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资生经第一 正面部中行六穴

类别:其他 作者:宋·王执中字数:413更新时间:23/03/02 13:50:43
正面部中行六穴(图缺) 【素】 一名面王。在鼻柱之端。外台云、不宜灸。针一分。 【水沟】一名人中。在鼻柱下。针四分。留五呼。得气即泻。灸不及针。日三壮。若灸、可如小雀粪。风水面肿。针此一穴。出水尽、顿愈。忌同。明云、日灸三壮。至二百罢。若是水气。唯得针此穴。若针余穴。水尽即死。下云、灸五壮。 【兑端】在唇上端。针二分。灸三壮。炷如大麦。明下云、在颐前下唇下。开口取之。 【龈交】在唇内齿上龈缝筋中。针三分。灸三壮。 【承浆】一名悬浆。在颐前唇下宛宛中。日灸七壮。止七七。灸即血脉通宣。其风立愈。炷箸头作。针三分。得气即泻。忌同。明云、颐前下唇之下。针三分半。得气即泻。泻尽、更留三呼。徐徐引气而出。日灸七壮。过七七、停四五日。后灸七七。若一向灸。恐足阳明脉断。令风不差。停息复灸。令血脉通宣。其风立愈。下云、下唇棱下宛中。 【廉泉】一名舌本。在颔下结喉上。(明云舌本间。)灸三壮。针三分。得气即泻。明云、二分。(千云。当颐直下骨后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