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气

类别:其他 作者:(清)唐容川字数:2584更新时间:23/03/02 13:01:13
妇人以血养胎,血或不足,或不和,於是有胎气诸证,此与本书血证不涉, 然亦血分中事,不类而类,因并论以启人之悟。 孕妇胎中,止有水血二者而已,水即是气,故生产时,水衣先至,後下血衣, 行经时亦先下浆水,後下鲜血,水者气之所化,气属阳,血属阴,水先乎血, 是为阳先乎阴也,故行经也,必天癸之水,至於胞中,而後冲任之血应之, 亦至胞中,於是月事乃下,其受胎也,亦必天癸先交,而冲血後聚, 故不日男女构血,而日男女构精,精者,水与血混合之名也,既成始後, 肾中之阳气,则化水以养胎,胃中之水壳,则取汁化血,从冲任两脉, 下注抱中以养胎,胎中水足,则血不燥,胎中血足,制气不亢,水血调和, 则胎孕无病,所以有病者,皆水与血不和之故,胎病多端,吾且斩断葛藤, 但就水血二者立法,可以通一毕万矣。 恶阻者何也,胎中之水火,上逆入胃故也,冲任乃胞脉,皆上属於阳明,阳明之气, 下行为顺,今因有胎,子官收闭,冲气不得下泄,转而上逆,挟胞中之水, 以干胃土,则为痰水上溢,因而呕吐,治宜调胃利痰,二陈汤, 加枳壳砂仁生姜藿香治之,香砂六君子汤亦治之,水降则气降,胃得安而不呕吐矣, 又或胞气上逆,上合阳明燥气而为火,亦致吐逆,呕若呕酸,哕气拒食,胎塞於下, 气逆於上,多生火证,故世谓胎前不宜热药,以此之故,法宜清胃降火, 小柴胡汤主之,麦门冬汤亦治之。 子呛者何也,胎中之水火,上干於肺故也,养胎全赖水与血二者,若水不足以濡血, 则血燥,血不足以济水,则气热,燥气相合,是为胎火,胎火循冲脉而上, 干犯肺金,则喘交作,两颊发赤,咽喉不利,气呛嗽,故名子呛, 仲景麦门冬汤治之,时方玉女煎,加五味子亦妙,方中牛膝,正取其降冲逆, 半夏降冲逆,降水也,牛膝降冲逆,降火也,皆以堕胎之药,安胎用之得宜, 正无畏缩,又有胎中之水,水泛为痰,冲肺作,以致子呛者,於法又宜去水, 苏子降气汤,六君子汤,加五味炮姜细辛治之,若是水火兼动,而致嗽, 宜泻白散,加杏仁瓜蒌霜白前黄芩枳壳甘草,或葶苈大枣泻肺汤治之,但苈葶猛, 不可多用。 孕妇少腹痛,仍分水分血分两端,在水分者,膀胱之气不能化水,则子脏胀满, 水不得泄,必见小便短涩,胀喘诸证,审是热结不行者,导赤散, 加山栀防已以清之,审系寒结而阳气不化者,五苓散治之,取其水利, 则少腹之痛自止,橘核丸,加茯苓亦治之,在血分者,胞为肝肾所司, 肝阳不达於胞中,则胞血凝滞而痛,四物汤,加艾叶香附阿胶茴香, 肾阳不达於胞室,则胎冷痛,上连腰脊,四物汤,加杜仲故纸台乌艾叶,此名胞阻, 谓胞中阴血,与阳气阻膈也,重则用肾气丸,轻则用胶艾四物汤。 血与水皆阴也,水为先天阳气所化之阴液,血为後天胃气所化之阴汁, 肾阴又转赖胃之水津而生,胃气又实藉肾之生阳而旺,今有肾中之生阳不足者, 脉弦发热,愈胀而下坠,腹痛恶寒,子宫欲开,仲景用附子汤治之,保肾之阳, 以扶胃气,此补阳法也,又有胃中之水津不足者,则子脏乾燥,悲伤欲哭, 象如神灵所凭,数欠伸,所以然者,以肾水不足,冲血不足,无所润养,肾小在下, 则为胞中之天癸,在上则为口中之津液,脏燥,则肺金不得津液之润养, 故肺主悲伤,欠伸者,明系肾病,如神所凭者,血燥则心不化液,而神无守也, 甘麦大枣汤,滋肾之阴,从冲任以输水於肾,而肾阴因藉以生,此补阴法也, 视此二条,一切滋阴补阳之法,可以贯通。 