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法兴衰沿革说略附录:佛教大事表

类别:其他 作者:梁启超字数:1393更新时间:23/03/02 14:17:57
表例: 一、表至唐末而止,以后无大事也。 二、年代用西历,省混杂,便省览,惟诸帝纪元仍附注于下。 三、年代不能确考者,下附疑号(?)。 二四七 (吴赤乌十)立建初寺,江南有寺之始 二五三 (吴建兴二)支谦卒,谦译经百种 二六○ (魏景元元)朱士行出家,汉地沙门之始 二六六 (晋秦始二) 法护始译经 二六九 (秦始五)《方等泥洹经》初出(护译) 二七二 (秦始八)《道行般若》再出(护译) 二八八 (晋太康九)《法华》初出(护译)、《光赞般若》初出(护译) 二九一 (晋元康元)《放光般若》再出(竺叔兰译) 三○二 (晋太安元)《维摩诘经》再出(护译),护卒(?) 三七七 (苻秦建元九)道安入长安 三八四 (晋太元九)惠远入庐山 三八七 (建元十九)《阿毗昙》初出(道安监译) 三八九 (建元二十一)道安卒 三九七 (晋隆安元)《中阿含》、《增一阿含》出 三九九 (隆安三)法显往印度 四○○ (姚秦弘始二)鸠摩罗什至长安 四○二 (晋元兴元)智猛往印度 四○三 (秦弘始五)《摩诃般若》三出(什译) (晋元兴二)《阿毗昙毗婆娑》初出(觉铠译) 四○四 (弘始六)《百论》出(什译) 四○五 (弘始七)《大智度论》出(什译) 四○六 (弘始八)《法华》定本出、《维摩诘》定本出(什译) 四○八 (弘始十)《小品般若》三出、《十二门论》出(什译) 四○九 (弘始十一)《中论》出(什译) 四一一 (弘始十三)《成实论》出(什译) 四一二 (弘始十四)罗什卒 (凉玄始元)昙无谶至凉 四一三 (弘始十五)《长阿含》出(佛念译) 四一四 (凉玄始三)《涅磐》定本出(谶译)  (晋义熙十) 惠远结白莲社念佛 四一六 (义熙十二)法显归国 四一七 (玄始五)《大集》出(?)(谶译) 四一八 (义熙十四)《大般泥洹》三出(?)(法显译) 四二○ (宋永初元) 晋初《华严》出(佛驮译) 四三五 (宋元嘉十二)《楞伽》定本出(求那译) 四四六 (魏太平真君七)魏焚佛经,坑沙门 四五二 (魏兴安元)魏复佛法 五○○ (魏景明元)菩提流支至洛阳 五○四 (梁天监三)武帝集道俗二万人发愿皈佛法 五一一 (魏永平四)《十地论》出(流支译) 五一六 (魏熙平元)遣宋云、惠生求经于印度 五一九 (梁天监十八)慧皎著《高僧传》成 五二二 (魏正光三)惠生等赍经百七十部归 五二七 (梁大通元)达摩至建业 五五三 (梁承圣二)《大乘起信论》出(直谛译) 五六三 (陈天熹四)《摄大乘论》、《俱舍论》出(真谛译) 五七二 (周建德元)周废佛道二教 五七五 (陈太建七)智珝初入天台 五九四 (隋开皇十四)敕法经等撰《众经目录》 五九七 (开皇十七)智珝卒 六二四 (唐武德七)傅奕前七上书请废佛法,不报 六二八 (唐贞观二)玄奘适印度 六四五 (贞观十九)玄奘归国始译经,《显扬论》出 六四八 (贞观二十二)《瑜伽师地论》出 六五○ (永徽二)《俱舍论》再出 六五九 (显庆四)《大毗婆沙论》出、《成唯识论》出 六六三 (龙朔三)《大般若经》出(以上俱玄奘译) 六六四 (麟德元)玄奘卒 六七四 (上元元)惠能受衣钵于弘忍 六七六 (仪凤元)惠能在曹溪开演宗门 六八二 (永淳元)窥基卒 六九四 (武周证圣元)义净适印度 七○○ (武周久视元)唐译《华严》出(难陀译,法藏同译) 七○一 (武周大圣元)法藏始在长安讲新译《华严》 七○五 (唐神龙元)《佛顶首楞严》出(密帝、房融同译) 七一二 (先天元)惠能卒 七一四 (开元二)无畏至京师 七三○ (开元十八)智■撰《开元释教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