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附方

类别:其他 作者:佚名字数:14900更新时间:23/03/24 10:18:41
【千金不易牡丹方】 治产后十三症。 当归(三钱) 川芎 生地 泽兰叶 香附(醋炒) 益母草 延胡索(各一钱五分) 产妇冒风。加防风天麻(各一钱) 血晕。加五灵脂(醋炒) 荆芥穗(炒黑各一钱) 三四朝后发热。加炮姜。(炒黑) 人参。黄 (各一钱) 心膈迷闷。加陈皮。枳壳。砂仁。(各一钱) 血崩。加地榆。山栀。丹皮(各一钱) 咳嗽。加杏仁。桑皮。桔梗。(各一钱) 死血不行。腹硬。加红花。枳实。桃仁。(各一钱) 饮食不进。加山楂。麦芽(各一钱) 心神恍惚。加茯神。远志。(各一钱) 脾胃作胀。加白术。茯苓。苍术。浓朴。陈皮。砂仁。枳壳(各一钱) 胞衣不下。加朴硝(三钱) 俱煎服 【治产后肉线方】 妇人产后。设有垂出肉线。约长三四尺。触之。痛引心腹欲绝者。系过于用力。或用力太久之故。用老姜(三斤连皮捣烂) 麻油(二斤) 同姜拌匀。炒干。先以熟绢四五尺。叠作长模式。将肉线轻轻盛起。盘曲作三团。纳入产户。以绢袋盛姜就近熏之。冷即更换。熏一日夜。肉线可缩入大半。二日可以尽入。切不可令肉线断。断则难治矣。 【保胎无忧散】 大熟地(五钱) 山萸肉(二钱五分) 益母草(一钱) 条黄芩(五分) 麦冬(二钱五分)生地(一钱五分) 阿胶(一钱) 北五味(一分) 药味甚平。奏效甚速。真良方也。勿以平淡忽之。凡受胎两个月服起。每日一剂。服五十剂止。再无小产诸症。若常服亦妙。 【胞衣不下方】 倒勾尘 梁上挂下尘土。尾向上勾者。男胎四条。女胎三条。新瓦焙研末。黄酒一小杯。调服即下。 【三朝方】 每朝一服。能除百病。易于受胎。 归尾(二钱) 枳壳(一钱) 山楂(三钱) 香附(五分) 制木通(一钱) 泽兰(一钱)赤芍(一钱) 元胡索(醋炒一钱) 浓朴(五分) 加马料豆一撮。 卷下 附小儿方 【简验神方 预防婴儿。脐风。马牙。等症。】 枯矾(五钱) 硼砂(一钱五分) 朱砂(一钱五分) 冰片(二分) 麝香(一分) 共为细末。凡婴儿下地。 洗过即用此末。代矾糁脐根下。每日换尿布时。仍糁此药。完此一料。永无脐风等症。 【小儿赤游方】 腿上红肿。或片身热者是。遍走一身者死。 一用哺退鸡蛋内臭水。拂上两三次。即愈。 一用纹银煎水。频拂亦妙。 一用大黄(一钱五分) 青黛(一钱) 冰片(五分) 共研末。蜜水调敷。 【夜啼儿】 因襁护太过。父母同床热极所致。谚云。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 一用犀黄。飞朱砂。(各五厘) 涂小儿舌上。立止。 一用鸡屎涂小儿脐中。男用雌。女用雄。 【马牙方】 小儿百日之内。口上 。牙根。生白泡点。名曰马牙。急用银针挑破。取出白点。勿落喉中。以陈墨涂患处。即愈。倘挑破。出血不止。用母发烧灰。擦之即止。以黄柏(一钱) 甘草(五分) 煎服。 【脐风撮口方】 脐风撮口。多由小儿初生。脐带露风所致。急视牙根。并上 。有白泡子。将青布裹纸擦破。用葱捣烂。敷脐上。春夏用新鲜艾叶和葱捣。敷傍硬处。以绢裹之。如预备宣风散。服之更妙。 【宣风散方】 全蝎(二十一个) 麝香(五厘) 二味另研和匀。每服二分五厘。金银花煎汤调下。 【走马疳方】 用石首鱼。首中白骨。菜油沸透。调敷即愈。 【疳痢】 歌云 孩儿杂病变成疳 不问强羸女与男 烦热毛焦鼻口燥 皮肤枯槁四肢瘫 腹中时时更下痢 此方便是青黛散 孩儿百病服之安 单用青黛水。研服是也。(仙方) 【疳症遇仙丹】 治一切肚大。黄瘦。腹痛。虫积。神效。 雄黄(三钱) 麝香(五分) 胆星(二钱) 全蝎(大炒去足) 僵蚕(炒各一钱) 巴豆(五分夹纸打去油) 朱砂(飞二钱为衣) 共称净末。神曲糊丸。如菜子大。每服一丸。白汤下。(杭州知荣和尚得此方济人千万矣) 【孩儿劳方】 陈酒。童便。各一钟先煎。再加人乳。白蜜。各一钟。共煎成膏。病者多煎服。几次即愈。 【稀痘神方】 蓖麻子(拣肥白大者三十六粒去壳用肉) 丹砂(一钱) 麝香(一分) 先将丹砂。麝香。 俱研极细。后入蓖麻子。同研成膏。于五月五日午时。搽小儿头顶心。胸前心。背脊心。两手心。两脚心。两手膀湾。两腿膝湾。两胁窝。通共十三处。俱要搽到。搽如钱大。勿使药剩。搽后不可洗动。听其自落。本年搽过一次。出痘不过数粒。次年再搽一次。出痘仅一二粒。再次年又搽一次。痘永不出矣。如未周岁小儿。于七月七日。九月九日。根据法搽之。愈妙。传方之家。已一十六代。不曾出痘。岂但云稀而已哉。此方简而易用。且搽在皮肤之外。有益无损。诚保幼之灵丹也。识者珍之。 小儿初生。未食乳前。先以甘草。黄连。大黄。各少许。浸汤取浓汁。调朱砂末。抹儿口中。可免痘疮之患。 【小儿疮疖】。只宜将金银花煎汤。内服。外洗。解其疮毒。