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病例摘要

类别:其他 作者:朱进忠字数:3290更新时间:23/03/02 13:57:49
1.寒热夹杂,热多寒少王x×,男,45岁,1973年6月14日。20多年来胃脘痞满疼痛,痛彻腰背,不能吃冷饮食,口子苦,大便不爽。经多个医院诊为胃炎。曾应用多种西药及中药香砂养胃丸,附子理中丸等无效。见苔薄黄,脉滑等寒热夹杂,热多寒少之证。半夏泻心汤:半夏9克,黄连9克,黄芩9克,干姜9克,党参9克,厚朴3克,甘草6克,大枣3枚.6月17日,服药2剂后,腹胀,疼痛明显好转,加厚朴至6克。7月2日,疼痛减轻2/3,但近日发现咽喉疼痛,胸满心烦。咳嗽等气滞痰郁之象,改予:柴胡6克,枳壳9克,白芍9克,桔梗9克,青皮9克,陈皮9克,苏叶9克,甘草6克。9月24日,云:共服10剂后诸证消失。一年后又遇该患者,曰自服药后一年来未复发。 2.寒实停滞孙××,男,59岁,1973年10月12日初诊。胃脘疼痛,呕吐20多天。医诊为胃炎。予西药数日疼痛未止,食后疼痛加重,口淡乏味,舌苔白,脉弦缓。寒实停滞。温中导滞:丁香9克,蔻仁9克,草蔻9克,党参9克,白术9克,干姜9克,甘草9克,木香9克,莱菔子9克,二丑9克。 10月16日,服药半小时后,疼痛、呕吐均停止,服药2剂后痊愈。 3.脾肾虚寒 郭××,男,39岁。1973年10月8曰初诊。 胃脘疼痛半年,加重一月。消化道造影: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西药治疗4个月未见明显效果。疼痛发作时,经常腰部困痛,舌苔白,脉左弦紧,右沉数无力。脾肾虚寒。健脾温肾:生地12克,山药12克,附子9克,党参9克,白术9克,干姜9克,甘草9克,茯苓9克,肉苁蓉9克,泽泻9克,丹皮9克。 10月15日,服4剂后疼痛停止,但仍有轻度烧心感,继眼2剂以巩固效果。 半年后追访,未复发。 4.气阴两虚,痰饮阻滞 孙××,男,41岁。1973年10月19日初诊。 溃疡病8年,一月来疼痛加重,呕吐,泄泻,开始吐食物,以后食物及粘液均吐,舌苔薄白质红,脉弦滑。曾予中西药治疗不效。经消化道造影:胃窦部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窦部溃疡恶变。痰饮阻滞,气阴两虚。处方:半夏21克,东参9克,麦冬12克,生姜9克,蜂蜜30克。 10月21日,服药一剂后疼痛、呕吐停止。 5.脾胃虚寒 刘××,女,36岁。1973年6月2日诊。 二年来,胃脘绵绵作痛,进食后疼痛减轻,喜温喜按,纳呆,乏力,背困,苔白,脉左沉细,右弦。消化道造影:十二指肠溃疡。脾胃虚寒,木邪来乘。处方:黄芪15克,桂枝9克,白芍18克,当归9克,生姜9克,甘草6克,大枣7枚。 服药4剂后,疼痛消失,继服药1月i]年后随访,未复发。 6.气虚不运,肝气郁结张××,男,44岁。1972年2月4日。7—8年来,胃脘嘈杂疼痛,心烦胸满,纳呆口苦,全身疼痛,尤以关节为重,头晕头痛,失眠,疲乏无力,大便正常,小便黄,舌苔白,脉弦细。气虚清阳不升为本,肝气郁结为标。处方:黄芪15克,党参9克,白术9克,黄连9克,半夏9克,陈皮9克,茯苓9克,泽泻9克,白芍9克,生姜3片,大枣3个,甘草6克,防风6克,羌活6克,独活6克,柴胡6克。 