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借手谈明修栈道 品鼻烟暗度陈仓
类别:
其他
作者:
[清]白眼字数:22761更新时间:23/03/24 10:59:42
话说思中丞回到衙门,传了巡捕官进来,吩咐所有苏州城内有名的大夫通统去打听明白,排个姓名单子,以便择优奉请。于是哄动苏州一城的医生,都想借这个机会扬名发财。钻头觅路,求人推荐。巡捕官排了一排,至少也是三五十名。开好单子,呈与中丞。中丞看见许多名字,究竟不知道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请哪一个,不请哪一个。闹得自家也没得主意。只好拿着单子去请他哥嫂自己选罢。可知道他哥嫂初到苏州,更加摸不清楚,还是要中丞作主。中丞说:“姑且一个一个地请他来看,如哪一个说得对,就吃哪一个的药。哪一个药吃下去有效,就请哪一个看。医遇有缘人,这几十个医生内中总有一个有缘的在里头。”制军与夫人都说:“很好,就这么办罢。”这一来,把个八旗会馆闹得来车马盈门,川流不息。看官可不要误会,这川流不息的人是一般下属问安侍药的孝顺卑职,却是一伙草头郎中。有的说大人贵恙要用补剂,有的说大人贵恙要用通泄一类,有的又说是宜攻补兼施,大约主补剂的占了十分五六,攻补兼施者十分三四,通泄者不到十分一二。况且官宦人家就是无病的时候素来也是讲究吃补品,何况有了病更该吃补药了。他却不管这病还是该泄该补,听到补药两个字总觉得顺耳朵。今日主补剂者占了多数,自然是从多数的赞成,便大吃起补药。却说这制军的病真也奇怪,不论吃了什么药下去,他都能受得住,只要什么功效,却是不见。大家都说大人病久了,不是一剂两剂药可以成功,得慢慢地医去,总会好的,不要急在一时。制军夫人都甚以为然,便在会馆安心吃药养病。思中丞每天公事办完,便坐着轿子来到会馆,陪哥哥谈天解闷。这制军是最好名的,无奈为病所苦,其志不行,每每兄弟两个谈到得意的时候,制军便说:“大局如此,咱们世受皇上家豢养之恩。像老弟你年富力强,正好替皇上家办事。像我这样,只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夫人因制军正在吃药将息病的时候,恐怕谈起心事来又要伤感,药不是白吃了?便找些个闲话和中丞说,岔开过去。中丞是何等的人,早领会着嫂嫂意思,一面闻着鼻烟,说道:“论国家的事,到这时候靠咱们哥儿两手撑不起来。不过我尽我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罢了。我看你在牀上怪腻的,不如下来坐坐,咱们斗个小牌儿玩玩。”制军道:“这玩意儿,我怕隔了半年多了,还是在衙门里同师爷们斗过几回,再没有过,正想着呢!”中丞叫老婆子们拉开桌子,夫人扶着制军下得牀来。制军说:“咱们只有三只脚,还差着一个,怎没成局?”中丞说:“叫姨奶奶凑一脚。”夫人说:“ 他怎么配上桌!”中丞说:“陪哥哥散散闷儿,你不要拘这过节了罢。”制军说:“二爷赏脸,叫她来就结了。”夫人虽然心里有点不大情愿,因为一个是老爷,一个是小叔子,都说叫他来,也不便败他们的兴头,叫丫头去叫姨奶奶来。一霎时,这花枝招展的姨奶奶从里间屋子走出,穿着一件杨妃色湖绉四厢边的夹衫,脖项上围着一条湖色绣花大手巾,两把头梳得来油光水滑,戴上无数鲜花。一张鸭蛋脸儿浓抹胭脂,一点朱唇,衬着雪白的米牙。朝着中丞请了安,发出颤崴崴的声音,叫了一声“二爷。”中丞伸手招呼说:“咱们三缺一,你来凑合凑合。”那姨奶奶抿嘴一笑,那只星眼却溜到夫人脸上。夫人说:“二爷赏你脸,你可好好地,不要放炮。”那姨奶奶笑着说:“太太要什么,奴才打什么,与太太和个辣子好不好?”夫人说:“没规矩。快来罢,谁耐烦等你。”那姨奶奶重新与制军夫人、中丞请过安,方才入坐。制军与中丞对面,夫人与姨奶奶对面。恰恰中丞坐着姨奶奶上手。打了一圈,全是夫人和的多。姨奶奶说:“二爷牌真利害,下手一张吃不着。”中丞说:“你要吃什么呢?”姨奶奶却不理会他,一圈轮到制军庄上,面前碰了一碰九万。夫人的二家坐了侯风,一副七八九的索子。中丞与姨奶奶面前一张没落台。制军打下一张一二索,夫人想吃,又说去摸得好,摸了一张侯风补杠。制军说不好,要敲庄了。说着中丞伸手掷出一张九索,夫人说:“碰。” 制军说:“ 绝张都会碰得出,大家防备点,是索子一色,两台。” 姨奶奶说:“ 索子我可不打了。”便放出一张一万,庄家又碰了。中丞说:“你们两家一个万子,一个索子。” 指着末家说:“这一家不知是什么?没有显出来,就是我没有。” 说着伸手摸一张了牌来,笑嘻嘻道:“赖有此了。”便把四张牌扑到面前,在尾上补了一张来。大家翻开,扑的是四张将风。又坐着了。姨奶奶说:“好,好!三家造反,我可不得了,愿黄了是我的运气。”中丞又放了一张相字,说:“你也坐一坐。”姨奶奶说:“我没有坐着的福气。”摸了一张万字打出来,夫人说:“你留神点,老爷是万字清一色,你只管放,和了下来要吃包子的呢!”制军故意地把牌拿下手来,说:“吃一张罢。”夫人说:“这下听张了。” 制军说:“ 不吃你的,怕什么。”又摸了空张打出。夫人说:“这一张料你用不着。”叭哒一个白板到台上来。制军说:“碰,”伸手在这一头摸了一张,说:“杠上开花。这可敲着了。”姨奶奶说:“太太才叫别人留心点,不要放铳,怎么自家把开花炮都放出了?”夫人说:“谁知道老爷手里还有这些东西,我料他是清一色呢!”中丞道:“不要说了,数和子罢。”姨奶奶说:“满了,还数什么?”夫人道: “那不能数,到要数一数呢!”制军说:“碰九万四和,碰一万四和,白板开杠十六和,自摸东风十和,杠上开花加十和,十和底子,是不是五十四和?东风一杠一百零八和,白板一杠二百十六和,万字一杠四百三十二和,对对一杠八百六十四和。”姨奶奶撅着嘴,把所有面前的洋钱角子往制军面前一摔,好好输得个乱打光。制军笑着把大家洋钱收了和牌。后便是姨奶奶和了个平和,接着制军又和了个八十和。姨奶奶和进来的钱早光了,就要欠账,制军不肯,中丞说:“赌场上账是不能欠的。这样罢,我借本把你。”说着在衣袋内掏了一大沓钞票出来,递给姨奶奶说:“有一百块钱总够你输了。” 姨奶奶了眇中丞一眼说:“借了我,可没有还的。” 中丞说:“ 不要你还。” 姨奶奶又望着制军说:“到底是二爷大方。” 夫人道:“二爷借把他,也得借把我。”中丞道:“你没输。你输了,我加倍地借。”说说笑笑,四圈牌已完结。用过晚膳,中丞便辞过哥嫂出来,走过回廊上,适逢姨奶奶坐在廊沿上一个绣墩上。见中丞过来,便站起身子说道:“天还早呢,二爷就回去吗?”中丞道:“ 我去了,好让你们大家歇歇,明日再来陪你。”姨奶奶说:“陪我不敢当。早些回去陪新奶奶是正经。”中丞道:“我那个不如你。”姨奶奶道:“回去在二太太,众位姨奶奶上头都替请安。”中丞点点头说:“你好乖。”却抵着嘴挨身儿走过。姨奶奶又道:“二爷明日可请早些来,我还要翻本呢。”中丞连声说:“好。”眯缝着眼儿一直走出,上了轿回衙门。自此以后,中丞早上起来单检要紧的公事翻一翻,应个景儿,其余日行公事都交给送到师爷那边,看过了送来,胡乱画个行,算了事。三点钟一敲过,风雨无阻,便传伺候上行辕来,叙天伦之乐,更深半夜方才回去。一连两个多月都是如此。在中丞有这省视兄长一个大问题,自然是行若无事,在苏州官场中捉风捕影却闹了个满城风雨。
