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6-3)

类别:其他 作者:武玉成,顾丛龙 注字数:20528更新时间:23/03/02 11:56:36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赏析 【原作】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释】 题解:临江仙,词牌名。小阁,小楼。洛,洛陽。旧游,老朋友。 午桥:桥名,在洛陽县南十里外。 坐:座位。 豪英:杰出的人物。 长沟流月去无声:月影映在长长的河水中,悄悄地逝去。长沟,大河。 此身虽在堪惊:自己虽然仍活在人间,但那二十年的离乱实在令人惊骇难忘。 新晴:雨后初晴的景色*。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古往今来多少大事,都化作半夜里渔翁的歌声。 【古诗今译】 回忆起青年时代,我们曾经在洛陽城南的午桥桥头上把酒临风,开怀畅饮,座中多是满怀豪情壮志的少年英才。桥下长长的河水泛着月光静静的流淌着。在月光下的杏树林里,在稀疏恬静的杏花月影中,伴着悠扬的笛声,大家尽情玩耍,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过去了,竟如同一场恶梦。而今国破家亡,奔波流离,虽然侥幸活了下来,可一想到当年那些可怕的岁月,仍然心有余悸。如今闲登小楼,观赏这雨后如画的美景,往事不可避免地又浮现在眼前。古往今来,有多少兴衰之事,早已融入于老渔翁那夜吟的渔歌之中了。 【赏析】 陈与义(10901139),字去非,号简斋,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南宋杰出诗人。宋徽宗时进士,宋室南渡后,官至参知政事。靖康之变时,因其目睹了王国的惨祸,使其作品的风格也有了改变,由清新明净变为沉郁悲壮。为后世留下了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陈与义还很善于写词,著有《简斋集》。 当年金兵攻占了东京汴梁之后,作者先后逃到湖北、湖南避难,以后继续南行,越过五岭,经广东、福建,于公元1131年辗转到了当时南宋朝廷临时所在地的浙江绍兴。抚今追昔,以对比手法,填写了这首抒发大宋王朝亡国后的无限感慨和沉痛之情的词作。词中追忆了当年洛陽旧游之乐,抒发了南渡后的悲愤及无奈的心情。 上阕集中笔墨写洛中旧游,追忆往昔与朋友聚会欢饮的美好情景。也为后文抒发心中感慨铺陈了对比之背景,渲染了烘托之气氛。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回忆起年轻的时候,我们曾经坐在洛陽城南的午桥桥头上把酒临风,开怀畅饮,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记得在座的都是一些满怀豪情,意气风发,决心要干一番大事业的少年英才。 长沟流月去无声,意为午桥下长长的河水中涌动着皎洁的明月,河水在静静地不停地流淌着,水上的月光似乎也在静静的一刻不停的向远处奔流。这句语出杜甫《旅夜书怀》月涌大江流之意,有惋惜时光流逝之遗憾。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这两句是在写朋友们月夜在杏树林子里,借着酒兴玩耍戏闹的情形。杏花疏影,明亮,清新,恬静,暗香袅袅,笛声悠扬,谈笑间不觉天已破晓。朋友们玩得可谓是尽兴到了极致。 下阕笔锋一转,有上阕的美好回忆陡然转为抒写历经国难变故之后的无限感慨,在慨叹国事沧桑之中,流露了对宋王朝昏庸无能的无奈和不满。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词句的本意是说,转眼之间二十多年过去了,回头想来,竟如同恶梦一般,经历了国破家亡,受尽了奔波流离之苦,尽管侥幸活下来了,可每每想起那些可怕的岁月,仍然惊恐不已。从字里行间,我们不难体会作者对世事沧桑的感伤。 闲登小阁看新晴,写到这里,词人一改上文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的慨叹,直笔来写现实的心情,每当闲来无事的时候,都要登上这小小的阁楼,欣赏这雨后如画的美景,进而借以感叹世事的变迁,水到渠成地将作品收束到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的乐观旷达的感叹的情绪之中。 这首词格调清婉明快,意境清新;行文工于构思,豪放中见深婉,简约中见丰富,以寥寥数语概括了前后两个时期截然不同的生活和心情。结尾句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将古今兴衰变幻之事尽付之于渔唱樵歌之中,托出超越时空的历史感慨,表现了诗人豪迈旷达而又略显无奈的人生态度。(2009-6-16) 徐灿《踏莎行·初春》原文·翻译·赏析 徐灿《踏莎行初春》赏析 窦凤才 【原作】 踏莎行初春[清]徐灿 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飞上樱桃树。 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陽一片江流去。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 【注释】 踏莎行:词牌名。莎,音suō。 春魂已作天涯絮:春天的精灵已化作柳絮飘向天涯。春魂,春之精灵。 晶帘:水晶垂帘。 金衣:指黄莺。 故国茫茫,扁舟何许:故国不知消失在何处,任凭小舟漂流,不知将飘向何处。故国,指明朝。 碧云犹叠旧山河:美丽的碧云,覆盖的仍是原先的河山。表示山河依旧,却已改朝换代。 月痕:月影,月光。 【古诗今译】 芳草才吐新芽,梨花刚刚开放,春天的精灵却已化作柳絮飘向了天涯。黄莺已经飞上樱桃树,晶莹剔透的水晶垂帘还为谁垂挂? 如今故国已不知消失在何处,犹如漂泊的小舟,夕陽的残照,不知自己将飘向何处。白云悠悠,笼罩的仍然是过去的河山,却早经改换了朝代。明月啊,请不要再照耀那河山的深处了吧! 【赏析】 徐灿,明末清初女诗人,字湘苹,江南吴县(今苏州)人。其夫陈遴为明崇祯进士,入清后官弘文院大学士,后坐罪流放。徐灿精通诗文书画,填词得北宋风格。作品有《拙政园诗集》等。 本篇是徐灿最负盛名的一首词作,它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在芳草初发的早春时节,诗人面对明朝灭亡,清人入主中原的事实,触景生情,心中茫然无限。 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前两句写的是初春景象,是客观的写实之笔,可谓传神至极。这本来是个春愁还远未滋生的时节,可徐灿笔下却是一片萧索,几多伤情。春魂已作天涯絮 当为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幻境。春魂言其悲凉,天涯絮则隐隐逗出山河破碎风飘絮之感。 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飞上樱桃树,是疑惑、跌宕之笔,亦言诸多伤悲。故国已亡,春魂已去,心中充满伤感落寞,即便是晶帘宛转,金衣啼树,又有何心绪观赏呢! 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陽一片江流去,故国沦亡,身世浮沉,夕陽残照漫洒一江,终究将归往何处?那一叶扁舟又在何处呢?心中不免充满茫然。 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今日诗人面对的不仅仅只有天边那一轮夕陽,还有悠悠碧云下依稀可见的旧日的山河。诗人不希望那无情的月光照到山河深处,免得勾起心中的痛伤! 这就是徐灿笔下的初春。作品上阙景中寓情,下阕情中带景,章法井然,笔致蕴藉,传承了沉郁悲凉的时代感,因而获得当时以至于后世的高度评价。(2009-7-8)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原文·翻译·赏析 【原作】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唐]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 浪淘沙:词牌名。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  潺潺:雨水声。 