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论单重翻本并译有无录合七十二部(五百卷九千二

类别:其他 作者:京师西明寺释氏字数:1311更新时间:23/03/24 10:22:51
后秦弘始年罗什于常安译 瑜伽师地论(一百卷一千八百四十八纸) 唐贞观二十一年玄奘于大慈恩寺译 显扬圣教论(二十卷三百二十六纸) 唐贞观十九年玄奘于弘福寺译 阿毗达磨杂集论(一十六卷二百五十五纸) 唐贞观十九年玄奘于弘福寺译 般若灯论(一十五卷二百四十二纸) 皇朝贞观三年波颇蜜多于胜光寺译 大庄严论(一十五卷三百一十纸或十卷马鸣菩萨造) 后秦罗什译 十住毗婆沙论(龙树菩萨撰十四卷二百七十纸) 后秦罗什译 大乘庄严论(十三卷二百纸) 唐贞观四年波颇于胜光寺译 十地经论(十二卷二百四十五纸) 后魏永明年勒那摩提等于洛阳译 摄大乘释论(十五卷三百三十纸) 陈时真谛于广州制旨寺译 摄大乘释论(十五卷三百四十五纸) 陈时真谛于广州译 摄大乘论(十卷一百七十五纸) 隋大业五年笈多于东都上林园译 摄大乘释论(十卷一百八十纸世亲解) 唐玄奘于北阙及大慈恩寺译 右四论同本异译 摄大乘论(十卷二百二十纸无性菩萨作) 唐永徽年玄奘于慈恩寺译 菩萨地持论(十卷或八卷一百八十一纸) 北凉昙无谶译 菩萨善戒经(九卷一百七十二纸一名菩萨地经上二经论同本) 宋元嘉年求那跋摩于杨都译 广百论(十卷二百二纸) 唐显庆年玄奘译 大乘阿毗达摩集论(七卷一百八纸) 唐显庆年玄奘译 佛地经论(七卷一百一十九纸) 唐永徽年玄奘译 菩提资粮论(六卷六十七纸) 隋大业五年笈多于东都上林园译 弥勒菩萨问经论(五卷或十卷一百二十五纸) 后魏留支译 宝积经论(四卷八十四纸) 后魏留支译 胜思惟经论(四卷五十纸) 后魏留支译 佛性论(四卷八十二纸) 陈真谛译 中论(四卷九十七纸) 后秦罗什于常安译 宝性论(四卷八十六纸) 后魏菩提留支于洛都译 金刚波若论(三卷四十七纸) 后魏菩提留支于秦太上文宣公第译 摄大乘本论(二卷四十四纸) 后魏佛陀扇多译 摄大乘本论(三卷五十八纸) 陈真谛译 摄大乘本论(三卷六十一纸上三论同本) 唐贞观二十二年玄奘于玉华宫内译 文殊问菩提经论(二卷二十八纸一名伽耶山顶论) 后魏菩提留支于洛都译 大丈夫论(二卷三十四纸提婆菩萨撰) 北凉道泰译 中边分别论(二卷四十八纸) 陈真谛译 佛阿毗昙论(二卷三十四纸) 陈真谛译 顺中论(二卷三十二纸) 后魏菩提留支译 百论(二卷四十二纸) 后秦罗什译 金刚波若论(二卷二十八纸僧佉菩萨造) 隋大业九年笈多于东都上林园译 三无性论(二卷四十四纸) 陈真谛译 入大乘论(二卷三十九纸坚意菩萨造) 北凉道泰译 发菩提心论(二卷二十八纸失译) 唯识论(十九纸惟识无境) 后魏瞿昙留支译 唯识论(十一纸修道不共他上二论同本) 陈真谛译 思尘论(三纸) 陈真谛译 观所缘缘论(三纸上二论同本) 业成就论(十七纸) 后魏瞿昙留支译 大乘成业论(十七纸上二论同本) 唐贞观二十二年玄奘译 大涅盘经论(十一纸) 达磨菩提译 涅盘本有今无论(六纸) 陈真谛于广州译 三具足论(六纸) 后魏菩提留支译 法华经论(二十五纸) 后魏菩提留支于邺下译 转法轮经论(十纸) 后魏菩提留支译 宝结菩萨四法经论(十二纸) 后魏菩提留支译 无量寿经论(八纸) 后魏菩提留支译 回诤论(十二纸) 后魏瞿昙留支译 起信论(二十三纸) 陈真谛译 知实论(二十三纸) 陈真谛译 十二门论(二十三纸) 后秦罗什译 十八空论(十九纸) 方便心论(十七纸) 后魏延兴年吉迦夜与昙曜译 解拳论(二纸) 陈真谛译 缘生论(十纸) 随大业十年笈多于东都洛滨上林园译 十二因缘论(九纸) 后魏菩提留支译 一输卢迦论(四纸龙树菩萨造) 后魏瞿昙留支译 百字论(八纸) 后魏菩提留支译 掌珍论(二卷三十二纸) 因明正理门论(十二纸) 因明入正理门论(六纸) 大乘五蕴论(八纸) 王法正理论(十七纸) 百法明门论(二纸) 显杨论颂本(十一纸) 广百论本(十六纸) 上八论并贞观二十一年玄奘从驾于翠微宫内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