这时余宝光到省也差不多一年了。随班听鼓总是以有事为荣,讵知官场中情形,须要财貌双全方得邀上司的青顾。这也不是江苏一省,天下皆然。宝光到省这么多时候,连一个红点没有见过,难免受牀头人的些讥诮。遂发奋用功,钻头觅缝,居然被他找着了这一条终南捷径,塞了二百银子在姨奶奶手里。这二百银子若在别位大人姨奶奶的眼睛里却不能算一回事,无奈这位制军的姨奶奶素来压伏强权之下,所得者不过月费银子四两八两,那夫人还要交代账房,七折八扣的不能按月送给。前天得了二爷一百块洋钱,已是平生未有,感激得来无中以为报,只好报之以身。今日比前日又加了两倍得多,并且只要向中丞说允许见他一面的一句话,并无别的要求。乐得口角春风,与人方便。遂消痰化气地把着二百银子吃下。找个空儿,咬了个耳朵。你想思中丞是多情的人,有情的人儿,这一句话还有不奉命如金的吗?满口应承。余宝光得了消息,择了个空闲日头,顶冠束带来上抚台衙门。
且说思中丞一到任时,大张谕帖,贴在官厅子上:是凡在省城有差各员,如有公事面禀,可以随时来辕禀见。其余无差各员,若本部院有谘询事件,当随时传见。无庸随班衙参,以示体恤。自有这道禁令,所以逢到二五八,三六九这些衙期,总没有人到。只有逢朔遇望,循例和司道站个香班,也不过是场面上当差几个人。不像从前逢着衙期,东一堆西一堆的,红缨绋帽如同红头苍蝇,在粪窖里乱拱。今日余宝光平空来上衙门,巡捕官接着手本一看,是试用通判余宝光五个芝麻小字,衔上并无坐差,又没有角签,便不肯拿上去回。吩咐号房回报说:“大人早有谕帖贴在官厅子,没有长差人员照例不见。你去叫余大老爷,进官厅看看。等有了差事,再来不迟。”号房照样回报了余宝光,宝光向号房道:“我岂不知道大人有谕帖吗?烦你费心,请巡捕老爷替我拿手本上去回一声,见不见凭大人。”号房不便怎样,仍然拿着手本,走进巡捕房道:“余大老爷说费大老爷的心,替他上去回一声,见不见凭大人。” 巡捕官发气道:“混帐东西!上去不是白回吗?你要回,你上去回,我不碰这钉子。”号房见巡捕官发怒,不肯上去,又被申斥一顿,一肚皮懊糟,跑到官厅里来说:“余大老爷,还是请回公馆去歇歇,几时恭喜委了缺,几时再来。我们没有许多闲工夫,拿着手本跑出跑进。”细声咕噜着便走出官厅。余宝光是乘兴而来,岂肯败兴而返?号房已是三番两次跑进过去,可恶这巡捕不肯拿我的手本上去。也怪号房不得。一个人坐在官厅里,低着头盘算一回,叹口气道:“在人廊檐下,怎敢不低头。”抬头叫高升,那高升却站在旁边,听见主人呼唤,便说道:“料想大人今天是不见客的了。请示老爷,还是回公馆去,还是拜 客。差 不 多 十 二 下 钟 了,轿 夫 都 没 有 吃 饭呢。”宝光道:“我们既然来了,总得见了才好去。若把今日错过,下次更难见了。”高升噪着道:“ 老爷没听见,才号房说没有差事的是见不着的。” 宝光道:“你耐点烦,不要躁,拿护书来。”高升一只手摔过去。宝光并不责饬高升,反和颜悦色双手接来,就在膝盖上打开,翻出一个教弟名帖,递给高升:“ 你去在巡捕房说,拜会卢柴二位大老爷,有话说。”高升哭丧着脸,拿著名帖,走到巡捕门房口。探头一看,见有人在房里,赶忙换了笑容,拿上名帖说:“我们老爷拜会贵上卢柴二位大老爷。”那人接过名帖一看道:“你等一等,待我去回一声,保不定会客不会呢。”说着便走去,走到内房门口,在帘缝里一张,又缩头回来,向高升道:“里头才开饭呢,请你们老爷改日再来。”高升呆瞪瞪接着说道:“开饭能有多大工夫,等开完饭,烦你老再去回一回。” 那人道:“这一顿饭只少得二个钟头,你耐烦等,就等开完了饭我再去。”说着把名帖放在桌上,自己便躺在牀上吃烟,也不来睬他。高升恐怕宝光在官厅等得着急,便跑过来把些话告诉了。宝光无其奈何,只好屏气息声等着,在官厅上走一回,坐一回,时时地在腰上看看表。往常这表像走马一样跑得很快,偏偏今天倒慢起来。看一回是一点钟,看一回还是一点钟。真是度时如年。因要想见中丞,也说不来破费些时刻。好不容易盼到了两点钟,催着高升去问,回来说:“饭是开完了。卢大老爷是门上大爷请进去谈天去了,不定什么时候下来。柴大老爷向来吃过午饭要睡一中觉,他家人说等醒来了才敢去回呢。”宝光叹气道:“巡捕都这么难见,无怪抚台了。已经是等了大半天,率性等他睡醒了再说。” 高升饿得发慌,说: “老爷吃点点心不?”宝光道:“我不饿,你去买点吃去就来。”高升唯唯地去了。宝光一人坐在官厅里,仰着头数天花板,低着头数方砖,消磨了个把时刻。高升来说:“柴大老爷请老爷过去。”宝光赶紧整整帽子,抖抖袍褂,跟着进了巡捕厅。见柴巡捕请了安,寒暄几句。柴巡捕冷冷淡淡回答着,却看壁上挂的钟已四点钟过了,便吩咐家人看外头伺候齐了没,催一催,差不多要上会馆了。家人“咂,咂”地传话出去。宝光便要禀见中丞,求他上去回一回的话说出来。柴巡捕道:“润翁兄弟刚才不是叫号房招呼过了,大老爷那天性,润翁难道不知?并不是兄弟怕上去回,无奈有这个令,上去也是白回。润翁还要体谅兄弟们的难处。”双手捧茶就要送宝光出来,宝光道:“兄弟还有下情,请老哥明鉴。大人公令谁敢不遵?但是教弟今日也非无因而至。”遂立起身,附近耳朵唧咕两句。柴巡捕皱皱眉毛,点点头道“ 既这样,请少坐一坐,等兄弟上去。”宝光打拱作揖说:“费心,费心。”柴巡捕便穿上马褂,向宅门进去。不多一会,走出来说:“大人知道了。现在正要上大大人那边去,不得空见客。吩咐老哥明天一点钟来见就是。”宝光称谢不遑,辞了柴巡捕,便回公馆。
