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成长锭,瓦两口,合纸卷子,火点慢慢烟熏被下,紧拥
类别:
其他
作者:
明·董宿原撰字数:9791更新时间:23/03/02 11:16:15
治一切癣。
丁香(研) 蛤蟆灰(各一两) 麝香(一分,研) 白矾(熬令汁枯,研) 五倍子(研) 腻粉(研,各半两)
上研匀,干敷癣上,以瘥为度。
治一切癣疮,瘙痒甚者。
胡粉(另研) 雄黄(另研) 硫黄(另研,各一分) 大草乌(一个,生用) 斑蝥(一枚) 砒(半分) 蝎梢(七枚) 麝香(少许)
上为细末,先用羊蹄根蘸醋擦动,次用药少许,擦患处。
治一切顽癣。
轻粉 黄丹 沥青 白胶香(各等分)
上为细末,麻油调,拭净或抓破,竹篦挑搽,二次便干,数次剥去壳也,治牛皮癣如神。
治一切癣。
水银(一分) 芜荑仁(研末) 姜黄(研末,各半两) 酥(二两)
上先将酥和水银,以柳椎研搅,候水银散,即下芜荑姜黄末搅匀,瓷盒盛,旋取涂癣上,日三两次。
治一切癣。
蒺藜(炒) 海桐皮(锉) 草乌头(盐炒,取去盐不用,各一两)
上为细末,面糊和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温酒盐汤任下。
藜芦根(半两) 轻粉(二钱半)
上为细末,凉水调搽癣上。
上用斑蝥一个,去头翅足,以针 灯焰上烧,米醋内淬,如此三两次,就烧成存性,黑灰研为细末,用红枣一枚,汤泡剥去皮核,与斑蝥一处同研烂,先以手抓或生布擦动癣,然后搽药,不可侵好肉,恐有毒。
治一切癣。
上以半夏三两,捣为末,以陈酱汁调和如糊,摩涂癣上,日两三度,即瘥。
上以鳗鲡鱼脂敷之,先拭剥上刮,使燥痛,后以鱼脂敷之,一度便愈,甚者不过三度。
决明子(不以多少,为细末)
上用水银轻粉少许,与药末同研为膏散,以物擦破,癣上用药敷之,立瘥。
治干癣不瘥。
天南星 草乌头(各一枚,生用)
上为细末,用牛蹄根捣绞,取汁调涂,不过三上,瘥。
巴豆(十枚,肥者)
上于炭上烧之,令油出尽,即于乳钵内以少许酥和研如膏,薄涂之,不过一二度愈。
黄连 明矾( ,各半两) 胡粉 黄丹 水银(各二钱)
上为细末,用猪脂油一两,夹研,令水银星尽败,瓷盒收用。
治湿癣痒不可忍。
螺壳(一两) 乱发灰 龙脑 胡粉(研,各半两)
上为细末,研匀,以油淀和涂之。
治多年湿癣。
荆芥穗(不拘多少,以瓦罐子盛,盐泥固济,只留一窍,用炭火烧,候出清烟,便拨去火,用湿纸塞了窍子,放冷取出,研为细末,半两) 麝香(一钱) 腻粉(五钱)
上研匀,先以口含盐浆水,抓洗疮令破,帛子 干了,以生油调药敷之。
治风癞,松皮顽癣,久不瘥者,神效。予一乡人,患此疾数年不愈,后忽有旧亲传此方,试用有效。
藿香 破故纸 槟榔 大腹皮 雄黄 轻粉 硫黄 白矾(枯,各一两)
上为细末,小油调擦,日上三五次,痒则擦之。
治干湿癣风癣,不拘年月。
定粉 水银 芜荑 胭脂(各一分)
上同研匀,用陈猪脂一两,同研成膏,先用汤洗,后以膏子临卧涂之,一上便瘥。本法猪脂须用三年以上者,今若无,但陈者亦可,仍用后方淋洗。