切不可用水银。硫黄。信石。木鳖之类。或搽。或熏。疮虽愈。而毒气内攻。必致变生危症。戒之戒之。 小儿周岁后。便能饮食。切不可任其多食。尤忌一切难消之物。粥饭虽可食。必须有节。有等愚夫愚妇。小儿才哭。即取物与食。以致伤脾。食积。泄泻。食疳。或致难救。咎将谁归。况古语云。惜儿须惜食。奉劝世人。遵而行之。毋将饮食。自害儿也。 凡藏胞衣。宜择月空方位。每逢单月。月空在壬丙。逢双月。月空在甲庚。又须僻静地位。吉无不利。 补遗 胎前保护 有孕后。不可伸手高处取物。恐伤胎而子鸣腹中。若犯此症。但鞠躬片时自安。 补遗 产后调理 产后三日内。急服生化汤二三剂。如块痛未除。再服几剂。自能消止。 产后遇暑月。照前服生化汤。以除块痛。外用棉衣。温暖肚腹。若失盖暖。虽服药。其块痛不散。 产后。大便或八九日以上不通。由血少肠燥。故也。宜多服生化汤。加麻仁以通润之。服当归川芎至斤数。自通矣。虚则加参。慎勿用大黄。芒硝等药。 产后七日。内感伤寒凉物。血块凝结甚痛。生化汤内。加肉桂五六分。至半月一月以上。凝结痛者。宜服补中益气汤。 产后不可独宿。恐致虚惊。不可刮舌。恐伤心气。不可刷齿。恐致血逆。不可贪酒。犯之轻则败血流经。重则血冲致死。生化汤须和入童便。饮之方妙。 忌食一切瓜果。桃子尤甚。七日内。不可洗下部。十三朝内。血气未平。切忌梳洗。一二月内。切忌大喜大怒。节饮食。均寒暖。禁淫欲。戒劳碌。夏月忌贪凉用扇。犯时微若秋毫。感病重如山岳。可不慎哉。 补遗 临产需用 草纸 油纸 油烛 炭 醋 生姜 桂圆(饭上久蒸煎服大补) 人参(滚汤炖服其性速行四肢助力) 赤金(一帖用圆肉七八枚滚帖一丸产后服定心) 童便(每钟加滚汤三分姜汁一二匙冲服) 二宝汤(即保胎神效方) 芎归汤 佛手散(药料必须拣地道照方制服) 补遗 经验良方 【归姜汤】 治产后心慌。自汗之症。 当归(三钱) 黑姜(七分) 枣仁(一钱五分炒) 大枣(五枚去核) 水煎服。 【补中益气汤】 黄 (一钱五分) 白术(土炒) 人参 当归 炙草(各一钱) 柴胡 升麻(各三分) 陈皮(五分) 加生姜二片。大枣二枚。水煎服。 【保胎丸】 淮山药(四两炒) 杜仲(三两盐水炒) 续断(二两酒炒) 共为末。糯米糊丸。每服三钱。米汤下。凡胎欲坠者。服一剂即安。惯小产。宜常服。无不保全。 补遗 毓胎避忌 天地生人。古今无异也。古之人多寿考。今之人多夭折。岂尽立身行己间。有善不善之分哉。古语云。万恶淫为首。又云吾不淫人妻。人不淫吾女。邪色之戒。举世皆知。至若夫妇之闲。人之大伦。所谓正色也。然斫丧过度。疾病死亡随之。盖因罔知趋避。暗犯禁忌。轻则遭灾。重则减算。不可不慎。并将养生录。保命诀。禁忌日期。附刊于后。 童子精未足而御女。(五体不满。必有难状之疾。) 女子天癸始至。(阴气早泄。未免夭 。) 阳痿强服丹石(肾水枯竭。消竭立止。) 勉强房劳(成梦泄便浊阴痿腰痛。) 舟车劳顿。(入房五劳虚损。) 劳力(入房多。急病亡。) 赤目(入房成内瘴,) 醉饱(入房五脏反复。) 忿怒(入房精血凝滞。) 恐惧(入房阴阳偏虚。) 妇人月事未绝。(交接成血崩。) 男人忍小便(入房成淋症。) 房事后洗浴。(多病。) 四离。四绝。四立。二分。二至日。尤宜戒之。 补遗 逐月忌日开列于下 正月初一 初三 初七 初九 十四 十五 十六 二十 廿三 廿五 廿七 廿八 廿九 三十(月小以廿九为晦日) 二月初一 初二 初三 初四 初七 初八 初九 十五 十九 二十 廿一 廿五 廿七 廿八 三十 三月初一 初三 初五 初九 十五 十六 十九 二十 廿八 三十 四月初一 初三 初四 初七 初八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廿一 廿七 廿八 三十 五月初一 初三 十一 十三 十四 初五 初六 初七 十五 十六 十七 廿五 廿六 廿七(此名九毒日。 犯者奇祸不测。) 十九 廿八 三十六月初一 初三 初四 初六 初八 十五 十六 十九 廿四 廿八 三十 七月初一 初三 初七 初九 十三 十五 十九 廿七 廿八 三十 八月初一 初三 初五 初八 十三 十五 十六 十七 廿五 廿七 廿八 三十 九月初一 初三 初九 十五 十八 廿一 廿三 廿六 廿八 三十 十月初一 初三 初五 初八 初九 初十 十三 十五 十六 廿七 廿八 三十 十一月初一 初三 初四 初九 初十 十一 十五 十七 十九 廿三 廿四 廿五 廿八 三十 十二月初一 初三 初六 初七 初八 十五 十八 二十 廿四 廿五廿八 三十 更有春秋丁祭。社日。上下弦日。三伏日。四时八节前一日。正日。与父母诞日忌日。自己及妻。本命日。诞日。庚申甲子日。值大风。大雨。大雾。雷电。虹霓。日月薄蚀。天地晦冥。与夫山崩地动。日月星辰。白昼之下。皆不宜犯。又遵生笺云。停灯行房。最干神怒。以上各条。人能遵而行之。毋或偶犯。自然永保延年。