一夕无话,次日起来,用过午膳,上抚台衙门。不落官厅,一直来拜柴巡捕,官场势利似最讲究的。昨天他们不知来历,故把余宝光当着候补的一律看待。现在晓得他有点来路,自不敢怠慢,见面很觉亲热,敬烟敬茶,有谈有笑,不似昨日那个大模大样,爱理不理的神气。宝光仍然下声怡色说些费心劳力的滥套话。一霎时,听见一声:“请余大老爷。”宝光即忙出来,三步五步跨进宅门。那卢巡捕望着,笑口半开,揭着手本往内行去。宝光此时用着蟹行法,不即不离,随着走来,行至签押房口。卢巡捕便停住脚,暗向宝光一努嘴,教他进去。那房门口站着一个美而且媚的家人说:“大人请余大老爷在签押房坐。”宝光规行矩步进了签押房,见思中丞便衣在中间站着,便换了个抢步法走进面前,请了安。思中丞还个半安,伸手让他在旁边一张小炕上坐。循例送茶。宝光半边屁股挨着炕沿挺身斜座,两只眼睛看准鼻头,谨守礼经。有问即对。思中丞向来见了属员是没多话说的,除掉今日天气晴,昨天天气冷,这两句印板官话之外,再没别的。如若是平常的属员禀见,说完这两句话就要端茶送客。今日余宝光乃是特别地介绍,自然有个特别招待。虽然无话可说,却不便立时端茶,便在四喜袋内掏出一只五彩套料鼻烟壶,挑出烟来,用第二只指头向鼻上闻着,眼睛却在余宝光身上,从头至脚打量一回。又换了一只画料的壶儿拿在手里,自看自笑。余宝光满肚皮的事,今日见得中丞,不知是求缺的好,还是求差事好。三番二次在喉咙管里打转身,欲待说出,又怕中丞申斥,他头一次见面就求差求缺,如倒了毛,下次便不好弄了。如若不说罢,费了几个月工夫,花了许多小钱,呕了许多狗气,好容易得见,下次不知几时才得再见。当面错过,岂不可惜!心问口,口问心,老大盘算一回。忽然看见思中丞拿着一只画料烟壶自看自笑,急智陡生,大着胆子放响了喉咙道:“大人这只烟壶大约是周画的?”思中丞闻言,投其所好回道:“ 老兄此道也是高明的了。”说着便把烟壶递了过来。余宝光便站身起来接过手中,端详一回道:“论这画工总算得中国一件美术。现在真的很不容易物色。大人这壶儿真是稀世之宝。”却说一个画的料烟壶有什么稀奇?余宝光称赞为稀世之宝,我料诸位必说是余宝光拍思中丞的马屁,故意说得这般天花乱坠,这却不尽然。且待小子把这周画烟壶略表一二。
他这画,并不是画在烟壶外面,是画在烟壶里面。你想烟壶的口不过一个鹅毛翎管粗细,要把笔插进口门,不要说是画画,这支笔在里面打转都打不过来。这就是天生的美术家发明出来灵巧。这人姓周名叫乐园,费尽心血,习成这个绝技。画的时候,是在一间黑房子里,四面糊得如漆一般,不露一丝光线进来。却在房子顶上挖一天窗,放一直光下来,射着牀上。那画画的人仰卧牀上,戴上对光眼镜,用极细的鼠须笔,尖上醮好粉墨,一只手将壶口朝下,一只手拿着鼠须笔,向上平送进壶口。山水人物,翎毛走兽,花草鱼虫,件件可画。每日只有正午的时候,光线正准。过了午时,光线稍偏,便不能射人。并能写极小的楷书、题款同那阴阳文的图书,真是巧夺天工。当初画一只壶儿须纹银四两,点景加倍。这周乐园有此绝技,在京城颇负胜名。因系独得秘法,不肯传授于人,画的时候就是自家子侄也不肯叫他看见的,是学了法子去。所以周乐园死后,竟没有出第二个人能画的。可惜一件美术至今失传。现在要买他一个壶,现在很不便宜。虽然是一个料货,却比翡翠玛瑙的贵多了。闲言少叙。
且说余宝光接着这个周画烟壶,赞不绝口。鬼鬼祟祟在腰里摸出一件东西,站起身来,双手捧着拿给了思中丞。中丞伸手接了过去,只见他眉开眼笑,像是获着了一件宝贝的样子。这是一件什么东西?不是别物,也是一只烟壶。这烟壶是个玛瑙琢成,上面却有一块黑纹,天然生成,像一只牛。下面绿的像似些水草。还不足奇,壶颈底下有一点是黄不黄,是白不白,活样一弯新月。还有散散整整的云,护住四周,似乎流动的样子。下底一只牛,两眼对着这月亮,就是把吴道子、张僧繇请出来,寡人好货都画不出那种神情。思中丞翻来覆去,看得乐不可支,连声地说:“好东西,好东西。兄弟眼睛里看的东西也不少,总没有这个天然品格。大小也相称,塘子又宽。我想定是大内的东西。料必是那年火烧圆明园,遗失外头。老兄可是在京城得来的吗?”余宝光道:“这是卑职那年引见,同几个朋友逛琉璃厂,在一个荒货摊上得来的,很便宜。大人赏识,就请留下用。”思中丞道:“君子不夺人之好。老兄肯原价让给兄弟,到可以。”余宝光道:“ 卑职只去了四吊京钱,还值得大人说让价。”思中丞道:“ 那怕一文也要备价的。”提高嗓子,叫一声:来,在账房里拿四串钱,交给余大老爷管家。”说着把玛瑙壶儿不住地玩弄说:“是这珊瑚盖儿,未免委屈壶儿了。我想原来决不是这样盖儿,必定是另配的。你看大小都不对?”便捏着盖儿,挑出一匙烟来倒在鼻烟碟子上。先看了一看颜色,慢腾腾按下指头送到鼻子上闻了又闻,以领略趣味,道:“味儿甚纯。”说着又闻了一鼻,连说:“不错,不错。原来老兄也很讲究闻烟的。不然哪有这等无上上品。兄弟几几乎失敬了。”又把自己这只周画料壶给余宝光说:“老兄品品看,这味儿如何?”余宝光接过手来,挑一匙鼻烟也放在碟上,送在鼻孔,却不一气闻去,慢慢地辨别那烟的滋味说:“羊(味稍差上点,淡豆豉味带酸,还不错。其颜色淡黄,绝是神品。现在讲究闻鼻的,动辄就是十三太保长,十三太保短,其实真正十三太保,那里还有?卑职每每见人家藏的原纳子,像大人闻的这样烟的颜色,简直没有。间或有之,都是假造出来的颜色,万万比不得的。就是那蚂蚁窠,现在都有人会做,但只好混个眼前。若说到真讲究的,鼻子里一闻,立时辨出真假。”思中丞道:“ 老兄闻这烟是那一路的?”余宝光道:“据卑职看这颜色,闻这香味,大约金大花居多。”思中丞哈哈大笑道:“不愧内行。这还是那年五爷赏给兄弟的一小纳子,一直舍不得常闻,可惜现在没有多少。遇着进京的兄弟逢人便托,怎奈买来的总不及得他上。”余宝光道:“大人若说是大金花,卑职家里却还藏着两纳子。并不是卑职手买的,还是先祖手下遗传下来。到如今差不多有六七十年,味是纯正极了,其色发着黑色,质地极坚凝细腻。大人如需用,卑职改日找出来,孝敬大人。”思中丞道:“不可,不可。兄弟向来不收属员的馈送。”余宝光道:“这不得谓之馈送。不过卑职不配闻这上等的烟,庋着家里,他们不知贵重,白糟蹋了,岂不作孽?大人现在求之不得,卑职现成有的,并不敢说是孝顺。放肆一句话是‘宝剑赠与烈士’的意思。”思中丞道:“这鼻烟最难收藏,一敞了风气味便不对了。又极好传染别味,所以最禁的是与香料东西庋在一起。兄弟是一瓶一口洋铁箱子,外面另外套一个木箱,庋在顶高的多宝架上。既怕敞风,又怕生霉,真难伏侍。老兄如其真是不常闻,庋着可惜了,承允给兄弟,该多 少 价?兄 弟 备 过 来,这 可 不 能 客 气 一 点呢!”余宝光道:“大人如此吩咐,候卑职回家找寻出了,呈送来领价就是。”思中丞道:“如此兄弟方受之不愧。”又谈论了一些烟壶鼻烟,余宝光自始至终没有露一句恳求的事。思中丞已两心相印,默默应许,故意说:“咱们是今夕只可谈鼻烟了。”便把茶碗一摸,早有人喊一声:“送客。”余宝光仍用蟹行法。思中丞送到签押门口,将头一点,踅身进去。余宝光走到巡捕房,与卢柴二人周旋一番,便上轿回了公馆。他太太听见老爷立见大人,非常高兴,便催着老爷赶紧送鼻烟进去。要知余宝光把鼻烟送与思中丞是何酬报,且听下回分解。
第七回 借公报私当场点眼 抚棺痛哭别有伤心