阑珊:衰残,残留不多。 罗衾不耐五更寒:薄薄的被子抵挡不了拂晓前的寒意。罗衾,绸缎做成的被子。不耐,受不了,抵挡不了。  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一晌:一会儿,片刻。 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独自莫凭栏:独自一人不要靠在栏杆上远望。 【古诗今译】 窗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春意已经所剩无几了,可是罗织的被子仍然抵挡不住拂晓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人,才能享受片刻的欢乐。 在暮色*苍茫时,独自一人不敢靠在栏杆上遥望那昔日的江山。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象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一样,一个是天上,一个是人间。 【赏析】 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史称李后主,也是著名的词作家。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这帘外雨,五更寒,是写梦后所感。残梦初醒,听见窗外响起潺潺雨声,不仅觉得罗衾之外阵阵春之寒意。词句所写之物皆是现实,然而我们不难看出其中所蕴含的词人内心深处的凄凉。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这其中的一晌贪欢写的是梦中之事,只有在梦中,才有可能忘记自己此时阶下囚的身份。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莫凭栏,是不敢凭栏远望,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自己已经时日不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与人间,今非昔比,感时伤怀,词人恍惚中要归去矣。 作品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了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表达了对故国的怀恋知情,自然明净,含蓄深沉,哀婉动人。此外,在词的上阕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写现实罗衾不耐五更寒,回过头来再写梦中的一晌贪欢,今夕对比,更加含蓄地突出了现实心境的凄凉。李煜在《菩萨蛮》中有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之词句,所写情事与此差不了多少,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写得曲折婉转。(2009-7-8)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赏析·翻译·原文 【原作】 青玉案元夕[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 靑玉案:词牌名。 元夕:农历正月十五晚上,是夜称元夕或元宵。 东风夜放花千树:满夜空的灯火如同东风吹开了千万棵树的鲜花。 更吹落、星如雨:花灯像被吹落到人间的繁星一样灿烂。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宝马雕车:装饰华美的车马 凤箫声动:奏起的音乐。凤箫,箫的美称。 玉壶光转:月光慢慢移动。玉壶,指月亮。 一夜鱼龙舞:整夜串演鱼龙百戏。鱼龙,古代百戏之一(见《汉书西域传赞》);另一解为鱼、龙形的灯。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的首饰。这里指盛妆的妇女。 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 暗香:本指梅花,这里借指美人。 众里寻他千百度:在茫茫人海中无数次地寻找她。千百度,无数次。 蓦然:突然,猛然。 那人:指所爱之人。 阑珊:零落,形容灯火稀少。 【古诗今译】 元宵之夜,春风仿佛使几千棵树的花朵在一夜间盛开,又好像将天空的繁星吹落到了人间,仿佛阵阵星雨。华丽的香车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小巷。箫声回荡,月光流转,整个夜晚鱼龙百戏串演不停。 女子们的头上戴着华美的饰物,在人群中喧闹着,说笑着走过去了。我在人群中找她千百遍了,都没有见到,不经意间一回头,却惊喜地发现她正伫立在灯光零落的地方哪。 【赏析】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先后任湖北、江西、湖南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曾采取过各种强兵富国措施。他一生坚持抗金,但遭到主和派的打击,因此,曾长期闲居江西农村,熟悉了乡村生活。他的词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苏辛。作品有《稼轩长短句》传世。 全篇以大部分笔墨描绘了元宵夜的欢乐热闹场面,而以极少的语句描写了他所追慕的是一个不同凡俗、自甘寂寞,在热闹场面之外的,孤立在灯火阑珊处的人。作品以极为热闹欢快的场面反衬冷落孤寂之人的独特性*格,从而曲折地反映出了辛弃疾在政治上遭受打击之后,坚守节操,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优秀品质。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两句集中笔墨描绘花灯焰火。东风,即春风。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开了千树鲜花,足见灯火之多。星如雨,即焰火纷纷,乱落如星雨。这是从动感的角度描写灯火,灯火上下翻腾飞舞,仿佛被风吹落到人间的星星雨一样,突出了灯之多,舞之快,动之凌乱。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四句重在渲染场面气氛。灯光焰火之外,还有游动的宝马香车,弥散在空中的脂粉香气,欢快灵动的箫管音乐,流转的月光,整夜不停的鱼龙百戏,可谓是热闹非凡。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此二句集中笔墨写人群中的靓点女性*群像。从服饰上看,头戴各种华丽的装饰,美丽,晶莹,耀眼,华贵。从情态、举止看,喧闹着,说笑着,走过去了。显然有很多让女人们看不完的美景。 以上描写大肆渲染元宵之夜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热闹的景象,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反衬结尾要写的那个冷落孤寂之人,那个不同凡俗之人。而下文则重在那个冷落孤寂之人,那个不同凡俗之人,同时也寄托了词人个人的情怀和对可贵人格的追求与向往。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句是在写热闹场面之外的一个人,也是词人所追慕的人,她才是作品的主角。应该说词人写这个人也融入了自己的某种成分在里边。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这一绝代佳句列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所必须经历的第三种境界,这也说明了这首词函盖深厚的特点。 在写法上,作品反衬表现手法使用独到,结句内涵极其深刻。(2009-7-15)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原文·翻译·赏析 【原作】 苏幕遮怀旧[宋]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陽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 苏幕遮:词牌名。此调为西域传入的唐教坊曲。