先贤示训。彰彰不爽也。 补遗 稀痘仙方 凡婴孩无论男女。拣肥大光洁川楝子。一岁至三岁用七个。臼内捣烂。水三碗。新砂锅煎浓。倾入盆内。避风处。将稀布一方。蘸水。自头至足。遍身洗擦。不留余空。将布拭干。避风一刻。 四五岁用川楝子九个。水五碗。 六七岁。用川楝子十五个。水七碗。 八岁至十岁。用川楝子二十个。水九碗。 十一岁至十五岁。用川楝子三十个。水十碗。照前浓煎擦洗。 捣药忌铁器。洗之不但稀痘。又免疮疖。若不信。或手足留一处。倘出时。必聚一块。擦洗须在五月。至八月。择七个除日。洗七次。此真神效仙方。屡试屡验。 补遗 堕胎恶报 昆山稳婆范氏。专为堕胎。未及一年。一家十一口。俱患异症。相继死。范忽梦四青衣。执牌云拿堕胎首犯。遂得疾。日夕叫号。告邻人曰。今日方知淫杀二业最重。大家女婢为主人逼通。主母妒忌。必欲堕胎。更有闺女。孀妇。失身怀孕。尼姑亦所不免。或儿女太多。或生产艰难。俱来寻吾。只缘贪财。故手害多命。吾究得几何家业。替别人造如此恶业。凡用吾者。若非子孙灭绝。定是家业凋零。俱不得善报。只有好善人家。不用吾干此事。俱富贵昌盛。吾死。无数怨对来寻。悔已迟矣。言终而死。 顺治初年事。出杨雪崖闻见录。 补遗 附达生编济验 杭州沈其万。因患痰疾。昏迷不醒。愿送达生编一千本。数日而愈。 ○河南陈延。积学不第。久试场屋。愿送达生编五百本。春秋聊捷。 ○山东王学立。因父患劳症。五年不愈。一日叩送达生编二千本。两月愈。 ○绍兴朱启元。六十无子。后梦 大士教印达生编。醒后愿送千本。后二子送终。 ○潮州王欲文妻陈氏。临产命几危。又吐血不止。求大士愿送达生编一千本。至天明产一男。母子无恙。 ○临安沈熊天。好食团鱼牛犬。后右背发一大毒。痛不可忍。愿印送达生编一千五百本。而毒渐愈。寿至九十一岁。 ○安庆周亦龙。上省乡试。在路亭拾得达生编一部。到寓焚香愿送。送达生编一百本。其年果中。 ○江左宋尔瑞。海洋行舟遇风。愿送达生编三千本。后风即平安。 ○福建林如锦。曾印达生编一百本。一日两邻失火。独林屋如旧。 保产心法 怀孕部 生产之顺易。全在一有胎孕。即加调养。诚水流之源也。要知妇人生子。与牝鸡覆卵相似。雏在卵壳中。临出。乃雏自啄破卵壳而出。儿在胞胎内。乃儿自吮开胞衣而生。凡有艰难延久者。多为胞衣坚浓。胎气肥大所致。孕妇能守淫佚诸戒。产自不难。且又保婴儿之寿康。若不从孕时谨护。犹舍源而逐流。乌可得哉。 戒交媾 妇一有孕之后。切戒交媾。所以昔人有孕。即居另室。不与共寝。恐动欲念也。大抵三个月以前犯之。则欲起而子宫复开。多有漏下。胎动。诸患。如三个月以后犯之。则胞衣浓而难产。要知欲火伤胎。必致污浊凝积。且儿身白滞痘毒疮疾。医治难痊。俱因父母不慎也。试以物观。其理易晓。牛马犬豕。胎胎顺易而无损。在人则未能矣。盖牛马犬豕一受胎后。绝不交合。遇牡逼身。辄蹄之不得近。谓之护胎。人受胎后。多不禁欲。每受此害。与其妇产艰难。子多病夭。何如戒一时之欲。受无涯之福。但妇难解。夫男当细与讲明。 戒恼怒 人有恼怒。最伤血气。血气既伤。自不能养胎。多有因此动胎者。即幸而不动。其怒气入胎。生儿多疾矣。 戒安逸 妇人怀孕。原赖血以养之。气以护之。宜当常行小劳。令血气周流。胞胎活动。则气强而胎旺。如久坐。久卧。久勤女工。纺织之类。不得行走散荡。以致气不营运。血不流润。胎必凝滞不活。致多难产。且又胎气微弱。生儿软弱多病。凡孕妇。虽欲小劳。但不可登高。上梯。举重妄作。恐有跌仆损伤之虞。常见田野辛苦之妇。必然途中腹痛。立便生产。在富贵之家。每多难产。此安逸太过之验也。 戒暖热 凡有胎孕。宜微凉。而忌太暖。北方火炕。南方火箱。皆不宜睡。凡胎动不安者。虚仅二三。热有八九。慎之哉。 戒猛药 有孕十日半月。脉微难辨。未曾过月。自亦不知。或过身体不快。医人不知。误投破胎之药。伤损甚多。前贤云。人知二三月堕胎。岂知月内伤胎者众也。 戒惊骇 受胎后。不可受惊骇。如涉险。傩神。以及入庙。见异奇鬼怪形像。俱宜谨戒。则肝能育魄。不致种胎毒胎惊。 戒放纵 受胎至三四月后。宜紧束其腹。勿令胎放则易产。此又不可束之太紧。恐胎难于长成。束至六七个月。八九个月。胎忽乱动。三两日间。或痛或止。或有水下。但腰不甚痛。胎未离经。名曰转胎。只要直身坐卧行立。不可惊忧逼迫。若论产期。必以腰痛为候。古云阵痛连腰。胎即立脱。言腰痛之急。一阵痛一阵也。 调理脾胃 常人身体康健。气血充足。皆由脾胃调和。饮食有节。若怀胎妇人。脾胃尤为紧要。盖胎元全赖气血以养。气血又藉脾胃饮食而生。若饮食不节。脾胃必然受亏。更或七情内伤。气血因而渐耗。则痰火发炽。恶阻痫症等病起矣。所以明医。一见孕妇脾胃不和。急先调理。虽有他症。以末治之。但怀孕至二三月。六七月。饮食多不甘美。不妨少进香美。扶助胃气。凡新米新面。粘硬难消之物。极伤胎元。切宜谨戒。至于食不可顿饱。应吃得十分者。只食六七分。频频多顿。乃调理脾胃之要法。 常服条芩汤 受胎三月后。