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译文】
类别:
其他
作者:
刘尚慈译注字数:800更新时间:23/03/24 10:06:00
鲁桓公十一年,春天,正月,齐国人、卫国人和郑国人在恶曹这个地方盟会。
夏天,五月,癸未这天,郑庄公寤生死了。
秋天,七月,安葬郑庄公。
九月,宋国人拘囚了郑国的祭仲。祭仲是什么人?是郑国的宰相。为什么不称呼他的名字呢?认为他贤能。祭仲有什么贤能之处呢?认为他是个懂得权变的人。为什么说他懂得权变呢?从前,郑国国都在留这个地方,到郑武公时,郑武公对邻国国君有好处,就与郐公的夫人私通,后来趁机灭了郐国,并把郑国国都迁到郐,然后把留这个地方作为下都。郑庄公死后安葬完毕,祭仲准备到留这个下都去视察,路过宋国,宋国雍氏宗人就拘囚了他,对他说:“你一定要替我们把太子忽逐出郑国,改立公子突为国君。”如果祭仲不服从他们的命令,那么郑国国君一定会死,郑国一定会亡。如果服从他们的命令,那么郑国国君就可以用生换取死,郑国也能用存换取亡。只要稍稍缓和一点,慢慢图谋,那么公子突仍然可以因为这个缘故而被逐,太子忽也可以因此而返回郑国。如果达不到逐出公子突,让太子忽回国的目的,祭仲就会受到逐君之罪的困扰。最后祭仲答应了宋国人的要求,郑国得到保全。古代有权变的人,就像祭仲这样有权变。“权变”是什么意思?权变就是与常规相对的,有很大益处的行为。权变的施行就是置人于死地的事不能做。施行权变是有原则的:自己贬损自己来施行权变,不损害别人来施行权变。杀害别人而使自己活着,灭亡别人的国家而使自己的国家保存,这是君子不会做的。
公子突回到郑国。为什么称公子突的名字呢?因为他是祭仲带领回国的。这里说“归”是什么意思?是顺从祭仲的安排。
郑国的太子忽出逃到卫国。为什么称太子忽的名字呢?《春秋》的作者对伯爵、子爵、男爵都是一样的,用的语言没有贬意。
柔会见宋公、陈侯、蔡叔,并在折这个地方盟会。柔是什么人?是鲁国还没有正式任命的大夫。
鲁桓公在夫童这个地方会见宋庄公。
冬天,十二月,鲁桓公在鲁国的阐邑会见宋庄公。
桓公(元年~十八年) 桓公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