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碧玉箫(二)

类别:其他 作者:佚名字数:3516更新时间:23/03/02 13:36:31
  映雪唤青衣进茶。生问青衣何人?映雪曰:“乃小婢碧莲也。”   生曰:“方才闻小姐海棠句,可谓慧想奇思,词旨俱妙。”   映雪微笑曰:“此乃幼时拙咏,粗鄙俚,俗未免贻笑大方。如郎君佳稿诸诗,乃足称骚坛绝唱耳。”   生曰:“拙稿下里之词,因朋友怂恿,登之剞劂,遂得贻笑人间。何足为小姐挂齿。然吾观古来才女,雕虫刻篆,代不乏人。如小姐定评,当推何人为最?”   映雪曰:“妾乃管窥之见,何足与论古人。但以愚意窃评,则苏氏织锦回文,前无所师,后无可法。可称千秋特绝。”   生曰:“曹大家何如?”   映雪曰:“曹大家乃女中之圣,才德精纯,女诫七篇,自足垂训后世。又不徒以词赋见长也。”   李生深叹其确论。   映雪曰:“三唐诸公,郎君必有高见。”   李生曰:“初唐沈宋苏张之辈,词研思精,而大体未备。至老杜则浑雄富丽,体大旨深。高古浑脱,不可攀跻。化简淡以秀丽,矫纤巧以庄严。而高岑王李之流,亦且各和其声,以鸣一时之盛。声律至此,蔑以加矣。至若韩昌黎之高旷,刘梦得之秀丽,元微之之简当,白乐天之浑雄。声调体裁,各树一帜,未可更分轩轾也。晚唐李义山,沉郁浑涵,独追盛唐风味。至若张崔卢李,绮艳温香,曲径旁门,非正轨矣。”   映雪曰:“盛唐如王少伯、高达夫、王之涣三子齐名。当日旗亭按曲,均有表见,君能定其优劣否?”   李生曰:“王少伯芙蓉楼一绝,情景入化,声调绝高,非二子可及也。”   映雪曰:“刘白有唱和集,元白亦有唱和集,三子殆可并驾齐驱了?”   李生曰:“刘诗秀丽庄严,其神彩骨干,胜于香山多矣。至于元白二子,虽无优劣之分,而微之咏李一诗,实为元白压卷。”   梅映雪曰:“唐人精于诗,其风格声调,真足超轶古今。有以风雅胜者,如宋诗‘荡舟为乐非吾事,自叹空闺梦寐频’二句,即诗经‘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之意。盖诗之近风雅者也。其次有以神韵胜者,如杜诗‘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韦诗‘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张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皆神化之句也。有以雄浑胜者,如刘诗‘山闱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杜诗‘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是也。有以雄壮胜者,如李益诗‘几度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李白诗‘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孟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也。有以神气胜者,者,如岑嘉州‘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崔鲁诗‘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兰干’。许浑诗‘楼台深锁无人到,落尽东风第一花’是也。有以情趣胜者,如孟诗‘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白诗‘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刘诗‘行到庭前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张南史‘已被秋风教忆脍,更闻寒雨助飞觞’是也。有以含蓄胜者,如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温庭筠‘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是也。有以托意胜者,如杜诗‘龙武新车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是也。有以喻意胜者,如柳诗‘惊风乱沾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是也。有以秀丽胜者,如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是也。至有以刻画胜者,如许棠洞庭湖诗‘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鸟飞应畏堕,帆远却如闲’等句,语虽工,格斯下矣。”   李生曰:“今人为诗,多尚刻画。如咏美人则曰‘薄施朱粉妆偏媚,倒插花枝态更浓’。缀翠描红,去风雅何啻霄壤。即以体制而论,晋魏梁隋之会,朴陋近古,未具大观。至盛唐富丽浑雄,大体美备。即其玉台藁砧诸体,尚觉近于古裁。若今联珠体、回环体、叠字体、集古体、挟字体,种种恶套,均属纤巧之流。