宜服条芩汤。每日以条芩。煎淡汤当茶用。 如气旺者。每日三钱。气弱者。每日二钱。服至生产时止。 此汤最能除胎毒。免痘疡。且儿痘必稀。与其既生后。服稀痘药。孰若未生时。母服此汤。甚为有益。 全婴心法 初生部 小儿初生。如草木之萌芽。全在栽培。调护有法。若不留意。遗患终身。保婴根源。实由于此。 拭口秽法 小儿生下。即用软绢包指。拭净口中恶血秽汁。则日后出痘必稀。且无百病。 洗儿法 儿出胎浴洗。用益母草。苦草煎汤。或入盐少许。汤要调和冷热。若太冷。太热。俱不相宜。必预煎收贮。候温取浴。勿入生水。洗毕拭干。以腻粉研之极细。摩其遍身。及两胁下。然后绷裹。既不畏寒。又无诸气。今执三朝古礼。将绷裹之儿复洗。若儿之体怯。多致感冒惊风。变通在人。只根据此出胎便洗。甚为稳当。 断脐带法 儿出胎洗浴。洗后方断脐带。则不伤水生病。断脐须捋令汁尽。否则寒气入腹。或作脐风。 断脐时。以蕲艾为纸捻。香油浸湿熏烧脐至焦。令暖气入儿腹中。方可断脐带。脐带用帛包裹。先将剪刀。入人怀中温暖。剪切则无冷气内侵。可免腹中吊痛之虞。若冷铁翦刀。脐上一冰。冷气由此而入。剪刀火烘。又恐太热。只根据此法。怀暖甚妙。 存留脐带。不可太长。长则难干而伤肌。恐引外邪脐风。亦不可太短。短则逼内而伤脏。致成腹痛。令儿夜啼。量留五六寸。用旧布包裹。日间视之。弗令尿湿。自无脐风。撮口之疾。切不可先断脐带。而后浴。恐水入脐中。必成后患。断脐带。如有虫。急须去之。 裹脐法 用旧帛一块。周广四寸。内衬新绵四围合拢缚之。务须缓急得中。急则令儿吐 。亦不可屡解。至十朝方解视之。若脐带燥。刺儿腹痛。啼则解开。用油稍稍润之。仍旧裹好。(音衍呕乳也。) 凡解脐。须闭户下帏。若冬月。房内多置炭火。令有暖气乃佳。倘脐不干。用绵茧乱发。烧灰掺之。 护脐法 须用熟绢制一三角肚兜。上锐下方。重复合之。中之两旁。折为两痕。如上襞绩之状。以线略缝其下。令中间可兜住脐带。上系长带。环儿颈中。下两旁方系长带。束于腰则带不擦动。自然日久方脱。此法极妙。但须预备为佳。 藏胞衣法 先用清水将胞略洗。盛新瓶内。入古钱一文。勿令沙土草垢杂之。用青布包口。仍以物密盖其上。置便宜处。三日后。择向阳高燥之处。入地二尺余埋之。筑实其土。令儿长寿。若藏衣不谨。为狗彘虫蚁所食。则不吉。藏胞器用稍大平稳。若器小。则儿吐乳。不平稳。则儿多惊。凡井。灶。社庙。流水之处。俱不可埋。 开口法 (开口只宜多饿两日。或日半。以儿肚软瘪为主。瘪音别,不坚实也。) 婴儿痘毒。多因受母腹瘀血秽恶。生下不为消尽。至出痘之时。种种危险。或未出之先。惊风疮痍。总由于此。只在儿生后。六个时内。亟服后药。解下瘀血。如黑漆胶痰。再停半日。或一日。俟瘀血解尽吃乳。痘竟不出。即出亦稀少。屡次神应。但儿初生未曾吃乳。虽多饿一日。两日。亦饿不坏。 方用 生大黄(五分酒拌。) 桃仁(五粒。去皮尖。捣碎。双仁者不用。) 当归尾(五分) 红花(三分) 生甘草(一分) 用水一杯。煎稠汁半杯。将棉花浸。挤儿口内服完。要于生下六个时服之。迟则无用。如子时生者。巳时内服之。午时生者。亥时内服之。因初生时。瘀血尚在上部。约迟六时行在中下部。可以一推而出矣。服药后。须再饿一日。或六七个时。如子时生儿。巳时内服药。迟至整十三四个时。吃乳最好。更要摸儿腹。如饱硬。用手轻摩。须再饿半日。俟儿腹软瘪。方可与乳。或疑大黄。性恐猛烈。殊不知毒滞非此难除。最能下有形积秽。并不伤儿。可放心任用。此方乃周 翁刊传。翁年已九十余。子孙四代二十余人。并无痘 。且俱长寿。总因翁积德行善。传方普济也。 去上白泡法 儿生次日。即看儿口上 。如有白泡。即用银挖耳。轻轻刮破。将泡内白米取出。勿令落入喉中。仍以好金墨搽之。如次日不取。则泡老难刮。且儿不能乳。最误大事。又有马牙。在牙根处。亦须挑破取出。以墨搽之。 三朝复洗儿法 儿至三日之候。俗例洗三。但夏月天热或可洗。若冬寒洗。恐风入脐腹。脐风由此而起。或只洗头面亦可。俗传若不洗三。则长大皮粗起秕。予曾屡见有不洗三者。至老不闻皮粗起秕。不独洗三可已。即初生亦当戒浴。保固真元。北人不浴。但以旧绵拭净。或大小便处。略以水揩。所以北人较南人壮。实不徒风气然也。浴儿务须密处。更不可久浴。如必洗三。夏天三四日后洗。冬寒十余日后洗。或用猪胆四个煎汁。煎水七八碗。煎至四五碗。待水和温洗儿。一生永无疮疥。 绷补法 男用父旧衣。女用母旧衣。莫用新绵。亦不可过浓。恐伤皮肤。生疮发痫。若冬月严寒。可靠大人暖气。小儿初生三五月间。只宜绷缚令卧。勿竖头抱出。免致惊痫。 剃胎头法 小儿初剃胎头。只要晴天和暖。若有风雨。可改期另日。剃后用杏仁三枚。去皮尖。研碎。入薄荷三叶再同研。入生麻油滴腻粉拌和。在头上搽擦。既可避风邪。又免生热毒疮疖。俗以盈月日剃。亦不必拘。 小儿未剃胎头。不可抱近神祠。司命之前。秽触神圣。令儿不安。剃下头发。用红纸包。放箱柜干稳处。剃胎头最要调和熟汤。