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 药对岁物药品

类别:其他 作者:苏敬字数:78731更新时间:23/03/02 12:58:21
立冬之日,菊、卷柏先生时,为阳起石、桑螵蛸、凡十物使,主二百草为之长。 立春之日,木兰、射干先生,为柴胡、半夏使,主头痛四十五节。 立夏之日,蜚蠊先生,为人参、茯苓使,主腹中七节,保神守中。 夏至之日,豕首、茱萸先生,为牡蛎、乌喙使,主四肢三十二节。 立秋之日,白芷、防风先生,为细辛、蜀漆使,主胸背二十四节。 上此五条出《药对》中,义旨渊深,非俗所究,虽莫可遵用,而是主统之本,故亦载之。 玉石、草、木卷三~十四 卷第三 玉泉 味甘,平,无毒。主五脏百病,柔筋强骨、安魂魄、长肌肉,益气,利血脉,疗妇人带下十二病,除气癃,明耳目。久服耐寒暑,不饥渴,不老神仙,轻身长年。人临死服五斤,死三年色不变。一名玉札。生蓝田山谷,采无时。 畏款冬花。蓝田在长安东南,旧出美玉,此当是玉之精华,白者质色明澈,可消之为水,故名玉泉。今人无复的识者,惟通呼为玉尔。张华又云,服玉用蓝田谷玉白色者;此物平常服之,则应神仙,有人临死服五斤,死经三年,其色不变。古来发冢见尸如生者,其身腹内外,无不大有金玉。汉制王公葬,皆用珠襦玉匣,是使不朽故也。炼服之法,亦应依《仙经》 服玉法,水屑随宜,虽曰性平,而服玉者亦多乃发热如寒食散状。金玉既天地重宝,不比余石,若未深解节度,勿轻用之。 〔谨案〕玉泉者,玉之泉液也,以仙室玉池中者为上,其以法化为玉浆者,功劣于自然液也! 玉屑 味甘,平,无毒。主除胃中热、喘息、烦满,止渴,屑如麻豆服之。久服轻身长年。 生蓝田,采无时。 恶鹿角。此云玉屑,亦是以玉为屑,非应别一种物也,《仙经》服谷玉,有捣如米粒,乃以苦酒辈,消令如泥,亦有合为浆者。凡服玉,皆不得用已成器物,及冢中玉璞也。好玉出蓝田,及南阳徐善亭部界中,日南、卢容水中,外国于阗、疏勒诸处皆善。《仙方》名玉为玄真,洁白如猪膏,叩之鸣者,是真也。其比类甚多相似,宜精别之。所以燕石入笥,卞氏长号也。 〔谨案〕饵玉,当以消作水者为佳。屑如麻豆服之,取其精润脏腑,滓秽当完出也。 又为粉服之者,即使人淋壅。屑如麻豆,其义殊深。 丹砂 味甘,微寒,无毒。主身体五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通血脉,止烦满,消渴,益精神,悦泽人面,杀精魅邪恶鬼,除中恶、腹痛、毒气、疥 、诸疮。久服通神明不老,轻身神仙。能化为汞,作末名真朱,光色如云母,可析者良。生符陵山谷,采无时。 恶磁石,畏咸水。案此化为汞及名真朱者,即是今朱砂也。俗医皆别取武都仇池雄黄夹雌黄往俱用,此为谬矣。符陵是涪州,接巴郡南,今无复采者。乃出武陵、四川诸蛮夷中,皆通属巴地,故谓之巴沙。《仙经》 亦用越沙,即出广州临漳者,此二处并好,惟须光明莹澈为佳。如云母片者,谓云母砂。如樗蒲子,紫石英形者,谓马齿沙,亦好。如大小豆及大块圆滑者,谓豆沙。 细末碎者,谓末沙。此二种粗,不入药用,但可画用尔。采沙皆凿坎入数丈许。虽同出一井,胜火井也。炼饵之法,备载《仙方》,最为长生之宝。 〔谨案〕丹砂大略二种,有土沙、石沙。其土沙,复有块沙、末沙,体并重而色黄黑,不任画用,疗疮疥亦好,但不入心腹之药尔,然可烧之,出水银乃多。其石沙便有十数种,最上者光明沙,云一颗别生一石龛内,大者如鸡卵,小者如枣栗,形似芙蓉或出水内,形块大者如拇指,小者如杏仁,光明无杂,名马牙沙,一名无重沙,入药及画俱善,俗间亦少有之。其有磨嵯、新井、别井、水井、火井、芙蓉、石末、石堆、豆末等沙,形类别有越沙,大者如拳,小者如鸡鹅卵,形虽大,其杂土石不如细明净者。经言末之名真朱,谬矣。岂有一物而以全、末为殊名者也。 空青 味甘、酸,寒、大寒,无毒。主青盲、耳聋,明目,利九窍,通血脉,养精神,益肝气,疗目赤痛,去肤翳,止泪出,利水道,下乳汁,通关节,破坚积。久服轻身延年不老,令人不忘,志高、神仙。能化铜、铁、铅、锡作金。生益州山谷及越 山有铜处。铜精熏则生空青,其腹中空。三月中旬采,亦无时。 越 属益州。今出铜官者,色最鲜深,出始兴者弗如,益州诸郡无复有,恐久不采之故也。凉州西平郡有空青山,亦甚多。今空青但圆实如铁珠,无空腹者,皆凿土石中取之。又以合丹成,则化铅为金矣。 诸石药中,惟此最贵。医方乃稀用之,而多充画也,殊为可惜。 〔谨案〕此物出铜处有,乃兼诸青,但空青为难得。今出蔚州、兰州、宣州、梓州,宣州者最好,块段细,时有腹中空者;蔚州、兰州者,片块大,色极深,无空腹者。 绿青 味酸,寒,无毒。主益气,疗鼽鼻,止泄痢。生山之阴穴中,色青白。 此即用画绿色者,亦出空青中,相带挟。今画工呼为碧青,而呼空青作绿青,正反矣。 〔谨 曾青 味酸,小寒,无毒。主目痛,止泪出、风痹,利关节,通九窍,破症坚、积聚,养肝胆,除寒热,杀白虫,疗头风、脑中寒,止烦渴,补不足,盛阴气。久服轻身不老。能化金铜。生蜀中山谷及越 ,采无时。 畏菟丝子。此说与空青同山,疗体亦相似。今铜官更无曾青,惟出始兴。形累累如黄连相缀,色理小类空青,甚难得而贵,《仙经》少用之。化金之法,事同空青。 〔谨案〕曾青出蔚次鄂州,余州并不任用。 白青 味甘、酸、咸,平,无毒。主明目,利九窍,耳聋,心下邪气,令人吐,杀诸毒三虫。久服通神明,轻身延年不老。可消为铜剑,辟五兵。生豫章山谷,采无时。 此医方不复用,市人亦无卖者,惟《仙经》卅六水方中时有须处。铜剑之法,具在《九元子术》中。 〔谨案〕陶所云:今空青,圆如铁珠,色白而腹不空者,是也。研之色白如碧,亦青时,亦用之,名鱼目青,以形似鱼目故也。今出简州、梓州者好。 扁青 味甘,平,无毒。主目痛明目,折跌痈肿,金创不瘳,破积聚,解毒气,利精神,去寒热风痹,及丈夫茎中百病,益精。久服轻身、不老。生朱崖山谷武都、朱提,采无时。 《仙经》俗方都无用者。朱崖郡先属交州,在南海中,晋代省之,朱提郡今属宁州。 〔谨案朱崖巴南及林邑、扶南、舶上来者,形块大如拳,其色又青,腹中亦时有空者;武昌者,片块小、而色更佳;兰州、梓州者,形扁作片,而色浅也。 石胆 味酸、辛,寒,有毒。主明目目痛,金创,诸痫痉,女子阴蚀痛,石淋,寒热,崩中下血,诸邪毒气,令人有子,散症积,咳逆上气,及鼠 。炼饵服之,不老,久服,增寿神仙。能化铁为铜,成金银。一名毕石,一名黑石,一名棋石,一名铜勒。生羌道山谷羌里句青山。二月庚子、辛丑日采。 水英为之使,畏牡桂、菌桂、芫花、辛荑、白薇。《仙经》有用此处,俗方甚少,此药殆绝。今人时有采者,其色青绿,状如琉璃而有白文,易破折。梁州、信都无复有,俗用乃以青色矾石当之,殊无仿佛。 