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用诸方第六 神效复元通气散

类别:其他 作者:佚名字数:7614更新时间:23/03/02 12:55:51
治一切恶疮,初觉发时,连进三服,痈疽、丁疮、肿痛并皆治之。 当归(三两) 甘草(一两) 生地黄(半两) 黄 (一两) 白芍(一两) 天花粉(一两)熟地黄(半两) 金银花(二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随证上下,食前后服。本方药品今注于后异名:马肝石上何首乌,碧莲HT 水通可呼。红牡丹名赤芍药,阳春木腊水菖蒲。(又名阳春雪,望见消。)快胃香茴香更好,长生草独活人苏。金鸦散草乌形变,虎骨膏南星不殊。淮上橘来为枳壳,龙泉香炒军姜敷。补血脂当归酒焙,宝鼎香姜黄最殊。玉箭名为香白芷,土乌药化土木苏。金屑香桂不见火,紫霞胶即紫荆呼。玉髓琼浆番乳没,天花粉瑞雪模糊。国老实名为甘草,寻方取类可相扶。 制法:白芷肉桂不见火,何首乌不犯铁器,土乌药、赤芍、茴香、紫荆皮、望见消、军姜并炒,独活去节炒,当归酒洗焙,枳壳煨,甘草炙,木通去皮节,南星煨,淮草乌煨,姜黄、天花粉生用。 增添别本经验诸方 治痈疽发背 内补散 专治痈疽发背,溃浓出多,内虚少力,不进饮食。有阴证恶重者,亦治之。 人参 白茯苓 当归 黄 桂心 远志(各半两) 芎 (一两) 麦门冬(一两) 甘草(半两) 白芍 陈皮 熟地黄 五味子(各一两) 上 咀,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三枚,同煎温服。 又方用:附子 桂心 干姜 白蔹 人参 川椒(各二钱) 芎 (二两) 赤小豆(一合半) 黄芩防风 甘草(各一两半) 上为 咀,每服四钱,入酒煎,温服之。 内补黄散 治痈疽,内虚不足,脓水不绝,四肢乏弱,不进饮食。久不好者,必为内漏。 附子 黄 肉苁蓉 远志 麦门冬 熟地黄 巴戟(各一两) 白茯苓 白芍 人参石斛 甘草(各三钱) 北五味 山茱萸 菟丝子 当归 芎 地脉 石苇(各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以荆芥汤送下。 治消渴证,多发痈疽之疾,吃此水立效。 上收下腊月水,以HT 取丝留汤,澄清冷,温服二十三次,病退不渴。 沉香散 治诸发肿毒入腹,心烦胀满,不进饮食。 沉香 木香 熏陆香 丁香 大黄(各一两) 麝香(少许) 上为 咀,入水煎温服。 乳香散 治发背内溃,及毒气攻冲,呕逆恶心,内攻危证。凡恶疽、疔疮疖,宜日进一二服便毒出外,不攻脏腑之证。 乳香(别研) 真绿豆粉(以绿豆去皮亦可用) 上研为极细末,每服一钱重,新汲井水少许调服,细细呷之要。 经络发背、大疽,自肩下连腰胁肿盛,其坚如石,极紫黑,医以陈药敷之,中夜大呕,乃连进此药三四服,呕遂止,既而疮溃,出赤水淋漓四十日而愈。又有一患瘰 者,疼痛辄呕,服此呕逆即止,草节煎汤调服亦可。 内消散 治痈疽发背,诸疮疖结硬,疼痛不止。 人参 当归 黄 川升麻 沉香 黄芩 防己 防风 瞿麦 白蔹 甘草(各一两)赤小豆(一合,炒熟)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温酒调服。 麦门冬散 治发背乳痈赤肿,疼痛体热,大烦渴不止。 黄 黄芩 门冬(各一两半) 川升麻 赤茯苓 赤芍 玄参 当归 甘草 知母 栝蒌根(各一两) 生地黄 上 咀,每服四钱,水煎,温服。