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言】

类别:其他 作者:佚名字数:1602更新时间:23/03/24 11:44:48
罗先生曾说:‘孝子事奉双亲,不可使父母有冷淡心,不可使父母生烦恼心;不可使父母有惊怖心,不可使父母生愁闷心;不可使父母有难言的心,不可使父母有愧恨的心。’ 唐先生的亲恩歌说道:‘我今未说泪先淋,难报爹娘养育恩;自是断肠谈不得,断肠谈与众人听。惟有怀胎受折磨,百般魔障好难过;莫言产育无凶吉,生死须臾可奈何。肚里如今痛得慌,叫人为我简衣裳;千生万死多难算,只靠神天作主张。生下儿来血奔心,牙关紧闭眼翻生;直从剪下胞衣后,再过三朝才是人。尿屎时常撒满身,腥臊臭秽不堪闻;却无半点嫌憎意,洗换频番极苦辛。听得娃儿哭一声,翻身就把手来擎;想他岁半周年内,一觉何曾睡得成。大雪纷纷腊月天,偎头偎脸抱儿眠;只因乳是孩儿吃,彻夜开胸在外边。听得孩儿出痘疮,登时吓得眼翻黄;一从放出标来后,尽日何曾吃米汤。磕个头来上炷香,声声只叫痘娘娘;若还叫得娘娘应,何怕头穿出脑浆。幸得儿生两岁零,依台傍凳自能行;只愁跌破头和面,挂肚牵肠不放心。生得孩儿性气歪,任他情性使将来;如何父母偏怜爱,还说乖乖这样乖。儿今头发已披肩,转眼成人在面前;痛杀亲心难割舍,不能常在膝头边。虽然挣得少田园,受怕担辛苦万千;不是为儿还为女,自家吃得几文钱。娘看爹来爹看娘,为何终日脸焦黄;只因儿女将婚嫁,相对愁眉做一房。寸寸丝丝总是恩,谁能描得半毫真;蓼莪纵使能描画,只好依稀六七分。’ 金少嵩先生说:‘按丧礼的败坏,至今已是到了极点了。现代人事事都认为,古人的丧礼不正确;而且现在还有在服丧的七七四十九天之内,赶著办完结婚的事情,这尤其是荒诞不经啊!古代的君子在为父母居丧守孝期间,就是吃到好的食物,都不会觉得甘美;听到音乐也不会觉得快乐;平日生活起居,还仍然为父母的逝世感到难过,三年之中都是这个样子。现在居然有人昧著良知不顾天理,反而在七七之中结婚,置父母之丧于不顾,而去追求夫妻之间的快乐;为人子女的,若是这样,简直就是大不孝啊!若是父母教其子女这样做,就是教子女大不孝啊!而且在凶中而行吉事,对夫妻双方都不好;这种习俗,不知道是谁始作俑者,到今天已经是相习成风了。甚至连诗礼之家,也发生了这种的事情,实在是周公孔子的罪人,这种坏风俗,实在应当要痛切的戒除!’ 沈龙江先生说:‘为人子女事奉双亲,没有比送终这件事情更大了。若是连为父母送终的这件大事,都无法尽心的话,那么其他的事情,也就不可能尽心了啊!有的是因为家里的兄弟多,就彼此的互相推诿;因而将父母的丧事草率的处理完事,导致了日后的后悔和遗憾。我认为为人长子的,力量能够独自办理的,就应该独力的去办;不必再派其他的弟弟;做人家弟弟的,自己能够独力去办,也应该当作是自己的责任,不要使长兄的负担过重;各人各自的尽心,争先的出力,这样才是做人家儿子的道理啊!若是有心想靠别人一分,便是在自己的心上,就有了一分不能尽心的地方啊!’ 故事一: 太和人杨黼,辞别了家中的老母亲,独自的前往四川,去拜访无际大师;在路上遇到了一位老僧问杨黼说:‘到那儿去啊?’杨黼回答说:‘我去四川拜访无际大师。’老僧说道:‘你去拜访无际大师,还不如去见佛啊!’杨黼就问:‘那么佛在那里呢?’老僧说:‘你只要回家,就会看到一位肩上披著黄色衣服,倒穿著木屐的人,那人就是佛啊!’杨黼听了之后,就马上的赶回家去。当杨黼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夜深人静门已关了;杨黼就敲著门,在外面等候著;这时候,他的老母亲一听,是儿子在外面叫门的声音,就喜出望外、急急忙忙的,随手拿了一件黄色的衣服披在肩上,大概是想念儿子太过兴奋,跑出去开门的时候,连木屐都穿反了;杨黼一见到母亲这个样子,就是老僧所讲的佛的样子完全一样;因此而突然的惊醒觉悟了。从此以后就留在家中竭力的孝敬母亲,并且还为孝经做了好几万字的注解;杨黼在为孝经做注解的时候,砚台的水快用干了,忽然之间,砚台里面的水,却又盈满了。别人都认为:这是因为杨黼的孝心,感动了天地所得到的感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