《仙经》一名立制石。 〔谨案〕 此物出铜处有,形似曾青,兼绿相此乃绛矾。比来亦用绛矾为石胆,又以醋揉青矾为之,并伪矣。真者出蒲州虞乡县东亭谷窟及薛集窟中,有块如鸡卵者为真。 云母 味甘,平,无毒。主身皮死肌、中风寒热,如在车船上,除邪气,安五脏,益子精,明目,下气,坚肌,续绝,补中,疗五劳七伤,虚损少气,止痢。久服轻身,延年,悦泽不老,耐寒暑,志高神仙。一名云珠,色多赤。一名云华,五色具。一名云英,色多青。一名云液,色多白。一名云沙,色青黄。一名磷石,色正白。生太山山谷齐、庐山,及琅邪北定山石间,二月采。 泽泻为之使,畏 甲,反流水,恶徐长卿。案《仙经》云母乃有八种:向日视之,色青白多黑者名云母;色黄白多青名云英;色青黄多赤名云珠;如冰露乍黄乍白名云沙;黄白晶晶名云液;皎然纯白明澈名磷石,此六种并好服,而各有时月;其黯黯纯黑,有文斑斑如铁者炼之有法,惟宜精细;不尔,入腹大害人。今虚劳家丸散用之,并只捣筛,殊为未允。琅邪在彭城东北,青州亦有。 今江东惟用庐山者为胜,以沙土养之,岁月生长。今炼之用矾石则柔烂,亦便是相畏之效。百草上露,乃胜东流水,亦用五月茅屋溜水。 石钟乳 味甘,温,无毒。主咳逆上气,明目,益精,安五脏,通百节,利九窍,下乳汁,益气,补虚损,疗脚弱疼冷,下瞧伤竭,强阴。久服延年益寿,好颜色,不老,令人有子。 不练服之,令人淋。一名公乳,一名芦石,一名夏石。生少室山谷及太山,采无时。 蛇床为之使,恶牡丹、玄石、牡蒙,畏紫石英、 草。第一出始兴,而江陵及东境名山石洞亦皆有。惟通中轻薄如鹅翎管,碎之如爪甲,中无雁齿,光明者为善。长挺乃有一二尺者。 色黄,以苦酒洗刷则白。《仙经》用之少,而俗方所重,亦甚贵。 〔谨案〕钟乳第一始兴,其次广、连、澧、朗、郴等州者,虽浓而光润可爱,饵之并佳。今峡州、青溪、房州三洞出者,亚于始兴。自余非其土地,不可轻服。多发淋渴,止可捣筛,白练裹之,合诸药草浸酒服之。陶云钟乳一、二尺者,谬说。 朴硝 味苦、辛,寒、大寒,无毒。主百病,除寒热邪气,逐六腑积聚、结固留癖、胃中食饮热结,破留血、闭绝,停痰痞满,推陈致新。能化七十二种石。炼饵服之,轻身、神仙。 炼之白如银,能寒能热,能滑能涩,能辛能苦,能咸能酸,入地千岁不变,色青白者佳,黄者伤人,赤者杀人。一名硝石朴。生益州山谷有咸水之阳,采无时。 畏麦句姜。今出益州北部汶山郡、西川、蚕陵二县界,生山崖上,色多青白,亦杂黑斑。 俗石用之,当烧令汁沸出,状如矾石也。《仙经》惟云硝石能化他石。 今此亦云能化石,疑必相似,可试之。 〔谨案〕此物有二种:有纵理、缦理,用之无别。白软者,朴硝苗也,虚软少力,炼为硝石,所得不多,以当硝石,功力大劣也。 硝石 味苦、辛,寒、大寒,无毒。主五脏积热、胃胀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疗五脏十二经脉中百二十疾、暴伤寒、腹中大热,止烦满消渴,利小便及 蚀疮。练之如膏,久服轻身。天地至神之物,能化成十二种石。一名芒硝。生益州山谷及武都、陇西、西羌,采无时。 萤火为之使,恶苦参、苦菜,畏女菀。疗病亦与朴硝相似,《仙经》多用此消化诸石,今无正识别此者。顷来寻访,犹云与朴硝同山,所以朴硝名硝石朴也,如此则非一种物。先时有人得一种物,其色理与朴硝大同小异, 如握盐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仍成灰,不硝乃是练朴硝作之。与后皇甫说同,并未得核研其验,须试效,当更证记尔。化硝石法,在三十六水方中。陇西属秦州,在长安西羌中。今宕昌以此诸山有咸土处皆有之。 〔谨案〕此即芒硝是也。朴硝一名硝石朴,今练粗恶朴硝,淋取汁煎,练作芒硝,即是硝石。《本经》一名芒硝,后人更出芒硝条,谬矣。 芒硝 味辛、苦,大寒。主五脏积聚,久热、胃闭,除邪气,破留血,腹中痰实结搏,通经脉,利大小便及月水,破五淋,推陈致新。生于朴硝。 石苇为之使,畏麦句姜。案《神农本经》无芒硝,只有硝石,名芒硝尔。后名医别载此说,其疗与硝石正同,疑此即是硝石。旧出宁州,黄白粒大,味极辛、苦。顷来宁州道断都绝。今医家多用煮练作者,色全白,粒细,而味不甚烈。 此云生于朴硝,则作者亦好。又皇甫士安解散硝石大凡说云:“无朴硝可用硝石,生山之阴,盐之胆也。取石脾与硝石,以水煮之,一斛得三斗,正白如雪,以水投中即消,故名硝石。其味苦,无毒。主消渴热中,止烦满,三月采于赤山。 朴硝者,亦生山之阴,有盐咸苦之水,则朴硝生于其阳。其味苦无毒,其腹中饱胀,养胃消谷,去邪气,亦得水而消,其疗与硝石小异”。按如此说,是取芒硝合煮,更成为真硝石,但不知石脾复是何物?本草乃有石脾、石肺,人无识者,皇甫既是安定人,又明医药,或当详。练之以朴硝作芒硝者,但以暖汤淋朴硝,取汁清澄煮之减半,出着木盆中,经宿即成,状如白石英,皆六道也,作之忌杂人临视。今益州人复炼矾石作硝石,绝柔白,而味犹是矾石尔。孔氏解散方又云:熬炼硝石令沸定汁尽。如此,硝石犹是有汁也。今仙家须之,能化他石,乃用于理第一。 〔谨案〕晋宋古方,多用硝石,少用芒硝,近代诸医但用芒硝,鲜言硝石,岂古人昧于芒硝也。《本经》云生于朴硝,朴硝一名硝石朴,硝石一名芒硝,理既明白,不合重出之。 矾石 味酸,寒,无毒。主寒热,泄痢,白沃,阴蚀,恶疮,目痛,坚骨齿,除固热在骨髓,去鼻中息肉。炼饵服之,轻身、不老、增年。歧伯云:久服伤人骨。能使铁为铜。一名羽KT,一名羽泽。生河西山谷,及陇西武都、石门,采无时。 甘草为之使,恶牡蛎。今出益州北部西川,从河西来。色青白,生者名马齿矾。已炼成绝白,蜀人又以当硝石名白矾。其黄黑者名鸡屎矾,不入药,惟堪镀作以合熟铜。投苦酒中,涂内质不变。《仙经》单饵之,丹方亦用。俗中合药,皆先火熬令沸燥,以疗齿痛,多即坏齿,是伤骨之证,而去坚骨齿,诚为疑也。 〔谨案〕矾石有五种:青矾、白矾、黄矾、黑矾、绛矾,然白矾多入药用;青黑二矾,疗疳及诸疮;黄矾亦疗疮生肉,兼染皮用之;其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陶及今人谓之石胆,烧之赤色,故名绛矾矣,出瓜州。 滑石 味甘,寒、大寒,无毒。主身热、泄 ,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通九窍六腑津液,去留结,止渴,令人利中。久服轻身,耐饥,长年。一名液石无时。 石苇为之使,恶曾青。滑石色正白,《仙经》用之以为泥。又有冷石,小青黄,性并冷利,亦能熨油污衣物。今出湘州、始安郡诸处。初取软如泥,久渐坚强,人多以作冢中明器物,并散热人用之,不正入方药。