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红烛(序诗)

类别:其他 作者:闻一多字数:724更新时间:23/03/02 14:23:36
   阅读指导   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并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底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底梦,   烧沸世人底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底花儿,   结成快乐底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这首诗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红烛要烧,烧破世人的空想,烧掉残酷的监狱,靠自己的燃烧救出一个个活着但不自由的灵魂。在诗歌形式上,诗人极力注意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以和诗中要表达的情感相一致,如:重复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整等等。诗人所倡导的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的主张在这首诗中有一定的体现。可以说,闻一多融汇古今、化合中外的诗歌形式,以强烈的情感表达和追求精神开辟了中国一代诗风,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诗人去耕耘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