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碧云天,黄叶地:大意是蓝天白云映衬下的金秋大地,一片金黄。黄叶,落叶。 秋色*连波:秋色*仿佛与波涛连在一起。 波上寒烟翠:远远望去,水波映着的蓝天翠云青烟。 山映斜陽天接水:夕陽的余晖映射在山上,仿佛与远处的水天相接。 芳草无情,更在斜陽外:草地延伸到天涯,所到之处比斜陽更遥远。 黯乡魂:心神因怀念故乡而悲伤。黯,黯然,形容心情忧郁,悲伤。 追旅思:撇不开羁旅的愁思。追,紧随,可引申为纠缠。旅思,旅途中的愁苦。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每天夜里,只有做返回故乡的好梦才得以安睡。夜夜除非,即除非夜夜的倒装。按本文意应作除非夜夜好梦留人睡。 【古诗今译】 碧蓝的天空飘着缕缕白云,金黄的落叶铺满大地。秋天的景色*映入江上碧波,远远望去,水波上寒烟笼罩,愈加苍翠。夕陽的余晖映射在远山上,仿佛与远处的水天相接。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延伸到天涯尽头,所到之处比斜陽更遥远。 怀乡的感伤挥之不去,旅居异地的愁思纠缠不休,每天夜里只有返回故乡的美梦才能留人入睡。每当明月当头时都不干独倚高楼,可端起酒来,却有总是酒入愁肠愁更愁,簌簌相思泪水流。 【赏析】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官至参知政事,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最崇高的人生观。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本篇是一首写羁旅思乡之感的小令。作品描写的是秋天的一望无际美丽景色*,然而,美景可望,故乡却遥远不可及,由此,词人便生出不尽的乡思之情。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近写,点明了季节秋天,背景壮阔浑厚。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仰一俯,展现了秋天特有的的苍茫与高远。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又落笔于秋水与寒烟之上: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在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壮阔而又浑厚的背景。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陽外,远写,点名了时间天色*将晚,画面辽阔深远。山映斜陽天接水将青山摄入画面,使天、地、山、水斜陽融为一体,交相辉映,此为写实。芳草无情,更在斜陽外则由眼中实景转为写意中虚景,将乡愁与羁旅之愁苦隐寓其中。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黯乡魂,追旅思直接托出心头挥之不去、纠缠不休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是告诉人们,只有在美好的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除非一词,强调舍此而别无可能。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除了。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明月楼高休独倚一句承接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然而,皎洁的明月反而使其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不由得发出休独倚之叹。结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可以清楚地看出词人是想要借饮酒来消解心中的愁思,可是这一遣愁的努力不但无济于事,反而落得个酒入愁肠愁更愁,令相思的泪水纵流难收。 这首词言辞婉丽,深情绵邈,写法别致。上阕写景,以气象宏大浑厚,意境深远,为下阕抒情设置了背景。下阕直抒胸臆,情致深婉。另外,词人描写的着眼点采取了由上及下,由近到远的顺序,使诸多景物巧妙地溶为一处,清新而又色*彩斑斓。(2009-7-16)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原文·翻译·赏析 【原作】 苏幕遮燎沉香[宋]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注释】 苏幕遮:词牌名。(详见范仲淹《苏幕遮》注释)。 沉香:烧香。沉香,一种名贵香料,置水中则下沉,故又名沉水香,其香味可辟恶气。 溽(r)暑:夏天潮湿而又闷热的气候。 呼晴:鸟儿因遇过天晴而欢叫。 侵晓:天刚亮的时候。 窥檐语:鸟儿在房檐上窥视、鸣叫,就像说话一样。 叶上初陽干宿雨:昨夜留在荷叶上的雨水,已被初日的陽光晒干了。宿雨,昨夜的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浮在水面上的荷叶,清新圆润;晨风吹来,托举着朵朵荷花。举是挺立的意思。 何日去: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去,回去。有的版本做离开解。 吴门:古代吴县城亦称吴门,即今之江苏苏州,此处以吴门泛指江南一带。周邦彦乃浙江钱塘人。 久作长安旅:长久地客处于都城。长安,原指今西安,唐以前此地久作都城,故后世每借指京都。词中借指汴京,今河南开封。 小楫轻舟,梦如芙蓉浦:梦见自己驾着轻便的小船,进了家乡的荷花塘。楫,船桨。轻舟,小船。芙蓉浦,荷花塘。 【古诗今译】 细焚沉香,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拂晓时分,鸟雀在屋檐上窥探、呼叫,好像是在呼唤着晴天。初升的陽光晒干了荷叶上隔夜的雨水,水面上清新圆润的荷叶,在晨风中托举着朵朵鲜艳的荷花。 看着眼前的风景,忽然想起了遥远的家乡,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呀?我家本在江南吴门,现已多年客处于都城。小时候的伙伴是否还常常想起我?而我却常常在睡梦里驾着轻便的小船,划进家乡的荷花塘。 【赏析】 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北宋末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他精通音律,能创作新腔,曾经担任过大晟(shnɡ)府的提举(大晟府是当时主管音乐的机构)。他是北宋末年的一大词家,对后世影响很大。 这首词写词人在一个夏天的早晨,由眼前的景色*,所引起的思乡情绪。上阕描绘了雨后风荷的神态,下阕写小楫轻舟的归乡之梦,淡雅清新,别具风格,体现了作者词作擅长写景咏物、富艳精工的特点。 燎沉香,消溽暑两句意思是说,早晨醒来,点燃沉香,驱赶一下屋子里湿热的暑气。点明了季节,点明了潮热难耐的夏季气候特点。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写的是词人在室内闷热难忍之时,忽然听到窗前檐头的鸟语。一大早鸟雀就在屋檐下探头探脑地唧唧喳喳叫个不停,原来昨夜下雨,快亮时天才放晴,鸟雀都在欢呼跳跃。呼睛,欢呼天晴了。侵晓:天刚亮。窥,偷看。窥檐语,指鸟雀在屋檐下张望和啼叫,好象是在互相说话。 叶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写的是荷塘的景色*。檐雀的呼晴,把词人引到了室外,他信步走到荷塘旁边,呈现在面前的是多么清丽的景色*啊!那一片片如盖的荷叶上,昨夜留下的雨水就要被初升的太陽晒干了,清丽而又圆润的荷叶在微风中亭亭玉立,仿佛在托举着争芳斗艳的朵朵荷花。 故乡遥,何日去,作品从这一句开始转为抒情。看着眼前的景色*,词人不由自主地思念起故乡来了,而故乡那么遥远,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流露了词人有家难归的淡淡乡愁。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吴门,指苏州,这里用来代指南方,及江南一带。