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门 霍乱论治 洗法
类别:
其他
作者:
严用和字数:5599更新时间:23/03/02 13:02:04
治霍乱转筋。
蓼一把,去两头,水三升,煮取二升,放温重洗。
霍乱门 霍乱论治 渍法
治霍乱转筋入腹。
盐多用,煎汤于槽中,暖渍之。
霍乱门 霍乱论治 灸法
霍乱已死,腹中有暖气者。
盐内脐中,灸二七壮。
呕吐翻胃噎膈门 呕吐论治 呕吐论治
夫人受天地之中以生,莫不以胃为主,盖胃受水谷,脾主运化,生血生气,以充四体者也。
冷 塞 中脘伏痰,胃受邪热,瘀血停蓄,亦能令人呕吐。故诊其脉代者,霍乱,代而绝者,亦霍乱也。霍乱脉大者可治,微细者不可治,脉迟,气息劣,不欲言者,亦不可治,治疗之法,详具于后,临病之际,更加审谛而用之,无不得其宜矣。
呕吐翻胃噎膈门 呕吐论治 理中汤
治过食生冷,或饮寒浆,遂成吐下胀满,食不消,心腹痛。(方见霍乱门)
如法煎服,吐甚者加半夏、生姜煎;或饮食不节,过食生冷、肥腻、腥脍,吐逆不止,加青 皆
呕吐翻胃噎膈门 呕吐论治 丁香半夏丸
治宿寒在胃,呕吐吞酸。
丁香(不见火,一两) 干姜(炮) 半夏(汤泡七次) 橘红(各二两) 白术(一两 半)
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打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淡姜汤送下。
呕吐翻胃噎膈门 呕吐论治 大藿香散
治忧、愁、思、虑、悲、恐、惊七情伤感,气郁于中,变成呕吐。或作寒热、眩满,不进饮食。
藿香叶 半夏曲 白术 木香(不见火。各一两) 白茯苓(去皮)
炒) 人参 枇杷叶(拭去毛) 官桂(不见火) 甘草(炙。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生姜五片,枣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呕吐翻胃噎膈门 呕吐论治 旋复花汤
治中脘伏痰,吐逆眩晕。
旋复花(去梗) 半夏(汤泡七次) 橘红 干姜(炮。各(炙) 白术(各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呕吐翻胃噎膈门 呕吐论治 竹茹汤
治胃受邪热,心烦喜冷,呕吐不止。
葛根(三两) 半夏(汤泡七次,二两) 甘草(炙,一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入竹茹枣许大,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取清汁,微冷,细
呕吐翻胃噎膈门 呕吐论治 赤芍药汤
治瘀血蓄胃,心下满,食入即呕血,名曰血呕。
赤芍药(二两) 半夏(汤泡七次,一两半) 橘红(一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七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呕吐翻胃噎膈门 呕吐论治 玉浮丸
治男子妇人,脾胃虚弱,一切呕吐,及久新翻胃,不问得病之由,皆可服之,真良人参 白僵蚕(炒去丝) 白术 干姜(炮) 丁香 肉豆蔻(面裹煨) 橘红 白豆 蔻仁 麦 (炒) 附子(炮,去皮脐) 木香(不见火) 南星(炮) 槟榔 半夏(汤泡七次) 甘 上等分,为细末,每药二分,用生面一分和匀,入百沸汤煮令浮,搅和,再取生姜自然汁 去
呕吐翻胃噎膈门 呕吐论治 胃丹
(方见五脏门脾胃虚实论治)
呕吐翻胃噎膈门 翻胃论治 翻胃论治
夫翻胃者,本乎胃,食物呕吐,胃不受纳,言胃口翻也。多因胃气先逆,饮酒过伤,或积风 致成斯疾。原其所自,女人得之,多由血气虚损;男子得之,多因下元冷惫。有才食而便吐者,有食久而后翻胃者,受病既若异同,医疗固宜审察。如前所载玉浮丸、胃丹等药,后方所加载药灵砂、丁附散之类,皆可对证选而用之。服药未应者,宜灸中脘、足三里二穴。中脘 备载前方,不复再叙也。
呕吐翻胃噎膈门 翻胃论治 入药灵砂
治翻胃呕吐,食饮不下。
灵砂末(一两) 丁香末 木香末 胡椒末(各半钱)