橡实(半升,如无实,以根皮代之) 楝叶及嫩枝(细锉) 凌霄花及藤(锉细,各一升) 枳壳(去穣) 蛇床子 地榆 丹参 皂荚 苦参(并细锉,各三两)
上同煎浓汁,热洗患处。
治癣久不瘥。
五倍子(一两,火烧令烟尽) 黄柏(锉) 当归(锉炒) 腻粉 漏芦 白矾( ,各一分)
上为细末,先用盐浆水洗,拭干敷之。
治一切久癣,积年不瘥,四畔潜侵,复变成疮,疮 赤黑,痒不可忍,搔之出血。
黄连(去须) 黄柏(去粗皮) 豉(细研) 蔓荆子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细研,各半两) 水银(一钱)
上先以水银于掌中,唾研如泥,次入乳钵内,下生油一合和匀,次入药末,同研成膏,瓷盒盛,日三五度,涂疮上。
治小肠风,阴疮痒痛。
木通 本 枳壳 贯众 白芷 荆芥 甘松 薄荷 上锉碎,用药二两,水五升,入芒硝半两,煎至三升,去滓,热洗浴疮。
治男女阴疮。
米粉(一酒杯许) 芍药 黄芩 牡蛎 附子 白芷(各十八铢)
上 咀,以不入水猪膏一斤,微火上煎三上三下,候白芷黄膏成,绞滓去,内白粉,和敷疮上。
治下元玉茎上,或阴头上,有疳疮,渐至食透,久不愈者。
槟榔 雄黄 轻粉 密陀僧 黄连 黄柏 朴硝 上为细末和匀,先以葱白浆水洗净,软帛掩干,如疮湿干掺,如干小油调涂。
治下阴疮疼不止。
滑石 密陀僧 寒水石( ,各半两) 腻粉 麝香(各少许)
上为细末,油调敷,或干贴患处。
治肾脏风,发疮痒。
全蝎(三枚,焙) 明硫黄(二钱,研) 生虢丹(一钱) 轻粉(半钱) 鸡心槟榔(一大个,破开,以好黄丹一钱,合在内,湿纸裹煨) 麝香(少许)
上为细末,研匀,瓷盒收,每用少许,麻油调抹两掌,先以鼻嗅,男以两掌掩外肾,女以两掌掩两乳,各睡至醒,次日根据前再用药,屡效。
治阴囊两旁生疮,或阴湿水出,其痒甚苦,夜则抓之无足,后必自痛,或两腋汗,脚板心汗湿,无可奈何,此药生之。予亲得此证,受苦数十年,得此方随用二三日,如法擦之,二十年余不发,实为善效。
牡蛎 黄丹(炒,各二两) 枯白矾(四两)
上为细末,遇夜睡时,用手捏药于阴痒处痛搽之,不一时又搽之,三四次后顿减,次夜再搽,虽大减又搽,后自然平复。如腋汗亦有顿搽方可,肢汗先搽后,装药靴或鞋底上、脚板上涂药,缠脚裹之亦可。
治阴茎疮。
蚯蚓(二分) 豆粉(一分)
上用水研涂上,干又敷之。一方用豉一分。
治肾漏,阴囊先肿后穿破,出黄水,疮如鱼口,能致命。
上用五倍子同锻石炒黄色,去灰摊地,出火毒,砂盆内研细末,不犯铜铁,干掺疮上,五七次可。
治玉茎上生疮,臭烂者。
上以猪肚一个,连尿,去一半,留一半,用新砖两口,炭火 ,新砖将猪胞连尿于砖上焙干,不住手一向移放于两口砖上,轮流不歇,莫与火 过,胞以尿干为度,研为末,入黄丹一钱,先用葱汤,以鹅毛抹洗,以旧绵帛渗干。此药掺三五次,立见效。
治玉茎上生疮。
上用地骨皮煎汤洗,以诃子连核烧存性,为不干掺。
治下部注疮。
上以宣连为细末,浆水调成饼,摊于碗面上,内用艾及穿山甲三片,烧烟覆碗,熏成黑色,再取下。如是者五次,以黄连饼黑色为度,地上出烟毒,再研细,湿则干涂,干则清油调涂三四次,先用黄柏藿香茵陈煎汤温洗。
治茎头三五孔,小漏疮出血,微脓。
上用油发烧作灰,存性,研细敷之,干则津唾调敷,仍以米汤调发灰,食前服。