热甚,加淡竹叶、灯草。 ľͨɢ 治痈疽诸发气壅,大小便不通。 木通 黄芩 大黄 土瓜根 漏芦 甘草 朴硝(各二钱) 栀子仁(三钱) 上 咀,水煎,温服,以利为度。 瞿麦散 治痈疽发背,排脓止痛,利小便。 桂心 赤芍 当归 黄 芎 瞿麦 白蔹 门冬(各等分) 赤小豆(一合,酒浸,炒干) 如诸痈已溃、未溃,疮中脓血不绝,痛不可忍者,加细辛、白芷、白蔹、薏苡仁。 上为 咀,每服四钱,酒煎温服。 不止麒麟散 治痈疽恶疮,生肌后行房事,用力劳动、努复出血不止。 血竭 槟榔 白芨 黄连 黄柏 诃子(各半两) 总为细末,用鸡子白调涂敷之,用纸贴之。药干即换,不用水调。 仙方化痰丹 明矾 迟矾 大半夏(汤洗七次) 大南星(各二两,一半汤洗七次,一半皂角煮) 内用南星一半,切作片子,却用不蛀皂角截断七片,各长一寸,用水同南星煮干为度,去了皂角,只用南星焙干,将前药总为细末,水打硬面糊候冷,用浓生姜自然汁,在内化开,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卧用淡姜汤吞下,立效。 肺痈黄散 (亦名桔梗汤。) 治肺痈,心胸气壅,咳嗽脓血,肩背烦闷,小便赤黄,大便多涩,不进饮食。 黄 天门冬 川大黄 紫苏叶 赤茯 桑白皮 生干地黄(各一两) 杏仁 蒺藜 枳壳(各一钱) 当归 甘草(各半两)加贝母、薏苡仁。 上为 咀,生姜三片,水煎温服。 桔梗丸 治肺痈,胸中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硬米粥者用。 桔梗(半两) 贝母(半两) 巴豆(一钱,去油)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强人进粥饮下五丸,羸人下三丸。若病在膈上者,吐出也;若膈下者,利出也;若下多不止者,冷饭三四匙,补之即止。治肠痈,壮热大,微汗气急,小腹肿痛,小便涩似淋,或大便涩难,如刀刺痛,及背肺疼痛,肠中已成脓,或大便下脓者用。 当归(一两,微炒) 甜瓜子(一合) 蛇蜕皮(一尺长) 上为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服之。利下恶物,为妙效矣。 牡丹散 治肠中未成脓,腹中疼痛不可忍者。 木香 牡丹 败酱 甜瓜子 赤芍 桃仁 芒硝 川大黄(微炒,各三两) 上为咀散,用水煎服。 茯苓汤 治肠痈,小腹牵强,按之疼痛,小便不利,时时有汗出,恶寒脉迟,未成脓也。 赤茯 桃仁 甜瓜子 川大黄(微炒) 川芒硝 牡丹 上 咀,用水煎服,三四日即愈。 牛黄散 治肠痈成脓者,治之。 牛黄(一钱) 血竭(半钱) 大黄 牙硝 牵牛 牛蒡子 破故纸 总为细末,用温酒调服,以利下脓血为度。 《千金方》:凡人患肠痈,其状两耳叶文理甲错,初患腹中苦疼痛,或绕脐痛,有疮如粟,皮热,便脓血似赤白下者,不治者必死也。 漏芦汤 漏芦 黄芩 白芨 麻黄(去节) 大黄(各三两) 升麻 白薇 枳壳(去白面,炒) 芍药粉草(各二两,炙) 上为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七分,空心热服。本方黄芩去之。若见热而实者,加大黄五两,或加芒硝亦可。 升麻和气饮 治疮疥发于四肢,痛痒不常,甚至憎寒发热肿下湿痒,并皆治之。 