上件和匀,煮枣圈肉杵和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粒,生姜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呕吐翻胃噎膈门 翻胃论治 青金丹
治一切吐逆 水银(八钱) 生硫黄(一钱,别研)
上二件,入无油铫内,用慢火花开,以柳大篦子拨炒,或有烟焰,以醋洒之,结成砂子,再
呕吐翻胃噎膈门 翻胃论治 丁附散
治翻胃吐逆,粥药不下者。
大附子(一只)
上坐于砖上,四面着火,渐渐逼热,淬入生姜自然汁中浸一霎时,再用火逼,再淬,约尽姜 煎至七
呕吐翻胃噎膈门 翻胃论治 太仓丸
治脾胃虚弱,不进饮食,翻胃不食,亦宜服之。
陈仓米(一升,用黄土炒米熟,去土不用) 白豆蔻(二两) 丁香(一两) 缩砂仁二两)
上为细末,用生姜自然汁法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食后,用淡姜汤送下。
呕吐翻胃噎膈门 五噎五膈论治 五噎五膈论治
素问云∶阳脉结,谓之膈。盖气之与神并为阳也。逸则气神安,劳则气神耗。倘或寒温失宜,食饮乖度,七情伤感,气神俱扰,使阳气先结,阴气后乱,阴阳不和,脏腑生病,结于胸膈,则成膈。气流于咽嗌,则成五噎。五膈者,忧、恚、寒、热、气也;五噎者,忧、思、满 膈噎之疾无由作矣。又有下虚,气上控膈,令人心下坚满痞急,肌中苦痹,缓急如刺,不得俯仰,名曰胸痞。
呕吐翻胃噎膈门 五噎五膈论治 五噎散
治五噎,食不下,呕呃痰多,咽喉噎塞,胸背满痛。
人参 半夏(汤泡七次) 桔梗 糠白术 毕澄茄 沉香(不见火) 枇杷 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生姜七片,煎至六分,食后,温服。
呕吐翻胃噎膈门 五噎五膈论治 五膈散
治五膈,胸膈痞闷,诸气结聚,胁肋胀满,痰逆恶心,不进饮食。(李宪德生堂经验方云∶治五般膈气结胸,膈痰逆满,恶心,呕呃。)
枳壳(去瓤,麸炒) 木香(不见火) 青皮(炒) 丁香(不见火) 天南星(汤泡,去皮) 干姜(炮)
两) 甘草(炙,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生姜五片,煎至六分,温服,不拘时候。
呕吐翻胃噎膈门 五噎五膈论治 栝蒌实丸
治胸痞,胸中痛彻背,喘急妨闷。
栝蒌实(别研) 枳壳(去瓤,麸炒) 半夏(汤泡七次) 桔梗(炒。各一两)
上为细末,姜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用淡姜汤送下。
呕吐翻胃噎膈门 咳逆论治 咳逆论治
夫咳逆之病,考详诸书,无该载者。唯孙真人云∶咳逆遍寻方论,无此名称。但古人以咳 收气不回者,却当仔细看脉与证,施以治法。大抵老人、虚人、久病患及妇人产后,有此证者,皆是病深之候,非佳兆也。
呕吐翻胃噎膈门 咳逆论治 羌活附子散
治吐利后,胃寒咳逆。
羌活(去芦) 附子(炮,去皮脐) 茴香(炒,各半两) 干姜(炮,去土) 丁香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盐少许,煎至七分,空心,热服。
呕吐翻胃噎膈门 咳逆论治 橘皮汤
治吐利后,胃中虚,膈上热,咳逆者。
橘皮(去白,二两) 人参 甘草(炙,各半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竹茹一小块,生姜五片,枣二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呕吐翻胃噎膈门 咳逆论治 柿蒂汤
治胸满,咳逆不止。
柿蒂 丁香(各一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呕吐翻胃噎膈门 咳逆论治 灸法
其法妇人屈乳头向下尽处骨间是穴,丈夫及乳小者以一指为率,正男左女右,与乳相直间陷中动脉处是穴,艾炷如小豆许,灸三壮。
脚气门 脚气论治 脚气论治
千金言∶脚气皆由感风毒所致。又经云∶地之寒暑风湿皆作蒸气,足常履之,遂成脚气。
