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前素弱,产后又亏,胃难纳谷,脾不健运。或因伤食

类别:其他 作者:何荣字数:5123更新时间:23/03/02 11:56:37
益气汤人参、白术、当归(各三钱)、川芎、白芍(各八分)、茯苓(一钱五分)、陈皮、浓朴(各四分)、苏梗炙草(各五分)、腹皮(六分)、木香(二分)、磨萝卜子(三分)、木通(五分)健脾汤人参、白术、当归、茯苓、白芍、神曲(各一钱)、川芎(七分)、陈皮(四分)、炙草、砂仁(各五分)腹皮(五分)伤食,加麦芽五分。伤冷物,腹大痛,加吴茱萸一钱。 养生化滞汤川芎(二钱)、当归(四钱)、人参(一钱五分,胀甚者,减半)、白芍、茯苓(各一钱)、白术(二钱,胀甚倍用)、桃仁(十粒)、腹皮(四分)、苁蓉(酒洗,一钱五分)如块痛,即将本汤送三消丸一钱。方附后。病剧者,须服至数十帖。 按∶产后胀症最为难治。如服前方不效,非大剂金匮肾气汤不能去其病。若虑方内熟地之滞,则用姜汁、砂仁拌炒,桂、附更当重用。再加川椒目、蒲种壳、冬瓜子,以利水化气。或加浮萍为引,以开鬼门,多服益善。俟胀消后,则用六君子、八珍等汤调理,可以撤消去根。此经验已多,故附增之。 产后口渴兼小便不利 凡产后口燥咽干而渴兼小便不利,由血枯而多汗,且劳倦伤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生化之气不运,渗泄之令不行。是以上无津液流通,而有咽干燥渴之症。下则膀胱闭滞,而有水道不通之候。治当助脾益肺,升降气血,则气血流行,阳升阴降,自然津生而便利矣。若认口渴为火盛,而用芩、连、知、柏以降之。便涩为水滞,而用五苓等味以通之,非徒无益而反害之。 按∶小便由于气化。书曰∶气化则能出矣。故补气生津,实至言也。膀胱藏津液之所,真阳不足,元气不升,则不出矣。是补气填精为上。 助脾益肺汤黄、(一钱五分)、人参、麦冬(各二钱)、五味(十粒)、当归(二钱)、茯苓(一钱五分)、干葛(一钱)升麻(四分)、炙草(四分)汗多,加枣仁二钱,麻黄根一钱。渴甚,生脉散代茶。大便不通,加苁蓉二钱。如产母壮盛而热剧小便不利者,暂加知母、滑石各一钱。 产后便数淋症 凡产后小便数者,由腹内宿有冷气,因虚而发。宜桑螵蛸散或以益智仁炒研为末,米饮送下二钱。若淋沥作痛亦由产母虚弱,冷气客于腹中,以茅根汤治之。 桑螵蛸散螵蛸(二十枚)、人参(三两)、黄、(三两)、鹿茸、牡蛎、赤石脂(各二两)共为末,每服,米饮汤空心下。 白茅根汤白茅根、瞿麦、茯苓、车前、人参、滑石、通草、麦冬、炙草(钱分酌用)加灯心数根,煎服。 按∶内府秘方用陈米淘浓泔澄清,热服之,小便即通。 按∶治血淋,可加淮牛膝。 产后伤脬小便淋数不止 产后伤脬,此缘稳婆之故,以白芨散治之。 白芨散白芨、凤凰衣、桑螵蛸(等分)入猪脬内,煮烂食之。 产后水肿 产后四肢浮肿,皮肤光莹,脾虚不能制水,肾虚不能行水故也。当大补气血为主,佐以苍术、白术、茯苓等药。虚,加人参、木通。热,加麦冬、条芩。若因风冷湿气伤表无汗而肿,宜五皮散加姜皮、半夏、苏叶以微表之,使水气从皮毛而出,然后以补剂调理。 