赭阳县先属南阳,汉哀帝置,明《本经》所注郡县,必是后汉时也。掖县属青州东莱,卷县属司州荣阳。 〔谨案〕此石所在皆有。岭南始安出者,白如凝脂,极软滑。其出掖县者,理粗质青白黑点,惟可为器,不堪入药。齐州南山神通寺南谷亦大有,色青白不佳,至于滑腻,犹胜掖县者。 紫石英 味甘、辛,温,无毒。主心腹咳逆邪气,补不足,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疗上气心腹痛,寒热邪气结气,补心气不足,定惊悸,安魂魄,填下焦,止消渴,除胃中久寒,散痈肿,令人悦泽。久服温中,轻身延年。生太山山谷,采无时。 长石为之使,得茯苓、人参、芍药共疗心中结气;得天雄、菖蒲共疗霍乱。畏扁青、附子,不欲 甲、黄连、麦句姜。今第一用太山石,色重澈,下有根,次出雹零山,亦好。又有南城石,无根。又有青绵石,色亦重黑,不明澈。又有林邑石,腹里必有一物如眼。吴兴石四面才有紫色,无光泽。会稽诸暨石,形色如石榴子。 先时并杂用,今丸散家采择,惟太山最胜,余处者,可作丸酒饵。《仙经》不正用,而为俗方所重也。 白石英 味甘、辛,微温,无毒。主消渴,阴痿不足,咳逆,胸膈间久寒,益气,除风湿痹,疗肺痿,下气,利小便,补五脏,通日月光。久服轻身长年,耐寒热。生华阴山谷,及太山,大如指,长二、三寸,六面如削,白澈有光。其黄端白棱名黄石英;赤端名赤石英;青端名青石英;黑端名黑石英。二月采,亦无时。 恶马目毒公。今医家用新安所出,极细长白澈者;寿阳八公山多大者,不正用之。《仙经》大小并有用,惟须精白无瑕杂者。如此说,则大者为佳。其四色英,今不复用。 〔谨案〕白虢州、洛州山中俱出虢州者大,径三、四寸,长五、六寸。今通以泽州者为胜也。 青石、赤石、黄石、白石、黑石脂等 味甘,平。主黄胆,泄痢,肠 ,脓血,阴蚀,下血,赤白,邪气,痈肿,疽痔,恶疮,头益气,肥健,不饥,轻身,延味酸,平,无毒。主养肝胆气,明目,疗黄胆,泄痢,肠 ,女子带下百病,及疽痔,恶疮。久服补髓,益气,不饥,延年。生齐区山及海崖,采无时。赤石脂,味甘、酸、辛,大温,无毒。主养心气,明目,益精,疗腹痛,泄 ,下痢赤白,小便利,及痈疽疮痔,女子崩中漏下,产难,胞衣不出。 射阳、及太山之阴,采无时。 恶大黄,畏芫花。 〔谨案〕此石济南太山不闻出者,今虢州卢氏县、泽州陵川县及慈州吕乡县并有,色理鲜腻,宜州诸山亦有。此五石脂中,又有石骨,似骨,如玉坚润,服之力胜钟乳。 黄石脂 味苦,平,无毒。主养脾气,安五脏,调中,大人小儿泄痢肠 ,下脓血,去白虫,除黄胆,痈疽虫。久服轻身延年。生嵩高山,色如莺雏,采无时。 曾青为之使,恶细莘,畏蜚蠊。 白石脂,味甘、酸、平,无毒。主养肺气,浓肠,补骨髓,疗五脏惊悸不足,心下烦,止腹痛下水,小肠 热溏,便脓血,女子崩中,漏下,赤白沃,排痈疽疮痔。久服安心,不饥,轻身,长年。生太山之阴,采无时。 得浓朴并米汁饮,止便脓。燕屎为之使,恶松脂,畏黄芩。 〔谨案〕白石脂,今出慈州诸山,胜于余处者。太山左侧,不闻有之。 黑石脂 味咸,平,无毒。主养肾气,强阴,主阴蚀疮,止肠 泄痢,疗口疮咽痛。久服益气,不饥,延年。一名石涅,一名石墨。出颖川阳城,采无时。 此五石脂如《本经》,疗体亦相似。《别录》各条,所以具载,今俗用赤石、白石二脂尔。 《仙经》亦用白石脂,以涂丹釜。好者出吴郡,犹与赤石脂同源。赤石脂多赤而色好,惟可断下,不入五石散用。好者亦出武陵、建平、义阳。今五石散皆用义阳者,出 县界东八十里,状如豚脑,色鲜红可爱,随采随复而生,不能断痢,而不用之。余三色脂有,而无正有,黑石脂乃可画用尔。 〔谨案〕义阳即申州也,所出者,名桃花石,非五色脂,色如桃花,久服肥人。土人亦以疗下利,旧出苏州余杭山大有,今不收采尔。 太一禹余粮 味甘,平,无毒。主咳逆上气,症瘕,血闭,漏下,除邪气,肢节不利,大饱绝力身重。久服耐寒暑,不饥,轻身,飞行千里,神仙。一名石脑。生太山山谷,九月采。 杜仲为之使,畏贝母、菖蒲、铁落。今人惟总呼为太一禹余粮,自专是禹余粮尔,无复识太一者,然疗体亦相似,《仙经》多用之,四镇丸亦总名太一禹余粮。 〔谨案〕太一余粮及禹余初在壳中未凝结者,犹是黄水,名石中黄子。久凝乃有数色,或青或白,或赤或黄,年多变赤,因赤渐紫,自赤及紫,俱名太一。其诸色通谓余粮。今太山不见采得者,会稽、王屋、泽、潞州诸山皆有之。 石中黄子 味甘,平,无毒。久服轻身,延年,不老。此属余粮壳中,未成余粮黄浊水也。出余粮处有之。陶云:芝品中有石中黄子,非也。(新附) 禹余粮 味甘,寒、平,无毒。主咳逆,寒热、烦满,下赤白,血闭、症瘕、大热,疗小腹痛结烦疼。练饵服之,不饥、轻身、延年。一名白余粮。生东海池泽,及山岛中或池泽中。 今多出东阳,形如鹅鸭卵,外有壳重叠,中有黄细末如蒲黄,无沙者为佳。近年茅山凿地大得之,极精好,乃有紫华靡靡。《仙经》服食用之。南人又呼平泽中有一种藤,叶如菝 ,根作块有节,似菝 而色赤,根形似薯蓣,谓为禹余粮。言昔禹行山乏食,采此以充粮,而者,即是太一也。张华云:池多蓼者,必有余粮,今庐江间便是也。适有人于铜官采空青于石坎,大得黄赤色石,极似今之余粮,而色过赤好,疑此是太一也。彼人呼为雌黄,试涂物,正如雄黄色尔。 〔谨案〕陶云:“黄赤色石,疑是太一。”既无壳裹,未是余粮,疑谓太一,殊非的称。 玉石、草、木卷三~十四 卷第四 金屑 味辛,平,有毒。主镇精神,坚骨髓,通利五脏,除邪毒气,服之神仙。生益州,采无时。 金之所生,处处皆有,梁、益、宁三州及建晋多有,出水沙中,作屑,谓之生金。辟恶而有毒,不炼服之杀人。建、晋亦有金沙,出石中,烧熔鼓铸为埚,虽被火亦未熟,犹须更炼。又高丽、扶南及西域外国成器,金皆炼熟可服。《仙经》 以KT 、蜜及猪肪、牡荆、酒辈炼饵柔软,服之神仙。亦以合水银作丹砂外,医方都无用,当是犹虑其毒害故也。《仙方》名金为太真。 银屑 味辛,平,有毒。主安五脏,定心神,止惊悸,除邪气,久服轻身长年。生永昌,采无时。 银之所出处,亦与金同,但皆是生石中耳。炼饵法亦相似。今医方合镇心丸用之,不可正服尔。为屑当以水银磨令消也。永昌本属益州。今属宁州,绝远不复宾附。《仙经》又有服炼法,此当无正主疗,故不为《本草》所载。古者名金为黄金,银为白金,铜为赤金。今铜有生熟,炼熟者柔赤,而《本经》无用。今铜青及大钱皆入方用,并是生铜,应在下品之例也。 〔谨案〕银之与金,生不同处,金又兼出水中。方家用银屑,当取见成银薄,以水银消之为泥。合硝石及盐研为粉,烧出水银,淘去盐石,为粉极细,用之乃佳。不得已乃磨取屑耳。且银所在皆有,而以虢州者为胜,此外多锡秽为劣。高丽作帖者,云非银矿所出,然色为器辟恶,乃为瑞物也。 