上以水中荇叶细捣,绵裹,内下部,日三。
治虚劳阴湿痒生疮。
川椒 苦参 蛇床子(各一两半) 香附子 白矾 白芷 狗脊 细辛(各一两) 桂 心(三分)
上 咀,每用药一两,以水三升,煎至二升,去滓,倾入盆子内,但乘热气坐盆子上熏之,良久通身,便洗患处,甚者不过三两度。
治男子下元阴湿久冷,阴囊左右夜痒,抓之则喜,住之则痛,成疮流水,为害甚苦,此药见效。及治妇人下部阴湿,胎元久冷。
牡蛎 蛇床子 破故纸 紫稍花 官桂 干荷叶(各等分)
上 咀,每用一两半,水一小锅,入葱白数茎,煎至八分,去滓,先熏后洗,却用后药。
枯矾(一两) 黄丹 蛤粉(各半两)
上研细末,熏洗后以后捏药末,搽湿痒处。
治男子妇人阴部湿淹疮。
铜绿(少许) 白矾(一钱) 乳香(半钱) 轻粉(一字) 五倍子(细研,半两)
上为细末,洗净掺之。
治下部生湿疮,热痒而痛,寒热,大小便涩,食亦减,身面微肿,因多食鱼虾发风热物得之。
上用马齿苋四两,研烂,入青黛一两,再研匀涂上,立有神效。仍服八正散,日三服。
治妒精疮,痒而湿者。
麝香 黄矾 青矾(各等分)
上为细末,小便后用些少敷之。
白矾(不以多少)
上研为末,先以冷水洗疮净,然后敷之。
治妒精疮,脓汁淋漓臭烂。
黄连 款花(各等分) 麝香(少许,一方不用)
上为细末,先以地骨皮蛇床子煎汤洗软,帛拭干,津调敷之,忌生汤洗。
治阴蚀疮。
苦参 防风 露蜂房 甘草(炙,各等分)
上 咀,水煎浓汁洗疮。
治阴疮。
坯子胭脂 真绿豆粉(各等分)
上同研匀敷之。
治阴湿欲尽,疮痛甚者。
蛤蟆(一枚,烧灰) 兔粪(一两)
上同研细,每用少许敷疮上,日三四度。
治年深疳 疮,大效。
白芨 白蔹 黄丹 密陀僧(各一两) 黄连(半两) 轻粉(一钱) 片脑 麝香(各 半钱)
上为细末和匀,每用或掺或 疮中,以膏药贴之。
治下部疳疮。
炉甘石 密陀僧(各一钱半) 轻粉(一分) 橡斗子(烧灰存性,二钱) 龙骨(半钱) 麝香(少许)
上为细末,先用荆芥杜仲川椒煎汤,放温浴洗罢,然后用药一捻干贴。
治下疳疮。
金银花 荆芥 朴硝 蛇床子 甘松 白芷 槟榔(各一两)
上 咀,每用五钱,水五碗,加葱白二根,同煎数沸,盆盛水,先熏后洗,却上药。
治下疳疮。
上用栀子一个,去穣,装入明矾末,面糊合口,火烧存性为末,洗净干掺上,随效。
治下疳阴头生疮。
上用墙上白螺蛳,不以多少,火内 酥为末,于水内飞过,去土石粗者,次用轻粉,随分两入在药内,每用少许,干贴在疮上。
上以孩儿茶研为细末,先洗净,干则小油调敷,湿则干掺之,神效。
治五发恶疮,消肿散毒。
黄 当归 川芎 杏仁 白芷 白蔹 零陵香 槐白皮 柳枝(嫩者) 木鳖子仁 甘 松(各半两) 乳香 没药(各三钱) 麝香 朱红 朱砂(各半钱) 黄丹(炒紫色) 黄 蜡(各半斤) 芝麻油(一斤) 轻粉(一钱)
上将药锉碎,油浸七日,木炭火上煎杏仁焦色,滤去滓,下黄蜡,候熔开出火下丹,急搅百十转,下乳没麝等六味,不住手搅至凝,瓷器内收贮,白光绢摊贴之。
治一切恶疮肿毒,及治小儿脾癖坚硬等疾。
黄 青木香 连翘 木鳖子(去壳油) 玄参 生地黄 桃仁(去皮尖) 金银花 防 风川芎 白芷 羌活 白芨 白蔹(各二两) 乱发(一握,烧灰) 蓖麻子(三百枚,去壳) 桂花头(半两) 五香连翘散 人参败毒散 复元通气散 十奇内补排脓散(各半 两,一贴)
