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癖块痞结
类别:
其他
作者:
薛铠字数:1323更新时间:23/03/02 14:36:09
钱仲阳云:癖块者僻于两胁,痞结者否于中脘。此因乳哺失调,饮食停滞,邪气相搏而成;
或乳母六淫七情所致。古人多用克伐,痞癖既久,饮食减少,脾气必虚,久而不愈。必先以固胃气为主,使养正则积自除。若欲直攻其结,不为不能善消,抑亦损其脾土,凡脾土亏损,必变症百出矣。当参各类及随见症而主治之。
治验一小儿患痞癖,服槟榔、蓬术、枳实、黄连之类,痞益甚。余曰:此脾经血虚痞也,不可克伐。遂用六君子加当归数剂,胃气渐复,诸症渐愈。乃朝用异功散加升麻、柴胡;夕用异功散加当归、芍药而愈。
一小儿素嗜肉食腹痛,大便不调。半载后右胁结一块,三月后左胁又结一块,腹胀食少作渴,小便赤涩,大便色秽。又半载后颔下亦结一核,妄服消块行滞等药,而元气益虚。用四味肥儿丸、五味异功散之类,热渴渐止,腹胀渐可;佐以九味芦荟丸,结核渐消;后用四君子为主,佐以四味肥儿丸之类,三月余而痊。
一小儿停食吐泻后饮食不节,作泻腹痛膨胀,腹中结块作渴,发热龈烂口臭,服消导克滞之药而前症益甚,形体益瘦,视其面色,黄中隐青,乃脾土亏损而肝木所侮也。法当调补中气,兼平肝木,遂用冲和汤及大芜荑汤之类,半载而愈。
一小儿患痞结,服克滞之药。余谓属形病俱虚,当补中气。彼不信,仍行克伐,遂致虚火上炎,齿龈蚀烂,颔下结核。余用大芜荑汤及异功散加减用之而安。
一小儿患痞结,久而四肢消瘦,肚腹渐大,寒热嗜卧,作渴引饮,用白术散为主,佐以四味肥儿丸,月余诸症渐愈。又以异功散加当归,并六味地黄丸,又月余而愈。
一小儿患痞结,身热如火,病状多端,不可尽述,朝用五味异功散,夕用四味肥儿丸,月余诸症稍愈,佐以地黄丸,自能行立。遂朝用地黄丸,夕用异功散及虾蟆丸,数服而愈。
【挨痞丸】 治乳癖谷症,腹中块痛。
代赭石(火 ,醋淬,研细) 青皮 木香 蓬术(煨) 生地黄(各三钱) 巴豆(去油净,六钱)
上为末,醋糊丸,麻子大。每服二三丸,食后姜汤下。
【甘遂破结散】
甘遂(二钱五分,煨黄) 青皮(焙) 黄芩(炒) 大黄(炒。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煎服。仍量儿加减,利后以粥补之。
【进食丸】 治乳食不消,心腹胀满,壮热喘粗,呕吐痰逆,肠鸣泄泻,或食症乳癖, 气痞结,并皆治之。
【巴豆霜】
当归(米泔浸炒) 朱砂 代赭石(醋 七次) 枳壳(炒) 木香(各五钱) 麝香(一分)
上为末,糊丸,麻子大。每服一二丸,温米饮下,更量儿加减。
【枳术丸】
白术(四两) 枳实(二两)
上为末,荷叶包煨烂饭为丸,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白滚汤下。
【阿魏膏】 治一切癖块痞结,更服胡连丸。
羌活 独活 玄参 官桂 赤芍药 穿山甲 生地黄 两头尖 大黄 白芷 天麻(各五钱)
槐柳桃枝(各三钱) 红花(四钱) 木鳖(十枚去壳) 乱发(如鸡子大一团)
上用香油二斤四两,煎黑去渣,入发煎化,仍去渣,徐下黄丹,煎软硬得中,入芒硝、阿魏、苏合香油、乳香、没药各五钱,麝香三钱,调匀即成膏矣。摊贴患处,内服丸药,黄丹须用真正者效。凡贴膏药,先用朴硝随患处,铺半指浓,以纸覆上,用热熨斗熨良久,如硝耗,再加熨之,二时许方贴膏药。若是疳积,加芦荟末同熨。
【六味地黄丸】(方见肾脏)
【四君子汤】
【异功散】
【六君子汤】(三方见内钓)
【四味肥儿丸】(方见呕吐)
【大芜荑汤】(一名冲和汤)
【虾蟆丸】
【九味芦荟丸】(三方见疳症)
【白术散】(方见积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