水银 味辛,寒,有毒。主疥瘙,痂疡,白秃,杀皮肤中虫虱、堕胎、除热。以傅男子阴,阴消无气。杀金银铜锡毒,熔化还复为丹。久服神仙,不死。一名汞。生符陵平土,出于丹砂。 畏磁石。今水银有生熟。此云生符陵平土者,是出朱砂腹中,亦别出沙地,皆青白色,最胜。出于丹砂者,是今烧粗末朱砂所得,色小白浊,不及生者。甚能消金银,使成泥,人以镀物是也。还复为丹,事出《仙经》。酒和日曝,服之长生。烧时飞着釜上灰,名汞粉,俗呼为水银灰,最能去虱。 〔谨案〕水银出于朱砂,皆因热气,未闻朱砂腹中自出之者。 火烧飞取,人皆解法。南人又蒸取之,得水银少于火烧,而朱砂不损,但色少变黑耳。 雄黄 味苦、甘,平,寒、大温,有毒。主寒热,鼠 ,恶疮,疽痔,死肌。疗疥石,KT疮,目痛,鼻中息肉,及绝筋,破骨,百节中大风,积聚,癖气,中恶,腹痛,鬼疰,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肿,胜五兵,杀诸蛇虺毒,解藜芦毒,悦泽人面。炼食之,轻身、神仙。饵服之,皆飞入人脑中,胜鬼神,延年益寿,保中不饥。得铜可作金。一名黄食石。生武都山谷、敦煌山之阳,采无时。 炼服雄黄法,皆在《仙经》中,以铜为金,亦出《黄白术》中。晋末以来,氐羌中纷扰,此三、五两,其价如金。合丸皆用石门、始兴石黄之好者尔。始以齐初凉州平市微有所得,将至都下,余最先见于使人陈典签处,捡获见十余片,伊芳辈不识此物是何等,见有KT 挟雌黄,或谓是丹砂,五禾语并更属觅,于是渐渐而来,好者作鸡冠色,不臭而坚实。若点黑及虚软者不好也。武都、氐羌是为仇池。宕昌亦有,与仇池正同而小劣。 敦煌在凉州西数千里,所出者未尝得来,江东不知,当复云何?此药最要,无所不入也。〔谨案〕出石门名石黄者,亦是雄黄,而通名黄食石。而石门者最为劣耳,宕昌、武都者为佳,块方数寸,明澈如鸡冠,或以为枕,服之辟恶。其青黑坚者,不入药用。若火烧飞之而精小,疗疮疥猥用亦无嫌。又云恶者名熏黄,用熏疗疮疥,故名之,无别熏黄也。贞观年中,以宕州新出,有得方数尺者,但重脆,不可全致之耳。 雌黄 味辛、甘,平、大寒,有毒。主恶疮,头秃,痂疥,杀毒虫虱,身痒,邪气,诸毒。 蚀鼻中息肉,下部KT 疮,身面白驳,散皮肤死肌,及恍惚邪气,杀蜂蛇毒。炼之,久服轻身、增年、不老,令人脑满。生武都山谷,与雄黄同山生。其阴山有金,金精熏则生雌黄,采无时。 今雌黄出武都仇池者,谓为武都仇池黄,色小赤。出扶南林邑者,谓昆仑黄,色如金,而似云母甲错,画家所重。 依此言,既有雌雄之名,又同山之阴阳,于合药盒饭以武都为胜,用《仙经》无单服法,唯以合丹砂、雄黄共飞炼为丹耳。金精是雌黄,铜精是空青,而服空青反胜于雌黄,其意难了也。 殷孽 味辛、温、无毒。主烂伤瘀血,泄痢,寒热,鼠 ,症瘕,结气。脚冷疼弱。一名姜石,钟乳根也。生赵国山谷,又梁山及南海,采无时。 恶术、防己。赵国属冀州,此即今人所呼孔公孽,大如牛羊角,长一、二尺左右,亦出始兴。 〔谨案〕此即石堂下孔公孽根也,盘结如姜,故名姜石。俗人乃以孔公孽为之,误矣。 孔公孽 味辛,温,无毒。主伤食不化,邪结气恶,疮疽 痔,利九窍,下乳汁。疗男子阴疮,女子阴蚀,及伤食病,恒欲眠睡。一名通石,殷孽根也,青黄色。生梁山山谷。 木兰为之使,恶细辛。梁山属冯翊郡,此即今钟乳床也,亦出始兴,皆大块折破之。凡钟乳之类,三种同一体,从石室上汁溜积久盘结者,为钟乳床,即此孔公孽也。其次长小 者,为殷孽,今人呼为孔公孽。殷孽复溜,轻好者为钟乳。虽同一类,而疗体为异,贵贱悬殊。此二孽不堪丸散,人皆捣末酒渍饮之,疗脚弱。 其前诸疗,恐宜水煮为汤也。 案今三种同根〔谨案〕此孽次于钟乳,如牛羊角者,中尚孔通,故名通石。《本经》误以为殷孽之根,陶依《本经》以为今人之误,其实是也。 石脑 味甘、温、无毒。主风寒虚损,腰脚疼痹,安五脏,益气。一名石饴饼。生名山土石中,采无时。 此石亦钟乳之类,形如曾青而白色黑斑,软脆易破,今茅山东及西平山并有,凿土堪取之。俗方不见用,《仙经》有刘君导仙散用之。又真诰云:李整采服,疗风痹虚损,而得长生也。 〔谨案〕隋时有化公者,所服亦名石脑,出徐州宗里山,初在烂石中,入土一丈以下得之,大如鸡卵,或如枣许,触着即散如面,黄白色,土人号为握雪 石,云服之长生。 与李整相会也。 石硫黄 味酸,温、大热,有毒。主妇人阴蚀,疽痔,恶血,坚筋骨,除头秃。疗心腹积聚,邪气冷癖在胁,咳逆上气,脚冷疼弱无力,及鼻衄,恶疮,下部KT 疮,止血,杀疥虫。 能化金银铜铁奇物。生东海牧羊山谷中,及太山、河西山,矾石液也。 东海郡属北徐州,而箕山亦有。今第一出扶南林邑,色如鹅子初出壳,名昆仑黄。次出外国,从蜀中来,色深而煌煌。俗方用之疗脚弱及痼冷甚良。《仙经》颇用之。所化奇物,并是《黄白术》及合丹法。 此云矾石液,今南方则无矾石,恐不必尔。 阳起石 味咸,微温,无毒。主崩中漏下,破子藏中血,症瘕结气,寒热,腹痛,无子,阴阳痿不合,补不足。疗男子茎头寒,阴下湿痒,去臭汗,消水肿。久服不饥,令人有子。一名白石,一名石生,一名羊起石,云母根也。生齐山山谷及琅 或云山、阳起山,采无时。 桑螵蛸为之使,恶泽泻、菌桂、雷丸、蛇脱皮,畏菟丝子。此所出即与云母同,而甚似云母,但浓实耳。今用乃出益州,与矾石同处,色小黄黑即矾石。云母根未知何者是?俗用乃希。《仙经》亦服之。 〔谨案〕此石以白色、肌理似阴孽、仍夹带云母绿润者为良,故《本经黑者为云胆,又名地涿,服之损人,黑阳起石必为恶矣。《经》言生齐山,齐山在齐州历城西北五六里,采访无阳起石,阳起石乃在齐山西北六七里卢山出之。《本经》云:或云山,云、卢字讹矣。今太山、沂州唯有黑者,其白者独出齐州也。 凝水石 味辛、甘,寒、大寒,无毒。主身热,腹中积聚邪气,皮中如火烧烂,烦满,水饮之。除时气热盛,五脏伏热,胃中热,烦满,口渴,水肿,少腹痹。久服不饥。一名白水石,一名寒水石,一名凌水石,色如云母,可析者良,盐之精也。生常山山谷,又中水县及邯郸。 解巴豆毒,畏地榆。常山即恒山,属并州。中水县属河间郡。邯郸即是赵郡,并属冀州城。此处地皆咸卤,故云盐精,而碎之亦似朴硝也。此石末置水中,夏月能为冰者佳。 〔谨案横理,以横理色清明者为佳。 或云纵理为寒水石,横理为凝水石。 今出同州韩城,色青黄,理如云母为良;出澄城者,斜理文色白为劣也。 石膏 味辛、甘,微寒、大寒,无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疮。 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作浴汤。一名细石,细理白泽者良,黄者令人淋。