不冷不热。又要避风寒。 全婴心法 变患部 初生小儿。全在调养得宜。前初生部内。已尽载诸法矣。又有一种不测之患。出于意外。非因失调所致。须当急救。若病则专有幼医。予不赘。 治生下不动 凡小儿生下不动者。急看口内。 上有泡。名曰悬痈。急以手指摘破。以绵裹指。捏干拭血令净。拭净则生。若血入腹。则不可治。 治无声 凡小儿生下。或有不发声者。名曰梦生。此必因难产。或寒冷所致。时人不识。多弃而不救。岂不可惜。须急用棉絮包裹。抱儿怀中。切不可断脐带。须将胞衣连带。急燃火纸蘸油。点于脐带上。往来数遍。炙待暖气由脐入腹。须臾气回。儿身暖。自啼哭如常矣。 儿身暖后。若不出声者。即拿一猫。用布裹其头足。令一女人。将猫拿近儿耳。随将猫耳。猛咬一口。猫忽大叫。儿即醒而声出。回生矣。 治大小便不通 小儿始生。大小便不通。腹胀欲绝者。急令妇人。以温水先漱口。吸咂儿之前后心。并脐下手足心。共七处。每一处凡三五次。以红赤为度。须臾自通。 治不食乳及不大小便 初生儿。遇此症。用葱白二寸。破作四界。以乳汁于砂铫内浓煎。灌之立效。 治马牙 初生小儿。口 并牙根。生白点。名曰马牙。不能食乳。少缓即不能救。急用热针。缚箸上挑去白点。有血出为妙。用白绵拭去血。以薄荷煎汤。磨金墨涂之。勿食乳。待一时。方与乳。再搽之即愈。 治重舌 初生小儿开口后。看舌下。重舌有膜。如石榴子。若啼不出。速以指爪。或针微刺舌线。有血出即活。取桑汁。调蒲黄涂之。若血出多者。烧发灰用猪脂涂之。 治肚脐突出法 小儿肚脐突出。用原断脐带。并艾叶同烧灰。以油胭脂。调搽即愈。 治脐风 用银簪脚曲弯。从儿心下至脐。轻则刮数次。看胸中有青筋。如一线直下分叉。线下分叉处。以绿豆大艾。火灸一遍立愈。 治遍身无皮 初生小儿。纯是红肉无皮。速以 米粉干扑。候生皮方止。凡胁下。或腿缝。或臂弯。各处看有红烂无皮者。儿必频哭。只用牛屎烧灰存性。研极细末。擦之即愈。 治月内惊似中风 用朱砂为末。水调涂心口。两手心。两足心五处。即愈。凡儿在腹中哭。用多年空房下。鼠穴中土一块。令孕妇噙之即止。若能逐月养胎。可免前患。孕妇不语。不须服药。临产但服保生丸。四物汤。便语。内经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者。乃胞络系于肾。 痘家禁忌 小儿痘症看治诸法。医书载之甚详。此不复赘。惟痘家最要洁净。如触犯其忌。轻痘变重。重痘变危。深为可虑。因列于此。保幼者。不可不存心也。 房中淫垢气 妇女经候气 狐臭漏腋气 酒醉荤秽气 熬油煎卵气 葱蒜韭薤五辛气 一切腥臊气 泼粪淋尿气 炒制一切药味气 误烧油发鸟兽皮毛气 远行染带一切汗杂气 焚烧脑麝诸香气 一凡外来生人。僧道尼姑。不洁净人。孝服人。病患。俱不可令其走进房内。 一不可扫房屋。致尘灰飞扑。 一不可动沟渠。启茅厕。出粪泼粪。 一忌食冷水瓜果。梅桃蜂蜜。香鲜炙炒。酸辣等物。 一忌食鸡鱼盐醋。五辛。四十九日之后。无忌。 一睡处切忌幽暗。切忌有壁风。 一不可过饱。过暖。亦不可受寒。受热。 一 粑。糯米。粽子。油腻。坚硬难化之物。俱不可食。 治妇人乳痈乳崖神方 妇人患乳痈。乳崖。即如男子之患肾囊。为害甚大。若不早治。竟有性命之虑。此症多因忧郁恼怒。气血不和而成。亦有因小儿含吮而得者。初起时。手按乳上坚实一块是也。或用鹿角末。和酒服。或用木香。花粉末。和酒服。或用黄栝蒌。连皮穣煎服。俱不甚效。 予家传一简易神方。用泽兰叶。地丁。白芨。蒲公英。金银花。木瓜。各四钱。甘草一钱。水酒各一小碗。煎调。候腹中饥时热服。渣用水再煎。以之浴乳。出汗即止痛。消散最效。如患重。者再一服自愈。 治小儿吹乳法 咒曰 日头出来照石榴。金光娘子禁乳头。一口法水三焦水。七个泉孔一齐流。 凡妇人遇小儿吹乳。用他头上扁簪。拿在我左手。却以右手大二两指。HT 出尖。一口气念七遍。与之。仍带头上。问一声好了。妇应曰好了。即好。 治吹乳药方 蒲公英一两。水酒各一钟煎服。要睡一时。盖被出些微汗。即愈。 下胞胎良方 苍术(三钱) 浓朴(三钱) 陈皮(一钱) 甘草(五分) 牙硝(五分) 共煎四杯。 又用童便。姜汁酒。黄牯牛尿。各一杯。对服即验。取牛尿法。牵牛下田。足踏水即尿出。 一用鲜鸡头莲叶一张。井水熬汁。服之即下。(干叶亦可) 全婴心法 保赤编弁言 保赤诚求。所以登仁寿也。赤子初生时。脐风一症。保之宜首重焉。予同邑。有孝廉熊修五先生。曾举数子。皆患脐风症。因之数十年留心此道。适值名医李传授此方。熊君后生四子。四女。及诸孙辈。以长以育。均是方之力也。乡里借以保全者甚多。予家婴孩深受其益。知此方。为福幼遂生之始基。而保赤之最重者。仁人君子。所当广为传播也。遂详载此方于篇首。外治急重痧症一方。屡试屡验。其效如神。亦载明附后。 保赤编各方 一掺脐药方 枯矾(一钱五分) 硼砂(二钱五分) 朱砂(二分) 冰片(五厘) 麝香(五厘) 上药共研细末。