升麻 干葛 桔梗 苍术(各一两) 枳壳 半夏(制) 干姜(各半两) 陈皮 白芷 甘草(各一两) 茯苓 当归 大黄(蒸,各半两) 芍药(七钱半)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生姜、灯心同煎,食前温服。 复元通气散 治诸气涩,耳聋,腹痈,便痈,疮疽无头。止痛消肿。 青皮 陈皮(各四两) 穿山甲(炮) 甘草(半生熟) 栝蒌根(各三两) 金银花(一两)加连翘、大黄、当归(各半两),皂角刺(一两) 上为细末,热酒调下,或用酒煎亦可。 黄茯苓汤 治诸痈疽脓出大多,虚热不停。 赤茯苓 升麻 大黄 黄 黄芩 远志 赤芍(各一两) 甘草 人参 当归 生地黄(各二两) 麦门冬(一两半) 上 咀,每服四钱,水煎服之,大效。 增添别本经验诸方 治诸疔疮方法 如疔疮初出,以不变色及不知疼痛,按摇不动,嵌顶,身发寒热,便是此疮。气疔、水火疔、蛇眼、石疔、雄雌疔、烂疔、血疔、刀斧疔、红丝、鱼睛、紫砚、麻子诸般疔,急用圈黄药,用腊月间雄猪胆一个,入雄黄、京墨、姜汁末,入为于胆内,用此药涂在疮上圈之,便不走黄。元疔发之上,便打一针,直到痛处便住,血出无妨,便入仙蟾拔毒,取黄药入于疮口内,即用水沉膏贴之,神应膏亦可。取黄回时,以疮红肿为度。四围肿,可以放针出血毒黄水。如是走黄,看血筋到何处,以用火针刺断其血筋立住,便不走黄。看先黄走入何处,结成一块,便是黄者,可以黄上便放三五十针,等出血及毒气,即用敷黄药敷出毒矣。如是黄走者,左过右、右过左者,难治之,必死也。疮上黄上放针无血出,如血紫黑者,难治,亦死也。用针取黄不用铁针,只用金、银、铜针者,初发急服追疔夺命汤,即能内消立效,以服飞龙夺命丹亦可,后服化毒消毒托里散。以服诸药,皆要大汗出为度。 取蟾酥法度 上将活虾蟆眉棱上,用手裹捻油纸上,或者黄桑叶上便有蟾酥,用竹篾青刮离纸叶上,便于原刮竹篾上,插在背阴处,经宿酥自然干,收用之。 追毒丹 取黄去疔头,追脓毒立效。 蟾酥(一钱,干用老酒化) 蜈蚣(酒浸,炙干黄) 砂(一钱) 白丁香(一钱,无此味加巴豆) 巴豆(七粒,去壳不去油) 雄黄(二钱) 轻粉(一钱) 朱砂(二钱,为衣。如无,黄丹亦可) 总为细末,面调水为丸。如丸不就,用酒打面糊为丸如麦大,两头尖,入于针破口内,用水沉膏贴之,后用膏药及生肌药迫出脓血毒物。又如有黑陷漏疮者,四围死败肉不去,不生肌者,不可治也,亦用此药追毒,去死肌败肉,生新肉愈矣。小者用一粒,大者加用之。病轻者不必用针,只以手指甲爬动于疮顶上,安此药水沉膏贴之,其疮实时红肿为度,去其败肉为妙,用之神效立验。 水沉膏 将白芨末放在盏内,用水沉下去,用纸贴之,如用膏不可用生肌药,方在前。敷黄药蝉蜕 僵蚕又方:丝瓜叶、连须、葱白、韭。 又方:苍耳根苗烧灰,白监梅灰,蓝靛为妙。 总为细末,酸醋调涂四周,留疮口上,毒出如干,再以醋常常润湿为度。如不退,加前敷药、化毒散血拔毒散立效。 疔疮陷顶,专治疔疮发背,诸般恶疮疖及脓水不干者。以用铁锈,不拘多少,研为细末,用醋调涂疔疮上,须臾疔毒自然凸出,脓水即干,立效。 追疔夺命汤 秘方速效,能内消肿。 羌活 独活 青皮(多用) 防风(多用) 黄连 赤芍 细辛 甘草节 蝉蜕 僵蚕 脚连(各等分)加河车、泽兰、金银;有脓,加首乌、白芷;要利,加青木香、大黄、栀子、牵牛;在脚,加木瓜。 上 咀,每服五钱,先将一服加泽兰、(少用叶。)金银花各一两,生姜十片,同药擂烂,好酒旋之,热服;不吃酒者,水煎为妙。然后用酒、水各一盏半,生姜十片,煎至热服,汗出为度。