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柏(取青叶) 泽兰(去枝梗取叶,以上各焙干秤用,
类别:
其他
作者:
明·董宿原撰字数:4098更新时间:23/03/02 11:17:18
上同为细末,与前艾末椒末拌匀,米醋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二百丸,空心艾醋汤送下。一妇人因产后虚寒,呕恶不食,腹痛如割,时作寒热,复出盗汗,瘦悴骨立,脐腹之左,结成硬块,其大如掌,冰冷,虽盛暑此处独无汗,每块微动,则痛不可忍,百药治不效。梦中忽有人授以此方,因服之,恶心寒热盗汗辄止,尽一料遂平复,独血块如故,服至五六料,其块自融化,而出如鱼冻。
治带下漏血不止,及风虚冷热,劳损冲任,月水不调,崩中暴下,腰重里急,淋沥不断,及产后失血过多,虚羸腹痛,或妊娠胎动不安,下血连日,小便频数,肢体烦倦,头运目暗,不欲饮食。
川芎 黄 芍药 干地黄 吴茱萸 甘草(各二两) 当归 干姜(各三两)
上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若月经后因有赤白不止者,除地黄吴茱萸,加杜仲人参各二两。
治妇人血伤,赤白带下,小腹疼痛。
麒麟竭 黄柏(去粗皮,炙) 地榆(各一两) 禹余粮(火 醋淬) 赤芍药(炒,各一两半) 熟地黄(切,炒,四两,一作生干地黄)
上锉碎,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服。一方为细末,食前粥饮调下二钱。
治血崩不止,赤白带下。
茅花(一握,炒) 棕榈皮(三寸) 嫩荷叶(三张) 甘草节(二寸)
上为细末,空心酒调半匙服。
治妇人赤白带下,不问远年近日,皆治龙骨(半两) 舶上硫黄(三钱)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空心无灰旧酒调下。
治赤白恶露不止。
益母草(不以多少,开花时采取阴干)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温酒调下,日三服。
上用云母粉,温水调下三钱匕,立见神效。
治赤白带下不止。
玳瑁 续断(各一两) 安息香 麒麟竭 乳香 没药(各半两) 故锦灰(三分)
上为细末,以蜜及安息香熬炼和药末,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食前温酒送下。
治 疝,白带下疰脚气,腰以下如在冰雪中,以火焙炕,重重浓绵,衣盖其上,犹寒冷不任,寒之极也。面白如枯鱼之象,肌肉如刀刮削,瘦峻之速也,小便不止,与白带常流,而不禁固,自不知觉,面白目青蓝如菜色,目 无所见,身重如山,行步欹侧,不能安地,腿膝枯细,大便难秘,口不能言,无力之极,食不下,心下痞烦,心懊 不任其苦,面停垢,背恶寒,小便遗而不知,此上中下三阳空气竭,故哕呕不止,胃虚之极也。其脉沉厥,紧而涩,按之空虚。若脉洪大而涩,按之无力,犹为身寒之证,况按之不鼓,是为阴寒之极也。
若空虚,则气血俱虚之极也。
当归(一两) 茴香(半两) 良姜(七钱) 黑附子(炮去皮脐,七钱)
上锉如麻豆大,以上等醇酒一升半,同煎至酒尽为度,木炭火上焙干,同为细末。
炒黄盐 丁香(各半两) 全蝎(二钱) 柴胡(二钱) 升麻 木香(各一钱) 苦 楝(生用) 玄胡索 甘草(炙,各半钱)
上与前四味同为细末,酒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宿食消尽,淡醋汤下。忌油腻酒湿面冷物。
白文举正室,白带常漏久矣,诸药不效。诊得心胞尺脉极微,其白带流而不止。叔和八诊脉微云∶崩中日久,为白带漏下,多时骨木枯,言崩中者,始病血崩不已,久下则血少,复亡其阳,故白滑之物下流不止,是本经血海时枯,津液复亡,枯干不能滋养筋骨,以本经行经药为引,用为使,以大辛甘油腻之药,润其枯燥,而滋益津液,以大辛热之气味,补其阳道,生其血脉,以苦寒之药,泄其肺而救其上热,伤气以人参补之,以微苦温之药佐而益元气,名曰补经固真汤。
人参(二钱) 橘皮(不去白,半钱) 干姜(末,三钱) 白葵花(十六个,去萼,碎) 柴胡 甘草(炙) 郁李仁(去皮尖,研) 生黄芩(各一钱,另锉)
上除黄芩外,以水三大盏,煎至一盏七分,再入黄芩同煎至一盏,去滓,空心带热服,候少时以早膳压之。