长安在这里代指北宋的都城汴京。这两句词的意思是说,我本是江南吴门之人,却长期在京都汴京客居做官。交代了词人的故乡及其长期客居京城的现实处境,虽然在京城为官,但怀乡之情未泯。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写的是思乡情切。我们都知道,明明是词人自己因长期客居他乡为官而思念家乡,可是他偏偏不说自己,而是从家乡的朋友着笔。 五月,旧历五月,已是夏天,正是词人写这首词的季节。渔郎,指从前跟作者一起钓鱼或打鱼的朋友。意思是说,当年在一起钓鱼的那些朋友不知是否还记得我,可我却常常是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一个梦包含了词人强烈的思乡之情和回不了故乡的无奈。 作品的与众不同之处是通过从生活中提炼词语,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荷花的风格与神韵,抒写了自己的乡愁,有一种从容雅淡、自然清新的韵感。(2009-7-17) 秦观《好事近·梦中作》原文·翻译·赏析 【原作】 好事近梦中作[宋] 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注释】 好事近:词牌名。 黄鹂:黄莺。 夭矫(jiǎo):弯曲而有气势之状。 转:转眼化作。 空碧:即碧空,为了押韵而采取的倒装句法。 了(liǎo):全然,完全。 【古诗今译】 几阵如酥的春雨,催开了路边缤纷多彩的鲜花,涌动了满山春色*。沿着春路,信步来到幽静绮丽的小溪尽头,突然惊起无数只黄莺在溪头林间纷飞啼鸣。头上的飞云不停地变幻着形态,竟象龙蛇一样,在碧空中奔腾飞舞。陶醉于这人间的幽静美景之中,小饮几杯浊酒,酣睡于古藤浓荫之下,全然忘却了纷繁复杂的尘世。 【赏析】 秦观(10491100),字少游,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进士出身,曾任太学博士,兼国史馆编修官。宋哲宗后期新党重新执政,他连遭打击,被贬斥到遥远的西南,死于放逐途中。秦观的词比诗更著名,其词语言精致纤巧,音律谐美,饶有余味,艺术成就很高,但缺乏深刻的社会内容,往往流露出消极感伤的情调。著作有《淮海集》。 这首词通过描述梦中的意境,表现出了词人的那种超脱世俗与消极失意的心态。 上片写词人在梦幻山路上漫游的情景。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词人借助于梦幻之跳跃性*大的特点,一反常态,开篇落墨于漫游于山路上的情景:春路轻洒春雨,春雨润催春花,春花舞动春山,春山荡漾春色*。一个动字,花儿鲜活起来了,有了人的动感和灵性*,将一山春色*都舞动了起来。化静止的春山春草春花为盎然动感的春色*,给人以清新滋润、明媚温馨、如入仙境的舒爽与快感。构思精妙,意趣横生,与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中的闹有异曲同工之妙。 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这两句紧承前两句词意,进一步写春色*之深,春色*之美。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已经将春色*描绘得十分鲜明、十分生动了,而此处又衬托以潺潺流淌的溪水,相伴以黄莺悠扬婉转的啼鸣喧闹,这更加增添了春山的宁静,春花的芬芳,曲径的幽深,给读者以春深似海的感悟。意境美极了。 下片表露了词人超然尘世的心态。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这两句继续写梦中所见的春色*,即描绘了一幅飞云走雾,龙蛇幻化,在碧空翻卷起雄劲的画图。在这里,词人欣赏的角度转移了,从地上转到了天空,侧重描写了云的动态,似龙,似蛇,时而盘曲,时而翻腾奔涌,在碧空种变幻无穷。描绘形象,景象壮观,不能不说这其中蕴含着词人隐居山林、远离尘世的情感,或者叫做词人是在借助于梦境追求仅仅一刹那的精神解放。 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词人在这如诗如画的虚幻奇异的仙境里陶醉了!于是在古藤树下举杯豪饮,醉卧古藤-阴-下酣然入睡,浑然与大自然合为一体,如进入无我之境,全然不知了东南西北,忘却了繁杂的尘世。写得静谧幽绝,有不食人间烟火之妙。在这里,词人由动又写到静,创造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看似超脱世俗,实际却流露出词人当时意识里潜在的消极出世思想,这应该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消极抗争。 这首词写得静谧幽绝,有不食人间烟火之妙。这当得益于词人炼字的功力,如花动一山春色*的动字,仅仅这一个动字,花儿鲜活起来了,有了人的动感和灵性*,仿佛有一花之仙子将一山春色*在手中舞动了起来,将静止的春山、春草、春花描绘得生机盎然、激*情涌动;再如飞云当面化龙蛇的化字,形象地再现了飞云瞬息幻化无穷的动态感。 2010年3月30日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原文·翻译·赏析 满江红⑴ 怒发冲冠,⑵ 凭栏处、 潇潇雨歇。 抬望眼,⑶ 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⑷ 八千里路云和月。⑸ 莫等闲、⑹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靖康耻,⑺ 犹未雪;⑻ 臣子恨、 何时灭?⑼ 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缺。⑽ 壮士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 收拾旧山河,⑾ 朝天阙。⑿ 【作者】 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为南宋抗金名将。二十岁应募从军,身经百战,屡建奇功。因力主北伐、反对和议,被秦桧以莫须有 的罪名诬陷而死,年仅三十九岁。孝宗时追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有《岳 武穆集》,为后人所编。 【注释】 ⑴此调又名《念良游》、《伤春曲》。格调沉郁激昂,宜于抒发怀抱,故为苏、辛派词人所爱用。双调,九十三字,仄韵(南宋后始见于平韵体)。  ⑵怒发 冲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⑶抬望眼:抬头纵目远望。  ⑷尘与土:谓功名犹如尘土,指报国壮志未能实 现而言。  ⑸八千里路:作者从军以来,转战南北,征程约有八千里。八千与前句中的三十都是举其成数而言。云和月:指披星戴月,日夜兼程。  ⑹等闲:轻易,随便。  ⑺靖康:宁钦宗赵桓年号。靖康元年(1126),金兵 攻陷汴京,次年掳徽宗赵佶、钦宗赵桓北去,北宋灭亡。靖康耻指此而言。 ⑻雪:洗雪。  ⑼灭:平息,了结。  ⑽长车:战车。贺兰山:在今宁夏西, 当时为西夏统治区。此处借为金人所在地。缺:指险隘的关口。  ⑾从头:重 新。收拾:整顿。  ⑿天阙:宫门。朝天阙:指回京献捷。 【赏析】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光照日月的传世名作。绍兴十年(1140),岳飞挥师北伐,大破金兵于偃城。 进抵距汴京仅四十五里的朱仙镇后, 他对部下说: 直抵黄龙(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与诸公痛饮耳。这是以恢复为己任的岳飞的素志。此词即抒发他扫荡敌寇、还我河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反映了深受分裂、隔绝之苦的南北人民的共同心愿。全词声情激越,气势磅礴。开篇五句破空而来,通过刻划作者始而怒发冲冠、继而仰天长啸的情态,揭示了他凭栏远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汹涌激荡的心潮。接着,三十功名二句,上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下句则展现了披星戴人、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隐然有任重道远、不可稍懈的自励之意。