生齐山山谷及齐卢山、鲁蒙山,采无时。 鸡子为之使,恶莽草、毒公。二郡之山,即青州、徐州也。今出钱塘县,皆在地中,雨后时时自出,取之皆方如棋子,白澈最佳。比难得,皆用虚隐山者。彭城者亦好。近道多有而大块,用之不及彼土。《仙经》不须此。 〔谨案〕石膏、方解石大体相似,而以未破者为异。 今大者如升,小者若拳,或在土中,或生溪水,其上皮随土及水苔色,破之方解,大者方尺。今人以此为石膏,疗风去热虽同,解肌发汗不如真者也。 磁石 味辛、咸,寒,无毒。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 ,除大热,烦满及耳聋。养肾脏,强骨气,益精,除烦,通关节,消痈肿鼠 ,颈核喉痛,小儿惊痫,炼水饮之。亦令人有子。一名玄石,一名处石。生大山川谷及慈山山阴,有铁者则生其阳,采无时。 柴胡为之使,杀铁毒,恶牡丹、莽草,畏黄石脂。今南方亦有,其好者,能悬吸针,虚连三、四、五为佳,杀铁物毒,消金。《仙经》、《丹方》、《黄白术》中多用也。 玄石 味咸,温,无毒。主大人小儿惊痫,女子绝孕,少腹寒痛,少精、身重。服之令人有子。一名玄水石,一名处石。生太山之阳,山阴有铜。铜者雌,玄者雄。 恶松脂、柏子、菌桂。《本经》磁石,一名玄石。《别录》各一种。今案其一名处石,名既同,疗体又相似,而寒温铜铁及畏恶有异。俗中既不复用,无识其形者,不知与磁石相类否? 〔谨案〕此物,铁液也,但不能拾针,疗体如《经方》,劣于磁石。磁石中有细孔,孔中黄赤色,初破好者,能连十针,一斤铁刀亦被回转。其无孔,光泽纯黑者,玄石也,不能悬针也。 理石 味辛、甘,寒、大寒,无毒。主身热,利胃,解烦,益精,明目,破积聚,去三虫。除营卫中去来大热,结热,解烦毒,止消渴,及中风痿痹。一名立制石,一名肌石,如石膏,顺理而细。生汉中山谷及卢山,采无时。 滑石为之使,畏麻黄。汉中属梁州,卢山属青州。今出宁州。俗用亦希,《仙经》时须,亦呼为长理石。石胆一名立制石,今此又名立制,疑必相乱类。 〔谨案〕此石夹两石间如石脉,打用之,或在土中重叠而生。皮黄赤,肉白,作针理文,全不似石膏。汉中人取酒浸服,疗癖,令人肥悦。市人或刮去皮,以代寒水石,并以当 石,并是假伪。今卢山亦无此物,见出襄州西泛水侧也。 长石 味辛、苦,寒,无毒。主身热,胃中结气,四肢寒厥,利小便,通血脉,明目,去翳眇,去三虫,杀蛊毒。止消渴,下气,除胁肋肺间邪气。久服不饥。一名方石,一名土石,一名直石,理如马齿,方而润泽,玉色。生长子山谷及太山、临淄,采无时。 长子县属上党郡,临淄县属青州。俗方及《仙经》并无用此者也。 〔谨案〕此石状同石膏而浓大,纵理而长,文似马齿,今均州辽 山有之,土人以为理石者,是长石也。 肤青 味辛、咸,平,无毒。主蛊毒及蛇、菜肉诸毒,恶疮。不可久服,令人瘦。一名推青,一名推石。生益州川谷。 俗方及《仙经》并无用此者,亦相与不复识之。 铁落 味辛、甘,平,无毒。主风热恶疮,疡疽疮痂,疥气在皮肤中。除胸膈中热气,食不下,心烦,去黑子。一名铁液,可以染皂。生牧羊平泽及 城、或析城,采无时。 铁 主坚肌耐痛。 生铁 微寒。主疗下部及脱肛。 钢铁 味甘,平,无毒。主金创,烦满热中,胸隔中气塞,食不化。一名跳铁。 铁精 平,微温。主明目,化铜。疗惊悸,定心气,小儿风痫,阴溃,脱肛。 铁落,是染皂铁浆。生铁,是不破 、枪、釜之类。钢铁,是杂炼生镰,作刀、 者。 铁轻者为佳,亦以摩莹铜器用也。 〔谨案〕单言铁者,镰铁也。铁落是锻家烧铁赤沸,砧上锻之,皮甲落者也。甲乙子卷阳厥条言之,夫诸铁疗病,并不入丸散,皆煮取浆用之。若以浆为铁落,钢生之汁,复谓何等? 落是铁皮,落液黑于余铁。 陶谓可以染皂,云是铁浆,误矣。又铁屑炒使极热,投酒中饮酒,疗贼风痉。又裹以熨腋,疗狐臭有验。 光明盐 味咸、甘,平,无毒。主头面诸风,目赤痛,多眵泪。生盐州五原,盐池下凿取之。大者如升,皆正方光澈。一名石盐。(新附) 绿盐 味咸、苦、辛,平,无毒。主目赤泪出,肤翳眵暗。 云以光明盐、 沙、赤铜屑,酿之为块,绿色。真者,出焉耆国,水中石下取之,状若扁青、空青,为眼药之要。(新附) 密陀僧 味咸、辛,平,有小毒。主久利,五痔,金创,面上瘢 ,面膏药用之。 形似黄龙齿而坚重,亦有白色者,作理石文,出波斯国。一名没多僧,并胡言也。(新附) 紫矿麒麟竭 味甘、咸,平,有小毒。主五脏邪气,带下,止痛,破积血,金创,生肉。与麒麟竭二物大同小异。 紫色如胶,作赤 皮及宝钿,用为假色,亦以胶宝物。云蚁于海畔树藤皮中为之。紫矿树名渴 ,麒麟竭树名渴留,喻如蜂造蜜,研取用之。《吴录》谓之赤胶者。(新附) 桃花石 味甘,温,无毒。主大肠中冷脓血利。久服令人肌热能食。 出申州钟山县,似赤石脂,但舐之不着舌者为真。(新附) 珊瑚 味甘,平,无毒。主宿血,去目中翳。鼻衄,末吹鼻中。生南海。 似玉红润,中多有孔,亦有无孔者。又从波斯国及师子国来。(新附) 石花 味甘,温,无毒。酒渍服,主腰脚风冷,与殷孽同。一名乳花。 三月、九月采之。乳水滴水上,散如霜雪者。出乳穴堂中水内。(新附) 石床 味甘,温,无毒。酒渍服,与殷孽同。一名同石、一名乳床、一名逆石。 陶云孔公孽,即乳床,非也。二孽在上,床、花在下,性体虽同,上下有别。钟乳水滴下凝积,生如笋状,渐长,久与上乳相接为柱也。出钟乳堂中,采无时。(新附) 玉石、草、木卷三~十四 卷第五 青琅 味辛,平,无毒。主身痒,火疮,痈伤,白秃,疥瘙,死肌。浸淫在皮肤中。煮炼服之,起阴气,可化为丹。一名石珠,一名青珠。生蜀郡平泽,采无时。 杀锡毒,得水银良,畏乌鸡骨。此即《蜀都赋》所称青珠、黄环者也。黄环乃是草,苟取名类,而种族为乖。琅亦是昆山上树名,又《九真经》中太丹名也。此石今亦无用,唯以疗手足逆胪目。化丹之事,未的见其术。 〔谨案〕琅 ,乃有数种色,是琉璃之类,火齐宝也。且琅 五色,其以青者入药为胜,今出 州以西乌白蛮中及于阗国也。 ʯ 味辛、甘,大热、生温、熟寒,有毒。主寒热,鼠 ,蚀疮,死肌,风痹,腹中坚癖邪气,除热。明目,下气,除隔中热,止消渴,益肝气,破积聚,痼冷腹痛,去鼻中息肉。 久服令人筋挛。火炼百日,服一刀圭。不炼服,则杀人及百兽。一名青分石,一名立制石,一名固羊石,一名白 石,一名大白石,一名泽乳,一名食盐,生汉中山谷及少室,采无时。 得火良,棘针为之使,恶毒公、 矢、虎掌、细辛,畏水也。今蜀汉亦有,而好者出南康南野溪,及彭城界中、洛阳城南堑,常取少室。生 石内水中,令水不冰,如此则生亦大热。今以黄土泥苞,炭火烧之,一日一夕则解碎,可用,疗冷结为良。丹方及黄白术皆多用此,善能柔金。又湘东新宁县及零陵皆有白 石。 