话说余宝光见过了思中丞,得意洋洋回到公馆。换了便服,便把起初号房怎样不肯拿手本上去,巡捕又怎样的刁难,自己又怎样的耐着性儿,磨到极顶,方才见了思中丞。说得怎样的投机,从头至尾与他太太说了一遍。他那太太自然替他高兴。但是这余宝光的历史,前回书已经表明过的,不是靠着他外公养活成人,偷填官照,在上海姘识这位太太,方成全得这个六品前程?他的祖宗三代,问他自己也怕交代不出。就是当初填写官照的时候,依着葫芦画瓢,也不过是那么一回事罢了。如今他偏说是他祖宗有留传下来的鼻烟,又是那里来的呢?他那太太就抱怨他不该对着抚台说假话,倘若一时送不出来,岂不是弄巧成拙?余宝光道:“哄吓诈骗四个字,是我们做官的四字真言,缺少一个字,这玩意儿就玩不圆了。你终日在家里,除了穿点、戴点、吃点、喝点之外,那里懂得世界上的事情。我既然在抚台面前说是有祖宗留传的鼻烟,我自然会找出了祖宗的鼻烟来。你真是弹着琵琶落泪,替古人担的什么忧!” 夫妻二人闲谈一回,宝光便出去做自己的正事。
“势利”二字原本出自官场。思中丞自到苏州抚台任来,从没有多见客。即或见客也不过是场面上。这一两个人头见那日辕抄上,忽然登上试用通判余宝光禀见,便哄动了这些候补老爷。纷纷猜议余宝光定有大来头,如不然,平空白地中丞会见他呢?于是大家都要想来联络宝光,通通声气。从此余公馆的门口就不是早先那样冷清清的样儿,车马冠盖,闹得个宅门如市。宝光投其所好,便要在这交际场中物色那祖宗留传的鼻烟。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像天堂的地方还有什么物色不到的东西?宝光又不惜工本,不上十天半月,居然在一家旧族物色出一对大金花。尝尝味儿,与那日思中丞闻的一色一样,议定价值,买它过手,加意地装璜,便认为祖宗留传遗物。著书的写到此处,想起山西省一位旗下方伯,最讲究闻鼻烟。同寅属下无论馈送什么金珠古玩,他一概不受,如有好鼻烟,送他就是一瓶半瓶,他却视为珙璧。这位方伯性极廉介,从不肯白受属下的馈送,必要一个相当的酬报。可谓上之所好,下必甚焉。暮夜苞苴,公行大道。一时差缺,大半作为鼻烟的酬报。只有一个陈县丞,本是桂林世家。因家道中落,捐了一个县丞,补了实缺。坐了两年,省吃俭用,日子到也过得过去。因为是个大家出身,志大心大,终不肯久屈下位。况且与知县同城,衙门只隔一墙,看见知县收漕征税,雪白的银子抬出抬进,岂有不眼红心热的!一心一念总要做一任正印官,才遂心愿。但是没有这一注过知县班的款项,也只好留以有待。有一日,在知县的签押房里谈间,瞥眼看见书架角上放着一个玻璃方瓶,里面装着黑而且黄的物事。陈县丞是留心时事的,回眼望着知县道:“堂翁这书架角上一纳子鼻烟,是新买的吗?” 知县道:“兄弟那里有闲钱去买这些废物,不知几时翻腾出来的,还是先世留下的。阁下问他干什么?” 陈县丞道:“不瞒堂翁,晚生平生什么烟全不沾,只这鼻烟一样,从小儿闻惯了的,总觉离不开。这两天存的闻完了,新的没买来,忽然看了烟,觉着鼻孔里痒痒,似乎有点像发鸦片烟瘾的样子。” 说着便笑个不止。知县道:“既是阁下赏识他,兄弟放着也没用处。” 返身伸手在书架角上将一瓶鼻烟拿过来,递给陈县丞说:“阁下不嫌弃,请带回去用罢。”陈县丞赶紧起身接过来,掀开塞子,略微挑了一些,在桌上,用中指拈着鼻上闻了一闻。故意说道:“味道很好,可惜霉了一点。然还将就可以闻得。” 谢了知县,带回自家衙门。在鼻子上又细加评品,其味酸而带膻,无一点躁气,确是最上上品。用干布把玻璃瓶揩抹干净,又用红纸包好。便向知县求了一件差事,借著名目进了省城。在藩台衙门禀了到,找着执帖门上,花了十串钱的门包,求他把这瓶鼻烟送进大人。那执帖大爷接过手,打开包一看,只见大半瓶烟,脸上显出有些不愿意拿进去的样子。经不住陈县丞左一央求,右一哀告,又看这十串钱的面上,好在大人常说的:“是好东西,不能够多得。”或者他这半纳子烟果是好东西,合老爷子式,也不可知。恰好有一件事要上去回,便顺带上去。藩台大人视是鼻烟如性命一样的,见了鼻烟天大的事都不管了。叫:“快打开包来看。” 一见是个四两纳子描着金花,里面装着只有六成烟。像水沉香色,先哈哈地笑道:“好陈东西。” 即把扎口的红绒解脱,拔去塞子,挑出二撮在烟碟上,细细地一闻,又把桌上摆的几只壶儿里的烟撮出二种,比较着在鼻子上闻一回,评一回,望着执帖门上说:“这那里来的?真是上品。咱们这几种烟全赶不上这味儿。”执帖门上回道:“是陈县丞孝敬老爷的。”藩台道:“你去问他,这烟是那里谋来的,还是家藏的?” 执帖门上下去问了陈县丞,上来说道:“陈县丞说:他一个区区磕头虫那里还有什么家藏,这烟是那知县家藏的,他晓得老爷到处物色鼻烟,他问那知县买了来孝敬老爷。陈县丞又说:他并分别不出烟的好坏来,不过看着颜色似乎不是现在的东西,冒昧呈上来,老爷尝不中,丢开结了。” 方伯道:“ 难为他留心,这烟现在花了钱都买不出的。难为他晓得我讲究这烟,那知县难到不晓得我要物色陈烟吗?家里现成有的,都舍不得让给咱们一点,还要陈县丞问他买了来,咱可白栽培他了。你再去问陈县丞花了多少钱,叫帐房里还人家。他一个佐杂,可怜几两七折八扣廉俸银子,靠着养家活口。咱们生受他的,心也不安。”执帖门上道:“陈县丞再三向奴才说,这半纳子烟孝敬老爷,实在亵渎得很,老爷要赏还他的价,他怎么敢领?老爷要可怜他,随便什么时候栽培一下,他就今生吃着不尽了。”方伯点点头,颇以此话为然。便吩咐叫他公事办完快些回去,地方要紧,不要尽在省城耽搁。执帖的照着传谕了陈县丞。过了几天,县里出了一桩不相干的案子被人上控,方伯便借着这个上控,把知县撤任,就委了陈县丞就近代理,收了个全漕。闲话少叙,言归正传。
余宝光自物色得了两瓶鼻烟,加意地装璜,外面做了黄缎子绣花棉套,一层一层包裹熨贴,叫了贴心家人拿着手本送到院上去。指望这宝一定打着了孤钉。谁知天下的事是万万不能叫人料得着。一霎时家人回来说:“是巡捕卢大老爷说:大人向来不收属员的馈送,不便往上拿,叫原物带转。又说如一定要送,请老爷亲自过去一趟。” 宝光闻听卢巡捕话中有话,未曾不明白。但是我是内线走好了的,还怕他刁难我!说着便叫家人雇好轿夫,带着鼻烟亲自来到巡捕房。见了卢巡捕。卢巡捕接待进去很似亲热,格外要扯交情。宝光便说:“这一匣鼻烟是大人当面吩咐兄弟办的,好不容易今日方才办到。请老兄替呈进去,兄弟好销差。” 卢巡捕用眼睛只朝着宝光脸上望了又望,说道:“这匣子里光是鼻烟吗?如夹着别样,是不好往里送的。将来有什么笑话,兄弟可担不起。润翁须自己斟酌,大家都是同寅,不要怪兄弟没有照应。”宝光明明猜着卢巡捕想他个一百八十的门包,故意地装作糊涂,硬不买账。说:“是老兄能替兄弟进呈上去就费神不了。如若老兄不能替兄弟进呈上去,也只好改日等大人问起来的时候,兄弟当面回罢了。” 卢巡捕见他不认这笔账,也就懒得再去向他纠缠,好在权操在我,那时闹出笑话来,叫做木匠做枷自作自受,谁也怪不得谁。