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梅花》原文·翻译·赏析
类别:
其他
作者:
王维字数:1719更新时间:23/03/02 12:48:05
【原作】
梅花[宋] 林逋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注释】
梅花:一作《山园小梅》。 逋:bū(音不)。
众芳:百花。 摇落:凋零,零落。
暄妍:形容丽日下的花格外鲜艳、美好。
疏影横斜:指疏疏落落的梅花投影子在水中的样子。
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空中飘散的样子。
月黄昏:月色*朦胧昏暗。 霜禽:冬天的飞鸟,寒雀。
偷眼:偷看。 合:应该。
断魂:形容神往到了极点。 微吟:小声吟咏。
相狎(xi):相亲,亲近。
共:和,与。 金樽:精美的酒杯。
【古诗今译】
在这百花凋零的季节,惟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容颜的占尽了小园的风光。稀疏的倒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芳香在黄昏的月光之中悠悠地飘散。寒雀想飞落下来时,都要先偷偷地看一看;想必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香艳,一定会销魂蚀骨,流连忘返。幸好我能低声吟诵几句小诗,与梅花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也不用手执金杯饮酒来赏玩。
【赏析】
林逋(9671028),北宋诗人,字君复,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早岁浪迹江湖,后归杭州。《宋史隐逸传》称其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归杭州,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林逋终生不娶不仕,喜种梅养鹤,自称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其名声远扬,多有名士高僧如魏野、惠崇等住谒,与范仲淹、梅尧臣、九僧等均有诗唱和。仁宗朝名臣余靖年轻时曾自粤赴杭,从其学,并改名靖。林逋清苦终身,年六十二而卒,赐谥和靖先生。林逋诗多有散佚,今存近三百首。他是宋初山林隐逸诗人之佼佼者,其诗除赠答之作外,多写西湖美景及隐居生活,尤以咏梅诗著称。
首联: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作品以梅不畏严寒、笑立风中起句,众与独字对出,言天地间只有此花,这是何等的峻洁清高。然而梅花品行虽高,却不骄傲,只在一方小园占尽风光,这又是一种何等丰富的宁静与充实的美丽。
颔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此联是最为世人称道的,它为我们送上了一幅优美的山园小梅图。上句轻笔勾勒出梅之骨,疏影状其轻盈, 翩若惊鸿;横斜传其妩媚,迎风而舞;水清浅显其澄澈,灵动温润。下句浓墨描摹出梅之韵,暗香写其无形而香,随风而至,如同捉迷藏一样富有情趣;浮动言其款款而来,飘然而逝,颇有仙风道骨;月黄昏采其美妙背景,从时间上把我们带到一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动人时刻,从空间上把我们引进一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般的迷人意境。上联极目聘怀,本联凝眉结思。当然,林逋这两句诗也并非是臆想出来的,他除了有生活实感外,还借鉴了前人的诗句。五代南唐江为有残句曰: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既写竹,又写桂,不但未写出竹影的特点,且亦未道出桂香的的与众不同之处。因无题,又没有完整的诗篇,未能构成一个统一和谐的主题和意境,感触不到主人公的激*情,故缺乏感人之力量。而林逋只改了两个字,就将梅花写得形神活现,堪称点睛之笔。
以上两联皆实写,而下两联则都是虚写。
颈联: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在这一联,诗人以物观物,霜禽偷眼写其迫不及待之情。为何如此,因梅之色*、梅之香;粉蝶与 霜禽构成对比,虽都是自然界会飞的生灵,但它们前者合时宜,而后者不合时宜,这就富于了画面的变化。断魂虽略显夸张,用语较重,但却将梅之色*、香推崇到了极致。
尾联: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这里的微言其淡泊雅致,如此咀嚼,虽不果腹,然可暖心、洁品、动情、铸魂因而表达出了诗人愿与梅花化而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至此,诗人对梅的观赏进入了冯友兰所说的天地境界,我们看到的则是和霜禽粉蝶一样迫不及待和如痴如醉的诗人,也就是一个梅化了的诗人。苏轼曾在《书林逋诗后》说: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四库全书总目》说:其诗澄澹高逸,如其为人。可知其言不谬,此诗之神韵正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它抛开花之形迹的吟诵,着意于写意传神。诗人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从多个角度渲染梅花清逸高洁的神韵和风骨,这其实正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的自我写照。此诗一出,即被后人奉为咏梅的绝唱。(赏析来源于中学语文网,有删改 // 200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