗二三分,露星月下,空心,顿热,徐服之。渣再煎服。 【沉香化气丸】 治大小一切痞块气积。 香附(八两,四制) 白术(四两,炒) 枳实(二两,麸炒) 广皮(三两) 青皮(二两) 黄连(一两五钱,姜制) 山栀(二两,姜炒) 胆星(一两) 半夏曲(一两五钱) 浓朴(一两五钱,制) 沉香(一两) 砂仁(七钱) 木香(五钱) 水叠为丸。妇人气痞加吴茱萸、萝卜子各一两。 【磨积丸】 健脾开胃,消积理气,及男妇痞积并效。 黄连(一两五钱) 香附(二两,醋浸炒) 陈皮 青皮(炒) 三棱(醋炒) 蓬术(醋炒) 萝卜子(炒) 桃仁(一两,炒去皮尖) 山楂(肉) 山栀(姜炒。各一两) 干姜(炮) 官桂(各三两) 为末,神曲糊丸,白滚汤下,米汤亦可。 【脾积膏】 治虫积腹痛。 鸡蛋(一个) 朱砂(三分) 巴豆(一粒,去油) 将蛋开一孔,入朱、豆搅匀,纸封口,饭上煮熟食。 【贴痞灵应膏】 治一切痞块。 蟾酥 黄蜡(各一两) 羚羊角 牛黄(各二分五厘) 砂(五厘) 巴豆(五分) 麝香(一分) 冰片(五厘) 为末,糊丸,菜子大,每用一丸。先将扁头针,针痞块上,将药纳入,用膏药粘贴。一伏时揭起,其痞化水,待脓水尽,方用调理脾胃药。 【贴痞膏】 大黄(一两) 雄黄(五两) 皮硝(一两) 水红花 为末,蒜煨熟,捣烂成膏,粘贴。 【琥珀膏】 大黄 皮硝(各等分) 蒜煨熟,捣膏敷上。 【贴诸痞 瘕血块】 白芥子 萝卜子 山栀 硫黄(各一两) 大黄(六钱) 郁金 滑石(各一钱) 为末,酒调如饼。贴患处,三炷香。 【熨痞法】 先将麸皮同盐炒热,熨病处。 白芥子 牵牛(各二钱) 大黄(三钱) 荞麦面(半合) 将烧酒将药入面调匀,用布摊贴患处。三炷香去之,又用: 葱子(一两) 飞罗面(五钱) 阿魏(三钱) 麝香(半分) 细捶捣成膏,贴之。三日一换。 【灸法】 治痞块日久不消,随痞块上攒火灸,更妙。 中脘穴 在 骨下,取儿四指头是,灸五壮。 章门穴(在横骨外,直脐季胁端,侧卧,曲上足,举臂取。灸五壮) 脾俞穴(在十一椎下,两傍相等五分。灸七壮。) 下卷 水肿论 (附胀) 水肿之症,皆由脾胃虚弱,不能制水所致。岐伯所谓水胀、肤胀、鼓胀、肠覃、石瘕,名虽不同,即斯症也。肿之初起,目窠微肿如卧蚕之状,渐及浑身胖大,面目虚浮,咳嗽喘急,胸膈 胀,足胫跗肿,小便不利,即水肿之候矣。 千金云:水肿有十,其名不同,所感亦异,合而为五。一曰风肿,先从四肢肿起,时常走注,皮肤麻木;二曰气肿,其侯乍消乍起,乍盛乍虚;三曰血肿,其候血丝缕缕;四曰阳水,色多青黄,身热口渴,大小便秘涩;五曰阴水,色多青白,大便溏泻,小便清利,四肢厥冷。各随其症而治之。脉浮大易治;脉沉细者难治。凡水肿,肌肉崩溃、足胫流水、缺盆平满、脐凸唇黑、手足心平,有此症者,五脏内伤不可治矣。素问曰:面肿者为风,足肿者为水。若腰以上肿者,宜发散;腰以下肿者,必当利水。此治肿之要法也。肾水横流,当益脾元防泛溢;药凭淡渗,谨调胃气始全功。 胀满之症,即鼓胀是也。亦由脾胃虚弱,过食生冷,并腥荤毒物,凝滞中膈,积久不消,清浊不分,升降失职,则生胀矣。肿胀忌盐、酱、面食、腥荤,服药方效。 又有久疟、久泻、久痢、久疾,饮食少进,脾气虚极,自然身发浮肿。用药当补脾胃,扶元气为主。宜补不宜泻。 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去甘草,加分利阴阳温暖之药。脾元一复,肿自消矣。治宜宽缓,不在水肿治例。 【葶苈散】 治十种水气,咳嗽喘急,坐卧不安,小便短少。 葶苈(一钱五分,微炒研) 泽泻 黑丑(各一钱) 椒目(炒研) 猪苓(各一钱二分) 葱白三茎,水煎,空心服。