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多罗禅经 卷下

类别:其他 作者:东晋佛陀跋陀罗字数:3786更新时间:23/03/24 10:18:35
  修行方便不净观住分第十   我已略分别不净退减分   如其住过相今当次第说   修行烦恼业增长内充满   不晓知度法愚痴缚令住   自于身少分背净坏皮色   不知升进法烦恼增故住   或有渐升进遍身见坏相   不能求外缘乐观内身住   若于外境界修行心乐进   欲去应随去方便勿令住   未见究竟处而便中路止   痴冥住所缚犹如象系树   骨想有坚相其体密无间   不次行众想亦不求升进   又无厌离心亦不能决定   修行虽成就不净奇特道   不能起胜想令其身柔软   若不柔软身流觉则不生   不能生流觉是说修行住   修行方便道不净观升进分第十一   已说不净观方便道住过   若于胜道中住应如前说   今当次第说不净升进法   先总相思惟系念不净缘   次住身少分正观察自相   自在及外缘二种说无量   行者于内身自在三摩提   勤习正方便周满究竟处   外缘无量者境界普周遍   而于彼正受不能数自在   又自观内身是亦说无量   谓于自身处种种众多色   筋连与肉段其数各五百   提赖与揵大是皆有六种   提赖似果。揵大似痈。尽在腹内。   三十六动物三百二十骨   节解九百分九十千种脉   宣气通诸味三万六千道   身中诸毛孔九十九万数   身内侵食虫户有八十千   内血外精气是二共和合   先得迦罗逻身根与命根   是身不净起出自迦罗逻   结业之所起愚惑生乐着   二种重烦恼爱恚痴冥心   谓初受生时兴二颠倒想   于内生爱欲于外起嗔恚   男有如是想女则上相违   不净迦罗逻迦罗逻起泡   从泡生肉段渐厚成支节   出胎名婴儿转次为童子   如是渐增长盛壮谓中年   年逝形枯悴朽耄日衰老   识灭寿命终身坏白骨现   青毁节节离消碎尽磨灭   如是十五种修行观自相   始从迦罗逻次第衰老死   七日渐毁变乃至灰灭尽   宿世曾修行先从迦罗逻   出生至老死次第谛观察   白骨青赤相肢节皆离散   骨琐及羸朽腐坏尽磨灭   彼诸修行者思惟不净念   有从因观察或果方便学   成就深妙慧能了是相义   观察迦罗逻乃至一切分   四大和合净造色五情根   无量极微种一切从彼起   当复更观察死后次第相   日日渐变异乃至于七日   无复有来去视瞻笑语言   容止悉已灭舍离威仪姿   死尸渐渐异其色日毁变   青等诸不净如是次第现   膖胀脓烂溃流漫极臭处   种种诸虫出见已离色欲   观察本所著已坏食不尽   离散在处处能灭全具欲   上言端正非其本亦应言全具。   自见枯朽骨无复滋润相   久故极粗涩能离细滑欲   腐碎若尘塺磨灭无所有   成就如是相远离有形欲(有形不必患是众生)   五欲亦五坏随病而对治   相对真实相修行正观察   色变若离散威仪容止灭   羸朽及磨碎是名五种坏   此则自身中无量诸境界   修行正忆念悉能得自在   已说二无量自在及境界   修行不自在亦已分别说   于是不净念闻思与修慧   正观开慧眼是说有三种   作想有二种时复不想住   俱开解思惟或时非开解(解即开也)   第三性无垢离垢清净住   不想不开解是慧修禅起   起身寂止乐余二则不能   心亦寂静乐是名为修慧   滋润身柔软此则寂静相   二俱不柔软当知非寂静   彼二不寂静一则安隐住   是说色有中修禅所起慧   不净观一智依止十地起   根本及未至亦说欲中间   依住一界身境界于欲色   化生既命终即灭无不净   身净无余秽不能起厌患   唯观彼生灭变易无常相   胞胎所生身则有死尸形   于身起净想不净观对治   不求止贪欲思惟习厌患   更有净对治不作厌患想   方便净解脱智者开慧眼   谓于不净缘白骨流光出   从是次第起青色妙宝树   黄赤若鲜白枝叶花亦然   上服珠璎珞种种微妙色   是则名修行净解方便相   