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译文】

类别:其他 作者:刘尚慈译注字数:1093更新时间:23/03/24 10:06:55
鲁宣公十二年,春季,安葬陈灵公。讨伐弑杀陈灵公的贼人,不是陈国的臣子。为什么要记载陈灵公的葬礼呢?这是君子的说法。楚国已经讨伐了弑杀陈灵公的夏征舒了,陈国的大夫们即使想讨伐夏征舒,也没有讨伐的对象了。 楚庄王率兵包围了郑国。 夏季,六月,乙卯这天,晋国大夫荀林父率领军队和楚庄王在部这个地方交战。晋国的军队大败。大夫是不能与国君对敌交战的,这里称荀林父的姓名与楚庄王对敌交战是为什么呢?作者不赞成晋国,而认为楚庄王的做法是合乎礼仪的。为什么不赞成晋国,而认为楚庄王的做法是合乎礼仪的呢?楚庄王讨伐郑国,从郑国国都的皇门攻进郑国,到了国都的大道。郑襄公袒露上身,左手拿着祭祀时导神的旗子,右手拿着祭祀时割牲用的鸾刀,迎接楚庄王。郑襄公说:“我对您边邑的守臣有过错,于是得罪了上天,因此让您余怒未消,从很远的地方劳辱您到我们这个小国来。大王如果怜悯我这个已经丧亡的人,请赐一块贫瘠、五谷不生的地方,让我带几个年老体衰的人在那里了此残生。请让我遵从您的命令吧。”楚庄王说:“您的一些不好的臣下,常来我这里说您的坏话,所以才使我能见到您高贵的容貌,您臣下说的坏话多了,才到今天这个地步。”楚庄王亲自拿起指挥旗,指挥他的左右军后退七里。楚国将军子重规劝庄王说:“楚国的国都南郢与郑国,相距几千里,这次出征,大夫已死了几个,士兵也死了几百人。现在君王战胜了郑国而不占领它,岂不是白白浪费民众和臣子们的精力吗?”楚庄王说:“古时候的人,如果饮水器不破,裘衣不被虫蛀坏,就不可能外出朝聘征伐,因此君子是重礼仪而轻利益的。征伐的目的是要取得它的人心,而不是强占它的土地。如果对方表示服从了,不宽恕他们,就是用心不善了。我如果用心不善,并去引导民众,那么灾难降在我的身上,就不要多少时间了。”不久,晋国派来救授郑国的军队到了。晋军主帅荀林父对楚庄王说:“请来决一胜负。”楚庄王答应了。这时楚国将军子重又规劝说: “晋国是大国。君王的军队疲惫很久了,君王请不要同意与他们决战。”楚庄王说:“如果面对弱小的国家,我就威胁它;面对强大的国家,我就躲避它,这样就会使我无法在天下诸侯面前立足。”于是楚庄王命令军队回师向北,迎战晋国军队。楚晋两军相遇,楚庄王亲自击鼓进攻,晋国军队大败。晋军逃亡的人,争抢渡船,砍下的手指掉在船里,多得可以用双手捧起来。庄王感叹说:“唉!两国国君不友好,而百姓又有什么罪过呢?”楚庄王命令军队撤退,让晋军渡过邲水去。 秋季,七月。 冬季,十二月,戊寅这天,楚庄王灭亡了萧国。 晋国先榖、宋国华椒、卫国孔达和曹人一起在清丘这个地方结盟。 宋国军队攻打陈国。 卫国军队救援陈国。 宣公(元年~十八年) 宣公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