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影响

类别:其他 作者:Jane Austen字数:855更新时间:23/03/02 10:42:33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庸俗无聊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充斥英国文坛。而奥斯汀的小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奥斯汀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虽然其作品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庸俗风气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被誉为地位“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5] 简·奥斯汀不缺乏读者,就连当时还是摄政王的乔治四世都痴迷于她的作品。[6] 1923年,简·奥斯汀小说被查普曼(robert bhapman)校勘之后再版,终于让她的小说上升到“严肃文学”的殿堂,从此对她小说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不同的学者,通过不同的政治理念和视角,可以把她的作品诠释成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东西:文化保守主义、女权主义、反女权主义、讽刺中产阶级的虚伪、同性恋。 新一轮的全球性“奥斯汀狂热”是从1995年开始,触发点是1995年bbb拍摄的6集电视连续剧《傲慢与偏见》,其高水平的编剧、精准的角色选择以及详尽的历史细节,一下子在英国造成轰动,引发一系列的改编。一两年内,相继出现了李安导演的电影《理智与情感》、两个版本的《爱玛》、电影《劝导》等等。简·奥斯汀的小说一部接一部地被重拍,她本人的经历也几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7] 2013年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名著《傲慢与偏见》出版200周年,继英国皇家邮政专门发行邮票纪念之后,英国中央银行宣布,简·奥斯汀的头像将被印制在新版10英镑纸币上,以此向她致敬。[8] 人物评价 正面评价 奥斯汀在描写人们的日常生活、内心感情以及许多错综复杂的琐事方面,确实具有才能,这种才能极其难能可贵,我从来也没有见过。她能以细致的笔触,把平平凡凡的事情和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英国作家司各特评)[9] 奥斯汀远比她表面上看来的那样更具有深刻的情感。她激发读者去填补语言之外的内容。她提供给读者的看似琐屑,但其中的内涵却足以拓展读者的思维,赋予读者以各种生活场景的永恒形式。(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