日午下小便升许,间日再用葱白煮稀粥催之。 【五皮饮】 治风湿客于脾经,气血凝滞,以致面目浮虚,肢体肿满,心腹膨胀,上气喘急。 五加皮 地骨皮 大腹皮 茯苓皮 生姜皮 各等分,水煎。气急加紫苏、桑皮、陈皮、杏仁。 【加味胃苓汤】 治一切水肿胀满。随症加减,功效如神。 苍术(一钱二分) 浓朴(七分) 陈皮 茯苓 白术 猪苓 泽泻(各一钱) 紫苏 香附(各七分) 木香(五分) 阶沿草十叶,淡竹叶二十片,生姜三片,水煎。风肿:九味羌活汤加紫苏;气肿:木香流气饮去甘草;阳水身热:八正散;阴水身凉:本方加干姜;血肿:桃仁承气汤兼平胃散;春月:升麻、羌活、防风;夏月:香需、干葛、黄连;秋月:桂枝、白芍,倍紫苏;冬月:干姜、官桂;喘急:杏仁、桑皮、苏子;心膈饱胀:槟榔、枳壳;气胀:苏子、葶苈(炒研)、大腹皮;口渴:花粉、麦冬、五味;发热:柴胡、黄芩、干葛;痢疾:枳壳、槟榔、黄连:泄泻:黄连、诃子; 小便短涩:木通、滑石;便秘:大黄、芒硝。 【神助丸】 治十种水气,随症加减。 一青水:先从左边胁肿起,根在肝,大戟、芫花; 二赤水:先从舌根肿起,一云脚根,根在心,葶苈; 三黄水:先从腰腹肿起,根在脾,甘遂、椒目; 四白水:先从脚肿起,根在于肺,桑白皮; 五黑水:先从肾肿起,根在肾,泽泻、连翘; 六玄水:先从面肿起,根在外肾,芫花; 七风水:先从肾肿起,根在膀胱,甘遂、茯苓; 八石水:先从四肢肿起,根在骨, 本; 九高水:先从小腹肿起,根在小肠,巴豆、巴戟; 十气水:或盛或衰,根在腹,赤小豆。 主君者一两,臣使五钱。三钱蜜丸,茯苓汤下。为散亦可。 【八正散】 治阳水发热,头目浮肿,大小便不通,及热淋。 瞿麦 蓄 大黄 滑石 栀子 木通 车前子(各一钱) 甘草(少) 灯心二十寸,水煎。 【分气饮】 治肿胀,气短而喘。 陈皮 桑皮 桔梗 枳壳 半夏(六分,制) 大腹皮 苏子 紫苏 木通(各一钱) 草果(五分) 生姜三片,水煎。 【香平散】 治大小水肿,隔气噎塞,并效。 蓬术(醋炒) 三棱(醋炒) 香附(醋炒) 黑丑(各一两) 干姜(五钱) 苍术(一两,炒) 浓朴(六钱,制) 陈皮(七钱) 甘草(一钱) 为末,每服一钱,姜汤调下。醋糊为丸亦可。 木香槟榔丸(方见前。治肿胀甚效。) 【槟榔丸】 水肿腹胀,心膈痞闷,喘急不安。 槟榔 黑丑(炒) 萝卜子(炒) 青皮(巴豆炒,去豆) 香附(各一两) 木香(五钱) 为末,姜糊为丸。每服二三十丸,白滚汤下。 【土狗半边散】 治诸般水肿。 芫花(醋炒) 甘遂 大戟 土狗(七个,五月内取能飞者) 大黄(半生半熟。各三钱) 先将葱捣烂为饼,推新瓦上,将土狗安葱上,焙干。去翅、足、嘴,每个剪作两片,分左右成对,记之再焙干,为末。欲退左边肿,即以左边七片末,加药二钱,淡竹叶、天冬煎汤,五更调服。候左边肿消至第四日,再服右边七片末,加药如前。服未效,用大黄三钱,煎汤助之。如未动,茶清助之。 【圣腰子】 治十般水肿。忌甘草数日。 大戟 牵牛 木香(各一钱) 甘遂(五分,共研细) 将腰子左右一对,每用一个,剖开入末药一钱,纸裹煨熟,细细呷之。 【蛤粉丸】 治气虚,面目虚浮、肿胀。 蛤粉 大蒜(一个,煨熟) 捣丸,麻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滚汤下。若气不升降,大蒜一个,每瓣入小茴七粒,纸裹煨熟,细嚼,白汤下。泻不止,每瓣加丁香一粒,如茴香煨服。 【甘遂饼】 治膜外水气。 甘遂 大麦麸(各五钱) 为末,和作饼,烧熟食之。如不利,热汤催之;利不止,冷水洗手足头面即止。