治崩漏不止,盖心气不足,劳役及饮食不节,所得经隔少时,其脉二尺俱弦紧,时洪,按之无力,其证自觉脐下如冰,求浓衣覆以御其寒,白带白滑之物多,间有屋漏水下,时有鲜血,右尺脉时洪微也,屋漏水暴多下者是急,弦脉寒多,如洪脉时见乃热少,合而明之,急弦者北方寒水多也,洪脉时出者,是命门包络之火少也,黑物多,赤物少,合现房漏水之状也。
丁香(四分,研末)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研末,各半钱) 当归身(一钱半) 生艾叶(一钱) 阿胶(六分,烊)
上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半,以胶烊,再上火煎至一大盏,带热空心候宿食消尽服之,三两服愈。
治妇人赤白带下,不问年月深远,日渐羸瘦,起止不得。
刺蓟根(不以多少曝干,秤,每一斤以童子小便五升浸一伏时,取出曝干)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暖酒调下。
治下焦虚冷,脐腹疼痛,带下五色,月水崩漏,淋沥不断。
吴茱萸(汤泡) 杜仲(炒,去丝) 蛇床子 五味子 丁皮(各一两) 木香 丁香(各半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用半两,以生绢袋盛,水三大碗,煎数沸,乘热熏下部,通手淋浴,早晚二次熏洗。
治白带久下不止,脐腹冷痛,阴中亦然。目中溜火壅其上,视物 然无所见,牙齿恶热饮,痛须得黄连细末擦之乃止。惟喜干食,大恶汤饮,此病皆寒湿乘其胞内,故喜干而恶湿,肝经阴火上溢,走于标,故上壅而目中溜火,肾水侵肝而上溢,致目 而无所见,齿恶热饮者,是少阳阳明经伏火也。
当归身(酒制,二钱) 柴胡(一钱) 白石脂(一钱,以火烧令,赤水飞研细,日干)
白芍药 黄柏(酒制,半钱) 干姜(炮,四钱) 白龙骨(二钱,细研水飞)
前证乃寒湿为之也,治法当大泻寒湿,以丸子药治之,故曰寒在下焦,治主病,宜缓以制,大忌汤散,以白石脂白龙骨以枯其湿,以炮干姜大辛热泻寒水,以黄柏之大寒为因用,又为乡导。故云∶古者虽有重罪,不绝人之后,亦为之伏其所主,先其所因之意,又泻齿中恶热饮也,以柴胡为本经之使,以芍药半钱导之,恐辛热之药太甚,损其肝经,故微泻之,当归身辛温,大和其血脉,此用药之法完备矣。
上为极细末,研匀,水煮稀面糊和丸,如鸡头大,日干,空心候宿食消尽,煎百沸汤令大温,多用送下,无令胃中停滞,待少时以早膳压之,是不令热药犯胃也,忌食生冷硬物,酒及湿面。
治耳鸣心燥,腰脚疼重,腹内虚鸣,脐下虚冷,频下白水如泔湛浊证。
白豆蔻 肉豆蔻 丁香 白茯苓 巴戟 丁皮 苍术 黑附子(火煨) 桂心(各一两)
人参 白术 山药 桔梗 茴香 粉草(各半两)
上锉碎,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紫苏叶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温服。
治血脏久冷,腹胀疼痛,小便浓白如泔。
片姜黄(二两) 大附子(炮,一两) 柳桂 赤芍药 红蓝子 三棱(各半两) 木香牡丹皮 芜花(醋浸,炒) 郁李仁(去皮) 没药(各一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酒煎服。如腹痛用当归没药为末,以水七分,酒三分,同煎七分,热服。
治妇人劳伤血脉,胞络受寒,小便白浊,日夜无度,脐腹疼痛,腰膝无力。
鸡内金 鹿茸 黄 肉苁蓉 五味子 远志 牡蛎 桑螵蛸 龙骨 附子(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用温酒或米饮送下。
治妇人久积虚寒,小便白浊,滑数不禁上用鹿茸屑炒黄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温酒调下。
又方 用鸡 炙为末,空心酒调二钱服。
治妇人气盛于血,所以无子,寻常头眩晕,膈满体疼怔忡,皆可服。
香附子(炒净,四两) 陈皮(焙,二两) 茯神 甘草(炙,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不拘时白汤调下。
治妇人室女血闭不通,五心烦热。