上将前药 咀,用小油三斤半,入铁锅内,先浸五日,却用慢火煎至药黄黑色,以槐柳条一握,不住手搅,再用重绢滤去滓,秤净油三斤,先将黄丹一斤半,炒黑色,下小油一处,于慢火上再熬得所,滴入水中,不散成珠,下后药。
雄黄 血竭 乳香 密陀僧 没药 轻粉 龙骨 枫香(各半两) 麝香(一钱) 加 苏合油(半两,甚妙)
上研为细末,入前膏内化开,搅千余遍,令匀。又试水中得所,成膏药可摊为度。如坚少加小油,如软加黄丹,须要搅匀成膏。切忌鸡犬妇人孝子见,须诚心静意修合,如小儿诸癖脾疳等证,量病坚硬大小,用纸或绯绢摊贴,候药力尽,自脱下,再换。小儿疳泻痢证,贴在肚上,咳嗽贴脊梁中心,其病自愈。
摩风止痒,消肿定疼,治头面唇鼻诸疮,肌肉裂破。
当归(去芦) 白芷 杏仁(去皮尖) 桃仁(去皮尖) 藿香(去土) 檀香 零陵 香川芎(各三钱) 沉香 木香 白附子 天麻 独活 白芨 白蔹(各一钱半) 黄 (去粗皮,一两一钱) 防风 茅香 白芍药 甘草(各二钱半) 木通(二钱) 栝蒌(穣锉,一两) 龙脑(四钱,研) 黄蜡(夏十二两半,冬九两半)
上锉药,用清油二斤二两,浸七日,净石器银器中慢火煎,候白芷微黄,绵滤去滓,于净瓷罐内密封,澄一宿,再滤过,于瓷碗中慢火再轻温熬动,次下黄蜡搅匀,放温,次下研细龙脑掺面,于瓷盒内盛,每用少许,摩擦患处。
治诸般恶毒恶疮,并可外贴,内服一丸,如樱桃大,蛤粉为衣,各随几项饮子服之。亦治杖疮。
玄参 大黄 官桂 生地黄 白芷 赤芍药 血竭 乳香(以上各半两) 红花 黄柏 地榆 防风 没药(以上各三钱) 槐花 黄芩(各二钱) 猪牙皂角(三挺) 羌活(四 钱) 白胶香 刘寄奴(各四两) 杏仁(二十一枚,去皮尖) 当归尾(一两)
上锉碎,以香油一斤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浸毕,用文武火熬药,枯焦如炭,然后退火,令其自冷,将粗布一幅滤去滓,将油再入锅内熬,先以黄丹十两,新瓦上炒丹紫色,研细,每熬油一沸,入丹二两,熬至五沸,入丹毕,前后俱用柳条搅之,待滴水中凝而不散方成膏,待药温用瓷器盛贮下,用水浸三两日,去火毒,然后摊贴患处。内服药引子,见神仙太乙膏下。
治八发痈疽,及一切恶疮,软膝不开,年月深浅,已未成脓,并宜治之。蛇虎伤,蝎螫,犬咬伤,汤火刀斧所伤,皆可内服外贴。如发背,先以温水洗疮净,软帛拭干,却用绯帛摊膏药贴疮,即用冷水下。血气不通,温酒送下。赤白带下,当归酒下。咳嗽及喉闭缠喉风,并用新绵裹膏药,置口中含化。一切风赤眼,用膏捏作小饼,贴太阳穴,后服以山栀子汤送下。打扑伤损外贴,内服橘皮汤下。腰膝痛者,患处贴之,内服盐汤送下。唾血者桑白皮汤下。诸漏先以盐汤洗净诸疮,并量大小,以纸摊贴,每服一丸,如樱桃大,蛤粉为衣,其膏可收十年不坏,愈久愈烈。一方久远瘰 ,同上 疮,盐汤洗贴,酒下一丸。妇人血脉不通,甘草汤下。一切疮疖,并肿痛疮及疥劳,别炼油少许,和膏涂之。
玄参 白芷 当归 赤芍药 肉桂(去粗皮) 大黄 生地黄(各一两)
