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类别:
其他
作者:
朱进忠字数:5084更新时间:23/03/02 13:57:53
谨遵辨证,不囿病名,补气养血,阴阳双补而痊
张××,女,35岁。
2年多以前,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而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碘与抗甲状腺药物联合治疗,经过治疗虽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已经痊愈,但却因药物过量而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为此不得不改用甲状腺素片进行治疗,但治疗半年多,却不见明显改善,又邀某医以补气养血之剂配合治疗2个多月,亦无明显效果。细审其证见疲乏无力,行动迟缓,整日昏昏欲睡,健忘,精神难于集中,畏寒怯冷,头晕耳鸣,面色萎黄,皮肤干燥,两眼乏神,手足厥冷,舌苔薄白,脉沉细弦。综合脉证,思之:脉沉细者,气血俱虚也;弦者,寒也,肝也。合之于症,乃气血阴阳俱不足,脾虚木乘之故也。因拟健脾温中,扶脾抑木,益气养血,培补阴阳。处方:黄芪15克,肉桂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生地10克,白芍10克,人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半夏10克,附子10克,麦冬10克,淡大芸15克,鹿茸1克,生姜3片,大枣5个。
某医云:余曾用补气养血,养心安神之剂治疗,然其不效也?其方能否有效?答曰:归脾汤加减方与本方虽均能补气养血,虽均能健脾,但归脾汤健脾而养心,上方则不但健脾而且抑木,其不同者一也。归脾汤补气养血,而上方不但补气养血,而且补阴益阳,其不同者二也。故用上方而不用归脾汤加减。服药4剂,其症稍减,但服至20剂时其效反而不著,乃去甲状腺素片,5剂后,诸证大减,继服上方2月,诸证全失。
正文 甲状腺炎
1.不作随波之士,不作胶着固执之人,但求脉证,紧守病机,其病始愈
柳××,女,24岁。
3年前,因没有考上学校而经常心烦心悸,某院始诊为神经官能症,予西药镇静安眠药,不但症状不减,反见日渐加重,又邀中药以养心安神药治之,亦无明显改善。后又至该院请另一医者诊治,诊为心律失常,先用西药治疗数月不效,又请中医以炙甘草汤加减、瓜蒌薤白汤加减等治之,仍不见效。不得已,又至某院内分泌科求治,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先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不但不效,反而出现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不得已,再求中医以软坚散结之药治之,肝功能不但不见改善,反见加重。再至某院求专家治疗,诊为甲状腺炎。但治疗一个阶段后,还是没有效果,再请某医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治之,迄今仍无效果。细询其证,除心悸心烦之外,并经常感到疲乏无力,胸满气短,自汗盗汗,头晕头胀,心烦欲吐,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舌苔白,脉虚弦滑数促结。综合脉证,思之:脉虚者,气阴俱虚也;弦者,肝脉也;滑数者,痰热蕴结也;促结兼见者,虚中夹滞也。合之于症,乃气阴两虚,痰火内蕴,肝木失达之证也。为拟补气养阴,化痰泻火,疏肝理气之剂。处方: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五味子10克,人参10克,麦冬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青皮10克,黄芩10克,牡蛎10克。
