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二人。是年会试覆检如前,中落卷七十八人。二年

类别:其他 作者:赵尔巽、柯劭忞字数:825更新时间:23/03/02 11:57:03
初,太宗於蒙古文字外,制为清书。天聪八年,命礼部试士,取中刚林等二人,习蒙古书者俄博特等三人,俱赐举人。嗣再试之。顺治八年,举行八旗乡试,不能汉文者试清文一篇,再举而罢。康熙初,复行翻译乡试,自满、汉合试制举文,罢翻译科。雍正元年,诏八旗满洲於考试汉字生员、举人、进士外,另试翻译。廷议三场并试,满、汉正、副考官各二,满同考官四。诏乡试止试一场,或章奏一道,或四书、五经量出一题,省汉考官,增謄录,馀如文场例。嗣后翻译谕旨,或於性理精义及小学,限三百字命题。乾隆三年,令於翻译题外作清文一篇。七年,定会试首场试清字四书文,孝经、性理论各一篇。二场试翻译。凡满洲、汉军满、汉字贡、监生员、笔帖式,皆与乡试。文举人及武职能翻译者,准与会试。先试骑射如例。蒙古翻译科,雍正九年,诏试蒙古主考官一,同考倍之。初令乡、会试题,俱以蒙字译清字四书、章奏各一道。乾隆元年,改译清文性理小学,与满洲翻译同场试,别为一榜。时应清文乡试者,率五六百人额中三十三名,应蒙文乡试者,率五六十人额中六名。原定翻译乡、会试三年一次,然会试讫未举行。乾隆四年,以乡试已历六科,八月始行会试。中满洲二十名,蒙古二名。因人数无多,诏免殿试,俱赐进士出身,优者用六部主事。二十二年,以翻译科大率寻章摘句,无关翻译本义,诏停。四十三年,复行乡试,罢謄录对读。明年会试,向例须满六十人,是科仅四十七人,特准会议,免廷试,如四年例。自是每届三年,试否请旨定夺。五十二年,更定乡、会试五年一次,然会闱自五十三年讫嘉庆八年,仅一行之,犹不足定例六十名之数。且枪冒顶替,弊端不可究诘。蒙文尝以不足七八人停试。虽诏旨谆谆勉以国语骑射为旗人根本,而应试者终属寥寥。八年,从侍郎赓音请,复旧制三年一举以为常。二十四年,定乡、会覆试如文闱例。道光八年,罢翻译同考官,末年始有用庶吉士者。各省八旗驻防,初但应汉文乡、会试,道光二十三年,改试翻译,十人中一,三名为额。宗室应翻译试,自乾隆时始。别为一题,中额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