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涧》原文·翻译

类别:其他 作者:王维字数:1167更新时间:23/03/02 12:48:04
《鸟鸣涧》赏析 窦凤才 鸟鸣涧[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注释】 闲,悠闲,寂静。这里含有人生静寂的意思。桂花,木犀的通称。 有的春天开花,有的秋天开花。 空,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惊,惊动,惊扰。 时鸣,偶尔,不时地鸣叫。 【简析】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和画家,字摩诘,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们又称其王右丞。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受佛学影响很深的诗人,因其诗歌中多有禅宗意象,故后人将其和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并称为诗佛。王维的诗描写形象,气韵生动,往往在短小的诗篇中借助特殊的意象显示出浑然的意境和隽永的诗意。所以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说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是对王维的诗艺意境做的很好的总结。 王维的诗意和禅境,在于虚空宁静。在这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是虚空宁静、闲恬空淡的。人只有在悠闲的时候,心境虚空宁静的时候,才能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音。桂花细小轻微,落地无声,但诗人偏偏能听到它坠落在地上的声音,这种心境该是多么的宁静、虚空和恬淡。实际上,这是借助外物的描写来写人的心境。而春山、春涧的虚空宁静,又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最为明显,最为突出。而为了进一步渲染这春山春涧的虚空宁静,诗人又写了在月亮升起时,受到惊动的山鸟发出几声悠长的鸣叫声,以动写静,以动衬静,更衬托出广袤的夜空无边的空寂。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首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写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花开花落,都属于天籁之音,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挚着迷恋,才能将个人的精神提升到一个 空的境界。当时的背景是深夜, 诗人显然无法看到桂花飘落的景致,但因为夜静,更因为观风景的人心静,所以他还是感受到了盛开的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过程。而我们在诵读的同时也似乎进入了香林花雨的胜境。此处的春山还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见白天的喧闹的画面:风和日丽、欢声笑语、鸟语花香。而此时,夜深人静,游人离去,白天的喧闹消失一空,山林也空闲了下来,其实空的还有诗人作为禅者的心境。唯其心境洒脱,才能捕捉到别人无法感受的情景。 末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一句古语,古来好诗都是就天成好景,用妙手记叙出来。而我们在低吟浅酌之时,脑海胸襟似乎也随着诗人的文字进入到那片清幽绝俗的画面之中。 二零零八年九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