莫等头二句既是激励自已,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时光,倍加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耿耿之心,拳拳之意,尽见于字里行间。它和《汉乐府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样,是被后人奉为箴铭的警策之句。下片进一步表现作者报仇雪耻、重整乾坤的壮志豪情。靖康耻四句,句式短促,而音韵铿 锵。何时灭,用反诘句吐露其一腔民族义愤,语感强烈,力透字背。驾长车句表达自已踏破重重险关、直捣敌人巢穴的决心。壮志二句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式的愤激之语,见出作者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切齿痛恨。 结篇待从头二句再度慷慨明誓:等到失地收复、江山一统之后,再回京献 捷。全词以雷贯火燃之笔一气旋折,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因而一向广为 传诵,不断激发起人们的爱国心与报国情。近人余嘉锡先生《四库全书提要辩证岳武穆遗文》考证出此词为明人所作而托名于岳飞。夏承焘先生进一步证成其说。但持异议者也不乏其人。因此,此词的作者及背景等问题都须进一步探讨,这里不便详及。 描写时令节日的古代诗词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3.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4.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宋.辛弃疾《青玉案》 5.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6.困人天气近清明宋.苏轼《浣溪沙》 7.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宋.晏殊《破阵子》 8.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9.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10.更能销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宋.辛弃疾《摸鱼儿》 11.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李清照《如梦令》 1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 1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14.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唐朝.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15.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16.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17.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清.赵翼《野步》 1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19.满城风雨近重陽宋.潘大临《断句》 20.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宋.晏殊《蝶恋花》 宋词爱情名句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溢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刘禹锡《忆江南》)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刘禹锡《潇湘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居易《忆江南》)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 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温庭筠《菩萨蛮》)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温庭筠《梦江南》)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思帝乡》)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牛希济《生查子》)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敦煌词) 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敦煌词) 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李旬《南乡子》)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冯延巳《鹊踏枝》)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李景《摊破浣溪沙》)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李煜《菩萨蛮》)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 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李煜《临江仙》)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夐《诉衷情》)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钱惟演《玉楼春》) 昔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惟恐浅(钱惟演《玉楼春》)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木遮》)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范仲淹《御街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御街行》)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张先《天仙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明月不知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 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陽,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玉楼春》)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陽修《蝶恋花》) 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陽修《踏莎行》)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欧陽修《踏莎行》) 笙歌散进游人去,始觉春空(欧陽修《采桑子》) 聚散若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于谁同。