便悻悻地拿着鼻烟匣子说:“润翁,且在官厅候着罢。” 一直地进宅门,向签押房走来。正正思中丞坐在椅子上看公事,卢巡捕走上去回道:“余倅宝光禀知奉大人面谕,鼻烟办来了。” 一只手便把鼻烟匣子放在桌上。思中丞向来不用门上,凡有投递公文信件均是巡捕当面呈交开折。卢巡捕照着例规就在桌上把包封折开,拆出一只四方金漆嵌螺小匣子。上面红绒绠子,系着一个赛银白铜小洋锁匙,匣口上钉着一只玲珑剔透的小蝴蝶。将蝴蝶翅膀推开,现出锁门。对上钥匙向右一旋,叮当一响锁簧便开。匣内四面用五色印花洋绸裱糊,中间嵌放一对金花玻璃瓶子,金光夺目。卢巡捕双手取出递给思中丞。思中丞不住口称赞:“好体面装璜。这是讲究人玩的东西,外行不能这样考究。这鼻烟最难收拾,干又干不得,潮又潮不得,玻璃瓶最易起燥,内里用了金托子就滋润了。这是金生水的道理。装璜虽然如此考究,可不知味儿怎么着呢?”正要动手打开瓶子,卢巡捕把那空匣子底子朝天翻转过儿一倒。这一倒,可把个余宝光倒送终了。你当何事?原来余宝光借送鼻烟为名,早在匣子底下夹了三千两一张的元丰红票。若是在巡捕房里讲通过了,那巡捕就原封不动地庋在大人签押桌上。宝光仗着有来路,一毛不拔。卢巡捕要显点手段出来与大家同寅看看,故意地公事公办,把这一张红票敲落在桌上,凑近上去使大人看见。思中丞却忙着开烟瓶子去,不来看他。卢巡捕道:“回大人,还有元丰三千银子一张的票子,请大人过目。” 思中丞登时倒竖双眉喊道:“那里来的?” 卢巡捕道:“ 在鼻烟匣子底下倒出来的。想是余倅预备孝敬大人的了。” 思中丞骂道:“ 混帐!你当了这么久的差,难道还不知道吗?谁敢孝敬我的东西?就是这鼻烟,我原吩咐余倅买成多少银子,在账房里领价。怎么他大胆,敢借着买鼻烟名目前来尝试。真是胆大妄为,这还了得!快把这鼻烟同票子一齐发还他去。” 一面吩咐请司道上院,这样不顾廉耻的衣冠败类还不该参办吗?” 卢巡捕道:“这是余倅荒唐,请大人暂息雷霆。等巡捕下去传谕,严严地申饬他一顿,教他以后不可再这样冒失,免得张扬出去,彼此不好听。还求大人恩典,保全余倅的名誉。” 说了又请了一安,代余宝光邀恩。思中丞因受了人的嘱托,又见余宝光一表人才,正好借水行船。谁料被卢巡捕从中打出这个岔来,心中又恨又气,又说不出口来,只有硬着说几句官话。卢巡捕是近水知鱼性,依山识鸟音,摸惯了思中丞性儿,故意迎合着说了几句岔开。思中丞捻着胡须说:“就是这样,你得切切实实教训他,要他知过必改。今日遇在我属下可以宽容他,若是遇见别位锋利中丞,他 可 经 受 不 起了。”卢巡捕“咂,咂”地应声退出签押房。走出宅门,便提着嗓子叫号房:“大人吩咐,请司道大人传首府三县,立刻上院,招呼余宝光不要走。” 一手端着鼻烟匣子踏进巡捕房,往桌上一掼,揭去大帽。早有家人接了过去,拧上手巾来揩脸,气鼓鼓地坐在当中一把太师椅上,说道:“今天那一门的晦气。”且说余宝光独自一个坐在官厅里面心花怒放,想道:“思中丞见了这两瓶鼻烟,不知要怎样高兴呢!他要一高兴,我的差委就八九不离十了。” 自思自想,正在出神,忽听喊叫号房请司道上院。怦然一动:不要是马上就要委我的差事,好不快活。又听见“ 传首府三县并招呼余宝光不要走” 的几句,又怦然动起心来。不要弄糟糕了,赶急叫家人在巡捕房去探听一声,请司道是什么事?家人往巡捕房口东张西望,只见卢巡捕坐在椅子上自言自语的骂人,满脸堆着怒容,一群家人都围着站在旁边,一些也探听不得。缩回官厅,把情形告诉宝光。宝光骂道:“不中用的东西!这点事都办不来,等老爷自己去。” 便由官厅踱到巡捕房,跨进门限,只见桌子边上歪扭七八放着一件触目惊心、加意装璜的鼻烟匣。卢巡捕皱着眉毛,瞪着眼睛,见余宝光进来,身也不抬,头也不点。宝光此时心里也有点明白这事,不知不觉浑身发起抖来,上下的牙齿彼此敲击起来,三魂七魄悠悠地要由脑袋顶上直冲出来。神不自主,出又不是,进又不是,矗在房门口,好像一个像生人儿。还是柴巡捕在烟榻上欠身起来,叫声:“润翁,请这边坐。” 卢巡捕又在那里问号房:“司道大人请去了没有?” 余宝光心里又是一跳,柴巡捕还站着让坐。余宝光搭讪着进来,在烟榻上坐下。屏声息气无一句话说。柴巡捕望着余宝光这副形情,却也可怜,想起初进来那种趾高气扬却又可气,便叫卢巡捕道:“伙计这是怎么办?大家都是同寅,你把头绪告诉余润翁,也好请他预备,免得临时没有对付。” 卢巡捕道:“ 我先前怎么交代过的?润翁还当我是坏人,现在闹糟糕了,可怪不得我。老头子气得了不得。吩咐请司道府县立刻上院。这事提起千金,放下四两。润翁能有胆量做这事,想必就有能耐去对付,叫我怎么着。” 余宝光听着句句挖心,事到其间,深悔不该贪小,省一注门包,闹出大乱子。现在无有别法,只有解铃还是系铃人。哀告柴巡捕,求卢巡捕替他挽回挽回,顾全眼前体面。卢柴二人乃是向来变惯了这宗戏法,一板一眼扣得满准。余宝光骑在老虎背上,下来不得。惟有听他二人摆布,磕头请安百般下礼,卢巡捕仍故意地刁难。千推万诿做出许多神头鬼脑,大言炎炎,吓得余宝光像个落水鸡子。柴巡捕做好做歹,卢巡捕方才答应:“姑且上去碰碰看,尽我们同寅之谊。我总尽心竭力地代润翁苦求。恩典在上头,运气在阁下,求不下来也就无法了。” 余宝光感激不尽道:“如承老兄情能婉为解说,总可回天之怒。” 卢巡捕复戴上帽子出来,鬼算一回,见了柴巡捕说:“ 我说不行,何苦怨我呢!” 柴巡捕说:“ 你上去这大半天才下来,未必一点弯没有转,亏你还好意思来抱怨人。” 一个余宝光在旁边听见卢巡捕没有邀下恩来,又急得手足如冰,汗流浃背。生怕司道府县一到,有别的什么下不去。苦嘴苦脸央求卢柴二人。卢巡捕今天也把余宝光戏弄够了,看他苦嘴苦脸那副下作神情,不由得噗嗤一笑,道:“余润翁今天可苦了我了。刚才上去,老头子还催着叫快请司道府县,是我说了几几多好话,头也碰肿了,腿也弯酸了,老头子方才有些活动。我说这两瓶烟并不是余倅亲手装的,不知装的人怎样糊糊涂涂,把一张废银票当作纸来垫了底子。余倅失于检察,也是难辞其咎。大人在苏州的声名,谁人不晓?他怎敢来尝试大人。并非卑职替余倅申辩,其实是这个情形,说要求大人开恩。老头子想了半天,说我不知得了你多少钱,会替你来捣鬼。柴伙计,你说冤枉不冤枉?” 柴巡捕道:“ 咱们为朋友,就是受点冤枉也没话说。你说后来怎样的吩咐?” 卢巡捕说:“后来老头子说:‘我向来不为已甚。既是内中有这样缘故,也全不能怪他。但他糊涂二字终不能免,这样糊涂人委了缺出去,将来不要误尽地方吗?’ 我听到老头子这两句话,寒毛又有些倒竖起来,赶紧接口过去说:余倅那人也不是十分糊涂的,不过这件事是出于要好太切,自己不放心自己,假手于人,谁个错误?若早料得也就不假手于人,这是他过于要好的坏处。老头子方转过这脸来说:‘我绝不肯要显自己的清廉,拿人家功名过不去。’ 我这时才放下心来。大约没有什么大要紧了,顶多得了风流处分罢了。” 余宝光千恩万谢地不离口。卢巡捕说:“润翁把这一匣子烟同这三千两的银票就请带回府,该还人家。以后可不要!” 便顿住口不说。余宝光道:“种种蒙情,兄弟是知恩必报的。”卢巡捕道:“这是大家的交情,润翁如此说,我可不敢当。”又向着柴巡捕说了些取瑟而歌话的话,余宝光坐不住了,便兴辞出来。后来伍方伯护院年终甄别用了,工于钻营四个字终了余宝光。此是后话不提。