小儿减之。 【广术溃坚汤】 治肿胀,内有痞块积聚,坚硬如石,坐卧不安,二便短涩,上气喘急,遍体虚浮并效。 浓朴(姜制) 黄芩 草豆蔻 益智仁 当归 黄连 半夏(制) 蓬术(醋炒) 红花 升麻 吴茱萸 柴胡 神曲(炒) 泽泻 甘草(一分) 青皮 陈皮(各五分) 生姜三片,水煎。 【治胀神方】 治大小一切肿胀。久病十剂,无有不效。 砂仁(七分、五分、五分) 陈皮(一钱) 枳实(七分、五分、七分) 浓朴(七分、五分) 草豆蔻(一钱、七分) 半夏(七分、五分、七分) 青皮(五分) 红花(一钱、五分) 槟榔(七分) 山楂(七分、五分、五分)苍术(一钱、七分、五分) 神曲(五分) 山栀(五分) 香附(一钱、五分、七分) 川芎(七分) 茯苓(七分) 胡桃肉五钱,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 初三剂,照上分两;次三剂,照中;后三剂,照下分数。 【肿胀丹方】(取水法) 大人作一饼,小儿作二饼。 真轻粉(二钱) 巴豆肉(五钱) 生硫黄(二钱) 共碾为饼。如烂,加飞罗面少许,用绢一片,铺脐上,将药饼当脐罨之,再用绢缚紧。约人行五六里,其恶水泻下,二三便,方去饼。以稀粥补之。久患隔日再用。一饼,可救十人。 【敷脐膏】 消胀利水。 大田螺(四个) 大蒜(五个) 车前子(三钱) 共捣为饼。罨脐上,以帛缚紧即效。 【又方】 用此方忌甘草。 地龙(二条) 甘遂(一钱五分) 猪苓(三钱) 针砂(醋 ,三钱) 为末,葱涎调敷脐上。日换一次,以绢缚之。 【蛊胀良方】 沉香(三钱) 木香(二钱) 大黄(五钱) 泽泻 青皮 陈皮(各五钱) 砂仁(三钱) 木通(五钱) 连翘(二钱) 桑皮 黑丑 葶苈(各五钱) 槟榔(一钱) 益智仁(三钱) 枳壳(五钱) 川椒(一钱) 大椒(二钱) 甘遂(四钱) 为末。大人二钱,小儿一钱,五更时服。病在上陈皮汤;在中桑皮汤;在下沉香汤下。忌盐、酱、荤、酒。此方水叠为丸亦妙,浸火酒亦妙。 【单方】 治症如前。上嗳气,下放屁即效。 大虾蟆(一个入砂仁三钱) 盐泥封固,火缎存性,为末,酒调空心服。大人二钱,小儿一钱。 【鸡醴】 鸡粪(乃屎中白者,晒干,或半斤四两) 锅内炒焦,入酒二斤,澄清,去粪,取酒。空心频频饮之。忌咸酸一切杂物妙。 商陆根(去皮,水煮,吃根连汤,频频饮之。) 黑鱼(同蒜煨熟吃,或煮蒜吃亦妙。) 芥菜子(炒研末,每服四五分,好酒下。) 鲁丁草(煮红枣,连汁吃枣亦效。) 下卷 黄胆论(附黄病) 黄胆之症,内经有五:一曰黄汗,二曰黄胆,三曰谷疸,四曰酒疸,五曰女劳疸,皆湿热内蒸而为病也。譬犹 酱,湿热相郁则生黄矣。小儿黄症比大人相似,所感不同,皆由脾胃饮食过伤,湿热熏蒸,黄胆生矣。其候,面目身体皆黄,小便亦皆黄色。其症亦有虚、有实、有寒、有热。随其症,调理之。又有饮食如常,不生肌肉,遍身黄色,好食泥土、布絮、茶炭等物,内有虫积,一名黄病。即今俗云黄胖病是也。另有黄病方,不可作疸医治。又有伤寒阳明无汗、发黄,乃蓄血症,当从伤寒症调治之。其脉浮、大便滑、小便如尘汁、汗着衣皆黄、面黧者,难治。 【茵陈五苓散】 治一切黄胆并效。 白术 猪苓 泽泻 茯苓(各一钱) 肉桂(三分) 茵陈(一钱五分) 灯心二十寸,淡竹叶二十片,水煎。 【茵陈汤】 治身热发黄,胸满心烦,乃内蓄积热,宜下;及阳明蓄热,发黄并效。 茵陈(三钱) 大黄(二钱) 山栀(一钱) 水煎。临起入大黄,煎一滚服。 木香槟榔丸(方见前。治疸甚效。) 【加味茵陈汤】 疸症初起,先视虚实,用药微利其蕴热,后用退疸药方效。 