土牛膝 当归尾(各一两) 桃仁(去皮麸炒另研) 红花(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用温酒调下。
治血海虚寒,月水不利。
当归 川芎 芍药 牡丹皮 莪术 桂(各一钱半) 人参 牛膝(各三钱) 甘草(一 钱)
上分作二贴,每贴水二盅,煎至七分,不拘时温服。
治妇人室女月水不通,肚腹疼痛,或成血瘕。
桂心 青皮 大黄(煨) 川椒(去目炒) 干姜(炮) 莪术(煨) 川乌(炮) 干 漆(炒烟尽) 当归(制) 桃仁(炒)
上等分为末,用上药十分为率,四分同米醋熬成膏,和末六分,搜成剂,臼中杵一二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醋汤下。一方不用川乌,用红花。
治妇人经脉不通,气痛带下,兼治血瘕。
三棱(醋炒) 川芎 牛膝 玄胡索 莪术(炒) 蒲黄 牡丹皮 芫花(醋炒)
白芷 当归 地龙(去土,酒浸,炒) 干姜(炮,各一两) 大黄(一两,为末,以米醋熬成膏和药)
上为细末,以大黄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醋汤送下,或红花煎酒下。
治妇人天癸已过期,经脉不匀,或三四月不行,或一月再至,以致腰腹疼痛,盖妇人七七数足,而经脉不根据时者,血有余也,不可止之,宜服此药。
当归 川芎 芍药 山茱萸(去核) 黄芩(各一两) 白术(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不拘时温酒调服,日三。
治妇人七七以后,天癸当住,每月却行过多,或不止。
黄芩(心有枝条者,二两,以米醋浸之,日炙干,又浸又炙,如此七次)
上为细末,醋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送下,日二服。
治妇人肌肤手足俱有血线路,此怒气伤肝,血失常经故也。
橘皮(二两,焙) 当归(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温酒送下。
治室女血气,腹中刺痛,痛引心端,经行涩少,或月水不调,以致疼痛。
橘皮(二两,焙) 当归(酒浸,炒) 玄胡索(醋煮,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温酒送下。
治一切血气,脐腹撮痛,及产后恶露不下,儿枕块痛。
没药(另研) 血竭 桂心 玄胡索 当归 蒲黄 红花 干漆(炒烟尽) 木香 芍 药(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温酒调下。
治妇人血气攻刺,痛引两胁。
丁香 木香 乳香 玄胡索 当归 白芍药(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温酒调下。
治妇人经水欲来,脐腹 痛。
乌药 缩砂 木香 玄胡索(各一两) 香附(炒,去毛,二两) 甘草(一两半)
上细锉,每服七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七分,不拘时温服。
治妇人血瘕,腹中有块,攻刺小腹,腰背相引而痛,久而不治,黄瘦羸乏。
琥珀(研) 川乌(炮,去皮) 牛膝(酒浸) 白芍药 鳖甲(醋炙) 莪术(炮)
当归(酒浸) 泽兰叶 厚朴(制) 木香(不见火) 官桂(各半两) 麝香(半钱,另研)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温酒或米饮送下。
治妇人血气虚劳,令人头目昏眩,语声沉重,舌根强硬,言语謇涩,口苦不食,白日困睡,夜有虚汗,神思恍惚,梦寝惊悸,面色痿黄,频发喘嗽,遍身疼痛,脚气走注,四肢沉重,背胛拘急,时发寒热,其心烦躁,唇干多渴,胸膈不利,咽喉噎塞, 羸瘦弱,经曰大脉为劳,宜服。
当归 青皮 五加皮 海桐皮 陈皮 丁皮 桑白皮 地骨皮 牡丹皮 棕榈皮(烧存 性,研末,以上各一两) 赤芍药 木香(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入香油一二点,古钱一文,洗,同煎至七分,不拘时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