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译文】
类别:
其他
作者:
刘尚慈译注字数:974更新时间:23/03/24 10:05:56
鲁桓公二年,春天,周历正月,戊申这天,宋国华父督杀害了他的国君宋殇公与夷,“及”宋国大司马孔父。“及”是什么意思?就是连累。弑杀国君的事很多,除了孔父就没有受连累被杀的人吗?回答说:“有。仇牧、荀息都是受连累被杀的人。”除了仇牧、荀息就没有受连累的人了吗?回答说:“还有。”既然还有,这里为什么要记载孔父受连累的事呢?因为孔父贤良。孔父有什么贤良?孔父可以说义形于色。义行于色是什么意思?华父督准备杀害宋殇公,只要孔父还活着并站在朝廷上,那么宋殇公就不可能被抓住并遭杀害。因此华父督先攻打孔父的家,宋殇公知道如果孔父死了,自己一定会死,就跑去救援孔父,于是他俩都死在那里。孔父表情严肃地站在朝廷上,就没有人敢于过去把灾难加在他的国君身上,孔父可以说是正义之气都流露在脸上了。
滕国国君来鲁国朝见鲁桓公。
三月,鲁桓公在宋国的稷这个地方会见齐僖公、陈桓公、郑庄公。他们共同促成宋国的大祸乱。《春秋》对鲁国国内的大恶行总是避讳的,这里标明鲁国的罪恶并说出来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事发生得太久远了。在孔子能看到的时代已有不同的说法,在孔子听到的时代说法也不相同,更何况是在孔子听到传说的时代呢,那更有不同的说法了。鲁隐公离孔子也很远,为什么要为他避讳呢?因为鲁隐公贤良而鲁桓公卑贱。
夏天,四月,鲁国从宋国取得郜国的大鼎。这是从宋国取来的,为什么叫做郜鼎呢?器物的名称都用原定的本名,土地的名称跟从它的主人。器物为什么都用原定的本名,土地为什么跟从它的主人呢?因为器物给了人,并非占有了就是他的了,这个鼎就是当初宋国用不正当的手段从郜国夺来的,所以人们仍然叫它郜鼎。至于土地给了人,就不一样了,瞬间就已成为他所有。那么随意夺取的就可以为占有者所有吗?回答是:“不行。”为什么呢?这就好像楚王以妹妹为妻子,这个妻子的名份任何时候都不会得到人们的承认。
戊申这天,把郜鼎送进鲁国的太庙。《春秋》为什么要记载这事呢?为了谴责。谴责什么?谴责鲁桓公趁着宋国的祸乱,接受华父督的贿赂,并把贿赂物送进太庙,这是不合于礼的。
秋天,七月,纪国国君来鲁国朝见鲁桓公。
蔡侯和郑伯在邓这个地方会见。二国相会一般是不说会见的,这里说会见是为什么呢?因为邓人也参加了会见。
九月,鲁桓公认为杞国不敬而入侵杞国。
鲁桓公与戎人在唐这个地方盟会。
冬天,桓公从唐地回到国都。
桓公(元年~十八年) 桓公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