病退减后,再加大黄二钱,煎至热服,再以利一两服,去余毒为妙。此方以药味观之,甚若不切,然效速于神验,万无一失,累用累效。如有别证再出,宜随证加减治之速效。 若心烦呕吐,加甘草节一钱,豆粉,酸浆水下。呕逆恶心,加乳香、豆粉,甘草汤下,紫河草、老姜,用米醋一口吞下。心烦呕,名伏暑,用朱砂五苓散。呕逆,加母丁香、石连。不止,用不换金正气散,又加人参、木香。呕不止,因吃水多,手足冷,以黄连香薷散吞之消暑丸。冷不止者,加宣木瓜、牵牛。心烦加麦门冬,赤芍、栀子、灯草。潮热,加北柴胡、黄芩、淡竹、丝茅根。眼花,加朱砂、雄黄、麝香少许。腹胀加薏苡仁、寒水石;自利,加白术、白茯苓、肉豆蔻、米壳。腹内痛不止,加南木香、乳香。喘嗽,加知母、贝母、蜜少许。头疼,加川芎、白芷、葱白;痛不止,加萝卜子、川芎、葱白擂碎敷于太阳即止。痰涎多,加生艾尾叶,用米醋擂取汁,嗽去痰。咽喉痛,加山豆根、灵消根、栀子、淡竹叶、艾叶、灯草。大便秘,加赤芍姜制,枳壳、大腹皮。小腑秘,加赤芍、赤茯、木通、车前、灯草。尿血出,加生地黄、车前。鼻血出,加野红花、地黄、藕节、姜皮生用。骨蒸,加丝茅根。无脉,服二十四味流气饮。疮不痛,顶不起,灸三状,更不痛,不治。秘方,加进叶,速效内消,一生受用矣。 飞龙夺命丹 专治疔疮发背,脑疽,乳痈疽,附骨疽,一切无头肿毒恶疮,服之便有头,不痛者服之便痛,已成者服之立愈。此乃恶证药中至宝,病危者服之立可矣,万无失一。此乃家传之秘方,一生受用,不敢轻泄,神速之验,即愈立效。 蟾酥(二钱,干者老酒化) 血竭(一钱) 乳香(二钱) 没药(二钱) 雄黄(三钱) 轻粉(半钱) 胆矾(一钱) 麝香(半钱) 铜绿(二钱) 寒水石(一钱) 朱砂(一钱,为衣) 海羊(二十个,蜗牛即是,连壳用之) 脑子(半钱,无亦可) 天龙(一条,酒浸炙黄,去头足) 上为细末,先将海羊研为泥,和前药为丸如绿豆大。如丸不就,入酒打面糊为丸。每服二丸,先用葱白三寸,令病患嚼烂,吐于手心,男左女右,将药丸裹在葱白内,用无灰热酒三四盏送下。于避风处,以衣盖覆之,约人行五里之久,再用热酒数杯,以助药力,发热大汗出为度矣。 初觉二丸即消,如汗不出,重者再服二丸,汗出即效。三五日病重者,再进二丸即愈。 如疔疮走黄过心者,难治之。汗出冷者,亦死矣。如病患不能嚼葱,擂碎裹药丸在内,热酒送下。疮在上食后服,疮在下食前服。服此药后,忌冷水、黄瓜、茄子、油、猪、杂鱼肉、湿面,一切发风发疮毒类之物,不可食之。又忌妇人。洗换狐臭,百发百中,此药活人多矣。 歌括:血竭蟾酥轻粉,雄黄铜绿朱砂;胆矾寒水麝香加,三七海洋研化。专治疔疮恶毒,脑疽发背无差。如绿豆大二丸佳,细嚼葱酒送下。衣被盖之汗出,返魂救死堪夸。神仙传与世人家,夺命金丹无价。 凡患疔疮痈疽等疮疖毒,专治此疮,能令内消去毒,化为黑,水从小便出,万无失一。此方不得秘,又不许轻泄,谨之,慎之,宝之可也。 乳香 知母 半夏 天花粉(可加贝母) 穿山甲 白芨 皂角 银花(各一钱) 上为 咀,用无灰酒一碗,煎至半碗去滓,只作一服温服,不得加减。再将滓捣碎为细末,加秋过芙蓉叶一两,用蜜调井花水及敷药于疮口上,如干再用蜜水润湿过一宿自然消,不必用第二服。 雄黄丸 利大腑,去毒积。 郁金 雄黄(各半两) 大戟 芒硝(各一两) 巴豆(四十粒,去壳不去油)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七、八、九丸,用巴豆半粒擂烂,冷白汤送下。如要打痰,以桑白皮、杏仁煎汤,冷吞下即行。 