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曰钦定四书文,颁为程式。行之既久,攻制义者,或

类别:其他 作者:赵尔巽、柯劭忞字数:587更新时间:23/03/02 11:57:01
光绪二十四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有变通科举之奏。二十七年,乡、会试首场改试中国政治史事论五篇,二场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三场四书义二篇、五经义一篇,其他考试例此。用之洞议也。行之至废科举止。 乡、会考官,初制,顺天、江南正、副主考,浙江、江西、湖广、福建正主考,差翰林官八员。他省用给事中、光禄寺少卿、六部司官、行人、中书、评事。某官差往某省,皆有一定。康熙三年除其例。顺天初同各省,简正、副二人。乾隆中叶增为三,用协办大学士、尚书以下,副都御史以上官,编、检不复与矣。道光中,简三四人。同治后,额简四人。初,考官不限出身,康熙初,主事蔡驺、曹首望俱以拔贡典试。十年,从御史何元英请,考官专用进士出身人员。然举人出身者间亦与焉。雍正三年,颁考试令,始限翰林及进士出身部、院官,仍参用保举例。乾隆九年,御史李清芳言:“大臣保举应差主考四十九人,满洲四,各直省十六,馀均江、浙人。保荐者大都平日往来相知,饶於财而凭於势。至守正不阿者,不肯伺候公卿之门,边隅之士,声气不通,交游不广,无人荐举。请将合例人员通行考试。”帝疑清芳未列保荐,激为是语,不允所请,仍考试、保举并行。三十六年后,考试遂著为令。初御试录取名单皆发出,其后密定名次,不复揭晓。嘉庆以后,更别试侍郎、阁学及三品京堂等官,曰大考差。会试总裁,初用阁、部大员四人或六人,多至七人。嗣简二三人或四五人。咸丰后,简四人,以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