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嗳气论治
类别:
其他
作者:
林佩琴字数:626更新时间:23/03/02 10:58:07
嗳气,即《内经》所谓噫也。经言脾病善噫。又言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为噫。
后人因谓脾胃气滞,起自中焦,出于上焦。凡病后,及老人脾胃虚弱者多有之。顾亦有肝气逆乘,嗳酸作饱,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仲景谓胃虚,客气上升,必假重坠以镇逆,旋复代赭汤。亦有肺气失降而作嗳者,苏子降气汤去桂,加杏仁、贝母之属。
其胃虚气滞而作嗳者,十味保和汤。其胃寒气滞而作嗳者,和胃煎。其胃虚呕痰嗳气者,和胃二陈煎。其胃寒饮食难化,时作虚饱嗳气者,养中煎,或理中丸。如脾肾虚寒,命门火衰,浊阴不降,致痞满嗳气者,理阴煎加减。如胃有痰火嗳气者,星夏栀子汤。专由脾胃阳虚,中气为阴邪阻格者,和中为要,健脾散。
若木来乘土,厥逆上干之气,非镇制不能遏也。
附方
〔镇逆〕【旋复代赭汤】 见本卷呕吐。
〔降气〕【苏子降气汤】 见二卷失音。
〔虚滞〕【十味保和汤】 参 术 苓 夏 陈 藿 草 香附 砂仁 木香
〔寒滞〕【和胃煎】 朴 陈 姜 草 或加苓、夏、丁香、木香、砂仁、藿香亦可。
〔驱痰〕【和胃二陈汤】 见本卷饮食。
〔虚饱〕【养中煎】 见本卷饮食。
〔温中〕【理中丸】 见一卷中风。
〔火衰〕【理阴煎】 见二卷咳嗽。
〔痰火〕【星夏栀子汤】 半夏 南星 香附 石膏 栀子
〔和中〕【健脾散】 人参 白术 丁香 藿香 砂仁 肉果 神曲 炙草 姜 枣
嗳脉案
侄 左胁痞闷,上撑胸臆,频嗳不舒。按丹溪云:凡上升之气,自肝而出。左胁肝部也,痞而上逆,必犯胃。仿仲景旋复代赭汤,成氏所谓咸以软坚,重以镇逆也。代赭汤去甘草、姜、枣,加广皮、栝蒌皮、枳壳(俱麸炒)。三服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