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史_22 吕思勉(秦)
类别:
其他
作者:
吕思勉字数:2489更新时间:23/03/02 14:21:24
顾名思义,彩绘陶就是在陶器上加以彩绘,盛行于战国,到西汉仅用于墓葬中的随葬明器,但图案构成和色彩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汉代厚葬之风盛行,因而彩绘陶的制作达到了极盛,在全国许多地方的汉墓中都出土有大量的彩绘陶,仅洛阳烧沟一处,新中国成立以来,即出土汉代彩绘陶780多种。彩绘陶的纹饰大体上和同时期的漆器,纺织品上图案有着相同的地方,多以几何纹、植物纹和动物纹样组合起,有规律地组成带状,富有生活气息。
在色彩配置上,有极高的装饰意趣,运用颜色的方法很多,一般以红与黄、黑与白互为主宾,混合使用。这四种颜色本来都是最强烈的对比色,所以彩绘陶器的色彩感十分强烈而鲜明。常见的彩绘陶造型有壶、盒、盆、碗、炉、奁等各种生活器皿,而以壶为最常见。河南洛阳出土的 老虎双凤彩绘陶壶 是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釉陶是指涂有黄绿色低温铅釉的一种陶器,因而又称铅釉陶,大约在西汉初,陕西关中地区首先烧制釉陶成功。西汉中期以后,这种釉陶的制作普遍盛行起来。它的主要色剂是铜和铁,在氧化气氛下烧成,铜使釉料呈现出美丽的翠绿色,铁呈黄褐色和棕红色。铅釉陶因火度较低,烧成温度为800℃左右,不宜实用,和彩绘陶一样,也是用以随葬的明器。北方地区釉陶的釉作浓黄色或浓绿色,在宝鸡一带还发现一些同时施用黄、褐、绿三色釉的器物,色调配合十分新颖。这种复色釉的原理为后代的 唐三彩 奠定了基础。北方地区盛行铅釉陶,南方地区则盛行薄釉硬陶,其烧制时火度高,釉质较硬,釉作浅黄色或淡绿色,多数是薄釉,近似于洒上的,很接近瓷器,它是青瓷发展过渡的产物。其代表作品有咸阳石桥乡任家嘴及兴平陈阡村西汉墓出土的浮雕云山鸟鲁纹绿釉陶樽,河南济源织城四涧沟西汉墓出土的棕红釉熊戏座陶灯盏、骑马俑及绿釉执盾俑,西安东汉墓出土绿釉陶水榭及河南灵宝汉墓出土绿釉陶六博俑等。
商周时代已经萌芽的原始瓷于秦汉初期在越国故地复兴。汉代的早期瓷器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在东汉的中后期已经进入了完成阶段。这种早期瓷器以青瓷为主。建国后,在浙江的上虞、余姚、宁波、永嘉等地发现了大量的东汉窑址,其研究成果表明,东汉中晚期,在制瓷的科学技术上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条件。浙江窑场普遍采用依山坡地形而筑的长大的龙窑,提高窑温到1300℃左右,同时也选用了高岭土一类的制瓷原料,氧化铁含量较高,能在较低的火度中烧出具有强度、硬度较高的瓷器,这是我国陶瓷史上划时代的伟大成就。当时早期青瓷的品种有壶、钟、罐、碗、盏、盘、瓿等,还有少量的砚、唾壶、五联罐、耳杯等。早期青瓷普遍存在上釉不匀的毛病,只有弦纹、波纹等简朴的装饰,在艺术上尚未形成自己的风格。在南方除浙江、江苏外,广东、湖南、江西、四川、贵州等地也都有青瓷的发现。在北方,河南信阳擂鼓台,洛阳中州路浇沟等汉墓中也发现有早期青瓷,但未发现窑址。