上锉碎,用麻油二斤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火熬黑色,滤去滓,入黄丹一斤,青柳枝不住手搅,候滴水中成珠,不粘手为度,倾入瓷器中,以砖盖口,掘窖子埋阴树下,以土覆三日,出火毒,欲服,丸如鸡头大。
木鳖子 牛膝(研,各一两) 自然铜 紫花地丁(切) 白龙骨(研) 当归(各半两) 川乌(三粒,切破) 蓖麻子(二两,切碎) 金刚骨(九钱,切)
以上药用小油一斤浸一宿,慢火煎,后入桃柳槐枝同熬药焦,绵滤去滓,入黄丹六两,熬二沸,次入白胶香(半两) 乳香(一两) 雄黄 白丁香 密陀僧 没药(各一钱)
上研细,同熬匀,再以绵滤过,看硬软,取之收贮,用时随疮大小,纸上摊贴。
治痈疽痔 恶疮,脓血出者。
生桑白皮 生青竹茹 生柏白皮 生梧桐白皮 生龙胆草(以上锉碎,各五两) 蜂房皮 蛇蜕皮 雄黄 雌黄(以上各一两) 附子 川芎 蜀椒(各五分)
上 咀,以三年苦酒二斗,浸一宿,于炭火上炙干,捣筛,以猪脂二升半,微火煎,搅令相得如饴,着冷水中,新白瓷器盛,稍稍随病深浅敷之,并以清酒服枣核大,日一服。
治五发恶疮,及汤泼火烧,冻破溃烂,止痛生肌,清血脉,消毒散肿,通气脉,如神,可无瘢痕。
白薇 白蔹 白芷 桑白皮 黄 商陆根 柳白皮(各一两) 乳香(二两,研) 轻粉(半两,研) 定粉(半斤,研) 黄蜡(半斤,研) 杏子油(一斤,如无,麻油代之)
上药锉,油内揉浸三日,于木炭火上煎白芷黄色,滤去滓,于油内下黄蜡乳香,候熔开,出火再滤,候微冷,下轻粉,急搅至冷,瓷器收,每用绯绢摊贴。
治诸疮肿毒。
一丹二油巴三五,轻粉麝香加没乳;琥珀朱砂石器碎,七味将来同少许;文武火上用心熬,苦杖搅来如野狼虎;不问诸疮并肿毒,粘贴如同神鬼取;
桃柳冬青淡竹黄,枸杞松槐更及桑;当归柴胡香白芷,二十四气为正量;黄丹二两油加倍,汤火之中要相当;乳香没药加些子,切莫轻信乱传方;
治发背痈疽,诸般恶毒疮疖,其效如神。治疽疾,先以麦饭石膏涂付,俟其疮根脚渐收,止于径寸大,却用神异膏贴之收口。此药随其人病深浅取效,合时不可与妇人鸡犬猫厌秽物见之。
玄参(半两) 绵黄 (三分) 杏仁(去皮尖,切,一两) 全蛇蜕(盐水洗,焙,半两) 男子乱发(洗净,焙干,半两) 露蜂房(净锉,一两,用有蜂儿者为妙) 黄丹(飞罗细,五两) 真麻油(一斤)
上将麻油同发,入银铫中文武火熬,候发焦熔尽,以杏仁投入,候变黑色,用好绵滤去滓,再将所熬清油入铫内,然后入玄参黄 ,慢火熬一二时,取出铫子,安冷炉上半时久。火力稍息,旋入露蜂房蛇蜕二味,将柳枝急搅,却移铫于火上,不住手搅,慢火熬至紫黄色,用绵滤过,复入清油在铫内,乘冷投黄丹,急搅片时,又移铫于火上,以文武慢火熬,不住手柳枝搅千余转,候药油变黑色,滴于水中凝结成珠,则是膏成就。若珠子稀,再熬少时,必候其得所,然后瓷器内收封待用,或恐偶然熬火太过稍硬,难于用,却少将蜡熬麻油在内,以瓷器盛封,盖于甑上蒸,乘热搅调收用。膏药熬成了,须连所乘瓷器置净水中,出火毒一昼夜,歇三日方可用,日换两次,夜换一次。熬此膏药,极难于火候,须耐烦看火紧慢,火猛则药中火发,不特失药性,又伤人面目,救助不及,千万谨戒。膏药方甚多,不下数十,治疽之时,神效无出于此方,千金不换,杖疮尤妙。
