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伤寒 阳明少阳论

类别:其他 作者:怀远字数:905更新时间:23/03/24 10:48:47
经曰。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挟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夫同是受寒。不日一日。独日二日三日者。盖传经之邪居多。而自感者少。自感则寒。传经则热。仲景用葛根汤小柴胡汤主二经之病。节庵一曰解肌。 一曰和解。又谓不从标本从乎中治。固知非若太阳汗之而愈也。学人其可执乎。然二经亦有自感者。如阳明为邪。首面大肿。少阳为邪。耳前后肿。此不从太阳传入。而发热与伤寒无异。东垣用普济消毒饮子。及鼠粘子汤。治之。盖阳明主燥。少阳主火。非比太阳属寒水之司。故治各不同也。按寒邪入里。未有不传阳明。乃阳明腑病。非阳明之经也。阳明者胃也。胃为水谷之海。一受寒邪。则水谷不行。为热。为渴。为胀满。甚则谵语狂言。皆其邪也。治之者。不可过汗以竭其液。一也不可早下以伤其阴。二也。不可寒凉以阻其化。三也。宜以葛根平胃加减调之。若少阳一经。属木有火。为呕。为声。为寒热往来。则以小柴胡汤为主。女子临经即谓热入血室。甚则谵语。加生地丹皮。乃至正之法也。尤不可汗下。 一阳明传变至多。治之贵乎得宜。寒则凝而食不化。热则燥而液愈亡。故止渴用葛粉以鼓舞胃气。胜于花粉知母。平胃用浓朴以温中州。非比木香豆蔻。如在上用桔梗枳壳。在下用枳实青皮。而甘草调中。陈皮理气。山楂莱菔消滞之类。虽极平和。实至当不易之常理也。然有饮食伏于中。而不显于脉症者。有脉症似乎饮食。而实非饮食为患。乃中气虚所致。则又当细问其病因。察其脉色舌苔。按其胸腹有无痛处。大便曾解不解。或补或泻。出一定之见以疗之。方为得耳。 【葛根汤】 葛根(一钱半) 麻黄(一钱) 桂枝 芍药 甘草(各六分) 加姜枣水煎。此方治太阳无汗恶风。太阳阳明合病。如阳明腑病。不可概用。 【小柴胡汤】 柴胡(二钱) 黄芩 人参 半夏(各一钱) 甘草(五分) 加姜枣水煎服。 【加味小柴胡汤】(即前方加生地丹皮各一钱) 【普济消毒饮子】 黄芩(酒炒) 黄连(各八分焙) 人参 橘红 玄参 甘草(生用) 连翘 牛蒡子(炒研) 桔梗 柴胡 僵蚕(炒) 薄荷(各五分) 板蓝根 马屁勃 升麻(各二分) 水煎服。(便秘酒煨大黄一钱) 【鼠粘子汤】 牛蒡子(焙研) 枳壳 甘草(炙) 柴胡 连翘 黄芩 桔梗(各一钱) 薄荷叶(二钱) 水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