利水益气汤人参、白术(各三钱)、白芍、茯苓(各一钱)、陈皮(六分)、木瓜(八分)、苍术、浓朴、苏叶木通、腹皮(各一钱)五加皮散加皮、腹皮、茯皮、骨皮、姜皮(各等分)。 产后热蒸成痨瘵症 产后痨瘵症,皆由嗜欲无节,起居不时,以致真阴耗竭,虚火上炎,或蒸而热,或往来寒热,似疟非疟,或咳血、咯血、自汗、盗汗,或心神恍惚,梦与鬼交,或经水闭塞,日渐羸瘦,皆缘阴虚生内热所致。热郁积久,变成虚怯,宜清热止嗽,润肺泻火,滋补真阴,以复其元。患此者,必须寡欲内养,方能有效,否则不治。 保真汤川芎(一钱)、当归、生地、白芍(各二钱)、麦冬(一钱)、天冬(一钱五分)、川贝、茯苓(各五分)桔梗(八分)、五味(十粒)、骨皮(一钱)、炙草(四分)、枣(二枚)水煎。虚,加人参一钱,黄、六分。胃弱,加茯苓、山药各二钱,砂仁三粒。 加味大造丸紫河车(一具)、生地(一两)、人参、当归、山药、杞子(各一两)、知母(一钱五分)、石斛(酒蒸)麦冬(各八钱)、银胡(六钱)、龟板(五钱)共为末,炼为丸,如梧子大,早晚服。 以上二方,但举其概,至辨症施治,全在临时取裁。如补中益气、六味肾气丸、八珍汤、十全大补汤、还少丹、逍遥散加芎归,此数方俱可治痨瘵,因症选用可也。 按∶产后气血已亏,阴阳两竭,应得大温大补,助真阳以生真阴,引火归原,法当用真阿胶、上肉桂为主,将虚火假热下降丹田。加以茯、术、参、、,健脾补气。略以龟胶、石斛、炒熟地、沙苑、蒺藜,补阴以佐助之。服至四五剂,必见效矣。切不可用滋阴清肺等药,以重危之也。俟其胃开脾运,火降阳回,然后再于温补之中加入治嗽等味,自可活人。如服清凉药过多,必至真阳上越。 如症现两颧紫红,气虚上喘,眼白淡红,须用制附,迟则阳脱矣。 产后心腹痛 产后心痛即胃脘痛。以胃脘在心之下,因伤寒气及冷物故作痛。用生化汤佐以散寒消食之品,无有不安。若腹内痛,必血块未除,只服生化汤,佐以益母丸、鹿角炭治之,则瘀消而痛止。若风冷乘虚入腹伴痛,亦宜加味生化汤,以方内有肉桂、吴萸,可以温散之也。若真心痛则指甲青黑,或手足冷过腕节,朝发夕死,无药可治。 加味生化汤川芎(二钱)、当归(四钱)、炮姜、炙草(各五分)、桃仁(十粒,痛止去之)肉桂(八分)、吴萸(七分)、姜(三片)水煎服。伤米食,加神曲、麦芽各一钱。伤肉食,加砂仁七分,山楂肉五枚。 按∶产后胃气痛,必其人素有旧病,产后气血大亏,自然加甚。但症有九种,当辨气、血、寒、食、虫、痰、积、虚、实,治宜加味理中汤为主。 加味理中汤淡附子(二钱)、干姜(一钱)、茯苓(一钱)、人参(不拘)、炙草(七分)、焦术(二钱)、白蔻(二分)肉桂心(一钱)、延胡索(醋炒一钱五分)、**(去净油一钱五分)气痛,加广木香一钱,郁金酒炒一钱,良姜醋炒一钱,紫丁香十只。血痛,加五灵脂醋炒一钱五分,炮姜炭七分代去干姜,蒲黄炒七分,归身酒炒二钱。寒痛,加吴萸一钱,小茴盐水炒一钱五分,芦盐水炒二钱,重用桂、附。食痛,加焦神曲一钱五分,山楂砂糖炒二钱,鸡肫皮焙干二钱,广皮一钱,母丁香七分。虫痛,加川椒四十粒,乌梅二个,吴茱萸川连一钱煮汁伴炒八分,榧子肉三钱。痰痛,加法夏二钱,草果煨一钱,沉香一钱,牡蛎粉二钱,化橘红一钱。积痛,脾之积为痞气,加母丁香八分,陈香团二钱,佛手柑一钱,巴豆去油净取霜焙干三分,再用湿腐乳皮包好,药汁送。