且说这位制军姨奶奶一时羞愤难忍,斩钉截铁,拿定主意,便在项上解下了围颈一条绣花湖绉手巾,缚在牀架子上,结好连环圈,从从容容把这搓玉粉颈承接在连环圈内。三魂渺渺,七魄悠悠,径向极乐世界去了。等到第二日,老婆子推门进来扫地,看见牀架子上直挺挺挂着个人,吓得乱叫。丫头老婆一哄进去,走近去看,才知道是姨奶奶。慌慌忙忙去报知夫人说:“是姨奶奶,不知道几莫时,在牀架上上了吊。”夫人闻报并不惊惶,冷笑一声道:“ 他到爽快。”吩咐祝妈叫袁忠去禀知二爷:“请那边派人来收殓,咱们可不能管。”祝妈看夫人神色不敢多说,去到门房照样传知袁忠,去报知二爷。
且说思中丞那夜由会馆回到衙门,潦草看觉了些公事。得五心烦燥,放下公事,便在签押房脱去衣服上牀独宿。捱着枕头翻来覆去,神魂不定,总是睡不着。听大堂上更鼓转了五下,才朦胧睡去。仿佛在会馆西院子船厅上,一人独坐,见冰梅窗外,一个绝色美人咬紧牙齿指着他,欲言不言的神情。思中丞想西院子哪里有这么一个人呢?好不希奇。忽然“ 砰” 的一声天明炮响,惊醒了,方知是梦。转身过去,愈加困倦,又复了一觉。起来洗脸,用过点心,卢巡捕进来禀知:“两湖会馆今天午时刘大人开追悼会,请大人主祭。”思中丞说:“ 知道了。” 卢巡捕退出来。袁忠便走进去,请了安,垂手站着。思中丞见袁忠走来,倒吃一惊。说:“你来有什么事?” 袁忠说:“夫人请二爷过去。” 思中丞道:“早半上有什么事?到午上我要上两湖会馆,下半晌就来。”袁忠说:“恐怕等不到下半晌。” 思中丞道:“ 不要是大爷又怎么样了?” 袁忠道:“ 老爷不怎么样。” 思中丞道:“大爷既不怎样,还有什么大不了的事。”袁忠道:“是姨奶奶昨日晚上吊死了,夫人叫奴才来请二爷过去收殓,老爷还不知道。” 思中丞一句话没有。上气接不着下气,只是倒抽。说:“ 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你快回去回上夫人,我叫人过来办就是。” 袁忠请了安,各自回去。思中丞呆坐在椅子上想:她昨晚上送我到甬巷口,好好一个人,还叮嘱我今日早点过去,怎么一夜工夫平空地会吊死了?不要是在西院子碰着了什么邪气不成?袁忠才说大爷还不知道,大奶奶叫他来请我过去收殓。他们那边吊死人,怎么要请我去收殓?这话说得蹊跷。莫非昨夜工夫闹得太大了,被什么人看破,说与大奶奶。她羞愤自尽也说不定。须得打听明白,不要冒失。弄得没趣。” 便叫伺候签押房的小恩子过去探听,快来回信。小恩子去了回来,从头一二地回复明白。思中丞不住叹息,流了多少眼泪。事已至此,无可如何,惟有自认晦气。派了账房师爷过会馆去办理丧事。嘱咐只要办得预贴,不论花钱多少,账房师爷领命而去。办事的人就怕的是惜疼用钱。今日办这事,思中丞当面说道只要办得好,不惜银钱,自然是八面俱到的。
且说思中丞派帐房师爷去后,神昏志惰,独自吞声忍泪,犹如万箭钻心,天大的事都无心去料理。等到十二点钟,换了一套素服,排齐仪仗,去到两湖会馆。一见新宁伯刘宫保的神位,便匍匐上前,放声大哭。两厢陪祭、司道、晋绅见思中丞如此伤心,都也一齐落泪。直到下午三点钟才止住哭声。又与大众述了些刘宫保的政事勋业,说得涕泣交流。还是陪宾再三地劝止:“中丞要保重政躬,继续宫保的政绩。”思中丞勉强节哀,命驾回衙。各位你当思中丞真个是痛哭刘宫保吗?思中丞其实不是痛哭刘宫保,不过要借这光明磊落的勋臣,一个招魂幡来追悼那月下偷情离魂的倩女。当时,那如聋似瞽的官绅虽然全被他蒙过,经不住那冷眼旁观的,拿着透光镜把他的五脏六腑、狗肺狼心都照了出来。有人做了一首乐府,题目是《 抚军哀》,且待来请教诸公,在下背诵出:
抚军哀,抚军哀,素车白马长涕来。伏地哽咽不能道一字,属吏愕贻同官猜。云是新宁伯恩重等涓埃,今日数点知遇泪。生刍一束酒一杯,孰知抚军别!有伤心断肠事。宝镜易碎,玉玦摧。抚军有兄为留守,养痾卧游来苏台。后房姬妾分罗列,抚军一见笑口开。人道抚军却学陈平善盗嫂,我道抚军幸有红拂能爱才。将军闻之怒如雷。紫霞一线,断送玉容葬尘灰。吁嗟乎!将军怒,抚军哀。
这首乐府流传到今,便作了思中丞这一段故事的铁案,非是白眼胡诌得来。要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再讲。
第八回 赵大令成名飞过海 王三太箴语勖官方
话说赵青云接着他伯伯来了回信,去见王三太爷,说是他婶母家里得了疾病,十分沉重,要告假回桐城去看望。当时王三太爷虽然舍他不得,那王三太爷是个古板老诚人,见他有这孝心,不肯以一己之私违了他的天性,便应许他回去看望。赵青云便辞别了王三太爷,同号里的同事,打点行李回家探亲。那王三太爷本来存了个意见,要想过了今年自己退位,把这盐号的事务托付把赵青云接管。屡次地在青云面前说过,也写信报告过东家,东家是照着所请的了。故再三地叮咛青云早些回来。恰恰号里刚要领办秋纲盐的时期到了,特预备一万银子的汇票,一万现银子,交给青云。叫他出来的时候,不必先回吴城,拿着这两万银子去扬州一趟,把秋纲办好了,再回来交账。赵青云唯唯听命,径自回了桐城。列位你当赵青云的婶母真个害了什么沉重的疾病没有?料想列位说是赵青云的托词,诚然一点也没料错。讵知王三太爷在号里与赵青云谈今说古,什么鬼接头咧,什么飞过海咧,一些官谱。赵青云拳拳服臂,记在心里。自从那夜得着一梦,不知是吉是凶,通宵达旦,千思万想,忽然觉悟。便写了一信与他伯伯,请他伯伯留心同族里有没有选官病故的一些事情。正是赵青云的天官赐到宫,同县同族出了一桩天造地设的好机会来凑着青云。所以他伯伯备细地写了一封回信。青云便托说婶母病重,回家看望的大题目,向王三太爷面前告了假,回到桐城。
