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感冒门

类别:其他 作者:佚名字数:1812更新时间:23/03/02 13:38:15
感冒风寒总括 小儿肌肤最柔脆,偶触风寒病营卫,轻为感冒病易痊,重为伤寒证难退,夹食夹热或夹惊,疏散和解宜体会。 【注】小儿气血未充,肌肤柔脆,风寒所触,邪气入于腠理,荣卫受病,轻者为感冒,易痊;重者为伤寒,难治。又有夹食、夹热、夹惊等证,或宜疏散,或宜和解,临证时细为体察焉。 伤风 肺主皮毛感邪风,发热憎寒头痛疼,有汗嚏涕脉浮缓,鼻塞声重咳嗽频,杏苏饮同金沸散,疏风解表莫从容。 【注】伤风者,风邪伤卫也,卫主皮毛,内合于肺,故令身体发热憎寒,头疼有汗,嚏涕鼻塞声重,不时咳嗽也。脉浮缓,宜杏苏饮解散外邪,继用金沸草散开通气逆,则愈。 【杏苏饮】 杏仁(炒去皮尖) 紫苏 前胡 枳壳(麸炒) 桑皮(炒) 黄芩 甘草(生) 麦冬(去心) 橘红 浙贝母(去心) 桔梗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杏苏饮治风伤肺,杏仁紫苏前桔同,枳壳桑皮黄芩草,麦冬贝母合橘红。 【金沸草散】 旋复花 活荆芥 细辛 半夏(姜制) 前胡 甘草(生) 赤苓 引用姜枣,水煎服。 【方歌】金沸草散微伤风,细辛荆芥半夏同,旋复前胡生甘草,生姜红枣赤茯苓。 伤寒 小儿伤寒表感寒,发热无汗而恶寒,头痛身痛脉浮紧,呕逆烦渴病邪传,初用羌活热通圣,邪传柴葛大柴煎。 【注】伤寒者,乃寒邪伤表营分也。其证身体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而脉浮紧。 若呕逆烦渴者,则为邪盛欲传经也,此证初宜九味羌活汤,如热盛者,以双解通圣汤治之。服此药后,已汗下不解而传经者,用柴葛解肌汤;兼里证者,用大柴胡汤以解表通里,因证施治,庶不致误。 【九味羌活汤】 苍术(炒) 白芷 川芎 细辛 羌活 防风 生地 黄芩 甘草(生) 引用生姜葱白,水煎服。大便秘者,加大黄。 【方歌】伤寒初起羌活汤,苍芷芎细合羌防,生地芩草姜葱入,便秘之时加大黄。 【双解通圣汤】 麻黄 朴硝 大黄 当归 赤芍 川芎 白术(土炒) 石膏 滑石 桔梗 栀子 连翘(去心)黄芩 薄荷 甘草(生) 荆芥 防风 引用生姜葱白,水煎服。 【方歌】伤寒热盛通圣汤,表里两解麻硝黄,归芍芎术膏滑桔,栀翘芩薄草荆防。 【柴葛解肌汤】 葛根 柴胡 白芷 羌活 桔梗 石膏 黄芩 赤芍 甘草(生) 引用生姜、红枣,水煎服。 【方歌】柴葛解肌解三阳,葛根柴胡白芷羌,桔梗石膏芩赤芍,甘草煎服自安康。 【大柴胡汤】 柴胡 黄芩 赤芍 半夏(姜制) 枳实(麸炒) 大黄 引用生姜、大枣,水煎服。 【方歌】大柴胡治邪传经,少阳阳明表里通,柴胡黄芩赤芍药,半夏枳实大黄同。 感冒夹食 内伤饮食感寒风,发热憎寒头痛疼,恶食嗳臭吐酸物,便秘尿涩腹热膨,双解藿香正气饮,化滞平胃斟酌行。 【注】小儿平日饮食无节,内伤停滞,外复为风寒所袭,故成是证也。其候发热憎寒,头痛恶食,嗳臭吐酸,便秘尿涩,腹热膨胀也。热盛者,用双解通圣汤两解之;内无热者,用藿香正气汤和解之。表邪既解,然后调理其脾,用平胃散消导之,庶几外无余邪,内无滞热,而病自愈矣。 【双解通圣汤】(方见伤寒) 【藿香正气汤】 苏叶 白芷 藿香 陈皮 茯苓 半夏(姜制) 大腹皮 甘草(生) 浓朴(姜炒) 桔梗 引用生姜、红枣,水煎服。 【方歌】和解藿香正气汤,苏叶白芷共藿香,陈皮茯苓大腹草,浓朴桔梗引枣姜。 【平胃散】(方见 乳),加山楂、神曲、麦芽 感冒夹热 平素有热感风寒,面赤唇焦口鼻干,憎寒壮热频饮冷,心烦谵妄便多艰,泻热先宜用通圣,清热凉膈天水煎。 【注】小儿脏腑素禀多热,今复为风寒所伤,风热相抟,则火邪愈盛。故其现证有面赤唇焦,口鼻干燥,憎寒壮热,口渴饮冷,心神烦躁,谵语狂妄,二便秘涩。治宜散其风寒,更宜兼泻其热,须用双解通圣汤两解之。若服药后汗出便利,病虽少减,热犹不退者,治宜清热为主,当以凉膈散合天水散治之,则表里清而病愈矣。 【双解通圣汤】(方见伤寒) 【凉膈散】(方见急惊风) 【天水散】 滑石(飞,六两) 甘草(生一两) 共为细末,每服一钱,灯心汤调下。 感冒夹惊 感冒病时触惊异,心惊胆怯睡不安,身热烦躁面青赤,疏解散与凉惊丸,和以柴胡温胆剂,宁神定志效通仙。 【注】小儿感冒邪气未解,复为惊异所触,故见斛惊胆怯,睡卧不安,身热烦躁,面色青赤之证。先以疏解散疏散之,再以凉惊丸清镇之。如病虽退,尚觉心惊不寐者,宜用柴胡温胆汤和解之。 【疏解散】 羌活 苏叶 防风 枳壳(麸炒) 桔梗 前胡 赤芍 杏仁(炒去皮尖) 僵蚕(炒) 甘草(生)黄连(酒炒)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疏解散治感冒惊,羌活苏叶及防风,枳桔前胡黄连芍,杏仁僵蚕甘草同。 【凉惊丸】 【柴胡温胆汤】 柴胡 陈皮 半夏(姜制) 茯苓 甘草(生) 竹茹 枳实(麸炒)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柴胡温胆感冒惊,病后余邪尚未宁,柴胡陈半茯苓草,竹茹枳实姜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