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类别:
其他
作者:
佚名字数:672更新时间:23/03/24 11:44:47
臣尽忠,子尽孝,乃是天理的常规,也是人伦的根本。假使为人臣子的不忠,则君王对臣子还有什么期望呢?为人子女的若是不孝,则父母对子女还有什么指望呢?要知道不忠不孝,连畜生禽兽都不如,怎么可以称为人呢?
人虽然可以修成仙,但是必须要经过长久积功累德的修持;惟有至忠大孝的人,今天死了,明天就可以生到天界。一般人都知道忠孝为臣子的大节,岂知忠孝更是为超升到天界的根本原因啊!
孝子必须先要安定国家,因为国家安定了,家庭才能够安定;而家庭安定了,孝子才能够实行孝道啊!所以古人求忠臣,必定是在孝子之门求到的啊!而忠孝若是能够两全的话,方才是做人最高的德性;然而也有忠孝不能够同时尽到的;所以必须要分别的讨论,这样才能使得大家知道,可以随著个人情况的不同,而尽自己的心了。
所谓忠,就是尽心而无欺的意思。凡是人类的伦理所在,例如属下服事长官,晚辈奉事长辈,或是平辈朋友间的交往处事、待人接物,都应该要尽心而无欺;而这忠的道理,则专门属于为人臣子,或部属的;因为父子兄弟夫妇的关系,人人都自然知道应该要互相的敬爱;至于君臣的关系,则是道义相结合的;一般的常人,容易在这个地方上产生茍且的现象,而为人臣子之所以分心而不能够尽忠的原因,不外乎是自身和家庭、官位、权势、恩怨、名誉这五种。想到了自身的家庭和官位,多是平庸之人,那么所产生坏的影响还小些;而玩权弄势的念头,多是出自奸臣,那么就会关系到天下国家的利害了;而这些奸臣,最后也是害到了自己,例如李林甫、杨国忠、秦桧等人。至于是为了恩怨名誉,虽然是世间号称君子的人,也是在所难免;这就是唐、宋以来,朋党之祸的原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