人家常说的一个笑话说,是有一家人家穷得到万分,三十晚上连年饭都没得吃。早早地把一扇破大门关上,蒙着破棉絮睡大觉。到三更半夜,忽然间拍拍的叩门声,这人还当是要债的来了,蒙着头,死也不答应。越不答应,敲得越急,那人无可奈何伸出头来问是谁。敲门的道:“ 我是福神,来散福的,快开门。” 那人道:“ 你散你的福,与我什么相干?不开门。” 一霎时,禄神、喜神又来敲门,那人仍是照样说:“ 你分你的禄,你报你的喜,与我什么相干?”仍是蒙着头睡大觉,不去开门。福神、禄神、喜神三个人说道:“这人真是有些古怪。” 说着,那边财神雄赳赳气昂昂骑着黑虎来到门口,与福禄喜三神稽了首。福禄喜三神道:“我们来了许多时,那人总总不肯开门。尊神是中外通行的星官,谅他要开门欢迎的了。大家可以一淘进去,看看这是个什么古怪东西!”财神便命招财童子用金鞭击门,那人正睡得黑甜,在破棉絮里安乐非常。只听门外大声疾呼,又在敲门说:“ 是财神到了!快开门,快开门。” 那人愤愤道:“财神到了,到他的,敲我的门做什么?爱站在门外,站着。我要睡大觉,没工夫来与你财神开门。” 呼呼地又睡熟过去。四神门在门外互相议论,这人真是怪物,别家猪头三牲,高烛檀香,请都请我们不来,我们找上门来,他反不肯开门迎我们进去。正说话间,忽见红云五朵拥着一位红脸菩萨来到门口,将门轻轻一抓,说:“ 是运气神到了。” 只见一扇破门“ 呀” 地大开,那人囚首垢面,鹑衣百结,当门磕头,迎着这红脸菩萨进去。福禄财喜四神也跟着进来。众口交责那人,如何吾神在门外候之许久不肯开门?运气神只轻轻把门一抓,尔便如此欢迎,是何道理?那人嗤的一笑,道:“你这一般势利神,谁来迎你。运气神来了,还怕你们不跟着他跑咧。” 赵青云此时大约是运气神找上他的门了。闲言少叙。
且说桐城县有位乡绅名叫赵棠,平生只慕做官。自家积蓄不多,亏他的交游广,东拼西凑弄了上万银子,捐了个海防县知县,归部铨选。在赵棠自己设想是马上可以得缺,却不知道新开捐输是要赶第一卯报捐,四十五天包管选缺。怎奈赵棠住在乡僻小镇,等他知道有这捐输,已是赶不上头卯的了。再张罗银子,托人报捐,辗转下来算办得最快,已在第四卯上,早被头二三卯上的人压积住了。一时那能遇缺,赵棠便仍在家里尽候。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何况年深日久,赵棠焦思苦虑得下病来,也就寿终正寝。不迟不早这个当儿,京里有信出来,说是选了江西的上高县缺。家中得了这个信息,喜又不是,哭又不是,自叹赵棠命中不该应作官,不然就有这么凑巧的事呢?族中人多话多,内中便有人说:“这白白丢了这么多银子,岂不可惜!不如叫他的儿子舜琴顶上他老子名字去作。子承父业,不是一样的吗?”有晓得一点事的人就道:“这个业是不能承的。况且舜琴年纪很小,若查对那履历上填写的年貌不能相符,还要闹出大乱子来呢!” 有人说:“据你这样说,难道就这么白白地丢了不成?” 有人说:“这事没有想的法子,只好认运气罢。” 有人又说道:“ 我却有个法子,可以两全其美,不知道可行得去,行不去?” 众人都道:“ 既有好法子,何不说出来,大家商量。况你老辈子年高有德,想出来的主意总不会错的。”诸位当说有个法子,可以两全其美这个人是谁?就是赵青云的伯伯。闻听众人要问他什么法子,他便说道:“据我看来,若叫舜琴去顶他老子的名字是万万做不得的。依我的愚见,不如在我们同族里找一个人出来,叫他顶着赵棠的名字去做,多少拿几个钱出来,替赵棠办丧葬的事,余下的钱给舜琴娘儿们做过活。在这一边,譬如白丢了,还乐得收回几个。在那一边,贪得便宜,作现任的官,岂不是两全其美的法子。” 众人都说道:“你老辈子倒底说的不错,没有再好过这个主意的了。但是我们这镇上同族的这些人,谁又能拿得钱出来,不是又是件难事吗?” 赵青云的伯伯道:“大家如若以我出的主意不错,肯照这样办,我们这一族姓赵的人就未必找寻不出来一个。” 众人都道:“我们是录找不来,率性求求你老辈子罢咧。如有人承认,一定照你老辈子话办。” 赵青云的伯伯又道:“ 既然如此,须得舜琴的娘出来,趁大众都在此地,说说定。我去寻个同族的人承认就是。”大家伙便把赵棠的妻子同舜琴一起叫在赵青云伯伯跟前,三面说明白,找人顶替,贴补办丧葬及日后过活的话。他伯伯这才写信叫了赵青云回家。又邀齐在场亲族同赵棠之妻,说定贴补赵棠丧葬费一千两,赵棠妻的养赡费一千两,并许带着舜琴同到衙门去。当时大家都说赵青云的伯伯做事公道,称赞不了。赵棠之妻便把赵棠的官照检齐交付青云。青云就在办盐的银子里挪出二千两,当着大众交给赵棠之妻。看见白花花的一封一封盐库锭,喜得眉开眼笑,收拾过去,感激不尽。从此以后,赵青云便改名叫赵棠,把原来的名字做了外号。料理进京好出去作官。一路风餐雨宿,不必细表。到得京城,就在安徽会馆住下,拜同乡,扯亲戚。青云在吴城时候,这与一般官场中是给交惯了的,周旋应对,一些自然,毫不勉强。一般同乡、京官均被他联络得非常要好。投供、领凭、引见一切事都有人替他料理,慰慰贴贴。到什么时候,该在什么地方去投供,他便穿着衣帽去投供。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去领凭,也有人带着他去领凭。他自己一毫不要费心,成日家三朋四友,下下饭庄子,逛逛琉璃厂,听听戏,到下处,逛窑子,闹个不亦乐乎。因此也便很交识了几位知己朋友。内中便有替他筹划。是不久要带缺出京。趁着自己在里头拜一两位阔老师,将来到了省,什么升调的机会,便好作个奥援。青云虽然是把官场中的应酬学了一点,其实那做官的秘诀他却未曾得到。难得有这知己朋友替他未雨绸缪,便连声拜托。京城里是有这一种人,专门与外官带马扯皮条的,受了青云托嘱,寻着熟路,花了千儿八百。某中堂,某尚书、侍郎都拜为老师。这老师循例,门生出京要送一二封本省督抚的信,无非是说某人是我门生,到省后要他照应的些话。有了这封信,到省先投递了。那督抚见面便要格外地垂青。但这信虽是说循例送给门生的,然而门生得了这封信,大可大用,小可小用,也是个循例的酬报。青云腰包里放着王三太爷现现成成的二万银子,乐得慷他人之慨,各处的馈送均丰于常例。所以上至尚侍,下至司员、部书没一个不说赵青云好的。这封送行信也因此写得格外切实。
一日赵青云正坐在会馆房里,预备将要出京的事情。忽然有一位户部司员勒子涓衣冠齐楚跑了进来,向着青云深深一揖,笑着说道:“恭喜青翁升官发财。” 便在袖筒里抽出一个红纸封套,恭恭敬敬递给青云。青云一时倒怔住了,不知何事。双手接了过来,一面让坐,一面将红纸封套内装的物件取出一看,原来叠着两张户部执照。打开再看,一张填着同知衔,一张填着花翎,均是赵棠的名字。随手又套了进去。说:“费心得很。”勒子涓说:“岂敢,岂敢。青翁休怪兄弟办事迟缓。迟虽迟了几天,青翁这冰衔花翎可着实讨了大便宜。如若未引见之先报捐,要多用两张印结。这两张印结该多少银子。见既引了,这两张即结的钱不是乐得省的吗?这该打算盘的去处,不能不打算盘,并不是一定啬苛,青翁以为何如?” 青云又极口称谢,并说:“这捐款等一下就送过来。”勒子涓道:“何必如此忙法呢?”间谈一回,便也去了。青云在京诸事办停妥了,便去禀辞老师,作别朋友,不用说是送下程,请饯行酒的闹得一塌糊涂。青云受了高明人的指教,自然也用一番留别恭敬的酬答。择吉出京,仍绕回到桐城,上坟祭祖,耽搁三五天,带着舜琴前去赴任。