远失风骚之旨,不可学也。”   映雪曰:“刻则伤神,巧则伤雅。均为诗家最忌。至又全以虚字播弄者,愈觉不成诗体矣。”   李生曰:“杜诗之所以独擅今古者,以其本爱国忧民,一点血性结撰而成。脱胎风雅,极得诗人之体。非徒以清丽工巧见长也。”   映雪曰:“李谪仙、王少伯二子孰胜?”   生曰:“李诗神于写景,王诗善于言情,各不相下。惟杜公则兼其所长。”   碧莲旁问曰:“吾闻崔司勋黄鹤楼诗,奇绝千古。而今人不推崔司勋,独推杜工部何也?”   生答曰:“彼不过数语之奇,何如杜工部博大昌明为加盛也。”   时彼此酣谈畅语,不觉月轮西坠,风露交侵。梅映雪曰:“今夜接君清谈,如立春风,神气俱爽。争奈罗衣单薄,不耐秋气迫人。”   乃攀花旁柳,徐徐而起。临行顾谓生曰:“君奇士也,愿订神交。今后遇月明花放之时,人静更阑之际。不妨至此,相聚一会。但须谨慎为妙,勿贻疑议交加,以玷吾辈圭璋也。”   生诺而退。回至迎月堂,暗想:“梅映雪才色双奇,足满素愿。争奈其严气正性,辞色端庄,不可以言语挑也。”   是夜展转伏枕,寝不成眠。乃起剔灯兀坐,制艳体一半儿曲,以志喜。   西园秋半月轮高,寂寞飞霜侵短裯,修竹萧疏风乱号,乐陶陶,一半儿花林,一半儿草。   佳人倚月夜吹箫,纤手轻排冰玉条,嘹亮清腔云外飘,最妍娇,一半儿低谈,一半儿笑。   香肩强倚木兰花,二八轻盈年破瓜,半点朱唇开玉芽,好容华,一半儿风流,一半儿雅。   闲闲细说海棠秋,瞥见檀郎低了头,乱把花鞋重复兜,去还留,一半儿惊忙,一半儿走。   星眸回眄意瞿瞿,潜入花丛轻敛裾,问到殷勤情有余,费踌躇,一半儿含羞,一半儿语。   三生石上立徬徨,相对依依娇欲藏,谩度莺声低问郎,道端详,一半儿从情,一半儿强。   樱桃红破话绸缪,强把薄葵微掩羞,怯得几回香汗流,忒温柔,一半儿相亲,一半儿丑。   传情措意笑咳咳,摇动鬟边金凤钗,粉颈纤腰垂复抬,暂相陪,一半儿嫌疑,一半儿爱。   偷斜媚眼转秋波,细语低声情更多,几度佯言归去呵,妙如何?一半儿踟蹰,一半儿坐。   攀花傍柳起安舒,指盼阿鬟寻旧途,密约叮咛忙复徐,意何如?一半儿回头,一半儿去。   自后生与映雪,每一月间,或三次、或两次,清夜聚首。然都是谈论古今,未尝涉一淫词。及至明年初春,啼鸟催人,名花笑客。李生春心如醉,重访梅映雪于万香园。问柳寻花,等得不见。遂潜至映雪墙外,则小门坚闭。绣闼重遮,乘隙而窥。而里面帘幕轻垂,阒无影响。惟一杏花,隔窗艳发而已。生怅甚,乃题一绝,投于碧纱窗前,怏怏而出。过金鲤池,偶见一树红梅,映水而发。其树皮削处,隐刺有小字数行。李生细细读之,乃一咏梅词也。其词曰:   一树寒梅绣阁东,停停瘦骨独成丛。幽香冷艳,清水映娇容。   深地不知春去早,暗教和露泣残红。徘徊素影,无语怨东风。———调寄《相思引》   生读毕,忖曰:“此必梅小姐借梅写怀也。然其春心逗动,吐露词章,今后吾试以言挑之。”   于是暗喜归去。是日梅映雪,因其母范夫人感疾,奉汤进药,至晚方回绣房。未几竹节敲风,梅梢挂月。万香园内,春色闹人。映雪半启纱窗,斜倚而望。忽于窗上拾得片纸,对月展之。乃诗一绝云:   寻春我到蕊珠宫,对对流莺逐晓风,   帘幕自垂人不见,止留浓杏隔窗红。   映雪阅而知为李生诗也。顾谓碧莲曰:“今日才不在此,却令李郎空访一遭,殊属恨事。”   正说间,忽窗外柳摇花动,有影冉冉而来。且闻吟曰:   半夜梅花月,三春柳叶烟,   个中真意态,更是可人怜。   碧莲笑曰:“此必李秀才也。”   忽又闻吟曰:   寂寂满园春,花容笑客频,   东风勾引去,重访月中人。   梅映雪喜笑曰:“是矣。”   因急口和之曰:   一去一回春,时时盼望频,   可怜明月下,愁煞倚楼人。   吟声甫毕,李生已至窗前。笑曰:“春可怜耶,人可怜耶?”   映雪曰:“春固可怜,当春之人更可怜耳。”   于是令碧莲开小门,遣生入房。映雪曰:“今日以事故出房,又致郎君望空了。”   生笑曰:“今日不见,今夜还不见么?”   映雪见生面有酒容,问曰:“君今晚当是少酌了。”   生点头曰:“然,醉后狂吟,小姐休要见笑。”   映雪乃呼碧莲进茶。须臾莲奉茶至,生接茶。注视碧莲,微微笑曰:“乖巧秀慧,极似当日红娘。”   莲喻其意,答曰:“吾似红娘,小姐断不似莺莺也。”   生回顾映雪,映雪面带羞色,生移近坐而言曰:“吾曾见一咏梅词甚佳。”   映雪问:“怎样佳法?”   生遂将映雪刺梅树上一词念来。映雪曰:“此鄙作也。君何取笑乃尔。”   生曰:“非敢取笑。吾想小姐词中,非为梅惜。乃自为惜也。”   映雪默然无语。生又曰:“梅可惜,岂人独不可惜耶?”   映雪又默然。生曰:“小生虽非秀士无双,小姐实为佳人第一。其中事故,何伺久不开一言?”   映雪又默然。生曰“事宜早图,倘今日毫厘之差,异日千里之谬。悔无及矣。”   映雪乃曰:“此事吾已筹之。”   因附李生耳边低声曰:“妾若不得事郎君,当誓一死以报知己。此妾之志也。”   生大喜曰“吾若不得小姐,也亦如之。”   梅映雪曰:“虽然,但吾母素性与吾不同。”   生问其故?   映雪曰:“母亲势利心多,每喜富贵子弟。恐他不许,争奈之何。”   生默然无语。映雪曰:“郎君毋忧,万事惟妾担戴。虽鼎烹锯解,死亦相从。断不愿失身匪人,贻吾等千秋之憾也。”   生喜执其手曰:“小姐抱此坚志,怀此深情。我素云虽死九泉,亦含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