又方:以大戟为末,每服三四钱,茶清调服即行。 又方:如要下积,用江子二十一粒,木香、丁香、桃仁各等分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温白汤吞下。 过药江子(一两) 豆豉(二两)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每服七丸,白汤送下即行。忌食热汤物。过后,以温白粥、米汤补之。 拔黄药:用蟾酥、飞罗面为丸如梧桐子大,可将一丸放在面前舌下,实时黄出。 百二散 (又名护心散。)治发疔疮烦躁,手足不住发狂者,急宜服之。 甘草节 绿豆粉 朱砂(各等分) 上为细末。甚者水调服之,大效。 返魂丹 治病同前。 麝香(少许) 雄黄(二钱) 蟾酥(一字) 江子(七粒,去壳,灯上烧存性) 上为末,和酥点舌上三次,含化咽之,其疔自爆,勿用铁器,忌之。 增添别本经验诸方 治瘰神效方法 凡患瘰 ,不问年深月久者,先用箍子箍住其疮,以后用艾火,从下面儿 上灸一个起,以等下灸上去,灸到母发之处即住,每一个上用大蒜一片贴之,灸五七壮止,随灸一个,便用膏药贴之,当时一日一换,立见神效矣。 秘传膏药真绿豆(二两半,炒,用铜铫子炒黄色,枯了为妙) 檀香(半两,焙干用) 香竭(香节亦可)胆矾(半两,真者取毒生肌,后不用此味) 乳香 没药(各半两,痛用) 轻粉(匣子亦好,少用) 南蛇胆(无亦可) 麝香(破者可用,初灸不用) 上为细末,诸药半两,可用豆粉五两,米醋调成膏,摊开油纸上贴之。不生肌,加生肌药即愈矣。 五香连翘散 治一切积热,结核,瘰 ,痈疽,恶疮,肿疖。 沉香 连翘(去蒂) 桑寄生(升麻亦可) 丁香(去枝梗) 射干 独活 乳香 升麻 大黄(蒸,要利生用) 木通 羌活 甘草 麝香(破者用) 青木香(各等分) 又方加生黄 。 上为 咀,每服四钱,水二盏煮取八分,食后热服,以利下恶毒为度。本方有竹沥、芒硝随证热轻重,当自加减为妙,再用此滓煎汤洗之,其疮即愈。 立效散 (又名六一散、益无散。)瘰 初发之时,服此药即安。 滑石(一两) 甘草(二钱) 二味为末,先将此末每服一钱半,米饭调服。临睡进一服,半夜再进一服。 又方:用荆芥穗、僵蚕、黑牵牛各四钱,斑蝥二十八个。(去头、足、翅,入糯米炒黄色,去斑用米。) 总为细末,每服一钱,至五更初时,用温酒调服,等恶物从小便中出。如小便无恶物行,次日再进一服。又不行,第三日早五更初,先进白糯米稀粥,却又再一服,更以灯草汤调琥珀末一钱服之,以小便内利下恶物为效,绝根不发。如肚疼痛不止,利恶毒不住,可用生冷茶补之。肚痛不止,用防风擂水解之。前药不可多用。 牛蒡子丸 治风毒,结核,瘰 ,肿痛不止。 牛蒡子(微炒) 首乌(各一两) 干薄荷 雄黄(各二两) 牛黄 麝香(各二钱) 皂角(七皮,水二升,捶汁炼膏) 上以为末,用皂角膏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黄 汤下。 四圣散 治瘰 去利后,用此补之。 海藻 石决明 羌活 瞿麦穗(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米汤调下。 增添别本经验诸方 经验治咽喉方法 夫咽喉者,为一身之总要,与胃相接,呼吸之所从出。若有胸膈之间蕴积热毒,致生风疾,壅滞不散,发而为咽喉之病。喉内生疮,或状如肉腐为肿为痛,窒塞不通,吐咽不下,甚则生出重舌。治之尤宜先去风痰,以通咽膈,然后解其热毒,迟则有不救之患。