(欧陽修《浪淘沙》)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留春住(王观《卜算子》)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今宵剩把颍钢照,有恐相逢似梦中(晏几道《鹧鸪天》) 残睡觉来人又晚,难忘,便是无情也断肠(晏几道《南乡子》)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晏几道《生查子》)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王安国《清平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蝶恋花》) 人生弹指事成空,断魂惆怅无寻处(李之仪《踏莎行》) 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住(黄庭坚《望江东》) 最关情漏声正永,暗断肠花影偷移(晁元礼《绿头鸭》) 人强健,青尊素影,长愿相随(晁元礼《绿头鸭》) 叹好梦,一一无凭,怅掩金花坐凝目(晁元礼《雨霖铃》) 别后厌厌,应是香肌,瘦减罗幅(晁元礼《雨霖铃》)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秦观《望海潮》)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秦观《江城子》)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秦观《满庭芳》) 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秦观《满庭芳》) 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王诜《忆故人》) 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赵令峙《清平乐》)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原上草,露初唏,旧楼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贺铸《鹧鸪天》)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青秋节(柳永《雨霖铃》) 此去经年,应是良晨好景虚设。便纵有千钟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一曲陽关,断肠声尽,独自凭栏桡(柳永《少年游》)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柳永《定风波》)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柳永《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毁,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晁补之《盐角儿》) 宽尽春来金缕衣,憔悴有谁知(魏夫人《武林春》)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周邦彦《满庭芳》)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周邦彦《兰陵王》) 故乡遥,何日去(周邦彦《苏幕遮》)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周邦彦《少年游》) 大家且道,是伊模样,怎如念奴(李鹿《品令》) 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谢逸《江神子》) 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魂,目断青山阻。谁为我,唱金缕(叶梦得《贺新郎》) 恨君不是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是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朱淑真《谒金门》) 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着摸人(朱淑真《减字木兰花》)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朱淑真《清平乐》)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李清照《永遇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万俟咏《长相思》)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陆游《钗头凤》)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溢鲛绡透(陆游《钗头凤》)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钗头凤》)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陆游《卜算子》)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只有梦魂能再遇,堪嗟梦不由人做(陆游)《蝶恋花》) 不怕银钢深秀户,只愁风断清衣渡(陆游《蝶恋花》)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摸鱼儿》)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陽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 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 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辛弃疾《念奴娇》) 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辛弃疾《念奴娇》)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辛弃疾《祝英台近》) 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辛弃疾《祝英台近》)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姜夔《长亭怨慢》)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姜夔《念奴娇》)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姜夔《踏莎行》)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姜夔《暗香》)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姜夔《疏影》) 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史达祖《绮罗香》) 愁损翠黛双眉,日日花阑独凭(史达祖《双双燕》)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吴文英《风入松》)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升(吴文英《风入松》)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虞美人》)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张炎《解连环》)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吴激《人月圆》) 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蔡松年《鹧鸪天》) 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赵秉文《青杏儿》) 襄陽古道灞陵桥。