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五(伤寒变动)凡二十门 伤寒腹痛第十一
类别:
其他
作者:
南宋刘昉等字数:1220更新时间:23/03/02 13:40:36
(腹满附)
《巢氏病源》小儿伤寒腹满候:伤寒是寒气客于皮肤,搏于血气,使腠理闭密不宣泄,蕴积生热,故头痛体疼而壮热。其腹满者,是热入腹,传于脏,气结聚,故令腹满。若挟毒者,则腹满,心烦懊闷,多死。
《活人书》论伤寒小儿、大人治,一般但小分剂,药差凉耳。问:腹痛者,何也?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是有表,复有里,仲景所以用桂枝加芍药汤主之。痛甚者,加大黄。(桂枝加芍药,却是小建中也。太阴脉弱自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其人胃虚,阳气易动故也。下利者,先煎芍药十余沸。)《难经》云:痛为实,大抵痛宜下。(仲景云: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又曰:腹中满痛,此为实,当下之,属大柴胡汤。)腹痛有二证。有热痛,有冷痛。尺脉弦,肠鸣泄利而痛者,冷痛也,小建中汤主之。仲景云: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与小柴胡汤。(小柴胡去黄芩,加芍药。)阴证腹痛,即四逆散、通脉四逆加芍药汤。腹痛,小便不利者,真武汤也。关脉实,腹满、大便秘,按之而痛者,实痛也。桂枝加大黄汤、黄连汤、大承气汤主之。
又问:腹胀满者何也?阴阳不和也,桔梗半夏汤最良。仲景论太阳证发汗后腹胀满者,浓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浓朴汤。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承气汤主之。
《活人书》【仲景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六两,下利者先煎芍药三四沸) 甘草(二两,炙)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生姜四片,枣子一枚,以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
《活人书》仲景大承气汤,方见伤寒发喘门中。
《活人书》仲景大柴胡汤,方见伤寒呕噎门中。
《活人书》仲景小建中汤,方见伤寒自汗门中。
《活人书》仲景小柴胡去黄芩加芍药汤,方见伤寒头汗出门中。
《活人书》仲景四逆汤,方见伤寒咳嗽门中。
《活人书》仲景通脉四逆加芍药汤,方见伤寒呕噎门中。
《活人书》仲景真武汤,方见伤寒咳嗽门中。
《活人书》【仲景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一两半,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炙) 大黄(各一两)
痛甚者加大黄。大实痛加一两半,羸者减之。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生姜四片,枣子一枚,煮至八分,去滓温服。
《活人书》仲景黄连汤,方见伤寒呕噎门中。
《活人书》【仲景桔梗半夏汤】
枳实(半两,麸炒赤) 桔梗(微炒,细锉) 半夏(生姜汁制) 陈橘皮(汤浸、去瓤,焙干。各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
《活人书》仲景【浓朴生姜半夏人参甘草汤】
浓朴(四两,去皮) 半夏(一两一分) 甘草(一两) 人参(半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水一钟半,生姜五片,煮至八分,去滓温服。
《活人书》【仲景栀子浓朴汤】
栀子(大者,七枚,掰) 浓朴(去皮,姜汁炙,二两) 枳实(二枚,麸炒,去瓤)
上分二服,以水二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得吐止后服。
《活人书》仲景调胃承气汤,方见伤寒自汗门。
《活人书》仲景承气汤,方见伤寒发喘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