〔谨案〕 此石能拒火,久烧但解散,不可夺其坚。今市人乃取洁白细理石当之,烧即为灰,非也。此药攻击积聚痼冷之病为良,若以余物代之,疗病无效,正为此也。今汉川武当西辽 名 石谷,此即是其真出处。少室亦有,粒 特生石 味甘,温,有毒。主明目,利耳,腹内绝寒,破坚结及鼠 ,杀百虫恶兽。久服延年,一名苍 石,一名 石,一名鼠毒。生西城,采无时。 火炼之良,畏水。旧云鹳巢中者最佳,鹳恒入水冷,故取以壅卵令热。今不可得。唯用出汉中者,其外形紫赤色,内白如霜,中央有臼,形状如齿者佳。《大散方》云:出荆州新城郡防陵县,练白色为好。 用之亦先以黄土包烧之一日,亦可内斧孔中烧之,合玉壶诸丸多用此。《仙经》不云特生,则止是前白 石耳。 〔谨案〕陶所说特生,云中如齿臼形者是。今出石粒细若粟米耳。 握雪石 味甘,温,无毒。主痼冷,积聚,轻身,延年。多服令人热。 出徐州西宗里山。入土丈余,生烂土石间,黄白色,细软如面。一名花公石,一名石脑,炼 方解石 味苦、辛,大寒,无毒。主胸中留热、结气,黄胆,通血脉,去蛊毒。一名黄石。生方山,采无时。 恶巴豆。案《本经》长石一名方石,疗体亦相似,疑是此也。 〔谨案〕此石性冷,疗热不减石膏也。 苍石 味甘,平,有毒。主寒热,下气, 蚀,杀飞禽鼠。生西城,采无时。 俗中不复用。莫识其状。 〔谨案〕特生 石,一名苍 石。而梁州时生,亦有青者。今防陵、汉川与白 石同处,有色青者,并毒杀禽兽,与 石同。汉中人亦取以毒鼠,不入方用。此石出梁州、均州、房州,与二 石同处,特生、苍石并生西城,在汉川金州是也。 土殷孽 味咸,无毒。主妇人阴蚀,大热,干痂。生高山崖上之阴,色白如脂,采无时。 此犹似钟乳、孔公孽之类,故亦有孽名,但在崖上耳,今时有之,但不复采用耳。 〔谨案〕此即土乳是也。出渭州鄣县三交驿西北坡平地土窟中,见有六十余坎昔人采处。土人云:服陶及《本经》俱云在崖上,此说非也。今渭州不复采用也。 代赭 味苦、甘,寒,无毒。主鬼疰,贼风,蛊毒,杀精物恶鬼,腹中毒邪气,女子赤沃漏下,带出,堕胎,养血气,除五脏血脉中热、血痹、血瘀,大人小儿惊气入腹及阴痿不起。一名须丸出姑幕者名须丸,出代郡者名代赭,一名血师。生齐国山谷,赤红青色,如鸡冠有泽,染爪甲不渝者良,采无时。 畏天雄。旧说云是代郡城门下土。江东久绝,顷魏国所献,犹是彼间赤土耳,非复真物,此于俗用乃疏,而为丹方之要,并与戎盐、卤咸皆是急须。 〔谨案〕此石多从代州来,云山中采得,非城门下土,又言生齐代山谷。今齐州亭山出赤石,其色有赤红青者。其赤者,亦如鸡冠,且润泽,土人唯采以丹楹柱,而紫色且暗,此物与代州出者相似,古来用之。今灵州鸣沙县界河北,平地掘深四、五尺得者,皮上赤滑,中紫如鸡肝,大胜齐、代所出者。 卤咸 味苦、咸,寒,无毒。主大热,消渴,狂烦,除邪,及吐下蛊毒,柔肌肤。去五脏肠胃留热,结气,心下坚,食已呕逆,喘满,明目,目痛。生河东盐池。 云是煎盐釜下凝滓。 〔谨案〕卤咸即生河东,河东盐不釜煎,明非凝滓也。此是碱土名卤咸,今人熟皮用之,字作古陷反,斯则于碱地掘取之。 大盐 令人吐。生邯郸及河东池泽。味甘、咸,寒,无毒。主肠胃结热,喘逆,吐胸中病。 漏芦为之使。 〔谨案〕大盐即河东印盐也,人之常食者,是形粗于末盐,故以大别之也。 戎盐 主明目、目痛,益气,坚肌骨,去毒虫。味咸,寒,无毒。疗心腹痛,溺血,吐血,齿舌血出。一名胡盐,生胡盐山,及西羌北地,及酒泉福禄城东南角。北海青,南海赤。十月采。 今俗中不复见卤咸,唯魏国所献虏盐,即是河东大盐,形如结冰圆强,味咸、苦,夏月小润液。虏中盐乃有九种:白盐,食盐,常食者;黑盐,疗腹胀气满;胡盐,疗耳聋目痛;柔盐,疗马脊疮;又有赤盐、驳盐、臭盐、马齿盐四种,并不入食。马齿即大盐,黑盐疑是卤咸,柔盐疑是戎盐,而此戎盐又名胡盐,兼疗眼痛,二、三相乱。今戎盐虏中甚有,从凉州来,芮芮河南使及北部胡客从敦煌来,亦得之,自是希少尔。其形作块片,或如鸡鸭卵、或如菱米,色紫白,味不甚咸,口尝气臭,正如 鸡子臭者言是真。又河南盐池泥中,自有凝盐如石片,打破皆方,青黑色,善疗马脊疮,又疑此或者。盐虽多种,而戎盐、卤咸最为要用。又巴东朐 县北岸有盐井,盐水自凝生粥子盐,方一、二寸,中央突张如伞形,亦有方如石膏、博棋者。李云戎盐味苦、臭,是海潮水浇山石,经久盐凝着石取之。 北海者青,南海者紫又云卤咸即是人煮盐釜底凝强盐滓,如此二说并未详。 〔谨案〕陶称卤咸,疑是黑盐,此是咸土,议如前说,其戎盐即胡盐。沙州名为秃登盐,廊州名为阴土盐,生河岸山坡之阴土石间,块大小不常,坚白似石,烧之不鸣 者。 白垩 味苦、辛,温,无毒。主女子寒热,症瘕,月闭,积聚,阴肿痛,漏下,无子,止泄痢。 不可久服,伤五脏,令人羸瘦。一名白善。生邯郸山谷,采无时。 此即今画用者,甚多而贱,俗方亦希,《仙经》不须也。 〔谨案〕胡居士言,始兴小桂县晋阳乡有白善。 铅丹 味辛,微寒。主咳逆,胃反,惊痫,癫疾,除热,下气。止小便利,除毒热脐挛,金疮溢血。练化还成九光,久服通神明。生蜀郡平泽。一名铅华,生于铅。 即今熬铅所作黄丹画用者,俗方亦希用,唯《仙经》涂丹釜所须此。云化成九光者,当谓九光炼法。 〔谨案〕丹、白二粉俱炒锡作,今经称铅丹,陶云熬铅,俱误也。 粉锡 味辛,寒,无毒。主伏尸毒螫,杀三虫。去鳖瘕,疗恶疮,堕胎,止小便利。一名解锡。 即今化铅所作胡粉也。其有金色者,疗尸虫弥良,而谓之粉锡,事与经乖。 〔谨案〕铅丹、胡粉,实用锡造。陶今又言化铅作之,经云粉锡,亦为深误。 锡铜镜鼻 主女子血闭,症瘕,伏肠,绝孕,及伏尸邪气。生桂阳山谷。 此物与胡粉异类,而今共条。当以其非正成具一药,故以附见锡品中也。古无纯以铜作镜者,皆用锡杂之。《别录》 用铜镜鼻,即是今破古铜镜鼻尔,用之当烧令赤内酒中饮之。若置酰中出入百过,亦可捣也。 铅与锡,《本经》云生桂阳。 今乃出临贺,临贺犹是分桂阳所置。铅与锡虽相似,而入用大异。 〔谨案〕临贺出者名铅,一名白 ,唯此一处资天下用。 其 铜弩牙 主妇人产难,血闭,月水不通,阴阳隔塞。 此即今人所用射者耳,取烧赤内酒中,饮汁,亦以渗之,得古者弥胜,制镂多巧也。 金牙 味咸,无毒。主鬼疰、毒蛊、诸疰。生蜀郡,如金色者良。 今出蜀汉,似粗金,而大小方皆如棋子。又有铜牙亦相似,但色黑,内色小浅,不入药用。金牙唯以合酒、散及五疰丸,余方不甚须此也。 〔谨案〕金牙离本处入土水中,久皆色黑,不可谓之铜牙也。此出汉中,金牙湍湍两岸入石间,打出者,内则金色,岸崩入水,年久者皆黑。近南山溪谷茂州、维州,亦有胜于汉中也。 锻石 味辛,温。主疽疡,疥瘙,热气,恶疮,癞疾,死肌,堕眉,杀痔虫,去黑子息肉。疗髓骨疽。一名恶灰,一名希灰。生中山川谷。 