然 同,其实一也。以此观之,寒暑风湿,皆能致此,非特风毒而已矣。脚气之病,初得不觉,因他病乃始发动,或奄然大闷,经三、两日方乃觉之,先从脚起,或缓弱疼痹,或行起忽倒,或两胫肿满,或足膝枯细,或心中忡悸,或小腹不仁,或举体转筋,或见食吐逆,恶闻食气,或胸满气急,或遍体酸痛,此其候之不同也。大抵寒中三阳,所患必冷,暑中三阴,所患必热,诚哉斯言。若论其脉浮而弦者,起于风;濡而弱者,起于湿;洪而数者,起于热;迟而涩者,起于寒。风者汗而愈,湿者温而愈,热者下而愈,寒者熨而愈。凡得脚气,速宜针灸之,唯用汤淋洗者,医之大禁也。观夫脚气,皆由肾气虚而生,然妇人亦有病脚气者,必因血 与男 当顺 滋补,不然则气血日衰,必使年年遇蒸热而作,理之必然也。治法大概无越于斯。又当于四时中,仅加调摄。不得久坐久立冷湿之地,暑月亦不当露坐湿处,能慎于此,根据法随证治之,无不瘥矣。
又论∶夫脚气之病,昔人命名不一,今人谓之脚气。男子得之,受病于肾,妇人得之,受病血海。寒暑风湿,嗔恚悲伤,皆能致此。脚气之候,有轻有重,有干有湿,有阴有阳,有虚有 当顺四时 年遇蒸热而疾作也。此外,更宜针之灸之,若用汤淋洗者,医之大禁也。后方随证参考用之,无不瘥者也。
脚气门 脚气论治 独活寄生汤
治肝肾虚弱,或久履湿冷之地,或足汗脱履,或洗足当风,为湿毒内攻,两胫痛痹弱,或皮肉紫破有疮,足膝挛重。
川独活(三两) 桑寄生(如无以续断代) 杜仲 细辛(洗,去叶土) 官桂(不见火) 白茯苓(去皮) 防芦) 人参 熟地黄 芍药 秦艽(去土。以上各二两) 甘草(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气虚下利或中脘 者,
脚气门 脚气论治 槟榔汤
治一切脚痛,顺气防壅。
槟榔 香附子(去毛) 陈皮(去白) 紫苏叶 木瓜(去瓤) 五茄皮 甘草(炙。
各一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妇人脚气多由血虚,加 黄,
脚气门 脚气论治 大腹皮散
治诸证脚气肿满,小便不利。
大腹皮(三两) 干宣木瓜(去瓤,二两半) 紫苏子(红紫苏叶(各一两) 萝卜子(炒,半两) 沉香(不见火) 桑白皮(炙) 枳壳(去瓤,麸炒。各一两半)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脚气门 脚气论治 神乌丸
治远年近日,干湿脚气。
川乌(炮,去皮脐,切片,炒令变色) 虎胫骨(酥炙) 海牛膝(去芦,酒浸) 肉苁蓉(酒浸。各一两半) 金毛狗脊(燎去毛上为细末,用木瓜膏子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食前,用温酒送下。造木瓜 盖,作瓮子,填艾叶在内,却用盖子合定,再蒸极软,取去艾叶不用,只将木瓜细研为膏。
脚气门 脚气论治 加减槟榔汤
治一切脚气。脚气名曰壅疾,贵乎疏通,春夏宜服之。
槟榔 陈皮(去白) 紫苏叶(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 咀,每服半两,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如脚痛不已 药 通者,用此汤下青木香丸,如更不通加大黄煎;小便不利,加木通煎;转筋者加吴茱萸煎;脚肿而痛者,加大腹皮、木瓜煎;足痛而热者,加地骨皮煎。
脚气门 脚气论治 加味四斤丸
治肝肾俱虚,精血不足,足膝酸弱,步履无力。如受风寒湿气,以致脚痛宜服之。
虎胫骨(酥炙,二两) 天麻 宣木瓜(去皮瓤,一个,蒸) 肉苁蓉(酒润,焙)
川乌(炮,去皮。各一两) 川牛膝(洗,去芦,酒润一两半) 没药(别研) 乳香(别研。各上为细末,入木瓜膏杵和,入少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食前,用温酒盐
消渴门 消渴论治 消渴论治
消渴之疾,皆起于肾,盛壮之时,不自保养,快情纵欲,饮酒无度,喜食脯炙醯醢,或服 消渴 消作 治法 面,能
消渴门 消渴论治 加减肾气丸
治劳伤肾经,肾水不足,心火自用,口舌焦干,多渴而利,精神恍惚,面赤心脚弱,肢体羸瘦,不能起止。
山茱萸(取肉) 白茯苓(去皮) 牡丹皮(去木) 熟地 角(镑) 山药(锉,炒。各一两) 沉香(不见火) 官桂(不见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用盐汤米饮任下。弱甚者,加附子一两,
消渴门 消渴论治 荠丸
治强中为病,茎长兴盛,不交精液自出,消渴之后,多作痈疽,多由过服丹石所致荠 大豆(去皮) 茯神(去木) 磁石( ,研极细) 玄参 栝蒌根 石斛(去根)
