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心不相应行法略有二十四种此乃色心分位。盖依前
类别:
其他
作者: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大师译字数:1143更新时间:23/03/24 10:20:33
一得二命根三众同分四异生性五无想定六灭尽定七无想报八名身九句身十文身十一生十二住十三老十四无常十五流转十六定异十七相应十八势速十九次第二十时二十一方二十二数二十三和合性二十四不和合性言得者。包获成就不失之义。乃色心生起未灭坏来。此不失之相也。命根者。依业所引第八种上连持色心不断。功能假立命根耳。众同分者。类相似故。有人法之别。人同分者。如天同分人同分法同分者。如心同分色同分等。三乘五性依人法类。假立此名。异生性者。二障种上一分功能。令趣类差别不同。云异生性也。无想定者。想等不行令身安和故。亦名定。或云。此定想等心聚悉皆不行。而云无想者。想灭为首。谓此外道厌想如病。忻求无想以为微妙。立此定名。灭尽定者。令不恒行心心所灭(六识)及染第七恒行心聚。皆悉灭尽。乃此定相。盖修无想则作出离想而灭尽。乃作止息想。又无想唯凡灭尽。唯圣乃二定之差别也。大抵于厌心种上。遮碍转识不生功能。立此二定也。言无想报者。由欲界修彼定故。感彼天果名无想报。乃无想之报(依士释也)名身者。能诠自性单名也。二名已上方名名身。三名已上名多名身。乃诠别名之身。句身者。一句名句。二句名身。三句已上名多句身。单句诠差别多句。则诠别句之身。文身者。文即是字。能为名句。二所依故。如单言斫单言刍。未有诠表名之为字。论不言名与多名。举中以摄广略也。又云。带诠名文。如经书字不带诠者。只名字。若字母及等韵类是也。生者。先无今有。住者。有位暂停。老则住别前后。亦云衰变名老。又云。法非凝然。言无常者。今有后无。死之异名。又诸圣教多合生灭。以为无常。盖生名为有。有非恒有。不如无为灭名为无无。非恒无不如兔角。不同彼无为兔角之常。故曰无常。今唯据死而言流转者。因果不断相续前后。定异者。善恶因果互相差别。相应者。因果事业和合而起。或曰。此之总名不相应行法。今名相应者何耶。盖名不相应者。简前相应心所而已。此相应者。乃前三法上事业和合之谓。岂相滥乎。势速者。有为法游行迅疾飞行运[這-言+奔]。皆此所摄。次第者。编列有叙令不紊乱。尊卑上下左右前后。有规矩者。皆此摄也。时者。过现未来成住坏空。四季三际年月日夜。六时十二随方制立。故名为时。方者。色处分齐人法所依。或十方上下六合四极。亦随所制。数者。度量诸法之名。或一十百千至不可转也。言和合性者。谓于诸法不相乖反。不和合性者。谓于诸法相乖反故。前如相顺因。此如相违因。或曰。此二十四于前三分位。则以何法当前何位。大略而言命根一法。唯心分位第八心种上连持功能故异生性。一唯所分位二障种上令别功能故。二无心定无想异熟。乃王所上假王所灭。已名无想等。余十九种通色及心与心所法。三上假立如众同分乃色。同分心同分所同分。又如势速乃是色心心所迁灭不停。故又如定异色。不是心心。不是所善因恶果定。不互感等。余仿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