又有热毒冲于上而生疮,谓之悬痈,及腑寒亦令人咽门吐吞不利。临病须当审详其证,施以法治。 化毒托里散 治咽喉风热上攻急闭,腮颊肿痛,并双蛾单蛾结喉,重舌木舌,并皆治之,以利即解。 玄参 木通 大黄(生用) 淡竹叶 栀子 生地黄 灯草(各等分) 上为 咀,每服水煎温服。 灌漱急解,用水清油调皂角末、百草霜吞下亦可。 山豆根汤 治咽喉肿闭疼痛。灌漱去痰,噙之咽下即愈。 山豆根(解毒) 灵霄根(生肌) 栀子 淡竹叶 艾叶 灯草上为 咀。吃酒者,用酒煎;不饮酒者,水煎亦可。有孕妇人不可服。若诸喉生疮者,好了吃此药五六服,绝根好矣。 吹喉祛风散 治咽喉中生疮、肿痛,缠喉风闭,单蛾双蛾结喉,急喉风,飞缘入喉,重舌、木舌等证。 胆矾(鸭觜炒) 脑子(一字) 碧雪 白僵蚕(炒去丝) 苦丁香(即甜瓜蒂,不用多) 灯草(米糊浆炒) 若病不退,加雄黄、猪牙皂角,去皮炙黄,焰硝、藜芦。 上为细末,每用少许吹入喉中,未成者速散,已成者即破立愈。重者吹入鼻中。如痰多,急解,用生艾尾叶,米醋同擂取汁噙之,灌漱去痰,立愈矣。 又方:用腊月猪胆,以明矾为末,入在胆内,风中吹干,取矾碾末吹之,立效。每年发者,可灸火不发。 又方:若牙关紧闭者,取九龙川名金钗草,单枝上为妙,只用根不用皮,打碎用绵子裹着,缚在筋头上,以去五六次于牙关上,牙关即开。又以喉中五六次,痰涎即出。后用火炙盐为末,绵子带盐去润之即愈。进食后有返复,取生姜捶碎,将皂角炙过,炙盐为末,用绵子裹姜带盐,并皂角末去润五六次,即能愈矣。 治缠喉闭急证,以米醋生姜同擂灌之,喉疮即破。 鼓槌草 土牛膝加乌药为妙。 上二味生擂碎取汁,用醋灌下,重者灌于鼻中,吐痰即愈。干者为末,米醋煎之亦可矣。 如圣散 治急时气缠喉风,渐入咽塞,水谷不下,牙关紧急,不省人事,并皆治之。 雄黄 藜芦(生) 白矾 牙皂(去皮、炙黄) 加蝎梢七枝。 上为细末,每用一字,吹入鼻中,吐出顽痰愈矣。 又方:用白药、山豆根同煎噙之,灌漱后咽下一二口即愈。 增添别本经验诸方 经验治疯狗咬人方法 如若疯狗才伤人之时,即便吃清油半盏,能清其心,急取雄黄炒斑蝥去头、翅、足,研为细末,一日服一个,用雄黄以酒调服,至七七四十九个,以服四十九日,少用冷水入清油亦可。若小便利,下恶毒为度,如不利者,多进一服,利后肚腹疼痛,急用冷水调青靛服之,以解其痛,再以黄连水煎服之亦可。服药之后,不得便吃热物,即绝根愈矣。疮口莫等好,如不破可以灸破,待出血去毒气,再不发也。如是小便出血,不可治也,此之必死矣。 治伤人死对周急解之。凡伤人已后,至一年或一百日内发者已死,但心间温者,便可救之。 急取槐花一斤,用酒水二大碗煎至碗半,以温服之;不能用者,挑开口灌入喉中,少时便能苏省,一个时辰之后,用温清粥与吃之,此个即无事矣。如若不然,再将药滓煎服之,不可与冷水及羊肉,一应发风毒类之物,切须忌之。 又方:若复发者,无药可疗,用之极验。 雄黄(明者,五钱重) 麝香(五钱重) 上各研为细末,匀和一处,用好酒调二盏服之。如不能服者,则捻其鼻而灌之。 服药已后,必然得睡,切莫惊起,任其自醒,后利下恶物,再进药数服,即见此药效矣。 又经验方法:用杏仁不拘多少,去其皮尖,又以马蔺根一处同研细,先以葱煎汤洗之,然后再以此药敷之,或单以杏仁一味,去皮尖用之亦可。 又方:用蓖麻子五十粒去壳,以井花水研成膏,先以盐汤洗净,后敷之。 又方:用虎骨油搽之,即可立见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