2月30日,服药12剂后,症状即基本消失。半年后未见复发。 7.寒食结滞 申××,男,5l岁,1973年6月11日。 一天前吃凉糕、猪肉后,突然胃脘剧痛,服四消丸后有所好转,但仍疼痛,食后加重,嗳气,纳呆,大便干,二日未行.舌苔白,脉沉弦。寒食结滞,拟温中导滞:党参9克,白术9克,甘草9克,附子9克,莱菔子9克,麦芽9克,山楂9克,木香9克,槟榔9克,大黄3克。 2剂后疼痛消失,食欲正常。 8.肝胃不和,食滞不化 程××,男,成,1973年6月5日。 半年来胃脘疼痛,食后加重,拒按,恶心呕吐,头晕心烦,口淡乏味,大便稀溏,苔白,脉沉弦等肝胃不和,食滞不化。拟疏肝和胃,消食导滞:柴胡6克,半夏9克,党参9克,黄芩9克,苍术9克,厚朴9克,陈皮9克,莱菔子9克,焦三仙各9克,干姜3克,甘草6克,大枣3个。 服药4剂后,疼痛消失,食欲正常。 9.寒邪直中 吴××,男,60岁。1972年7月3日。 突然腹痛,胃脘疼痛,呕吐,舌苔白,脉弦紧等寒邪直中:处方:射雄丸,1包,一次服完,一个小时后明显好转,夜间即愈。 10.肝肾俱虚,湿热阻滞工××,男,38岁。1973年7月5日。因黄疸型肝炎住院一年多不见好转而出院,出院后复查肝功能为射絮++++,射浊20,黄疸指数30,谷丙转氨酶500,并伴有肝区疼痛,疲乏无力,胃脘满胀,大便不爽,小便黄赤,舌苔白腻,面色青黑,脉弦大。超声波示:早期肝硬变,慢性肝炎处方:首乌15克,黄精15克,淫羊藿15克,茵陈30克,神曲9克,麦芽9克,蔻仁9克,枳壳9克。7月17日,精神,食欲已明显好转,黄疸已经消失,面色亦由黑变为接近正常颜色,舌脉同前,射絮++,射浊8,谷内转氨酶200,黄疸指数2。 11.寒实结滞 徐××,男,26岁,1973年6月24日。 1971年12月得急性胰腺炎经某院用中药复方大柴胡汤及清热解毒之剂后好转,以后经常反复发作,再用上方及西药治疗则无效。近一月来,胃脘剧烈疼痛,食后加重,夜间疼痛亦较重,口干不欲饮,大便干燥,每日虽用度冷丁数次亦不缓解,苔白,脉弦滑。血淀粉酶600单位。处方:半夏9克,黄芩9克,党参9克,干姜9克,黄连9克,枳实9克,大黄3克,甘草6克,大枣3个。 6月26日,服药2剂后,疼痛未见好转。查其胃痛拒按,舌苔白,脉弦紧。寒实结滞之象。拟温中导滞:大黄9克,附子9克,细辛3克,枳实15克,木香9克。 6月27日,连服2剂后,疼痛明显减轻,大便日2行,但食欲仍差,舌脉同上。继服原方。 7月14日,前后共服药20剂,腹痛消失,食欲增加,体重增加,仅有胃脘轻微满胀,舌苔白,脉弦紧。血尿淀粉酶正常。处方:厚朴9克,陈皮9克,草蔻9克,木香9克,茯苓6克,大黄6克,附子6克,干姜3克,甘草3克,生姜3片。 一年以后,因感冒来诊云:服药4剂后,一年来一直正常,已恢复工作。 12.肝肾俱虚,气滞不畅 张××,男,47岁。1973年3月20日。 一个多月来右胁下绞痛,阵阵发作,发作时腰亦绞痛,纳呆,头晕,心烦。肝脾均未触及。经多个医院超声波、同位素等检查,右肾下降4。Oem,诊为游走肾,肾绞痛。中西药治疗效果不著。舌苔白,脉弦。肝肾俱虚,气滞不畅。拟滋补肝肾,佐以理肝。处方:柴胡6克,甘草6克,当归9克,白芍9克,白术9克,茯苓9克,陈皮9克,生地9克,山药9克,菟丝子9克,泽泻9克,丹皮9克,郁金9克,薄荷3克。 