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指摘不遗馀力。从益江西籍,向以严於磨勘称。是科江

类别:其他 作者:赵尔巽、柯劭忞字数:1302更新时间:23/03/02 11:57:02
庶吉士之选无定额。顺治三年,世祖始策贡士於廷,赐一甲三人傅以渐等及第,简梁清宽等四十六人为庶吉士。四年、六年复选用。九年,以给事中高辛允言,按直省大小选庶吉士。直隶、江南、浙江各五人,江西、福建、湖广、山东、河南各四人,山西、陕西各二人,广东一人,汉军四人。另榜授满洲、蒙古修撰、编修、庶吉士九人。自是考选如例。惟满、蒙、汉军选否无常。康熙间,新进士得奏请读书中秘。辄以家世多任馆阁,或边隅素少词臣为言。间邀俞允。故自四十五年至六十七年科中,各省皆有馆选。世宗令大臣举所知参用,廷对后,亲试文艺。雍正元、二年间,汉军、蒙古、山西、河南、陕西、湖南及诸边省每不入选。三年,太常寺少卿李锺峨疏请分省简选,广储材之路。廷议驳之。五年,诏内阁会议简选庶常之法,寻议照雍正癸卯科例,殿试后,集诸进士保和殿考试,仍令九卿确行保举。考试用论、诏、奏议、诗四题。是为朝考之始。乾隆元年,御史程盛修言:“翰林地居清要,欲得通材,务端始进。自保举例行,而呈身识面,广开请讬之门;额手弹冠,最便空疏之辈。宜亟停止。”报可。高宗谕禁向来新进士请讬奔竞、呈送四六颂联之陋习,既慎校文艺,复令大臣察其仪止、年岁,分为三等,钦加简选。三年,罢大臣拣选例,依省分甲第引见,临时甄别录用。后世踵行其制。嘉庆以来,每科庶常率倍旧额,各省无不入选者矣。 凡用庶吉士曰馆选。初制,分习清、汉书,隶内院,以学士或侍读教习之。自康熙九年专设翰林院,历科皆以掌院学士领其事,内阁学士间亦参用。三十三年,命选讲、读以下官资深学优者数人,分司训课,曰小教习。六十年,以礼部尚书陈元龙领教习事。厥后尚书、侍郎、阁学之不兼掌院事者,并得为教习大臣,满、汉各一。雍正十一年,特设教习馆,颁内府经、史、诗、文,户部月给廪饩,工部供张什物,俾庶吉士肄业其中,尤为优异。三年考试散馆,优者留翰林为编修、检讨,次者改给事中、御史、主事、中书、推官、知县、教职。其例先后不一,间有未散馆而授职编、检者。或供奉内廷,或宣谕外省,或校书议叙,或召试词科,皆得免其考试。凡留馆者,迁调异他官。有清一代宰辅多由此选,其馀列卿尹膺疆寄者,不可胜数。士子咸以预选为荣,而鼎甲尤所企望。康熙间,庶吉士张逸少散馆改知县,迁秦州知州,其父大学士玉书奏乞内用,复得授编修。三十年辛未,上以鼎甲久无北人,亲擢黄叔琳一甲三名。叔琳,大兴人。雍正间,大学士张廷玉子若霭,廷对列一甲第三,廷玉执不可,上为抑寘二甲第一,诚重之也。 先是,顺治九年,选庶常四十人,择年青貌秀者二十人习清书,嗣每科派习十数人不等,散馆试之。乾隆十三年,修撰钱维城考列清书三等,命再试汉书,始留馆。其专精国书者,汉文或日就荒落。十六年,高宗以清书应用殊少,而边省馆选无多,命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等省庶吉士不必派习清书,他省视人数酌派年力少壮者一二员或二三员,但循举旧章,备国朝典制已足。其因告假、丁忧、年齿已长者,例准改习汉书。於是习者日少。道光间例停。穆宗初元,令以治经、治史、治事及濂、洛、关、闽诸儒之书课诸庶常。光绪季年,设进士馆,课鼎甲庶吉士及阁部官以法政诸科学,或赀遣游学异国。业成而试,优者授职奖擢。俱未久即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