服药4剂,诸证好转;继服30剂,诸证消失,愈。
某医云:本例既为甲状腺炎,为何不用清热解毒之药?既有甲状腺肿大为何不用软坚散结之药?既有肝功异常为何不用保肝之药?答曰:中药何为保肝之药尚无定论可言,怎么谈得上加入保肝之药呢?这姑且不说。至于为什么不加清热解毒药,我主要的想法是本病无热毒之证可言,至于炎症问题,是否可以说是中医的热毒,尚不敢说,因为中医所说的阳虚寒证亦有称为炎症者,既然西医称为炎症并不等于中医的热毒,那为什么一听说是甲状腺炎而用清热解毒之药治疗呢?至于为什么不加软坚散结药的问题,我认为我并不是没有加入软坚散结药,只是用药量比较小而已。由于本证既虚且实,若软坚散结之药太过则正气必伤,而病反难除,此余屡用屡败之教训也。
2.正虚邪微,湿多热少,反复权衡,始见其效
王××,女,32岁。
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咽喉憋胀,心烦气短,头晕失眠半年多。医诊甲状腺炎。先以西药治疗2个多月不效,后又以中药软坚散结之剂配合治疗3个多月亦无明显改善。细审其证,除甲状腺肿大,咽喉憋胀,心烦气短,头晕失眠之外,并见疲乏无力,舌苔薄白,脉象濡缓。综合脉证,思之:脉濡缓者,气阴两虚,痰气郁结也。治宜补气养阴,理气化痰为方。处方:黄芪15克,当归6克,党参10克,五味子10克,麦冬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生地10克。
服药6剂,头晕失眠,心烦心悸,咽喉憋胀等证俱减;继服上方12剂后,咽喉憋胀消失,甲状腺肿大消减大半;又服30剂,诸证消失。
某医问:朱老在给我们讲中药时说:“在外部可见的肿块宜用软坚散结之昆布、海藻、夏枯草、牡蛎、元参、连翘等治之。”而先生却很少用之,其故何也?答曰:本证虽见甲状腺肿大,然从其脉来看却为正虚为主,所以不可以祛邪为主的药物进行治疗,此即所谓扶正即能祛邪之意也。
正文 甲状腺肿瘤
仅知软坚,不知温散,结者更结,坚者更坚
赵××,女,29岁。
右侧甲状腺肿如核桃大1年多。医诊甲状腺良性腺瘤。审其除右侧甲状腺肿大较硬外,并见舌苔薄白,脉弦滑而涩。综合脉证,思之:脉弦者,肝脉也;滑者,痰热也。合之于症,诊为痰热互结,肝郁气滞。拟用理气化痰,软坚散结。处方:夏枯草30克,赤芍10克,橘叶10克,桔梗10克,昆布10克,海藻10克,黄药子6克,连翘10克,瓜蒌30克。
服药30剂,寸效未见。患者云:是否中药不能治此病?答曰:不然也。细思脉虽弦滑而却兼涩。涩脉者,寒也、滞也。寒者当温,正如《内经》所云:“寒者热之”,“结者散之”之谓也。乃于上方中加入干姜6克、白芥子6克。
服药6剂,肿块减少;继服16剂,肿块竞全部消失。
正文 甲状腺结节
软坚散结,需分寒热,以寒作热,其病不解。
杨××,男,55岁。
双侧甲状腺肿大4个多月。医诊甲状腺囊肿。因患者不愿手术,改由中医治疗。某医以理气化痰,软坚散结之中药治疗两个多月不效。审其证见甲状腺肿大如核桃,吞咽时有不利感,且偶见隐隐作痛,舌苔白,脉沉。综合脉证,诊为肝郁气滞,痰血互结证,拟予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处方:柴胡10克,赤芍10克,枳壳10克,香橼10克,佛手10克,玫瑰花10克,代代花10克,元参8克,连翘15克。