装入瓷瓶内封固。俟小儿下地。剪脐后。即用此药末。上在小儿脐上。用旧软布条。宽二寸。长二三尺不等。将小儿肚脐包好。倘二三日后。小儿啼哭不止。即解开一看。将药再上患处。再用新棉花一块。掩住。仍用布条包好。其痂听其自落。不哭者。不宜乱开。以后。可保无脐风之患。 看症服药 一小儿初生三日内。小便短。鼻准黄。口角微有青色。打嚏腹鸣。吮乳松。啼哭不止。重则发搐发热。此脐风之候也。急服后开水药。 熟军(一钱二分) 木通(一钱) 乌药(一钱) 木香(五分) 枳壳(五分) 槟榔(五分)虫蜕尾(五分) 勾耳(一钱) 薄荷(三分) 用淡豆豉。三十粒。为引。 加减药方法 一小儿三日内。初服加三棱(三四)分。莪术(三四)分。去槟榔。枳壳。次帖仍用槟榔。枳壳。去三棱。莪术。 一发热。加防风(一钱) 广皮(五分) 一发搐。加僵蚕。(一钱)要直的。 一六日内。预防锁喉。加甘草(五分) 桔梗(一钱) 一呕逆加藿香(一钱) 砂仁(四五)分。(砂仁性热。胎热者不可用。) 一小儿面深赤。唇燥。加连翘(一钱)再重。加黄连(三四)分。 一小儿面发黄。为湿热。加茵陈(一钱)苍术(一钱) 一服前方后。大便仍不通。加生大黄(一钱)去熟军。 一小便仍不通。加车前(五分) 一气呃逆。加丁香(三四)分。(性热不可多用) 一小儿月内。若无他症。但哭不止。为盘肠气疼。用乌药(一钱)槟榔(五分)木香(八分)枳壳(五分) 香附(五分)重者加沉香(四五)分。 一小儿月内。将薄荷煎水。用新青梭布浸湿。入口内拭去涎痰。每日二三次。不生马牙。 凡小儿脐未落者。不可轻易开看。 凡小儿。面深紫色。口唇干燥者。胎热。面白者胎寒。宜留心。察看之。 附:治痧症神方(发绞肠痧。同转腿肚者。此方治之更妙。) 明矾(一钱) 明雄(一钱) 朱砂(一钱) 麝香(九分) 神金(十张) 火硝(一钱) 上药共六味。先将明矾。明雄。火硝三味。共研细末。用姜汁调拌晒干。乃将朱砂研细。以神金撒下。研匀。方放麝香。后和明矾三味干末。共研一会。为主用瓷罐收藏。男点左大眼角。女点右大眼角。孕妇忌之。 下符先诵神 三通。裁黄纸一条。用朱砂新笔。于纸中书一 字。顶上书马字。挨次顺写成圈。不可一笔潦草。写毕焚符成灰。入温水。娠妇服之。产即平安。并能保胎。且马字顺写成圈后。根据次数之。数单则男。双则女。此符屡试屡验。附于卷末。以广其传亦保生之一助也。 催生符 用黄纸一条。朱砂新笔。昼对太阳。夜对灯光。衣冠正揖。虔诚默诵。神 三通。 曰监生之神。卫生之灵。脱骨成胎。化骨成形。骨速开。骨速开。勿伤母命。勿损子胎。敬请九老仙子君。日月光明普照生。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 全婴心法 劝戒杀吃素文 虚空世界。原自清宁。一切众生。皆具佛性。自迷真逐妄。背觉合尘。故无端起贪嗔痴。造杀盗淫。致世界成一大劫网。而一切众生。轮转其中。莫之能出。可不哀哉。造劫之因。虽非一端。而其最大而最多者。莫过于杀生。昔愿云禅师偈云。千百年来碗里羹。怨深如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半夜声。可知屠门哀号之声。一日不息。则世上刀兵之劫。一日不能免。静言思之。宁不危惧。夫人知爱命。物亦贪生。今试易地以思。使剖腹刺心之酷。加乎我身。我苦何如。使刀砧汤镬之惨。加乎我身。我痛又何如。人有父母兄弟夫妇子女之爱。物亦有雌雄卵雏之类。杀彼子女。充己口腹。其悲痛孤苦又何如。夫人与人处。睚 尚且必报。物虽无言。知觉与人何异。每见一大都市。宰杀水陆飞走众生。以充口腹者。日以千百万计。惊痛愤恨。郁成厉气。积之久久。大干天和饥馑疾疫刀兵等劫。由此起矣。此因果报复一定之理。苦于世人相沿成习。不觉不知耳。(王洋帆曰。昔贼匪蜂起。死亡枕藉。李秀才培德。谒二仙观林道长。问生灵何辜。遭此大劫。道长叹曰。世人残忍成风。宰杀孽重。积之久久。大干天和。故天降此饥馑继以刀兵。收录民众。以填物命耳。又严绍庭曰。明季有王居士。谒小洞天尊者。叩云。举世盗贼纵横。干戈扰攘。亿万生灵。遭此大劫。愿吾师垂金臂救之。尊者云。惟有戒杀放生可免耳。以上两段。见好生救劫编。)是以弭劫莫先于戒杀。莫要于护生。尤莫善于茹素。此素食同缘社所由起也。(以上言饥馑刀兵等劫。皆由世人宰杀孽重所致。欲弭劫运。莫要于多结同志。戒杀吃素。以期各保生机。共挽天心。)。佛言。食肉之人。断大慈种。我观众生。轮回六道。迭为父母。六亲眷属。更相啖肉。无非亲者。常生害心。增长苦业。流转生死。不得出离。不食肉者。即是无量功德之聚。若一切人不食肉者。亦无有人杀害众生。此楞伽经之言。佛家奉为金科玉律者也(以上引楞伽经。明佛家戒杀断肉食之旨。) 或曰。戒杀。断肉食。佛制也。儒家圣人。则无此语。则应之曰。孔子之经。莫大于易。其言曰。各正性命。保合太和。