地骨皮(去 上为细末,用猪肾一具,煮如食法,令烂,杵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
消渴门 消渴论治 猪肚丸
治消渴。
猪肚(一枚,治如食法) 黄连(去芦) 小麦(炒。各五两) 天花粉 茯苓(去木。各四两) 麦门冬(去心,二两)
上五味为末,内猪肚中缝,塞安甑中,蒸之极烂,木臼中杵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米饮下,随意服之。如不能丸,入少炼蜜。
诸疝门 诸疝论治 诸疝论治
巢氏云∶疝者痛也,皆由荣卫虚弱,饮食寒温不调,致风冷邪气乘虚入于腹中,遂成诸疝。
便秘 气疝 气积 疝 也,或左或右上,胁下有如覆杯;或脐上下如臂;或腹大如盘,令人羸嗜卧,饮食不为肌肤;或腹满呕泄;或遇寒则痛。其脉厥而紧,浮而牢牢疆急者生,虚弱急者不可治。
诸疝门 诸疝论治 聚香饮子
治七情所伤,遂成七疝,心腹胀痛,痛引腰胁连背,不可俯仰。
檀香 木香 乳 片子姜黄(炒) 川乌( 各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诸疝门 诸疝论治 桂枝乌头汤
治风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身体疼痛,灸刺不能疗,及贼风入腹,五脏拘急,不得转侧,发作叫呼阴缩。
大乌头(二两半,去皮尖) 桂心(不见火) 白芍药(各三两) 甘草(炙,二两)
上 咀,每服四大钱,水二盏,生姜七片,枣一枚,入蜜半匙,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
诸疝门 诸疝论治 益智仁汤
治疝痛连小腹挛搐,叫呼不已,诊其脉沉紧,是肾经有积冷所致。
益智仁 干姜( 半两) 青皮(去白,二钱)
上 咀,每服四钱,水二盏,入盐少许,煎至七分,去滓,空心食前,温
诸疝门 诸疝论治 玄附汤
治七疝,心腹冷痛,肠鸣气走,身寒自汗,大腑滑泄。
玄胡索(炒、去皮) 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 木香(不见火,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诸疝门 诸疝论治 金铃子散
治七疝,寒注下焦,少腹引外肾疼痛,大便多闭。
川楝子(去皮核,取肉一两,用巴豆七枚,去壳,同炒令黄色,去巴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热盐酒调服,空心食前。
诸疝门 诸疝论治 野狼毒丸
治七疝,久而不愈,发作无时,脐腹坚硬疼痛。
野狼毒(锉,炒,一两) 芫花(醋炒) 川乌(炮,去皮尖。各一两) 椒红(炒) 干姜(炮) 干漆(炒烟尽) 三棱 鳖甲(醋煮)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姜汤、温酒任下。
诸疝门 诸疝论治 熨法
盐半斤,炒极热,以故帛包熨痛处。
诸疝门 阴论治 阴论治
夫阴 之证有四种∶一曰肠 ,二曰气 ,三曰卵胀,四曰水 是也。圣惠云∶肾气虚,风 论,役无 多成 又
诸疝门 阴论治 橘核丸
治四种 病,卵核肿胀,或成疮毒,轻则时出黄水,甚则成痈溃烂。
橘核(炒) 海藻(洗) 昆布(洗) 海带(洗) 川楝子(取肉,炒) 桃仁(麸炒。各一两) 厚朴(去皮,姜汁炒) 木通 枳实(麸炒) 延胡索(炒,去皮) 桂心(不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酒盐汤任下。虚寒甚者,加炮川乌一
诸疝门 阴论治 牡丹皮散
治小儿 卵偏坠。
防风(去节) 牡丹皮(去木)
上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服。如不饮酒,盐汤点服亦可。
诸疝门 阴论治 灸法
治阴卵偏大 病。
关元穴,在膝下三寸,灸百壮良。
眩晕门 眩晕论治 眩晕论治
素问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则知肝风上攻,必致眩晕。所谓眩晕者,眼花屋转,起则眩 有汗 及其 不可开 血,皆
眩晕门 眩晕论治 羌附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