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类别:
其他
作者:
顾馨、徐明字数:551更新时间:23/03/24 10:15:17
先君入殓,然后新君即位。对定公没有记正月,足见其不是在正月即位。过了年还不记即位,这是因为先君死有蝝故。记载即位,这说明先君死没有特殊蝝故。即位,有个先君授与君位,后君接受君位的礼仪。先君不是正终,那么后君就不能正常即位。先君是正终,后君就正常即位。经文记“戊辰,公即位”,这是慎重地记此事。定公即位,不能不慎重。定公即位为什么记日期?因为他是戊辰日之后即位的。癸亥日,昭公的灵枢从乾侯运回鲁国,为什么戊辰日之后才即位呢?要在国中确正君位,然后才能即位。沈子说:“在正厅的两根楹柱中间摆上灵位,入硷后才能即位。”鲁国的大事要记日期。即位,是君王的大事,怎么能不记日期?即位以年来记,不记日期。这次为什么记日期?是为明显地记下特殊情况。为什么要这样?过一年才即位,危险,在危险中又有一定的礼义。先君未入硷,即使有天子的命令还不敢即位呢,何况是澶自即位?如果周有丧事,鲁君也有丧事。周可以吊丧,鲁就不可以。周人说:“鲁本来就是我的臣吗,派个人去吊唁就可以了。”鲁人说:“周是我们的天子,是亲人,派大夫去是不可以的。”所以说周人可以吊唁,鲁就不可以,因为距离成王、康王时代还不远(古礼还未变)。天子地位最高,离开父亲的灵枢去吊唁,尚且还不敢呢,何况一般诸侯,怎么敢先君没入硷就即位呢?
经 秋,七月,癸己,葬我君昭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