又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又曰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子思作中庸。以述祖德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孟子私淑其学曰。君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又曰杀一不辜。虽得天下不为也。夫有罪当杀。牛羊鸡豚之属何辜。圣人不忍杀一不辜而得天下。岂为区区口腹忍杀无辜乎。(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此孟子方便说法耳。即不见其生。亦不忍见其死也。即不闻其声。亦不忍食其肉也。)迄汉代大儒。厥有仲舒。着春秋繁露。以明孔子之教。则曰。质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谓仁。儒家圣贤垂训。其戒杀不章章乎。大戴记有云。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夫悍者。杀之端也。乱之源也。智能者。仁之迪也。治之本也。故肉食之民。每好杀而难化。谷食之众。常和平而易亲。征诸中外。理无或爽。吾圣人既判其美恶之殊。由于肉食谷食之分。则必以肉食为宜断也明矣。朱子注孟子。七十者可以食肉。曰未七十者不得食也。(七十曰老而传。盖以家事传诸子。七十可以食肉者。古圣贤随顺孝子事亲供奉甘旨之诚。重在存养老之礼。与告朔不去饩羊。爱礼之意略同。非谓年至七十。必定食肉。始能养生也。 ○印光法师曰。此世间圣人所立之权法。自佛教东来。畅明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理。而且历代史书多有人畜转变之事。固宜特开眼界。愍念生灵,毋徒固守权法以致亲与自己杀业滋蔓而不息也。) 如是则食肉者鲜矣。又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为国小终篇。其望人茹素。不隐然言外乎。由是观之。戒杀断肉食。于儒家何疑。(以上所引儒圣之言。原非专为戒杀断肉食而发。第于性命曰各正。太和曰保合。万物曰并育。圣人之心。天地之心也。人于万物中。若无故杀害一微细生命。即于各正保合并育之旨有伤。而况其大焉者乎。又况日日杀之害之乎。恣口腹之欲。戕水陆之生。违背天理。莫此为甚。此圣人所深惧也。兹特搜集经训。以阐明戒杀断肉食。儒佛圣人。其心不二。在明眼学人观之。自能了解于方便立说。劝诱苦心。按之所引圣经本旨。亦正圆明无碍。而不必以牵合经文为疑耳。) 或又谓人人都戒杀。物类不将充满世间乎。吾得引纪慎斋家训。以正告之曰。世人不食虎豹。未见虎豹充满人间。山村内尽有一村不食蛙鳅者。彼地蛙鳅亦不见独多。况按之因果正理。畜生一道。实因夙生杀业受报而来。若世界人人戒杀。将直无此畜生恶道矣。何虑之为。(以上释物类充满世间之疑。)或又曰。饮食所以养生。吃素有碍卫生。奈何。则曰。无锡丁仲祜先生。所着素食主义一书。已详论之矣。第一章言肉食之害。素食之益。至为明切。肉食含有疫毒。诚不免有碍卫生。素食天然真味。营养分。以植物为最富。不似肉食。渣滓多而消化难。是素食不但无碍卫生。乃深合乎卫生也。仲祜精中西医学。其言可信。何不取其书而详玩之。(以上释吃素有碍卫生之疑。)总之。戒杀茹素。可以弭劫。可以养心。可以惜福。可以延年。无悖儒佛两家圣人之旨。而又适合乎养生。人亦何乐而不戒杀茹素乎。(以上总结前五段。)南海印光法师。宏扬净土。常常以戒杀放生。吃素念佛。八字教人。其所撰金陵法云寺放生池疏曰。近来天灾人祸。频频降作。忧世之士。以为此等业果。皆由杀起。倘能知物不可杀。则断无杀人之理。又曰。放生原为戒杀。而戒杀须从吃素始。倘人各戒杀。人各吃素。则家习慈善。人敦礼义。俗美风淳。时和年丰。何至有刀兵劫起。彼此相戕之事乎。上年在愚园内道院说法。谓劝人吃素。较之劝人放生。功用尤大。此为不放之普放。盖吃素为实行放生之事。放生乃为感发人吃素之方便。若不吃素。则所杀无算。所放其有几何哉。一时闻者。靡不感动兴起。此又素食同缘社最初之缘起也(以上述印光法师语。与开章愿云禅师偈相应。愿云禅师偈。是说造劫之病。印光法师语。是说免劫之药。)深望海内各界善士。减少肉食。相率提倡息杀行慈之道。共趋于素食一途。以迓天麻而弭劫运。功德实为无量无边。第有一至简要之言。谨贡于当代仁人君子之前。莫谓一人发心。戒杀吃素。保全有限。何补众生。须知天下者。人与人之所积而成也。扩而充之。推类而广之。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鉅。其种因则小。其收果则大。况圣慈加被。