服药10剂,效果不著。又思:脉沉不滑不数者,无热可言也。治当以理气化痰为先。处方:柴胡10克,赤芍10克,枳壳10克,香橼10克,佛手10克,玫瑰花10克,代代花10克,元参3克,连翘1克。
服药2剂,吞咽不利感消失;继服6剂,肿块明显缩小;又服4剂,诸证消失。
某医云:前用之方药味全同,而始用不效,后用速效,其故何也?答曰:前方偏凉,后方偏温所致也。
正文 糖尿病
1.肺胃实火,灼津耗液,不求脉证,但予养阴,其病不解
朱××,男,60岁。
烦渴多饮多尿1年多。医诊糖尿病。先予西药内服而症减,但稍一停药即症状如初,乃邀某医以中药养阴生津治之,病情亦不见减。细审其证,除烦渴多饮,尿糖++++之外,并见疲乏无力,恶热,舌苔黄燥,脉滑而数。综合脉证,思之:此消渴之病也。消渴之病河间分其为三,故前人亦称其为三消。今其脉滑数,滑数之脉者,肺胃热炽也,实热当泻,故治宜清肺胃。处方:生石膏60克,黄连10克,黑豆250克。
服药20剂,诸证消失;又服20剂,愈。
2.胶于阴虚之见,固于滋阴生津之治,不去理气,不去化痰,延误病期
时××,男,40岁。
胆囊切除术后1年多来,经常感到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近8个多月来,疲乏无力更加严重,且日渐感到烦渴多饮,心烦失眠,腰腿酸困。经过某院检查,诊为糖尿病。医先予西药治疗3个多月,症状不见改善,继又配合中药养阴生津之剂,除胃脘痞满不适加重外,其他症状不见改善。细审其证,除烦渴多饮,心烦失眠,腰腿酸困,胃脘痞满外,并见经常疲乏思睡而又难于入睡,舌苔白,脉濡缓。综合脉证,思之:消渴之证,自多阴虚津亏,然本证治之何故不效也?《四言举要》云:“脉乃血脉,气血之先,血之隧道,气息应焉。”何不求之于脉。今脉见濡缓。濡缓之脉者痰湿郁滞也,细数之脉者阴虚火旺也,滑数之脉者痰热或胃中实热也。濡缓之脉合之于疲乏酸困,脘痞之证,乃痰湿郁滞之象也,痰湿岂可再予养阴生津以助痰湿,误也。法宜补气养阴,理气化痰。处方:黄芪15克,当归6克,人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生地10克。
服药7剂,烦渴喜饮,心烦失眠,疲乏酸困之状俱减;继服上药14剂,诸证大部消失,尿糖由(++++)转为(一),血糖正常。继服上药2个月,愈。
3.胶于阴虚津亏之见,固执滋阴生津之治,不求脉证,但求病名,因循不治
范××,男,58岁。
烦渴多饮,多食多尿1年多。医诊糖尿病。先予西药治疗4个多月不效,继又配合中药养阴生津之剂,非但诸证不减,尿糖一直持续在(++++),而且近两个多月来,发现尿蛋白(++),时有红、白细胞,颗粒管型。医欲加入激素治疗,又恐使糖尿病更加严重,乃要求患者但用中药治疗。细审其证见除烦渴多饮,多食多尿之外,并见疲乏无力,腰背酸困,心烦失眠,舌苔白而稍腻,脉濡缓而尺脉反弦。综合脉证。思之:濡缓之脉见于久病者为气阴俱虚,痰湿不化也,尺脉弦者肾阳不足也。治宜补气养阴,理气化痰,佐以温肾。处方:黄芪15克,当归6克,麦冬10克,党参10克,五味子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生地10克;同时配服:肾康灵,一次4粒,一日3次。
服药7剂,诸证大减;继服25剂,诸证消失,尿常规(一).后果愈。
某医云:糖尿病本为难治之病,治之尚难取效,而又合并糖尿病性肾病则更难取效,今本例未用任何西药,而其效却如此之显著,其故何也?答曰:不管是糖尿病,还是糖尿病性肾病都是比较难治的疾病,这在西医、中医恐怕都是如此。至于为什么不合并西药有效,我认为原因有三:一辨证准确,论治有方。二没有中、西药的相互拮抗。三没有中药之间的相互拮抗。
4.胶于消渴阴虚之见,固执养阴之治,膈间支饮,津不敷布,久治不效
国××,男,57岁。