诗兴与秋高。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雄豪(完颜寿《朝中措》) 离肠宛转,瘦觉妆痕浅(元好问《清平乐》)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元好问《迈陂塘》) 恨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 早是残红枝上少,飞絮无情,更把人相恼(段克己《蝶恋花》) 千古盈亏休问(王沂孙《眉妩》) 对西风,谁与招魂(白朴《夺锦标》) 百年总是逢场戏,拍板门锤未易当(王恽《鹧鸪天》) 行人忍听啼乌怨,笛里关山落叶风(仇远《思佳客》) 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谁知(萨都剌《小阑干》) 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陽楼(徐君宝妻《满庭芳》) 碧云红雨小楼空,春光已到消魂处(张翥《踏莎行》) 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回到幽闺(刘基《眼儿媚》) 花月两模糊,隔帘看欲无(杨基《菩萨蛮》) 酒省明月照窗纱(夏言《浣溪沙》) 收灯庭院迟迟月,落索秋千剪剪风(杨慎《鹧鸪天》) 兰闺人倦,多愁牵梦,难成易碎《水龙吟》) 神魂荡漾,暗抛红泪《水龙吟》) 绿绮手中弹,挥弦白雪寒(陈洪绶《菩萨蛮》) 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陈子龙《点绛唇》) 玉轮碾平芳草,半面恼红妆(陈子龙《诉衷情》) 春日酿成愁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柳如是《金明池》) 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柳如是《金明池》) 忆从前,一点东风,风隔着垂帘,眉儿愁苦(柳如是《金明池》) 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王夫之《更漏子》) 乍似榆钱飞片片,湿尽烟花,珠泪无人见。 江水添将愁更满,茫茫直与长天远(屈大均《鹊踏枝》) 已过清明风未转,妾处春寒,郎处春应暖(屈大均《鹊踏枝》) 嫩绿似罗裙,寸寸销魂。春心抽尽为王孙。不分东风吹渐老,色*映黄昏(屈大均《浪淘沙》) 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夏完淳《卜算子》) 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夏完淳《卜算子》) 人世事,几完缺(吴伟业《贺新郎》) 话到英雄失路,忽凉风索索(陈维崧《好事近》)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裘各自寒(朱彝尊《桂殿秋》) 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朱彝尊《解佩令》) 钟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谁寻(朱彝尊《高陽台》) 往事迢迢徒入梦,银筝断绝连珠弄(王士稹《蝶恋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 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处凄凉否(顾贞观《金缕曲》) 辛苦最怜天上月(纳兰性*德《蝶恋花》)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纳兰性*德《采桑子》) 风一更,雨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 雨洗秋浓人淡(厉鹗《谒金门》) 谁知千夜里,各对一灯红(蒋士铨《水调歌头》) 石倘能言,也应似我,望古增呜咽(王仁溥《念奴娇》) 看取青青池畔,泪痕点点凝斑(张惠言《木兰花慢》) 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龚自珍《浪淘沙》) 湖水湖风凉不管,看汝梳头(龚自珍《浪淘沙》) 莫更伤心,可怜秋到,无声更苦(项鸿祚《水龙吟》) 澹澹轻烟,溶溶院落,月在梨花(顾春《早春怨》) 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蒋春霖《柳梢青》) 红袖高楼,争抵还乡好(谭献《蝶恋花》) 饯春无语,肠断春归路。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王鹏运《点绛唇》) 心事共疏檠,歌断谁听?墨痕和泪渍清水。 留得悲秋残影在,分付旗亭(王鹏运《浪淘沙》) 惆怅玉箫催别意,蕙些兰骚,未是伤心事(文廷式《蝶恋花》) 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 寸寸关河,寸寸销魂地(文廷式《蝶恋花》) 断尽愁肠谁会得?哀燕声声(王鹏运《浪淘沙》) 愁望春归,春归更无绪(文廷式《祝英台近》) 纵行遍天涯,梦魂惯处,就恋旧亭榭(文廷式《摸鱼儿》) 断魂还逐晚潮回,相映枝头红更苦(郑文焯《玉楼春》) 烛花红换人间世,山色*青回梦里家(朱祖谋《鹧鸪天》) 摇落事,向空山,休问杜鹃(朱祖谋《声声慢》) 人天无地着相思(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陌上搂头,都向尘中老(王国维《蝶恋花》) 碧苔深锁长门路,总为娥眉误。 自来积毁骨能销,何况真红一点臂砂娇(王国维《虞美人》) 从今不复梦承恩,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王国维《虞美人》) 当面吴娘夸善舞,可怜总被腰枝误(王国维《蝶恋花》) 不堪重梦十年间(王国维《浣溪沙》) 怅秋风,憔悴天涯,美人芳草怨迟暮(吕碧城《绮罗香》) 啼鸟惊魂,飞花溅泪,山河愁锁春深。 倦旅天涯,依然憔悴行吟(吕碧城《高陽台》) 地转天旋千万劫,人间只此一回逢。当时何似莫匆匆(吕碧城《浣溪沙》) 不遇天人不目成,藐姑相对便移情(吕碧城《浣溪沙》) 宋词简介 宋词简介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唐诗的兴盛和发展,达到了古代诗歌史上的巅峰。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广义来说,词本属诗之一体,然逐渐与传统诗歌分庭抗礼,经宋代无数词人于此倾注深情,寄托豪兴,驰骋才华,精心琢磨,创作出大量晶莹、灿烂、温润、磊落,反映时代精神风貌而且具有不同于传统诗歌艺术魅力的瑰宝,遂与唐诗如峰并峙,各有千秋。 近代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方。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这里比较诗词体制的短长,也是对唐宋之诗与词进行比较,抓住关键,颇具特识,当然也不可能将两者特征全部概括。下面拟就词体的特殊性*与审美价值、宋词的基本风貌作浮光掠影的介绍,附述一些有关词的常识,以供读者参考。 一、曲子词与长短句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归纳起来,这许多名称主要是分别说明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及其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形式特征。 我国古代诗乐一体,《诗三百篇》与汉魏诗大都是合于音乐而可歌唱的。乐府原为汉时zheng府音乐机关之名。汉以后的五、七言古体诗和唐以后的近体诗始为徒诗而不可歌。唐人的拟乐府古题与新乐府不再合乐,实为古体诗了。唐代绝句也有可配乐歌唱的,或称唐人乐府,有时与词相混,如《陽关曲》《杨柳枝》等,也被作为词调名。 唐宋之词,系配合新兴乐曲而唱的歌词,可说是前代乐府民歌的变种。当时新兴乐曲主要系民间乐曲和边疆少数民族及域外传入的曲调,其章节抑场抗坠、变化多端,与以中和为主的传统音乐大异其趣;歌词的句式也随之长短、错落、奇偶相间,比起大体整齐的传统古近体诗歌来大有发展,具有特殊表现力。曲子词、近体乐府、诗余、长短句之名由此而得。