胎漏,亦分水与血二证,下血者属血热,因其火甚,故逼血妄行,宜四物汤, 加阿胶炒栀子侧柏叶黄芩,下水者,或如豆汁,下至升许,名日孤浆,去水太多, 则胎乾枯,必倚而坠,水即气也,惟其气泄,是以水泄,黄糯米浓煎,补而滋之, 茅根白术人叁鹿角霜桑螵白银,酒水煎服,亦佳。 再按血统於脾,而藏於肝,肝主?|,故漏血,治以归脾汤,加柴胡山栀阿胶, 於法尤合,水生於肾而制於肺,肺气不纳,故漏水,今观肺中虚寒,不能制下, 则小便遗溺,可知肺气不纳,所以漏水之理矣, 宜用白术人叁海螵龙骨牡砺百合诃子根白银。 子淋者,小便淋沥,亦分水淋血淋二者,水淋病在膀胱,胀闭涩滞,宜五淋散, 加木通泽泻,血淋者,病在血室,阴中割痛,下滴血点,四物汤, 加苁蓉茅根藕节条芩赤苓草稍。 子悬者,胎气上逼,悬塞心胸,亦分水分血分二者,水分之病,由於气虚, 水泛为痰,壅凑其胎,浊气上逆,脉必沉滑迟弱,六君子汤, 加枳壳紫苏腹皮川芎香附治之,血分之病,由於血虚,胎中厥阴肝经相火上僭, 举胎上逼,宜小柴胡合四物汤,再加云苓黄连黄柏,六味丸, 加牛膝麦冬以引之使下,亦高者抑之之义,毋畏牛膝之堕胎也。 又按子悬之证,有孕七八月,产母血虚,胎无所养,上行求食者,但用下降之药, 不能治也,宜大补其血,炙甘草汤,去桂枝,加淮药枣仁治之,圣愈汤, 加白术云苓甘草亦治之,甘麦大枣汤皆宜,又当美其饮食, 用黄人叁山药白芷芡实猪蹄炖服,最佳。 子气者,水肿也,胞与膀胱,并域而居,胞宫为胎所站,侵逼膀胱,以致膀胱之水, 不能化行,亦由膀胱之气化,先有不足,故能为胎,所用五苓散主之, 若是胎火乘肺,化源不清,以致便短水肿者,去桂枝, 加知毋麦冬黄芩杏仁防己治之。 子烦者,血虚也,血者心之所主,血足则心不烦,胎既耗血,胎中之火, 又上与心火相合,火扰其心,是以虚烦不能眠,酸枣仁汤治之,朱砂安神丸, 亦治之。 子眩者,气分之痰也,其证目眩头晕,皆由胎水,上逆为痰之所致,二陈汤, 加紫苏枳壳杏仁姜汁竹沥治之。 子者,血分之风也,其证忽然昏冒,卒倒无知,手足抽掣,过时则醒,口噤反张, 乃孕妇血虚,风邪入肝之所致,法宜补血祛风,四物汤, 加钩防风茯神桑寄生独活羚羊角,逍遥散小柴胡,皆可借治。 小便不通者,气不足也,气化则水能出,今小便点滴不通,是胞系下压其溺窍故也, 究其所以下压溺窍之故,则因肾气不足,不能举胎而上,此名转胞,宜肾气丸主之, 又或胃气不足,不能升提其胎,补中益气汤主之。 大便不通者,血不足也,孕妇之血足则无病,血既不足,则供胎犹未能给, 更何能分给诸诸藏,是以必现口渴逆发热大便大通等证,治宜滋其血, 血足则大便自通,四物汤,加杏仁麻仁苁蓉菟丝子治之,逍遥散, 加麻仁枳壳厚朴亦治之。 总而论之,胎气不和者,皆是水分之病,调水则气自和,胎火太旺者, 皆是血分之病,调血则火自熄,能知水火血气之故,则治胎不难, 治失血之证亦不难,即治杂证,更无所难。 此书为失血说法,其气一门,皆连类而及之者,然胎病之发,尤水火血气之显然者, 能叁透此条,则於水火血气四字,自无隐慝之情,其他胎病,有未备录者, 另有胎产之书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