治缩收痈疽,不令延蔓,切忌用凉药。
杏仁(二十一粒,去皮尖,别研) 川椒(四十九粒,去目,炒出汗,为末) 清油(一两) 酒蜡(半两)
上用熬至紫黑,新绵滤过,用无灰薄纸,看疮大小,剪作梳样,摊药在上,于疮晕尽处,两边围绕贴之,候晕渐收近里,即别剪差小者再摊药围贴,晕又收,即又再移近里贴,仍频换,候晕已收,见疮根脚,成疮口,即用次方。凡贴大恶疮,毒瓦斯方盛,不可以药当上贴,恐赶散毒瓦斯,疮益大,此药能收晕见疮,其法大妙。
治疔疮背疽、瘤疽奶痈、丹毒杖疮等疾。
好白油单纸(十张,每张剪作八片) 黄连(一两,去须,切细)
上用水两碗,砂锅以黄连煎至一碗半,先下油单纸五张,又续下五张,同剪五七百沸,汤耗旋添,不得犯铁器,漉起,擦去黄连滓屑,焙干,如疮破有脓,将药花旋松贴,如杖疮约度大小,恰将剪贴,不可过大,先将周回剪切,油纸烧灰,热酒调,嚼生姜汤下,次贴药,不得犯女人手。
治风毒疮肿、痈疽于赘瘤瘿。
沉香(锉) 檀香(锉) 郁金(锉) 松香 丁香(锉) 木香(研) 龙齿(研) 苏 合香 白胶香(研) 薰陆香(各半两) 麝香(一分) 黄丹(六两) 麻油(一斤)
上先将沉檀郁金丁松五味油内浸七日,入铛中,以少炭火温养五日,后用武火煎二三十沸,漉去香,绵滤过,净拭铛,却下油于内,下丹,以柳木枝不住手于火上搅,候色黑,滴水中如珠,软硬得所,去火,入后木香等末六味入膏中,搅三五百遍,膏成,安瓷盒内,以软帛摊贴,日二换之。
治一切痈疽发背,溃后日夜疼痛,排脓。
当归 鹿角胶(各一两半) 白芷 密陀僧(研) 盐花 朱砂(研,各一两) 川芎木(各一两) 桂心 细辛 黄蜡 腻粉 乳香(研,各三分) 麝香(一分,研) 黄丹(五两) 麻油(一斤)
上将油安铛内炼沸,下当归等煎,候白芷赤焦色,绵滤去滓,净拭铛,仍下药油,根据前慢火熬,下蜡丹,不住手以柳木枝搅,候色黑,次下密陀僧鹿角胶盐花,次下腻粉,次下乳香,次下麝香朱砂等,慢火熬搅,候药黑色,即滴水内,如软硬得所,药成,入铜罐中,待凝,于净地上安一宿,以物盖之出火毒,每用故帛上摊贴,日再换。
治一切痈疽发背,溃后肌肉不生。
乱发 松脂 薰陆香(各半两) 故绯帛(一尺,烧灰) 故青帛(一尺,烧灰) 黄蜡(一两) 黄丹(六两)
上以油一斤,先煎一两沸,内发煎令消尽,然后下蜡松脂薰陆香青绯帛灰,煎搅令烊,以绵滤去滓,却入铛中,下丹,以火煎搅令黑色,软硬得所,贮瓷器中,少许涂于楸叶上贴,日二易之。
治 疮漏疮,一切恶疮。
上用黄丹,不拘多少,以苦竹园中地龙泥裹包,火 令红,取出放冷,去泥细研,和以轻粉,麻油调如膏药,摊在油纸上贴之。李中父传,屡用效。
治 子疮,神效。
没药(四钱) 麝香(三钱) 乳香 轻粉(各二钱) 片脑(一钱) 黄丹(五两) 清 油(一斤)
上先将油丹熬,以柳枝搅,又用憨葱七根,先熬一根,令焦,再下一根,葱尽为度,下火不住手搅,看冷热入脑等搅匀,瓷器盛,用时旋摊贴。
治八发痈疽,一切恶疮软疖,不问年月深浅,已未成脓者,贴之即效。及汤火伤,皆可内服外贴,神效。
白芷 白蔹 川芎 甘草(以上各四两) 当归(二两) 丁香 干蟾(各半两) 木 鳖子(二十八个) 没药(一两半,别研) 乳香(二钱半,别研) 片脑(一钱,研) 杏仁(九十八个) 鼠头(二个,腊月者) 骐麟竭(一两,研) 真绯绢(一尺,烧灰) 黄丹(十两) 清麻油(二斤) 室女油头发(如拳大)