赤茯苓 苍术 浓朴 陈皮 白术 猪苓 泽泻(各五分) 甘草 黄柏皮 山栀(各三分) 茵陈(一钱) 生姜一片,竹叶十片,水煎。 【犀角汤】 治身热发黄,口干烦躁,心神惊悸。 茵陈(一钱) 干葛 龙胆草 升麻 滑石(一钱五分) 寒水石(一钱五分) 犀角 生地(各七分) 灯心二十寸,竹叶十片,水煎。 【退黄丸】 治黄病,及久泻、久痢、便血并效。 苍术(三两,炒) 浓朴(一两五钱,姜制) 陈皮(二两五钱) 甘草(一两) 绿矾(醋炒焦枯,二两) 为末,醋糊为丸,枣汤下。 【绿霞丸】 治遍身面目俱黄,服之即退;治疳病垂死,服之亦效。 绿矾(四两,醋一碗,煮焦枯) 为末,红枣蒸熟为丸,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茶汤下。赤痢白砂糖汤下;白痢赤砂糖汤下。 【黄病丸】 治婴童一切黄病,男妇并宜服之。 皂矾(一斤) 白面(二斤,做饼裹矾煨熟) 胡桃肉(一斤) 川椒(二两) 浓朴(三两) 苍术(四两) 甘草(二两) 红枣(二斤,蒸熟去核捣) 为末,枣膏为丸。日服三次,温酒下,不饮白汤下。 以上三方忌腥荤、油腻、生冷之物。 下卷 盗汗自汗论 经云:饮食饱甚,汗出干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强力房劳,汗亦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动作劳,汗出于脾。所谓盗汗者,犹贼潜窥人息而行盗也。睡则汗出,症属阴虚,四物汤加牡蛎粉主之。自汗者,常居无故自汗,症属阳虚,四君子兼六黄汤主之。皆因气血内虚,腠里不密,所谓阴虚阳必凑,阳虚阴必乘。汗乃心之液,心虚则外泄。久而不治,汗多则亡阳,面黄肌瘦,皮焦毛槁,变生他症矣。又有乳母壮盛,婴儿体实,睡中汗出,不拘日夜,时常汗多,无妨,不必服药。 【四物牡蛎汤】 治睡则汗出,皮黄肌瘦。 当归(一钱) 黄 (一钱二分) 白芍 川芎(各六分) 生地(一钱) 牡蛎(一钱) 官桂(三分) 圆眼肉五个,浮小麦百粒,水煎。 【加味四君子汤】 治自汗不止。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黄连 黄 白芍(各一钱) 官桂(四分) 灯心二十寸,浮小麦百粒,水煎。 【当归六黄汤】 治阴阳两虚,自汗、盗汗并效。 当归 生地 熟地 黄连(酒炒) 黄芩(酒炒) 黄柏(酒炒) 黄 (蜜炒) 各等分,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 【黄 汤】 治自汗、盗汗。 黄 (一钱) 茯苓 熟地 麻黄根 天冬 防风 当归(各七分) 甘草(五分) 五味 官桂(各三分) 牡蛎(一钱二分, ) 生姜三片,枣一枚,浮小麦百粒,水煎。 【大建中汤】 治虚热盗汗,怔忡惊悸,四肢倦怠,气促。 黄 (一钱,蜜炒) 远志肉 当归(各八分) 泽泻 白芍 人参 甘草(炙) 酸枣仁(炒) 龙骨(煨研,各五分) 【牡蛎固真汤】 自汗、盗汗,阴阳两虚,夜睡多惊,怔忡恐怖,四肢怠惰,皮焦口苦。 黄 麻黄根 当归 生地 人参 麦冬(各一钱) 小柴胡 酸枣(炒) 五味(二分) 白术 黄芩(各七分)甘草(五分) 浮小麦百粒,圆眼肉五个,水煎。 【团参饮子】 治小儿惊热盗汗。 人参(一钱) 黄 (二钱) 当归(一钱五分) 加猪心一片,水煎。 【单方】 五倍子为末,临睡时,乳母唾调敷脐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