(九)汉代玉雕工艺
汉代玉雕技艺精湛,水平杰出。汉代的治玉技术基本上是继承战国时代的技艺而有很大的提高。汉代以前的玉雕大多以造型为主,汉时则发展了透雕、刻线、浮雕、粟纹等多种装饰加工方法。根据器形和用途,仅代的玉器可分作下列几类:一为礼品,有璧、圭等。在秦以前作为礼器的璜、琥,已作为饰物之用了。河北满城一号墓出土的玉璧有25件,玉圭3件,均属此类。天津博物馆所藏的白玉双螭谷纹璧,璧身满布粟纹,璧的上半镂雕动物卷草,精巧玲珑。
二为葬玉,用为明器。有玉琀,作蝉形,放在死者口中。另外还有玉豚,用玉豚殉葬的习俗从两汉一直延续到隋代。最为费工费料的是用来包裹帝王后妃的及显贵们尸体的金(或银、铜)缕玉衣,是用玉片根据死者的体型大小,爵位高低,分别用金丝或银丝、铜丝连缀而成,其用意是希望尸体不朽以利成仙。最著名最完整的首推1968年在河北满城陵山刘胜夫妇墓出土的两件 金缕玉衣(又称 玉匣 )。刘胜玉衣长1。88米,共用玉2498片,其妻窦绾的玉衣长1。72米,用玉2160片,薄玉片为长方形,四角穿孔,用纯金丝连缀成头至脚的玉石衣裳,穿缀粘贴十分牢固,结合紧凑,连为一气,十分美观,真可谓金玉联合的大型工艺三为日用品、装饰品,有玉灯、玉钫、玉佩、玉鸠杖首、玉杯、王刚卯、玉镯、玉带钩、玉剑饰等。这一时期最为流行的是刚卯和玉剑饰。刚卯是一种随身佩带的长方形玉,常刻以咒语,兼有驱疫避邪之意。玉剑饰在战国时已经产生,这时更为流行,其上多雕螭纹。如在广州象岗山南越王赵昧墓中的玉剑具上,雕饰有螭虎纹,通过高低起伏,回环倚侧的形式处理,产生忽隐忽现,变幻无穷的艺术效果,十分耐人寻味。
四为浮雕和圆雕的美术品,主要是供贵族赏玩的玉器。西汉玉雕的杰出代表作是1966年在陕西咸阳北郊出土的羽人骑天马玉雕。其质料为洁白润泽的羊脂玉,以圆雕形式雕琢而成。玉马昂首扬尾,作奔跃状,上骑一人,束巾短衣,双手紧拉鬃毛。玉马下有云状托板相连。马的姿态富有动感,而云状托板,又增加了画面的安定感。该处还出土了玉辟邪、玉熊等作品,造型都极古朴精美。东汉玉雕的杰作当推陕西宝鸡北郊东汉墓出土的玉辟邪,高18。5厘米,造型格外威武雄奇,那昂首嘶鸣的姿态仿佛有震天撼地的力量,不愧为一件杰出的珍品。此外,北京丰台和山东即墨出土的玉舞人的那飘拂的双袖和优美的舞姿,也反映了汉代玉雕的高度艺术水平。
十、结语
秦汉时期艺术的表现手法虽各有不同,但却具有共同的风格,那雄阔浑朴却不失华美精致,厚重写实却无板滞陈腐之态,而有着生动活泼的意态和神秘奇伟的幻想。毋庸讳言,秦汉艺术仍然处在草创阶段,某些形式和手法尚难能适应丰富的社会内容的表达,不免带有幼稚、粗糙、简单和拙笨的特点,但其所包含的底蕴却无比丰厚,特别是那种雄壮奔放的气势、生动活泼的情态、神奇幻想的境界、运动迅捷的韵律和冲涌旺盛的激情,反而因其手法的简练和稚拙而越显得优越和高明,以至于令后代艺术难以企及。
秦汉时期的艺术上承春秋战国,下启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它在纵向上对先秦艺术进行了成功的汲取与精炼,在横向上对四邻艺术进行了合理的吸收与融汇,从而形成壮阔豪放,自由率真的艺术特色。一言以蔽之,秦汉时期的艺术为中华民族艺术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