上锉细,以好酒拌湿一宿,入铛内,用油煎,候药深赤黑色,滤去滓,别入净铛,慢火煎,少顷即入别研者及黄丹蜡,以柳枝不住手搅,时时滴入水,试看软硬得所,即是成膏。
发背未脓者,半入银石器慢火熬及半盏许,去滓,次入乳香,碾碎先入又熬之,候如一茶脚许,先将蜜熬去滓放冷,却入煎熬者膏子及众药搅匀,再熬,候金漆状乃成。入不犯水,瓷器内收之,每用少许点,大效。
治一切恶疮肿毒等疾。
香油(一斤) 黄丹(五两) 槐枝 梧桐枝 柳枝 桑枝 桃枝(锉,长一寸,各一两)
上先将油同枝入锅内,文武火煎众药黑色,滤去滓,次下黄丹,不住手搅,候黑色,收瓷器内,绢帛摊贴。
治诸疮及杖疮,宜贴之。
杏仁(四十八个) 蓖麻子(三十四个) 巴豆(一十四个) 木鳖子(二十四个,去壳) 槐枝(四指长,四两) 柳枝(二两) 桃枝(三两) 乳香(三钱) 黄丹(春秋用三两半,夏用四两,冬用三两) 麻油(半斤)
上将油入锅内,下药熬焦黄色,绵滤去滓,再熬,滴水中成珠,不散为度,下乳香末搅匀,每用纸摊贴。
治痈疽疖毒,远近 疮,打扑 伤,肿毒发背,刀斧所伤,箭头在内,蛇犬所伤,并皆治之。
槐枝 柳枝 桃枝 榆枝 桑枝 枸杞枝(以上各锉,长二寸者,各二十条,嫩者剥取皮) 白芷 白芨 白蔹 当归 大黄 黄柏 杏仁 赤芍药 蓖麻子(去壳,以上各一两半) 血竭(半两) 轻粉(三钱) 黄丹(十二两) 没药(半两) 乳香(半两) 雄 黄(半两)
上先将六枝皮,用清油三斤于砂锅内,文武火煎,令津液尽为度。滤过,却将白芷等九味锉碎,下油内浸透,又用慢火煎焦,去滓,再滤过。却将黄丹分作三次下,熬令黑色,滴水中不散为度。却将血竭等末,待油微温,下于油内,瓷罐盛之,盖口埋土内,三日出火毒,任意摊贴。
治痈疽发背,诸般疮疖,从高坠堕,打扑伤损,脚膝生疮,远年 疮,五般痔漏,一切恶疮。又云∶专治发背,神妙不可具言。有初觉或做疮,用牛皮胶熬令稀稠得所,如药化摊在毛头纸上,于初觉处或有做疮处贴,次用软布帕子二条,于酽米醋内煮令热,漉出,互相于胶纸上,乘热蒸熨,不可令布帕冷。布帕二条,不可都齐漉出,常留一条在醋内,煮候蒸熨,得一条冷,却于醋内取热布,蒸冷布,却入醋内煮,庶几常得热布,替换熨蒸,即易见效。若疮痒,乃是药攻其病,须忍痒,不止蒸熨,直候脓出将尽,即浓前贯众汤,候温洗去胶纸,次日根据前更洗。若尚有脓,又如前法蒸熨,虽连数日蒸熨不妨,但要疮中脓尽疮干为度。然后用生肌红玉散,掺在疮上,即以万金膏贴,每日一上或两上,每用再蒸熨,并如前先铺胶纸于疮上,熨了亦如前用贯众汤,洗去胶纸。
龙骨 鳖甲 苦参 乌贼鱼骨 黄柏 草乌 黄连 猪牙皂角 黄芩 白芨 白蔹 木 鳖子 当归 白芷 川芎 厚朴(去粗皮) 槐枝 柳枝(俱锉碎,各一分) 乳香(别研,一钱) 没药(别研,一分) 黄丹(一两半) 清麻油(四两,冬月半斤)
上除乳没丹外,余药入油内,慢火煎,候白芷焦色,去滓,入黄丹一半,不住手搅令微黑色,更入黄丹仍搅,待滴入水中成珠,不粘手为度。搅温下乳没末,亦搅匀,瓷器盛,用时量疮大小,摊纸贴之。治诸恶疮,如自然铜肉桂各一分。一方无当归。