3月30日,服药6剂,疼痛明显减轻,绞痛仅发作一次,但比以前要轻的多。 4月20日,继服14剂后,绞痛未再出现,仅有轻微隐痛.食欲精神正常。 4月30日,服药7剂,症状同前,但近日发现夜间口干较重。阴液不足,改予一贯煎加减:沙参15克,麦冬15克,枸杞子15克,白芍12克,石斛15克,丹参12克,甘草6克,川棟子9克。 5月4日,服药2剂,疼痛明显好转。超声波,同位素检查:右肾下降2厘米。 5月10日,症状消失,恢复工作。一年后复查,正常。 13.气阴两虚,痰饮阻滞 金××,男,59岁。1974年5月20日。 胃脘疼痛十几年,近两个月疼痛加重,反复呕吐,PEn~物为食物及粘液,口干,大便于,小便正常。经消化道造影诊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扭转。舌苔白质微红,脉弦大。气阴两虚,痰饮阻滞。处方:半夏15克,人参9克,生姜9克,蜂蜜30克. 服药2剂后,呕吐疼痛好转。服药8剂后,疼痛基本消失,后又以少腹逐瘀汤2剂,疼痛呕吐完全消失。一月后一人来谈云:病已愈,表感谢。 14.瘀血阻滞 杨××,男,48岁。1971年4月20日。 十几年来胃脘疼痛反复发作,医诊溃疡病,近日疼痛日渐加重,夜间经常因疼痛不能入睡。舌苔白,脉弦沉涩不调。寒凝血滞。拟温中活血。处方:小茴香9克,炮姜9克,元胡9克,灵脂9克,没药9克,当归9克,蒲黄9克,官桂9克,赤芍9克。服药2剂疼痛停止,至1974年7月一直未复发。15.气血俱虚,瘀血阳滞 张××,女,35岁。1974年4月29曰。 一年多来,右胁下疼痛,头晕乏力,心悸,五心烦热,汗多,食欲不振,有时出现小出血点及衄血。经检查:心尖部可闻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脾在肋下五指,肝在肋下一指,肝功正常,Hb6.6克%,RBC276万/mm3,WBC325万/mm3,中性67%,Pts52000/mm3。诊为斑替综合征。面色皓白无华,舌苔白,质淡,脉弦。气血俱虚,血络瘀滞,中气不足。拟益气养血,活血通络,健补中气。处方:黄芪15克,鳖甲9克,地骨皮9克,青蒿9克,党参9克,茯苓9克,半夏9克,知母9克,白芍9克,柴胡6克,生地15克,肉桂4.5克,天冬12克。 5月4日,服药4剂,食欲增加,他证同前。去天冬,加牡蛎6克、麦冬12克。 5月13日,四天来腹胀,右胁痛较前加重,并出现里急后重感,舌苔白,质淡,脉沉细。4月29曰方加肉桂4.5克。 5月27日,腹痛、胁痛、精神、食欲均好转.脾较前软,胁下4指,肝肋下一指,血色素8。28%,红细胞368万/mm3,白细胞4650/mm3,中性76%,淋巴24%。舌苔白,质较前微红润,脉沉细。继按原方调理。 结语: 胃脘部的疼痛是很多疾病在胃脘部的一个症状。中医一般都在胃脘痛,心痛,胁痛中去讨论。 中医治疗胃脘部痛是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来进行的。 胃脘部疼痛不但是局部的疼痛,而且是全身疾病的局部反应,因此在治疗时不但要看到局部,更重要的是要看到整体。 辨证论治不但要注意固定情况,而且要注意变化了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