口渴多饮多食,日渐消瘦7年多。医诊糖尿病。先用西药治疗半年,症状明显好转,尿糖亦由(++++)降至(+),但出院之后不久,症复如前,尿糖亦很快由(+)增至(++++),配合中药养阴生津之剂治之,开始时症状有所改善,但2个月后,症状又复如初。其后遍请名医,前后6年余,症状一直不见缓解。最近1年多来,非但糖尿病不见改善,而且视力逐渐下降,并曾突然失明两次,经眼科检查,诊断为早期白内障、眼底出血。近5个月来,又逐渐发现两腿麻木疼痛,行动不便。经神经科检查诊断为末梢神经炎。为此不得不再住院1年余,但至今诸证不但未见改善,反而日渐严重。最近1个多月以来,两下肢几乎不能活动,且发现纳呆食减,恶心呕吐,经过检查诊断为糖尿病酮中毒。基于住院治疗越来越重,一怒之下,停止服用任何药物,其后又在家属的劝说下,邀请中医治疗。细审其证见口渴喜饮,饮水稍多即吐,脘痞纳呆,下肢麻痛瘫痪,视物模糊,舌苔黄白,脉弦紧而数。综合脉证,思之:口渴喜饮,饮多则吐,水逆证也。脉弦紧者寒也,结也,数者,热也。紧数相搏,寒饮停聚凝结化热也。证脉相参,为寒饮结滞,郁而化热,津液不得敷布也。治宜苦辛并用,化饮散结。处方:防己10克,桂枝10克,人参10克,生石膏15克,茯苓10克,牡蛎6克。
服药3剂,诸证稍减。此时某医及家属云:中药力缓,中药只能改善症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如果不用西药将会不堪设想。但患者不听劝告,仍只服中药。继服上药20剂,两下肢疼痛麻木瘫痪竟消失,且恶心呕吐亦解。加元参10克,服药2月,药进60剂,诸证消失,唯因白内障视力仍较差。
5.仅执症辨,不审脉色,不管寒热,但施冰雪,郁其阳气,津不敷布
张××,男,29岁。
口渴多饮,疲乏无力,日渐消瘦1年多。医诊糖尿病。先以西药治疗半年多无效,后又配合中药养阴生津、人参白虎等不但症状不减,反而日渐感到胃脘痞满。细审其证,除口渴喜饮,消食易饥,胃脘痞满外,并见消瘦乏力,皮肤干燥,面色微赤,舌苔白,脉弦紧。综合脉证,思之:脉弦紧者,寒也,结也,饮也。合之于症,乃寒饮结于中焦膈间,郁久化热也。治宜苦辛通降,斡旋气机,化饮生津也。处方:防己10克,桂枝10克,人参10克,生石膏12克,茯苓10克,芒硝3克。
服药12剂,口渴多饮大减,精神倍增,体重亦增9千克,尿糖由(++++)降至(±)。
某医云:患者本未叙述有大便秘结,而先生却加芒硝者何也?答曰:芒硝非仅能软坚通便,亦且能软坚散结祛痰,此仲景之法也。《金匮要略》之于“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的用芒硝于治痰饮病,就在于此也。
6.胶于养阴,助其痰饮,郁其肝脾,升降失序,病证因剧
高××,男,25岁。
患糖尿病2年多。医先予西药治疗不效,继又配合中药养阴生津之剂而加剧。近2个多月以来,突然发现频繁呕吐,心烦心悸。医诊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住院治疗2个多月诸证不减。细审其证,除频频恶心呕吐外,并见头晕头痛,心烦心悸,胃脘满痛,拒按,舌苔黄白而腻,脉弦紧而数。综合脉证,思之:脉弦紧者,肝也,寒也;紧数相兼者,寒实相结也。胃脘胀痛拒按者,实也。合之于症,乃肝胃不和,寒实结滞,郁而化热也。法宜疏肝和胃,消积导滞。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人参10克,黄芩10克,干姜4克,甘草6克,大枣4个,苍术15克,厚朴10克,陈皮10克,肉桂6克,大黄3克。
服药2剂,呕吐大减,脘痞而痛减轻,饮食增加;继服6剂,呕吐消失,它症亦减七八,酮尿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