一帆风顺,不多几日便到了江西地界。一过九江,青云坐在船舱里不觉心里毕剥一跳,想道:过去不远就是吴城,此番过吴城,还是上去不上去的好?若是上去,见了王三太爷,他问起我那办秋纲的事,我将何词以对呢?若是不上去,将来被他晓得了,寻到我上头,又是怎么个办法呢?沉吟了半晌,方才得了主意。仍然闷着心里,不肯发作出来。这日正是大北风,船户扯着半篷呼呼地叫着往前跑,远远看见望湖亭。青云便在中舱吩咐家人:“叫船户在吴城把船湾了。我有事要在此耽搁两天。” 家人传话出去,船户那敢怠慢,把舵一搬,篷脚一带,那船便向着岸边行去。一霎时下锚打碇,把船湾好。家人进舱回说:“船已湾船。老爷若是上岸拜客,好去叫轿夫来。” 青云一看表上才两点钟,说:“还早呢,用不着轿夫。你们出去罢。” 独自个在舱里,抱着水烟袋吸又不吸,尽着出神。好容易挨到上灯时候,后舱开出晚饭,青云随便吃了一点,叫家人收去。自家便青衣小帽出得舱来,吩咐舜琴:“招呼船上,我要上去有事,今夜回船不回船不一定。此地五方杂处,夜晚更得留心些。”家人早已点着了官衔纸糊篾丝灯,在船头上等着。青云说道:“不用你们跟着,小心招呼船上就是。” 一人走上跳板上岸去了。青云这一去不大紧,却把船户同家人们大大发了议论。家人们说:“老爷是奉了王命去私查暗访的,故尔不要人一同跟着去。” 船户说:“这真是好清官,不要我们镇上又出了恶霸罗四虎咧。”二人纷纷议论,且休去管他。
只说青云是轻车熟路上了岸,由后街绕到盐号。号里伙计这时打茶围的出去打茶围了,上酒馆的出去上酒馆了。走进号来,一个人没有碰见。转过大厅。齐巧,顺叻从里出来,碰了个满怀,笑嘻嘻地道:“赵相公,你可来了,三太爷搬着指头天天在算你呢。快些进去,我就来的。” 青云也笑嘻嘻地道:“你可好,我很想你的。等一会我们在屋子里去再慢慢说,你去做你的事,我进去见三太爷。” 顺叻便自去了。青云一直走进三太爷房来,只见三太爷皱着眉头,抱着长水烟袋,坐在方桌边上一张藤靠椅上,呼吸地吃水烟。陡见青云进来,登时眉锁全开,笑容可掬说:“ 你回来了,可盼望我死了。你婶娘病可好了?你一路可好?你那伯伯精神怎么样?”絮絮叨叨问个不止,青云不待问完,便双膝跪落在王三太爷面前,哼哼唧唧哭个不止。王三太爷反吓了一跳,还当他婶娘或是他伯伯过去了。忙着放下长水烟袋,要来扯起他来。不提防这长水烟袋没放在桌上,一半在桌子边上,“叮当”一声落在地下去了。王三太爷也顾不得去拾那烟袋,急得问青云道:“你婶娘怎么样了?” 青云仍然哭着不理,又问道:“难道你伯伯怎么样了?” 青云更加哭得伤心起来。王三太爷真个当是他伯伯那话了,不由得也流下两点老泪来。说:“到底怎么样咧?你快不要伤心,一路上受了辛苦,经不得伤心。你若有个长短,可更不得了呢!好好地起来,慢慢儿说给我听。我年老人实在怕见这些伤心事咧。”青云半天哼了一声: “ 该死。” 王三太爷听了便道:“人的寿数是有一定的,怎么怪得来呢?” 青云明白王三太爷所问非所答,随哭着随说:“侄儿该死,该万死。总要求三太爷宽容小侄,救小侄的性命。” 王三太爷说:“ 我有什么不宽容你?你说要我救你,到底是为这一件什么不了的事?也得说出,叫我好救你。” 青云道:“ 只要三太爷肯宽容小侄,肯救小侄,小侄才敢说。三太爷不肯答应,小侄今日就跪死在三太爷面前,也不敢说出 来。” 王 三 太 爷 道:“我答应你就是,我答应你就是。你快起来说罢,我真急得不得了了。” 青云闻听王三太爷口口应许,便朝前爬了一爬,两只手仍旧扶着王三太爷膝盖上,一把眼泪,一把鼻泪,从头至尾地诉说一遍,“如今木已成舟,悔不转来,银子是已经用光。如其三太爷不肯救我,也是正理小侄儿今日在此,任凭三太爷把小侄碎尸万断,小侄死而无怨。如其三太爷肯网开三面,成全小侄的功名,永世不敢忘记。” 说完了又痛哭个不止。王三太爷听青云如此如此一说,把一张瘪嘴张得像个大簸箕,合不拢来。青云伏在地下,瞪着一双白眼往上望定王三太爷,深恐这老头子一口气回转不过,却怎么下台,心里老大地发慌。不提防王三太爷那张瘪嘴忽然合了拢来,哈哈地大笑,伸出手来,使劲地扯青云起来。青云被王三太爷哈哈一笑,心里更加急得没有主张,拼命地跪着不起,两只手扶牢了王三太爷膝盖,呜呜地好不伤心。王三太爷道:“你不要哭了,我早知你不是池中之物。既然有此难。逢难遇机会,我岂有不凑合你的道理。快起来,我们坐着说话,尽着跪在地下,教旁人看见了是什么样儿呢!” 青云不提防王三太爷有如此慷慨,一时感激得真流了两行热泪,躬身拜了几拜,才爬起来,在侧边一张椅子上坐了。王三太爷又叫他把这些事情再重说一道。青云便说如何听见三太爷说,文武官员都是可以冒顶的,如何起了心念,如何写信回去,他伯伯又如何替他说合成一件事,如何的进京,在京又如何交识些大老,源源本本,锦上添花地重说一遍。青云一面说,王三太爷一面点头。等说完了,王三太爷道:“这事却也办得不错。不过你现在既然是要去做官,要知道官是皇上家设了来为百姓办事的。第一百姓身上的事,你确要事事留心。不要说一做了官,便把良心搁在背脊骨上,拿着百姓当什么一样的作践。闻听上高县的缺分很好,就是本分应得钱,除了衙门内一切开销之外,很有多的。不犯着黑着心再去剥削百姓的膏血。要留碗饭与你子孙吃吃。你是穷苦出身,银钱须要看得艰难,不可浪费浪用。作了一任实缺,总得积攒些下来,防备后来。常言道的:官场如戏场。可见官场中是不足久恃的。至于那二万银子,并不是我贴身的私银,乃是号里的款。你既然用了,要你马上归着,也是万万归着不出的。且由我担认着再说。你暂且不必过问,等你到了任后,有了钱,赶紧寄来,还号里。” 青云听了王三太爷一片金口良言,感激来五体投地,无言可说,只道:“小侄今天承王三太爷大恩,便是我的重生父母。倘然能够这么一路顺风做去,终久忘不了三太爷。还要好好地孝顺才得安心。” 王三太爷道:“ 我也期望你此一去,做了清官,留名千古,庶不枉自栽培一回。你那寡妇婶娘同你那伯伯,却是应该好好地孝顺孝顺。至于我这么大一把年纪,风前之烛,瓦上之霜。今日见面,明日不得见,也不算奇事。况且有吃有穿,有儿有孙,还得饥饿着我不成。今日成全你这事,是我爱你有出息,重你伯伯的嘱托,并不贪图你将来怎样的酬报。只要你肯听我的话去做好官,不要害百姓,那就算是我不枉自喜欢一场,你也算是孝顺我过了。别的事可不要挂怀,好好地用心做官去罢。时候已经不早了,你可回船去,明日不必再来。号里办秋纲的事我会去料理,你放心就是。”说完了便催青云回去,青云犹恋恋不舍。经不住王三太爷接二连三地催他,只得趴下地去,磕了几个头,抹着眼泪告别而去。回到船上已经三更以后,吩咐船户明日黎明开船。各自熄灯睡觉。睡一夕无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