但此味巴豆霜必积痞现而不化甚急,它药不效,始不得已,用之宜慎。虚痛,分阴阳。阴虚,加熟地、姜汁、益智、砂仁,共十五粒,炒焦五钱,枸杞子酒炒,阿胶、蒲黄炒二钱,净萸肉酒炒二钱,干姜代炮姜五分。阳虚,仍用原方增附子。实痛,去人参、焦术,加枳壳一钱,草蔻一钱,肉桂代桂枝八分醋炒,甚者,加韭汁、制大黄三钱,用韭汁拌大黄九蒸九晒用。以上各症加减,必须认明证候施治为要。 产后遍身疼痛及腰小腹痛 产后遍身痛,由产时百节开张,血脉凝滞,累日不散,则经脉经络不舒,故腰背不能转侧,手足不能动履,或兼身热头疼。若误认太阳表邪而发散出汗,则手足逆冷变成险症矣,宜祛痛散治之。妇人肾位系胞,腰为肾府,至产劳伤肾气,损动胞络,或产未平复而风寒乘之,二者皆致腰痛,宜养荣壮肾汤或加味大造丸。若小腹作痛未曾服生化汤,问恶露如何。若可按揉而稍止者,属虚,并宜加味生化汤治之。 祛痛散当归(二钱)、人参、白术(各一钱)、黄、川膝、独活(各八分)、肉桂(五分)、韭白(一撮)生姜(一片)水煎。 养荣壮肾汤当归(二钱)、防风(四分)、独活、桂心、川芎、杜仲、寄生、川断(各八分)、生姜(三片)水煎。 加味生化汤川芎(一钱)、当归(三钱)、桃仁(十粒)、炮姜、炙草(各四分)、肉桂(五分)、元胡(五分)后二味痛止减去。若脐下无血块,而仍痛不止者,加熟地三钱。 产后乳疽乳痈 产后乳生痈疽,初发时寒热往来如疟,不可作疟治,亦不可全用败毒消疽等味,当大补气血,佐以金银花等味以散邪毒。若脓未成,痛不可忍,宜栝蒌乳没散。已成脓,宜败毒大补汤,外用马蹄香捣烂敷之。若脓已出而虚弱日甚者,宜服十全大补汤。 栝蒌**散栝蒌(一个,连皮子捣烂)、当归、银花(各三钱)、白芷(一钱)、青皮(五分)、**(五分)、没药(五分)、甘草(四分)、公英(五钱)水煎,加酒温服。 排脓大补汤人参、白术、生地、银花(各二钱)、当归(三钱)、茯苓(一钱)、连翘(五分)、黄、(一钱)、青皮(三分)、乌梅(一枚)、元枣(一枚)此方可加白芷八分,以能排脓内托也。 加减十全大补汤人参、白术、当归、生地、黄、(各二钱)、茯苓、川芎(各八分)、甘草(五分)、远志(一钱)、净银花(三钱)水煎。泻,加莲子十四粒,肉果一枚。渴,加麦冬、五味。久不收口,加参末,膏药贴之。 按∶乳疽、乳痈,总以十全大补汤为主,或加银花、公英,复以远志肉煎烧酒,时时服之自效。十全大补汤即四君、四物加桂、也。 产后流注 产后恶露,流注于肾腰关节之处,或漫肿,或结块作痛,久则肿起,肢体倦怠,急用葱熨法以散外肿,内服参归生化汤以散血滞。至已溃、未溃,其法参之乳痈症中。 葱熨法用生葱一握,捣作饼,贴患处,加浓布三四层,以火斗熨之立效。此方可治痈疽初起。 参归生化汤黄、川芎(各一钱五分)、当归(三钱)、人参(二钱)、肉桂(八分)、甘草(五分)、马蹄香(二钱)附、乳疽方采鲜蒲公英一握,连根捣汁,酒冲服,以渣贴患处即愈。 按∶医流注法,以五香散,米汤和成饼,再用大蒜糊薄铺初起之处,上以五香饼放好,用艾灸在饼上。其痛者,灸至不痛发痒方止。痒者,灸至痛方止。如不痛不痒,灸至皮肉融活为度。多灸为贵,毒自散矣。 五香散丁香、木香、沉香、肉桂、麝香(等分)射一半为末,再加白芷、苏叶、姜黄、血竭,同和饼,灸。阴毒、肿痛、风毒亦可。 