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民国三年(1914)九月二十三日至十二月
类别:
其他
作者:
胡适字数:2493更新时间:23/03/02 14:13:31
韦莲司女士归自纽约,以在纽约美术院所见中国名画相告,谓最喜马远《山水》一幅。此幅余所未见,他日当往访之。纽约美术院藏中国名画九十幅,中多唐宋名品。余在彼时,心所注者,在摩根所藏之泰西真迹二十九幅,故不及细观他室,亦不知此中乃有吾国瑰宝在也。今承女士赠以院中中国名画目录一册,内如唐裴宽《秋郊散牧图》,宋夏珪《山水》(疑是仿本),元赵子昂《相马图》,及《宋神宗赐范文正画像》,(上有熙宁元年勅,乃伪作也。范仲淹死于仁宗皇佑四年〔一○五二〕,熙宁元年〔一○六八〕在十六年后了。疑此像亦是伪品。十九年二月廿五日记。)皆甚佳。又有东晋顾虎头(长康)《山水》一幅,当是伪作。
一五、国家主义与世界主义
(十月廿六日)
人人皆得恣所欲为,惟必不可侵犯他人同等之自由。
即“我之自由,以他人之自由为界”是也。则犹有所限制也。至于尼采则大异矣。其说亦以竞争生存为本,而其言曰:
自尼采之说出,而世界乃有无道德之伦理学说。尼氏为近代文豪,其笔力雄健无敌。以无敌之笔锋,发骇世之危言,宜其倾倒一世,--然其遗毒乃不胜言矣。文人之笔可畏也!
讷博士新自欧洲归,当战祸之开,博士适居英伦,与安吉尔之徒日夜谋所以沮英人之加入战事,皆无效。比利时既破,博士冒险至欧陆访察战国实情,故博士知战事甚详。博士谓余曰:
博士之言如此。老子闻之,必曰是也。耶稣、释迦闻之,亦必曰是也。老子之言曰:
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又曰: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
又曰: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耶稣之言曰:
人则告汝矣,曰,抉而目者而亦抉其目,拔汝齿者汝亦拔其齿。我则诏汝曰,毋报怨也。人有披而右颊者以左颊就之;人有讼汝而夺汝裳者,以汝衣并与之;人有强汝行一里者,且与行二里焉。
此二圣之言也。今之人则不然。其言曰弱肉强食,曰强权即公理,曰竞争者,天演之公理也,曰世界者,强有力者之世界也。此亦一是非也,彼亦一是非也,古今人之间果孰是而孰非耶?
一六、“一致”之义
(十月廿六日)
一七、读葛令《伦理学发凡》与我之印证
(十月廿七日)
一八、周诒春君过美之演说
(十月三十日)
清华学堂校长周诒春君过此,此间同学开会欢迎之。周君演说,略曰:“诸君毕业,可归即亟归,勿久留此,须知中国需才急也。”此言乃与余平日所持“毋欲速”,宜久留习高等学问,学不厌深之意均反。周君又言留美归国学生之大病:“一曰自高声价”,是也;“二曰不切实用”(fallshortofrealpracticality)。其所举不切实用之例,如“不知运动场规则,不知踢球场广袤,不知议事秩序”,似近于细碎。
一九、《李鸿章自传》
(十月三十日)
二○、演说之道
(十月三十日)
演说的规则:一、先要知道“演说术”(oratory)已不合时宜了;二、先把你要说的话一一想好;三、把事实陈述完了,就坐下来;四、不要插入不相干的笑话;五、不要管手势、声音等等;六、个个字要清楚;七、演说之前不要吃太饱,最好喝杯茶,或小睡;八、小有成功,不可自满;当时时更求进步。
此一则见杂志,记演说之道,甚合吾平日所阅历,附记于此。
二一、近世不婚之伟人
(十一月二日)
吾尝倡“无后”说,今录近世不婚之伟人如下:
哲学家笛卡儿(descartes)
巴士卡尔(pascal)
霍布士(hobbes)
陆克(locke)
文学家福尔特儿(voltaire)
加富尔(cavour)
二二、“容忍迁就”与“各行其是”
(十一月三日)
韦莲司女士语余曰:“若吾人所持见解与家人父母所持见解扞格不入,则吾人当容忍迁就以求相安乎?抑将各行其是,虽至于决裂破坏而弗恤乎?”此问题乃人生第一重要问题,非一言所能尽,余细思之,可得二种解决:
次请言西方近世之说,其说曰:“凡百责任,以对一己之责任为最先。对一己不可不诚。吾所谓是,则是之,则笃信而力行之,不可为人屈。真理一而已,不容调护迁就,何可为他人之故而强信所不信,强行所不欲行乎?”此“不容忍”之说也。其所根据,亦并非自私之心,实亦为人者也。盖人类进化,全赖个人之自荩。思想之进化,则有独立思想者之功也。政治之进化,则维新革命者之功也。若人人为他人之故而自遏其思想言行之独立自由,则人类万无进化之日矣。(弥尔之《群己权界论》倡此说最力,易卜生之名剧《玩物之家》亦写此意也。)
吾于家庭之事,则从东方人,于社会国家政治之见解,则从西方人。
二三、印度“月中兔影”之神话
(十一月三日)
韦女士与余行月光中,因告余以印度神话“月中兔影”。其言甚艳,记之:
当婆罗门打达王时,佛降生为兔,居林中,有三友:一猿,一獐,一獭,皆具智慧。兔屡教三兽布施守斋期。一日逢斋期,四兽各出觅食。猿得檬果,獐得肉,獭得鱼。兔自思:“若有人问我乞食,吾所食惟草耳,何以应之?”转念:“果有乞食者,当舍吾身与之。”
奇事将现于下界,则天上帝座骤暖。天帝(sakra)下视见兔,思试其诚否,乃化为沙门,先乞食于三兽。三兽各施所得,沙门皆却之,乃乞食于兔。兔自喜舍身有缘,乃告之曰:“沙门,吾今日所布施不同往日。汝且拾柴生火,然后告我。”沙门以生炭作火,火然乃告兔。兔大欢喜,欣然踊身入火中。
火乃不灼其身,兔骇问。沙门乃告之曰:“我非沙门,乃天帝来试汝道行耳。今汝果诚心,汝之行,宜令天下人知之,永永无忘。”
帝乃拔一山,捏之,以其汁作墨,图兔形于月中。此月中兔影所由来也。
二四、理想贵有统系
(十一月四日)
吾近来所以不惮烦而琐琐记吾所持见解者,盖有故焉。吾人平日读书虽多,思想虽杂,而不能有有统系的理想,不能有明白了当之理想。夫理想无统系,又不能透澈,则此理想未可谓为我所有也。有三道焉,可使一理想真成吾所自有:
一曰谈话友朋问答辩论,可使吾向所模糊了解者,今皆成明澈之言论。盖谈话非明白透澈不为功也。
二曰演说演说者,广义的谈话也。得一题,先集资料,次条理之,次融会贯通之,次以明白易晓之言抒达之;经此一番陶冶,此题真成吾所有矣。
二五、吾国“月中玉兔”之神话
(十一月五日)
吾国古代亦有“月中玉兔”之神话,今约略记之:
西王母授后羿(此羿乃帝尧之臣。“十日并出,尧命射之,应手而没”。)不死之药,羿妻姮娥窃之而逃,奔月中化而为蟾蜍。张平子(衡78-139a.d.)《灵宪》有此说。
《淮南子·精神训》亦曰:“日中有踆乌,月中有蟾蜍。”《尔雅》注:“蟾蜍似蛤蟆,居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