中山属代郡。今近山生石,青白色,作灶烧竟,以水沃之,则热蒸而解末矣。性至烈,人以度酒饮之,则腹痛下痢,疗金疮亦甚良。俗名石垩差也。 〔谨案〕《别录》 人用疗金疮、止血大效。若五月五日采蘩蒌、葛叶、鹿活草、槲叶、地黄叶、芍药叶、苍耳叶、青蒿叶,合锻石捣,为团如鸡卵,曝干末之,疗诸疮生肌极神验。 冬灰 味辛,微温。主黑子、云疣、息肉、疽蚀,疥瘙。一名藜灰。生方谷川泽。 此即今浣衣黄灰耳,烧诸蒿藜积聚炼作之,性烈,又荻灰尤烈。欲消黑痣疣赘,取此三种灰水和蒸以点之即去,不可广用,烂人皮肉。 〔谨案〕桑薪灰,最入药用,疗黑子疣赘功胜冬灰。用煮小豆,大下水肿。然冬灰本是藜灰,余草不真。又有青蒿灰,烧蒿作之。柃灰,烧 锻灶灰 主症瘕坚积,去邪恶气。 此即今锻铁灶中灰尔,兼得铁力。以疗暴症水有效。 〔谨案〕二车丸用之。 伏龙肝 味辛,微温。主妇人崩中,吐下血,止咳逆,止血,消痈肿毒气。 此灶中对釜月下黄土也,取捣筛合葫涂痈甚效。以灶有神,故号为伏龙肝,并亦迂隐其名耳。今人又用广州盐碱屑,以疗漏血瘀血,亦是近月之土,兼得火烧义也。 东壁土 主下部KT 疮,脱肛。 此屋之东壁上土耳,当取东壁之东边,谓恒先见日光,刮取用之。亦疗小儿风齐,又可除油污衣书,胜锻石、滑石。 〔谨案〕此土摩干、湿二癣,极有效。 ɳ 味咸、苦、辛,温,有毒。不宜多服。主积聚,破结血,烂胎,止痛,下气,疗咳嗽宿冷,去可为焊药。出西戎,形如朴硝,光净者良。驴马药亦用之。(新附) 胡桐泪 味咸、苦,大寒,无毒。主大毒热,心腹烦满,水和服之,取吐。又主牛马急黄,马黑汗,水研二、三两,灌之,立瘥。又为金银焊药。出肃州川西平泽及山谷中,形似黄矾而坚实,有夹烂木者,云是胡桐树滋,沦入土,石碱卤地作之。其树高硕,皮叶似白杨、青桐、桑辈,故名胡桐。木堪器用,一名胡桐律。律、泪声讹也。西域传云:胡桐似桑而曲。(新附) 姜石 味咸,寒,无毒。主热豌豆疮、丁毒等肿。生土石间,状如姜,有五种,色白者最良,所在有之,以烂不碜者好,齐州历城东者良。(新附) 赤铜屑 以醋和如麦饭,袋盛,先刺腋下脉去血,封之,攻腋臭神效。又熬使极热,投酒中,服五合,日三,主贼风反折。 又烧赤铜五斤,内酒二斗中百遍,服同前,主贼风甚验。(新附) 铜矿石 味酸,寒,有小毒。主疔肿恶疮,马驴脊疮、臭腋、石上水磨取汁涂臭腋,其疔肿末之,敷 白瓷屑 平,无毒。主妇人带下、白崩,止呕吐逆,破血,止血。水磨,涂疮灭瘢。广州者良,余皆不如。(新附) 乌古瓦 寒,无毒。以水煮及渍汁饮,止消渴。取屋上年久者良。(新附) 石燕 以水煮汁饮之。主淋有效,妇人难产,两手各把一枚,主产难立验。出零陵。 俗云因雷雨则从石穴中出,随雨飞坠者,妄也。永州祁阳县西北百一十五里土冈上,掘深丈余取之。形似蚶而小,坚重如石也。(新附) 梁上尘 主腹痛,噎,中恶,鼻衄,小儿软疮。(新附) 玉石、草、木卷三~十四 卷第六 青芝 味酸,平。主明目,补肝气,安精魂,仁恕。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龙芝。生太山。 〔谨案〕不忘强志。 赤芝 味苦,平。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丹芝。生霍山。 南岳本是衡山,汉武帝始以小霍山代之,非正也。此则应生衡山也。 〔谨案〕安心神。 黄芝 味甘,平。主心腹五邪,益脾气,安神,忠信和乐。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金芝。生嵩山。 白芝 味辛,平。主咳逆上气,益肺气,通利口鼻,强志意,勇悍,安魄。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玉芝。生华山。 黑芝 味咸,平。主癃,利水道,益肾气,通九窍,聪察。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玄芝。生恒山。 〔谨案〕五芝,《经》云:皆以五色生于五岳,诸方所献,白芝未必华山,黑芝又非常岳。且芝多黄白,稀有黑青者,然紫芝最多,非五芝类。但芝自难得,纵获一、二,岂得终久服耶? 紫芝 味甘,温。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木芝。生高夏山谷。 六芝皆无毒,六月、八月采。 薯蓣为之使,得发良,得麻子仁、白瓜子、牡桂共益人,恶恒山,畏扁青、茵陈蒿。案郡县无高夏名,恐是山名尔。 此六芝皆仙草之类,俗所稀见,族种甚多,形色环异,并载《芝草此是朽树木株上所生,状如木,名为紫芝,盖止疗痔,而不宜以合诸补丸药也。凡得芝草,便正尔食之,无余节度,故皆不云服法也。 赤箭 味辛,温。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消痈肿,上肢满疝,下血。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名鬼督邮。生陈仓、川谷、雍州及太山少室。三月、四月、八月采根,曝干。 陈仓属雍州扶风郡。案此草亦是芝类。云茎赤如箭杆,叶生其端。根如人足,又云如芋,有十二子为卫。有风不动,无风自摇。如此,亦非俗所见,而徐长卿亦名鬼督邮。又复有鬼箭,茎有羽,其疗并相似,而益人乖异,恐并非此赤箭。 〔谨案〕此芝类,茎似箭杆,赤色。 端有花、叶,远看如箭有羽。根皮肉汁与天门冬同,惟无心脉。去根五、六寸,有十余子卫,似芋,其实似苦楝子,核作五、六棱,中肉如面,日曝则枯萎也。得根即生啖之,无干服法也。 天门冬 味苦、甘,平、大寒,无毒。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保定肺气,去寒热,养肌肤,益气力,利小便,冷而能补。久服轻身益气,延年。不饥。一名颠勒。生奉高山谷。二月、三月、七月、八月采根,曝干。 垣衣、地黄为之使,畏曾青。 奉高,太山下县名也。今处处有,以高地大根味甘者为好。张华《博物志》云:天门冬逆捋有逆刺。若叶滑者名 休,一名颠棘。可以浣缣,素白如绒( 类)。金城人名为浣草。擘其根,温汤中挪之,以浣衣胜灰。此非门冬相似尔。案如此说,今人所采,皆是有刺者,本名颠勒,亦粗相似,以浣垢衣则净。《桐君药录》 又云:叶有刺,蔓生,五月花白,十月实黑,根连数十枚。如此殊相乱,而不复更有门冬,恐门冬自一种,不即是浣草耶?又有百部,根亦相类,但苗异尔。门冬蒸剥去皮,食之甚甘美,止饥。虽曝干,犹脂润,难捣。必须薄切,曝于日中,或火烘之也。俗人呼苗为棘刺,煮作饮乃宜人,而终非真棘刺尔。