阴门肿痛 临产用力过伤,以致阴门两旁肿痛,手足不能舒展者,用四季葱入**末,捣成饼,贴肿痛处,良久即愈。 阴门突出 临产用力逼送,者,四物汤加龙骨少许,连进二服。外用如圣膏贴顶,少收,即拭去。 产后阴门发痒 按∶阴门发痒者,乃产后脾胃不调,气血不和,宗气下陷,湿热下逼,阴中因而生虫。其痒者,乃虫食**也。治宜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加减用之。外用薰洗贴法。 加减补益汤黄、(一钱五分)、人参(一钱五分)、归身(一钱)、炙草(五分)、焦术(一钱)、陈皮(五分)、升麻(三分)、川椒(二十粒)、乌梅(二个)、吴萸(三分)、川连(三分均炒)姜枣引,煎服。 外治法用蛇床子(一两)、川椒(三钱)、葱白(五个)、苦参(五钱)、艾(三钱)煎汤,向阴中先薰后洗。如薰洗数次不愈,用猪肝切大片,香油搽过,放新瓦片上炙,将熟气香时,乘热即贴阴门痒处,冷热三次。猪精肉亦可用,先洗后贴,猪精肉亦用香油搽炙。又用嫩鸡一只,剖开,煮熟,用滚米醋烹,贴痒处。 产后阴门生疮 按∶阴门生疮,亦下陷湿热所致,服加味补益败毒散。 加味补益败毒散生、(二钱)、人参(二钱)、焦术(一钱)、炙草(八分)、陈皮(一钱)、归身(二钱)、升麻(五分)荆芥(一钱)、净银(二钱)、肉桂(五分)、防风(一钱)、**(去油,一钱)煎服。 外治法生甘、银花、元参、土茯苓、苍术、白芷、茶、桑叶、苦参、葱白、蒜梗(等分)煎,薰洗。加槐枝、川椒更好。 掺药方三仙丹底(一钱)、黄连(一钱)、大黄(一钱)、象贝(二钱)、轻粉(五分)、无名异(一钱)、冰片(一分)、升过樟脑(五分)、制过甘石(一钱)、黄柏(二钱)共为细末,掺疮,如干,用猪胆汁和麻油调搽。 升樟脑法用樟片(一两)、薄荷叶(一两)、好瓷碗(一个)将薄荷铺好,将樟片放在薄荷上,再用好瓷碗盖之,湿纸重封口,勿令泄气,用火盆缓火上,炖三株线香为度,取出盖碗,上面结住者,即樟霜也。 升三仙丹法水银(一两)、轻粉(研,一两)、火硝(研,一两)用大倾银罐一个,将三味放罐内,上用小罐盖好,盐泥封固勿泄,炭火、至三株香为度,取出冷定,小罐盖上者,为丹头,大罐底下者,为丹底。拔毒用丹底,收口用丹头。 凡各疮毒,掺药俱奇效。一方硝代白矾,用小锅一只,盖以瓷碗亦可升。 乳汁不通 产后,其故有二∶一由气血两虚,乳来稀少;一由气闭血滞、壅塞不行。盖妇人多忧思忿怒,忧思则气结而血亦结,忿怒则气逆而血亦逆,甚至乳硬管塞,胁痛烦热。故方于通乳药中多用香附、木香、青皮者,以行气故也。用王不留行者,通乳而兼行血也。若惟由气血虚弱,则不必用利气药等味,须服猪蹄汤或钟乳饮。 猪蹄汤猪蹄(一只)、通草(五钱)煮汁服之。 钟乳饮钟乳粉(二钱)、漏芦(三钱)煎汁服。一方,鲫鱼、木通,煮汁食之。 按∶皆由气血不足之故。用猪蹄一只,有七星者佳,煮浓汁,入当归五钱,熟地六钱,人参一钱,西党参八钱代之亦可,川芎一钱五分,通草一钱,杞子三钱,炙、三钱,煎服。如人壮气闭则加王不留行一钱,不可多用。 消乳 产母无子饮乳,有乳而欲清者,用麦芽二两,炒为末,四物汤调服即消。又方,用神曲二钱,炒为末,酒吞,日服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