作词一般是按照某种乐调曲拍之谱填制歌词。曲调的名称如《菩萨蛮》《蝶恋花》《》等叫做词调或词牌,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宋词唱法虽早已失传,但读者当时的倚声或后来依谱所填的词,仍然可以从其字里行间感受到音乐节奏之美,或缠绵宛转,或闲雅幽远,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令人回肠荡气,别有一种感染力量。 前人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令、中调或长调。有的以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有的主张62字以内为小令,以外称慢词,都未成定论。词调中除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调外,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段的词学术语为片或阕。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阕原是乐终的意思。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词虽分片,仍属一首。故上、下片的关系,须有分有合,有断有续,有承有起,句式也有同有异,而于过片(或换头)处尤见作者的匠心和功力。我们看到宋代许多词人于此惨淡经营,创造出离合回旋、若往若还、前后映照的艺术妙境,在一首词中增添了层次、深度和荡漾波澜。 大部分词的句式长短不齐,押韵也变化多端。例如为唐宋词人所常用的词调《菩萨蛮》,系唐代时据从东南亚传入的乐曲所制。北宋魏夫人依此调所填的词云: 溪山掩映斜陽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本词调全首八句,句句押韵。上片前两句七言押仄韵,本词用仄声中上声纸韵;后两句五言押平韵,本词押平声中麻韵。下片四句均是五言,前两句押仄韵,本词用仄声中的去声遇和御韵;后两句押平韵,本词押平声中微韵。通常近体诗八句的,全篇都是七言句,或都是五言句,隔句押同一个韵,首句也有押韵的。两者比较,词调显然别呈错综参差之美。本词上片写景色*,下片写女主人公的行动与心理活动,环境与人物、人物的动作与内心,通过五、七言长短参差的句式、麻微平韵和上去仄韵的交替迭代,臻于多角度、多层次地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 平仄诸韵分别具有声情之美。一般说来,平声声调长,不升不降,宜于慢声吟唱,表达不尽的情意、盎然的韵味。仄也称侧,是不平之意。诗词中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声调都是短的。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特别短促。以欹侧短促的仄声押韵,易于寄寓奇拗不平的感慨,令人激动不已。不少词调中平仄诸韵递押,也就是长短声调递用、平调与升、降调或促调递用,不仅声调抑杨顿挫,激荡而和谐,蕴蓄的感情也显得更加丰富曲折。这是我们诵读宋词时所值提注意的。 词调有一般诗体中罕见的一字、两字句,或八字以至十字以上的长句,交错迭出。例如蔡伸《苍梧谣》(即《十六字令》):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开头以一字句振起全篇,接以七字、三字、五字句,又有摇曳的余韵。再看辛弃疾的《唐河传》: 春水,千里。孤舟浪起,梦携西子。觉来村巷夕陽斜。几家?短墙红杏花。  晚云做些儿雨,折花去。岸上谁家女?太狂颠!那边,柳棉,被风吹上天。 这里二字句、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押平韵的、仄韵中上、去声的,错综递用,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描绘出无边春色*的生意盎然,青春少女的天真娇憨,全词在写作上对前举魏夫人《菩萨蛮》似有所借鉴,而写来更加清新活泼、跌宕多姿,也与所用词调更加灵活多变有关。相对说来,《菩萨蛮》句式保留较多五、七言诗体痕迹。 词中的长句也能使情意更加宛转,气势更见浩瀚: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陽当楼。(柳永《八声甘州》) 柳词中渐字下领三个四字句,实为十三字句。再如刘克庄《沁园春》中的叹年光过尽,功各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也当为十七字长句。 长短句比诸齐言体提供选词用语方面远为灵活的条件。李清照《声声慢》的运用大量叠字就是著名的例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前人对此评价极高:此乃公孙大娘舞剑器手,出奇制胜,真匪夷所思。王又华《古今词论》略云:晚唐诗人好用叠字语,义山(李商隐)尤甚,殊 不见佳。如《菊诗》: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亦不佳。李清照《声声慢》起法似本于此,乃有出监之奇。盖此等语,自宜于填词家耳。晚唐诗人李商隐是造语的高手,李清照却更能出奇制胜、青出于监,除其绝世才华外,还因为曲子词、长短句这个在当时来说属于现代化的有多功能设备的舞台使得她得以充分施展其绝技。本词开端一连十四个叠字,一波三折而一气贯串,诗中无此句法。到黄昏点点滴滴,七字句而上三下四,于诗属拗句,而在句法参差的词中则读来十分自然,断续连绵细雨凄清入耳的声情也充分而又有余不尽地传达出来了。 当然,词调中也有全首齐言的,如《生查子》上、下片实为两首五言绝句,《玉楼春》上、下片实为两首七言绝句。词体并不完全丢掉整齐之美。 二、词体的格律与自由 李清照《词论》对词的音律提出很严格的要求:盖诗文分平侧(仄),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有些词调既押平韵,又押仄韵。仄声之中,有要求专押上、去或入声的。各个词调的句式的长短与句中词语的平仄也是有规定的。传统诗歌中,以律诗的格律最严,字数、平仄、对偶都按修辞、审美、音韵学原则规定。故元代方回《瀛奎律髓》说过:文之精者为诗,诗之精者为律。倚声填词,每个字都须按照曲拍的谱填写,在审音协律方面有比律诗要求更加严密之处,这使词的语言音调显得特别精美。然而词体之所以为广大作者所乐于运用、成功地运用,除精审的格律外,更因其在运用时还有相当大的自由。词律也有比诗律远为解放者。 首先,词有大量不同音律句式的调和体,作者可以在极为广泛的范围内选择符合创作需要的词调。据清康熙时编的《词谱》所载,有 826调、2306体,还有好多尚未收入。各种词调的长短、句式、声情变化繁多,适应于表达和描绘各种各样的情感意象,或喜或悲,或刚或柔,或哀乐交迸、刚柔兼济,均有相应的词调可作为宣泄的窗口。 再者,词调与体的变化和创造原是没有限制的。懂得音律的作者可以自己创调与变体。康熙《词谱序》云:词寄于调,字之多寡有定数,句之长短有定式,韵之平仄有定声,杪忽无差,始能谐合。然试看《词谱》所载同一词调诸体的句式、平仄、押韵、字数常颇有出入,可见古人填写时有着相当程度的自由。词韵常比诗韵宽,有时平仄以至四声可以通押或者代替,也有押方言音的。如《满江红》词调,一般押仄声中入声韵,以寄寓磊落不平之感,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 [1] 清平乐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梨花。 王安国,(1208——1074年),字平甫,临川人,王安石弟。 (来源:)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来源:) 谢池春 残寒消尽,疏雨过、清明后。 花径敛馀红,风沼萦新皱。 -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 正佳时,仍晚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 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以长相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