治闪肭筋骨,但是一切无名肿毒疼痛。
当归 黄 白芷 芍药 半夏 木鳖子 铜青(各一两) 白胶香(一斤半) 乳香 没 药(各一两) 麻油(一斤)
上将前六味锉碎,入油内熬至白芷焦色,滤去滓,下白胶香,煎至黑色,次下乳没铜青末搅匀,用时随病大小,浓纸摊贴患处。
治颠扑伤损手足肩背,并寒湿脚气,疼痛不可忍。小儿脾疳泻痢咳嗽,不肯服药者。
沥青(二斤半) 威灵仙(二两) 蓖麻子(一百枚,去皮壳,研) 黄蜡(二两) 木鳖子(二十八枚,去壳,切片,研) 没药 乳香(各一两,别研) 麻油(夏二两,春秋三两,冬四两)
上先将沥青同威灵仙下锅熬化,以槐柳枝搅,候焦黑色,重绵滤过,以沥青入水盆,候冷成块,取出秤三斤净,再下锅熔开,下麻油黄蜡蓖麻木鳖子泥,不住手槐柳枝搅匀,须慢火,滴入水中,不粘手,扯拔如金丝状方可。如硬再旋加油少许,如软加沥青。试得如法,却下乳没末,起锅在灰火上,再用槐柳条搅数百次,又以粗布滤膏,在水盆内扯拔如金丝,频换水浸二日,却用小铫盛顿,如落马坠车,于被伤疼痛处,火上炙热贴,透骨肉为验。连换热水数次熔之,则热血聚处自消。小儿脾疳贴患处,泻痢贴肚上,咳嗽贴背心上。
治诸般恶毒疮肿,发背瘤疽,瘰 疮,脚气,打扑伤损,刀斧伤,汤浇火烧,马犬蛇虫蜈蚣蜂蝎,多年咳嗽,口内吐血,贴背取毒愈。心疼腹痛,小肠疝气,赤白痢泄不止,于脐下贴即痊。牙疼贴腮上,止肉溃流脓,顽癣腰痛,奶痈痈痪杖疮,重者再贴即安。
白芨 白蔹 白芷 木鳖子仁 官桂 杏仁 当归 柿花 乳香 没药(各一两) 苏 合香(一丸) 黄丹(二斤半) 真麻油(五斤) 槐柳枝(各半斤)
上锉碎,除乳香没药黄丹苏合香丸另研外,其余药于油内浸,春秋五日,夏三日,冬十日,遇冬减黄丹二两。新铁锅内浸,至日期,用文武火熬,一顺搅,槐柳枝黑色,去滓待温,下乳没苏合香丸再熬,不住手搅,微滚三两沸,放温,一面搅,一面下黄丹,文武火熬滚,起出火,再滚,如此五七次,不住手搅,至数千次,烟尽黑色为度,滴水中不散方可,切不可用火辰日熬,忌鸡犬妇人见。
凡膏药中鲜有不用虢丹,其货卖者多用硝与盐杂和在内,重秤。若不飞过而用,反有害,方法于后∶ 上用虢丹,即黄丹,先以冷水漂过,去其盐硝水,再用水漂,再去其水,澄干,微火炒紫色,将纸掸地上出火毒,用时再研至无声,秤用。
凡用乳香没药,须用灯心,同于乳钵内研细。不然难为研细,候熬药成膏,提起药铫,仍搅无烟,起去灯心,筛末入油内,不住手搅匀。
上熬药用瓷器,或铜铁铫内盛油,浸药一宿,慢火煎熬,诸药黑色,用生绢帛滤去滓,留下一两重药油,复将所滤油于慢火上再熬,却将黄丹入油内,用长槐柳枝不住手搅,候有微烟,即提起药铫,就柳条点药油,滴在水面上,凝结成珠不散,方成膏矣。如油散珠不成,再熬,直待成膏,提起药铫,搅无烟出,却入乳香没药搅匀,倾出瓷器内,将原留下油洗铫,一同收贮器内,用新汲水,一日一换,将药器坐水内,浸三日,出火毒方可用。如膏药硬,约量加黄蜡清油入膏内搅匀得所,其黄蜡等油减半用。
熬膏药极难于火候,须耐烦看火紧慢,火猛则药中火发,不特失药性,又燎伤制药人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