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民国三年(1914)十二月十二日至四年(
类别:
其他
作者:
胡适字数:1262更新时间:23/03/02 14:13:32
〔中译〕当远东的贸易不断受到威胁之际,向来以结盟为其外交政策主导原则的日本,在她的盟国请求援助时,则不可能不答应这个请求,而尽她应尽的一份责任。此外,政府认为德国的利益与日英结盟的利益是相对立的。她在远东的一隅为其强有力的行动占据一个基地,不仅对维持东亚持久和平是一个严重的障碍,而且也与我们帝国最直接的利益相冲突。因此政府决定答应英国的请求,而且决定在必要时采取与德国政府相敌对的行动,一经获得天皇批准,政府即与英国互通这个决定。在完全坦诚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之后,最后一致同意采取这样的步骤,正是为了保卫日英盟约所规定的利益所必需的。
一七、本校学生的文学团体
(二月四日)
一八、《李鸿章自传》果出伪托
(二月四日)
一九、矛盾
(二月六日)
forthepublic
〔中译〕矛盾
--为大众而作
他赢得二十多枚勋章,
因为他枪杀了数百个人,
为此而向他授勋,
奖励他去杀更多的人。
这一位却只杀了一个,
为了一张牌一时性起,
因此在太阳升起之际,他将被
高高地挂在监狱院子当中吊死。
这样你也许会要纳闷,
为什么他要死于日出时分,
在杀一个与杀许多之间,
竟然有如此巨大的矛盾!
--约瑟夫·丹·米勒
二○、《战时新妇》
(二月六日)
二一、“室中摄影”两帧
(二月六日)
吾喜摄影而不能工,以不能多费时日于此也。近得二影,皆室中所摄,颇不恶:
一为哈佛世界会午餐之图。余在康桥时,哈佛支会职员招余餐于哈佛大餐室之别室,席终,纳博士以余所携摄影器为摄此影。此影光影得宜,大有画意,可谓佳作,不独为四海兄弟一时胜集之纪念已也。
二二、记新闻两则
(二月六日)
今日(二月六日)报载两事,可记也:
一为美国海军费案之通过。全案共需美金一四一,一八九,七八六元。
〔中译〕“这一天不会太远,”卡匿奇先生说,“一个人死后还留下万贯家财,那么他死时将无人哀悼,无人纪念。这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财富,不管他身后如何处置,终究只是一团废物。人们自会有一句话来裁决他:‘作为富翁而死是毫无价值的。’”
洛氏则奄奄无生气,体弱故也。洛氏吾未之见,卡氏去年在此演说吾尝见之,其人短小精灵,望之不似陶朱之流也。
二三、裴伦论文字之力量
(二月)
〔中译〕语言是看得见的东西,一滴墨水
像露珠滴在思想之上,
它使无数人展开了思维的翅膀。
--裴伦:《唐璜》
二四、与普耳君一段文字因缘
(二月)
前记自纽约归,车中读一文论“不争之道德”(本卷第一一则,五二七页),归后作长书投之作者普耳君(frederickj.pohl),表吾之同意。其人得之,甚感吾意,今日答一长书,遂订交焉。
吾书之大旨如下(录原书一节):
〔中译〕在我看来,当今世界迫切的需要就是彻底废除过分的自我至上。当今的道德过于推崇自我中心。自我保存的思想很少遭到批评,自然许多出于私利的考虑都借着自我保存的名义得以进行,而且许多罪恶也以它的名义而发生!为了改正这个积习已久的错误,我们应尽力拓展现时这个自我观念,推翻自我保存的迷信,不应以它为最高的本能,而应采取不争主义的态度,不应抱谋私利的态度,而应采取正义的态度。这种不应是被迫的,而应是自觉自愿的。我以为世界的拯救应从那些久已被人忘却的真理中去寻找……
(二月二日)
普君答书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