于彼不净身处处庄严现   阶级次第上三昧然慧灯   从彼一身出高广普周遍   一切余身起庄严亦如是   此则净解脱方便不净观   若能须臾顷修习此胜观   是则顺佛教堪受一切施   世尊所称叹三界良福田   说余一切相功德亦复然   白骨青瘀想成就心厌离   因是不净念方便度诸地   所谓身念止受心法念处   暖来及顶忍世间第一法   见道及修道乃至漏尽智   因是方便度一切功德地   从初身念观乃至究竟处   佛说不净念一切诸种子   世尊说贪欲利入深无底   正受对治药当修厌离想   一切余烦恼悉能须臾治   我已说不净方便升进法   余有胜道进相行如前说   修行方便道不净决定分第十二   不净升进分相义我已说   今当说修行不净决定分   不为恶戒缚亦非业烦恼   心不背解脱欢喜常志乐   如是随顺生粗涩四大灭   柔软寂止乐三昧于中起   从定生智慧修行能厌患   厌想已修起则能离有爱   思惟离有爱解脱实智生   已生解脱智于缚得解脱   从是得无为究竟离三有   是说名修行成就决定分   天王五威相观相坏烦恼   漏过渐衰薄由是究竟灭   人王有五相兽王相亦然   诸地相明了说名为决定   动身四顾视奋威畅大音   自在独游步师子王威相   于此十五相修行生决定   能令彼地中一切诸垢灭   系念三摩提出诸烦恼缚   恶露不净想能生厌离心   青瘀等诸想修行善决了   更有余三想明想及观想   第三说空想修习寂灭慧   净色及自身所起诸烦恼   贪欲嗔恚痴从是正观灭   此一一诸想各三想眷属   能除贪欲等结缚使恼缠   是诸一切想明审善观察   是名修行者决定不净想   久故朽白骨疏瘠羸相现   破碎若尘塺(音昧)一切悉磨灭   从下次第起方便坏所依   净慧之所说修行决定相   无量深妙种一切普周遍   彼决定真实生如金翅鸟   次起清净地平坦极庄严   勇猛宝师子牛王若龙象   此诸未曾类处处决定相   始因不净生亦从不净长   初起迦罗逻住于不净中   观彼七日住念顷不暂停   修行善明了是则说决定   如是一切分悉能知相义   明见彼真实念念有生灭   因习诸骨想修行觉意生   能起觉支想说名为决定   彼诸修行者分别三种想   或有始习行或已少习行   或有久修习是悉近决定   随彼智慧力趣向有差别   初业者始起少习心已住   久学能趣缘是说三种修   初业名始种第二为长养   最后能舍离说名为决定   不净有二种或共或非共   如前三眷属是离共不净   闻思与修慧三种不净念   于此一切种修行谛明了   善分别离欲是说名决定   修行观界第十三   安般不净念退住与升进   决定真实相悉已分别说   修行界方便广略差别相   甚深微妙义今当次第说   有因先修习安般不净念   然后观诸界安乐速究竟   自以方便度此苦难成就   顶上两眉间系念令不乱   寂止润泽生三摩提增长   所依已柔软三昧安不动   扰乱不净心智者悉调伏   已随调伏心安住修行处   是处起明想一切身分现   初从一发始如其相忆念   于一见自相然后总众发   次第三十六自相总亦然   佛说三十六各各有住处   或时彼诸界合聚内观察   犹如明眼人开仓见五谷   时复有逆顺超越次第观   一界藉其下余种悉处上   次第相连持一一知其相   杂色不杂色周满悉观察   止心在一处境界遍十方   处处安置已依是勤修习   一发为百分思惟正忆念   复于一分中分别五种界   次于空界上识相别观察   修行见无垢清净妙相生   譬如水上泡明净无障翳   是处观诸界各各见自相   水湿地坚强风动火烧热   虚空无障碍别知是识相   青黄赤白绿及与颇梨色   于此众杂色修行具足观   虚空坚固相弥广周遍住   难沮喻金刚金刚慧能坏   于上曼荼罗则有熟相现   譬如火炽然能破彼坚固   或见生疑怪其心大恐怖   明者能决定增益诸功德   已坏虚空界能起升进相   融坏若流注复碎如尘塺   修行见真实则生解脱相   空界既已坏上诸界亦然   