天道好生。此中更有不可思议之力存焉。是在勉强行之。勿自馁而已矣。社中同人。不胜企祝。(以上普劝世人)南京素食同缘社。 转录南京魏梅荪居士原着 全婴心法 劝妇女戒杀文 好生救劫编 杀生之罪。由于男子者居多。而本于妇女者。亦复不少。盖妇女职司中馈。刀七是供。鳖脍鲤。多出其手。此为见生致死。闻声食肉。惨尤甚焉。世间闺阁。慈柔恻隐之性。每胜于男。而于此溺于习俗。独有漫不知警者。抑思人生得女人身。五漏之体。劣于男子。若复多害物命。夙愆未洗。恶业又加。则罪报尤重。尝观女流。易罹 瘕。痨瘵胎产诸患。根寻其理。杀业与焉。昔 崛摩罗。巡乞至一人家。适妇以难产求救。摩罗归问佛。佛曰。汝可于产母榻前抗声曰。我从贤圣法中来。未曾杀生。儿闻此言。无不产者。摩罗如教。儿果诞生。又法师梵臻夜坐。见一妇人。哀恳曰。请师到家。师从至其门。见数人舁此妇床上。大刀斫之如泥。少时复活。泣曰。外家生前善作 。今受此报。师为授戒。遂得超脱。嗟乎。杀生还报。不杀度厄。罪福彰彰。秋毫弗爽矣。抑更有进者。兵革之世。妇女罹殃。荼苦尤甚。或全城遇掠。或阖家系累。死别生离。谁非孽报耶。盖有情之类。眷属无异。至于突遭屠割。俯就烹 。存雌去雄。弃子存母。衔冤蓄恨。饮泣吞声。天道好还。出尔反尔。徒以信宿轮回。改易躯壳。倘令慧眼观之。正如投桃报李耳。夫闺闱贤达。自能戒杀放生。造福无涯。允臻善果。倘在中庸以下。积习昏沉。吾愿慈母贤姑。哲夫孝子。苦口缓颊。曲陈罪报。感触天性。庶几听从悔改。使门内杀业永消。冤仇不立。凡诸疾苦夭横。殃祸流离。俱可禳解矣。岂不自他兼利也哉。 全婴心法 节欲保身要义 印光老人曰。节欲一事。其理甚深。其关系甚大。其话甚不易说。夫天生男女。圣人法天立则。令男女居室。以为人伦之最大者。以上关风化。下承宗祧。岂为人日图快乐。而常以欲事为事乎。贪欲之人。其精薄而无力。如 种不能生芽。故难生。即生。多多皆未成人而夭。即幸而不夭。亦必单弱柔懦。无大树立。若能保养精神。节欲半年。待其妇天癸行后。择良宵吉期。相与一交。决定受孕。从此永断欲事。则所生之子。不但性行贞良。欲念轻薄。而且体质庞浓。无诸胎毒痘疹疾病等患。天癸即经水也。经水尽后方受孕。余时多不受孕。经水未尽断。不可交。交则妇即受病成带。勿望受孕矣。人之大伦之事。岂可恶日恶时而行。故须择良宵也。礼记月令篇。记圣王于仲春。先雷三日。奋木铎以令兆民曰。雷将发声。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备。必有凶灾。奋木铎以令兆民者。令地方官声铎以告百姓也。容止。犹言动静。不戒容止。谓行房事也。生子不备。即五官不全等。世每有生子。或异人类。或形体缺损。皆坐此故。必有凶灾。言其父母。尚有凶祸灾殃。如恶病。夭寿等。不止生子不备也。古圣王重民生。故特注意其事。奋木铎以告之。不但震雷当忌。即大风大雨。恶星值日。及天时交节(五月。十一月。乃阴阳相争之节。一有走泄。损伤最重。古云。此两月内。有因犯色欲。而夫妇三年内双亡者。故色欲不节。四时皆伤人。惟夏至及冬至之前半月。后半月。尤必绝欲。)佛耶诞期。(一岁之中。有断宜斋戒之日。盖神明降鉴之期。宜存敬畏。不可笑为迂拘。世人不知禁忌。将房事应戒之日。恣意触犯。小则致疾。大则伤生。每见少年之人。精神强旺。忽遭急症而死。并有夫妻并亡。生产妖异者。大率由此。与其追悔而莫挽。何如遵戒以自新。惜命之士。幸谨守焉。戒期详载寿康实鉴。宜请阅。)皆所当忌。(余若祖先生辰忌日。暨夫妇本命生日。亦宜谨戒。)此宝尊天敬圣。遵王制而敦人伦之大道。惜世人概不肯出诸口。俾其子子孙孙。体质一代劣于一代。或者少年早夭。或由欲事过度。虽不早夭。竟成衰残。无大树立。多半皆乃父乃母不知人伦之道之所致也。乃父乃母之不知。由于乃祖乃妣之无教也。子女成人时。当以节欲保身等委曲开导。父教女不便。母则无妨。能如此。方为真爱子女。而世之爱者。多皆任其纵欲。则其害更有甚于杀子女者。可不哀哉。圣人重胎教。于此致意。乃未胎而预教也。予滥厕僧伦。何得论夫妇房室之事。一以出家之前。曾阅过古人敦本至论。欲以馈知己而报护法之恩。一以佛为大医王。无病不疗。光为佛弟子。亦欲随分随力而行医道。此病乃举世间人之通病大病。若通病大病。任其发生滋长。而去详治别病小病。岂非轻重倒置乎。邓伯诚亦欲求子。光答书亦略述此意。湖南一儒士姓刘忘其名。娶妻不与相亲。妻谓曰娶妻原为生子。汝不相亲。则宗支断绝矣。遂亲一次。即生子。因名传支。即绝欲。妻又谓曰。一子独立。孤无倚靠。曷若再生一子。又亲一次。复生一子。名再支。二子皆入翰院。其人一生。止行两次房事。而又详述房事忌日。并清心寡欲。保元育神之事。载于家乘。冀子孙世守焉。湖南友为予言之。欲求贵子。舍是而求。纵得之。亦属侥幸。根据是而求。求则得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