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
类别:
其他
作者:
(清)唐容川字数:773更新时间:23/03/02 13:01:15
痰饮之证,已详於血咯血嗽诸条,兹因失血诸人,无不兼痰饮者,故更言之,
不惮烦复。
痰饮者,水之所聚也,人身饮食之水,由口入,由膀胱出,肺气布散之,
脾气渗利之,肾气蒸化之,是以泻而不留也,此水不留,则无饮邪矣,
人身津液之水,生於肾中,寄居胞室,随气而上,布於肺经,是为津液,津液散布,
则不凝结而为痰矣。
上焦血虚火盛,则炼结津液,凝聚成痰,肺为之枯,逆发热,稠粘滞塞,
此由血虚不能养心,则心火亢甚,克制肺金,津液不得散布,因凝结而为痰也,
豁痰丸治之,二陈汤,加黄连黄芩柴胡瓜蒌霜亦治之,玉女煎,加茯苓白前旋覆花,
或保和丸,以滋肺,胃为燥土,燥气甚,则津结为痰,指迷茯苓丸主之,
顽痰壅塞者,滚痰丸治之。
痰粘喉中哽塞不下者,名梅核气证,仲景用七气汤,理气除痰,血家病此。
多兼郁火,宜指迷茯苓丸,加甘草桔梗紫苏香附旋覆花薄荷射干瓜万霜牛蒡,
余按咽中乃少阴脉所绕,心经火甚,往往结聚成痰,发为梅核,宜甘桔汤,
加射干山栀子茯神连翘薄荷,再用半夏一大枚切片,醋煮三沸,去半夏,
入麝香少许,冲前药服,又冲脉亦挟咽中,若是冲气上逆,壅於咽中,而为梅核,
必见颊赤气喘等证,审其挟水饮而上者,桂苓甘草五味汤治之,审其挟痰火而上者,
猪苓汤,加梅粉瓜蒌霜旋覆花治之。
夫痰为津液所凝,而津液之生原於肾,下焦血虚气热,津液不升,火沸为痰,
猪苓汤,地黄汤,
加川贝母五味子麦冬旋覆花款冬花海蛤粉牛膝白前龙骨牡蛎黄柏知母等药。
饮由水气停蓄,其责在於膀胱,若膀胱之水,因寒上泛,胸腹漉漉有声,喉中潮响,
嗽哮吼等,此为土不治水,肺受其惫,通用二陈汤治之,六君子汤,真武汤,
小青龙汤,治之。
按失血之人,由於阴虚火旺,少病寒饮者,即或吐涎水,审其滑数心烦热者,
仍是火盛水溢,火逆之至,是以水逆之甚也,其治法清火泻水,兼而行之,
宜葶苈大枣泻肺汤,消化丸,及二陈汤,加芩连柴胡白前根,叁看嗽诸条乃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