是则坏相上有余坏相起   若复余一种于上观诸界   次第普周遍俱坏如前说   观察六六种六三及四二   如是六十二世尊略说界   色坏有三种刹那世极微   无色唯二种无为无坏相   修界不净念则能舍贪欲   顺界方便观是治我慢药   观界四无量除灭嗔恚毒(一无常顷名刹那)   阿难说是言当修五念处   世尊告之曰更有第六念   发毛爪齿骨筋肉厚薄皮   肪[月*冊]髓脑膜脾肾心肝肺   胞胃大小肠屎尿脓涕唾   垢污诸血泪黄白及痰癊   三十六不净观察三种界   是中湿相水火热地坚强   诸有形色处内外飘动相   出入息语言通利等回转   一切总说五是相名风界   眼耳鼻舌身毛孔咽喉空   山岩室宅中内外无障碍   如是一切种悉名为空界   于彼六情根所生诸识种   如是多无量总说名识界   佛言应当知六界非有我   不观阴界相计我及我所   一切内外界是处意回转   从是意行处三受十八种   六触及四处世尊之所说   爱慢诸烦恼悉于是中起   是身众微合虚妄空无主   非我非众生迷惑计真实   佛告罗睺罗观界悉无常   如是六种界说从六处起   修习六巧便六时各观一   色处悉具足无色唯识界   彼种所依处相行地境界   对治与所治如实知分数   身中诸界种还自生苦恼   譬如养毒蛇终为彼所害   四大生造色即共造色住   和合相间错还为四大坏   不净方便观先于造色起   安般方便念要从四大始   若彼修行者增广二方便   四大及造色和合等观察   始入根本处彼先坏造色   入已然后观所因四大坏   定慧渐增广念处具成就   和合总观察一切悉寂灭   彼三十六物臭秽坏磨灭   此三与十想修行增厌离   佛说是根本能及一切恶   四十九种法三昧于中起   修行谛观察自身及欲界   无量不净种秽恶悉充满   众苦所逼迫盛火极炽然   无常变坏相见已生厌离   色界相似种微妙相显现   深乐求出离增进厌患想   有觉亦有观离欲生喜乐   寂然入初禅内外悉清净   所依及境界如练真金像   自身处梵世于中极娱乐   又见五支相身及境界现   第二灭觉观内净心一处   从定生喜乐四支身内现   所依及境界譬如真珊瑚   第三处离喜行舍念慧除   身受乐三昧五支相明了   所依青琉璃清净甚微妙   缘少身无量诸根次第起   第四断苦乐忧喜先已灭   不苦不乐舍念净三摩提   如是四支相现身及境界   出息入息灭所依极淳白   过色灭有对是说入空处   过空相识定过识无所有   过是无所有非想非非想   善知诸界相不味亦不缚   清净四梵行高广无有量   慈悲普周遍喜舍亦复然   根本四禅中修起五神通   三昧现在前系心观自身   作轻及软想渐举不令动   境界现在前离地如胡麻   稍进如大麦转次高四指   此床至彼床渐渐能随意   飞行及变化自在无障碍   是名修行者微妙神通力   系心于自身禅定现在前   谛取外音声如其实皆闻   系心于自身禅定现在前   观他心所念一心皆悉知   系心于自身禅定现在前   自忆念此生从胎及中阴   渐见前身事乃至百千劫   一切诸所更如实忆念知   系心于自身禅定现在前   观察众生类生死及形色   随其业果报中阴五道生   修行天眼净一切如实见   根本诸地中无量余功德   修行心自在一切悉具足   所谓八背舍胜处一切入   背舍相有五不净与净相   色相烦恼识略说是五相   胜处先自身内色外少色   若好若丑一外多二亦然   内无有色想外观少多色   二俱若好丑是前四胜处   后四内无色外青黄赤白   一切入四大四色与空识   观外及内身一相无差别   诸辩妙愿智无诤三摩提   逆顺与超越无量三昧门   明智决定观具足五种满   一身二境界定相普周遍   第三忆念满修行喜厌舍   第四诸地满十处相明了   三乘根具足是说第五满   界方便成就久远痴冥灭   能令意清净无垢如虚空   如是诸功德一切悉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