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九色鹿字数:1992更新时间:21/08/30 15:08:38
“是,姐姐我想进宫伺候皇上。”
林梦望着眼前与自己有几分相像的少女,心中有些不忍,后宫斗争向来是最残酷的,只有利用和被利用这两种。
她实在不忍心将自己的姐妹,娇俏如同黄鹂一般的少女卷入黑暗的宫廷争斗之中。
“你可知后宫里最不缺少的就是美貌的女子”林梦目光停留在假山后面的桃花芳菲之中,“美人好比春花,总是开不尽的,如果哪日你的春光不在,你可为自己的处境想过?”
林雪薇点点头,“姐姐,我在来的路上就想好了,宁愿享尽富贵,也不愿意埋没在庸人平民的手中。”
她想凭着自己的青春来博得后身的荣华,这未尝不可,而且林雪薇比任何女人都有这样的资格。
几日后林家庶女进宫,深受帝王恩宠,一下子从夫人连升到了贵妃,可谓是万千宠爱在一身,宠爱美色的帝王更是几日没有上朝,只顾着与林美人笙歌达旦。
就在朝臣们担忧不止,议论纷纷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送往帝王寝宫的奏章又被送入了长门宫中,那可是皇太后居住的寝殿啊!
不过几日更惊讶的事情在后面。
那一日晴,万里无云,湛蓝的天空像是初见拓拔奕时,他穿的那身宝蓝色的锦衣,冰冷俊朗的蓝色。
林梦抬起清美绝伦的脸蛋看了一眼天空,拖着长长的后摆走上了朝堂,熵崇帝抱恙,皇太后垂帘听政,代理皇帝的职权。
望着璀璨珠帘后面,隐隐现出的金色华光,百官心中的惶恐多余惊愕,由太监宣旨之后,百官跪拜,“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权倾朝野的林天浩望着这一幕,笔直跪下,文武百官皆臣服在十六岁少女金色六彩的白鸟裙之下。
整齐嘹亮的声音在精致华美的宫殿之中久久回响,没有一人敢指责,轻视珠帘后面坐着的年轻美丽的女子。
从这一天起,熵朝的权利中心开始出现了变化。
太后的座位不是在龙椅上,而是后面的一块屏风搭建的专门御座。
第一次坐到上面的时候,林梦心思恍然。
前生前世,什么时候她想到过有朝一日我会是当朝的太后,而且,还是拥有实权的一位太后?
林梦一下子想到了很多,包括那双宝蓝色的眼睛,如果在他到来之前我就坐在了这样的位置上,还会有那样的结局吗?不会的,毫无疑问。看来我也必须感谢林梦的这幅倾国倾城的娇美身躯,若非如此,也不会集万众宠爱于一身,成为所有人都仰慕和畏惧的一个存在。
“爱卿们有什么要奏?”林梦问。
“太后,明威郡遭受西域蛮族的入侵后,百姓的生计受到了残酷的迫害,大量平民流离失所,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的饥荒,请求太后开国库赈济灾民,国恩无量,熵朝永存。”一位靠前的老臣子上前一步,深情肃穆地道。
“太后,明威亲王一派胡言,虽然西域蛮族入侵了我们熵民,但是蛮族到底是蛮族,仅仅是几天时间,我们就已经赶出了这些野蛮的不开化的蛮民。百姓们如今安居乐业,大兴庙宇,感激天子的圣恩,不存在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场面!”另一位臣子上前道。
林梦终于皱了眉头,她第一次发现原来朝廷也是这么有趣,看着大殿里拌嘴的两人,林梦问前面的老臣道:“爱卿,你叫什么名字?”
“卑职明威公,如今担任明威郡的郡主,卑职句句属实,希望太后开恩。”老臣诚惶诚恐地道。
“爱卿,你又叫什么名字?”林梦继续问另外一位大臣。这位大臣长得贼眉鼠眼一看就不讨人喜欢,林梦想自己如果没记错的话,现在大殿里留着的高官除了前朝的王贵,就应该是林家自己提拔的官员了,从忠诚度来说,都是可靠的。
“小人楚贵,户部总司。”这位大臣谄媚地道。
“嗯。”林梦顿了一顿,又道:“众爱卿们有什么看法?”
“微臣认为此事以民生为重,开仓赈灾实是理应如此,以彰显我朝大气,圣主英明。”
“如今正值太后当朝初期,国库并不丰腴,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元气,还请太后三思。”
“卑职认为可以拨少量的粮食,既能显示朝廷对百姓的关心,又能缓解明威郡的民生压力,实在是两全其美。”
“这件事应该是明威郡自己的责任,卑职认为应该由明威郡自己处理,实在不应该提出来令太后烦心。”
大殿之中乱七八糟像是新开张的菜市场,群臣都一次上前你一句我一句表达自己的意见。
“林将军,你有什么看法?”林梦问她的哥哥林天浩,虽然是自己的哥哥,但是在朝廷上林梦并不能这么喊他,毕竟她现在的身份是太后,垂帘听政的太后,就相当于一国的帝王,如果还混乱称谓,自然是失了大体。
“新皇即为之后,由于国家饱经战乱,百姓的生活朝不保夕,艰难困苦,一片惨淡。明威公所奏的情况应该确有此事。但是,如今立国不久,国家的积蓄不多,加之战乱年代征收上面也非常困难,因此明威公所言虽句句属实,但是国立所限,要想赈济如此大范围的灾民实在是力不从心。”林天浩头头是道地分析了一遍前因后果。
“将军所言极是,如今之计还请将军指明如何是好。”一位大臣开口附和了一句,希望听到林天浩的高见。
“救民之计唯有自救!如今国难当头,虽然平定了外族的入侵,但是四周的局势依然不曾稳定,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臣认为暂且缓一缓明威郡的饥荒,由饥民自救,等国家的情况再好一点,自然就有余力来帮助广大的贫苦百姓了!”这一番话把一位将军的冷血和视外患轻内忧的性格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