服天门冬,禁食鲤鱼。 〔谨案〕此有二种:苗有刺而涩者,无刺而滑者,俱是门冬。俗云颠刺、浣草者,形貌 之。虽作数名,终是一物。二根浣垢俱净,门冬、浣草,互名之也。 麦门冬 味甘,平、微寒,无毒。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身重、目黄,心下支满,虚劳客热,口干燥渴,止呕吐,愈痿蹶,强阴益精,消谷调中,保神,定肺气,安五脏,令人肥健,美颜色,有子。久服轻身、不老、不饥。秦名羊韭,齐名爱韭,楚名马韭,越名羊蓍,一名禹葭,一名禹余粮。叶如韭,冬夏长生。生函谷川谷及堤 肥土石间久废处。二月、三月、八月、十月采,阴干。 地黄、车前为之使,恶款冬、苦瓠,畏苦参、青 。函谷,即秦关。而麦门冬异于羊韭之名矣。处处有,以四月采,冬月作实如青珠,根似 麦,故谓麦门冬,以肥大者为好。用之汤泽抽去心,不尔令人烦,断谷家为要。二门冬润时并重,既燥即轻,一斤减四、五两尔。 术 味苦、甘,温,无毒。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主大风在身面,风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一名山蓟,一名山姜,一名山连。生郑山山谷、汉中、南郑。二月、三月、八月、九月采根,曝干。 防风、地榆为之使。郑山,即南郑也。今处处有。以蒋山、白山、茅山者为胜。十一月、十二月、正月、二月采好,多脂膏而甘。《仙经》云:亦能除恶气,弭灾疹。丸散煎饵并有法。其苗又可作饮,甚香美,去水。术乃有两种:白术叶大有毛而作丫,根甜而少膏,可作丸散用;赤术叶细无丫,根小苦而多膏,可作煎用。昔刘涓子挪取其精而丸之,名守中金丸,可以长生。东境术大而无气烈,不任用。今市人卖者,皆以米粉涂令白,非自然,用时宜刮去之。 〔谨案〕利小便,及用苦酒渍之,用拭面 黯极效。 Ůήήި 味甘,平,无毒。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心腹结气,虚热、湿毒,腰痛,茎中寒,及目痛烂泪出。久服去面黑 ,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一名莹,一名地节,一名玉竹,一名马熏。生太山山谷及丘陵。 立春后采,阴干。 畏卤咸。 案《本经》有女萎无萎蕤。《别录》无女萎有萎蕤,而为用正同,疑女萎即萎蕤也,惟其根似黄精而小异。服食家亦用之。今市人别用一种物,根形状如续断茎,味至苦,乃言是女青根,出荆州。今疗下痢方,多用女萎,而此都无止泄之说,疑必非也。萎蕤又主理诸石,人服石不调和者,煮汁饮之。 〔谨案〕女萎功用及苗蔓,与萎蕤全 黄精 味甘,平,无毒。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一名重楼,一名菟竹,一名鸡格,一名救穷,一名鹿竹。生山谷,二月采根,阴干。 今处处有。二月始生,一枝多叶,叶状似竹而短,根似萎蕤。萎蕤根如荻根及菖蒲,概节而平直;黄精根如鬼臼、黄连,大节而不平。虽燥,并柔软有脂润。俗方无用此,而为《仙经实皆可饵服,酒散随宜,具在断谷方中。黄精叶乃与钩吻相似,惟茎不紫、花不黄为异,而人多惑之。其类乃殊,遂致死生之反,亦为奇事。 〔谨案〕 黄精肥地生者,即大如拳;薄地生者,犹如拇指。萎蕤肥根,颇类其小者,肌理形色,都大相似。今以鬼臼、黄连为比,殊无仿佛。又黄精叶似柳叶及龙胆、徐长卿辈而坚。其钩吻蔓生,殊非比类。 干地黄 味甘、苦,寒,无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破恶血、溺血,利大小肠,去胃中宿食,饱力断绝,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利耳目。生者尤良。生地黄,大寒。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 折,瘀血,留血,衄鼻,吐血,皆捣饮之。久服轻身、不老。一名地髓,一名 ,一名KT 。 生咸阳川泽黄土八月采根,阴干。 得麦门冬、清酒良,恶贝母,畏芜荑。咸阳即长安也。生渭城者乃有子实,实如小麦。 淮南七精散用之。中间以彭城干地黄最好,次历阳,今用江宁板桥者为胜。作干者有法,捣汁和蒸,殊用工意;而此直云阴干,色味乃不相似,更恐以蒸作为失乎?大贵时乃取牛膝、萎蕤作之,人不能别。《仙经》亦服食,要用其华;又善生根,亦主耳暴聋、重听。 干者粘湿,作丸散用,须烈日曝之,既燥则斤两大减,一斤才得十两散耳,用之宜加量也。 菖蒲 味辛,温,无毒。主风寒温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主耳聋,痈疮,温肠胃,止小便利,四肢湿痹,不得屈伸,小儿温疟,身积热不解,可作浴汤。久服轻身,聪耳明目,不忘,不迷惑,延年,益心智,高志不老。一名昌阳。生上洛池泽及蜀郡严道。一寸九节者良。露根不可用。五月、十二月采根,阴干。 秦皮、秦艽为之使,恶地胆、麻黄。上洛郡属梁州,严道县在蜀郡。今乃处处有,生石碛上,概节为好。在下湿地,大根者名昌阳,止主风湿,不堪服食。此药甚去虫并蚤虱,而今都不言之。真菖蒲叶有脊,一如剑刃,四月、五月亦作小厘华也。东间溪侧又有名溪荪者,根此为石上菖蒲者,谬矣。此止主咳逆,亦断蚤虱尔,不入服御用。《诗》咏:“多云兰荪”,正谓此也。 Զ־ 味苦,温,无毒。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利丈夫,定心气,止惊悸,益精,去心下膈气,皮肤中热,面目黄。久服轻身不老,好颜色,延年。叶名小草,主益精,补阴气,止虚损,梦泄。一名棘菀,一名 绕,一名细草。生太山及宛朐川谷。四月采根、叶,阴干。 得茯苓、冬葵子、龙骨良,杀天雄、附子毒,畏珍珠、藜芦、蜚蠊、齐蛤。案药名无齐蛤,恐是百合。宛朐县属兖州济阴郡,今犹从彭城北兰陵来。用之打去心取皮,今用一斤正得三两皮尔,市者加量之。 小草状似麻黄而青。远志亦入仙方药用。 〔谨案〕《药录》卷下有齐 泽泻 味甘、咸,寒,无毒。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补虚损五劳,除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扁鹊云:多服病患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