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类别:
其他
作者:
佚名字数:1422更新时间:23/03/24 11:44:56
施给他人恩惠,若是还希求他报答,这就是自己的贪爱之心,还没有忘记啊!送给他人财物之后,又觉得后悔,这就是自己的吝啬之心,还没有化掉啊!要知道贪心而且吝啬,这是君子所不为。金刚经说:‘菩萨对于各种的人事物,是不会有任何的执著而行布施的。’又说:‘若是菩萨能够不著相布施,那么他的福德就不可思量了!’由此可知,人若是能够以财物救济帮助别人,能够做到内不见有能布施的我,外不见有受布施的人,中不见有所布施的财物,这就叫做三轮体空,也叫做一心清净。如果能够这样的布施,纵使布施不过一斗米,也可以种下无边无涯的福了;即使是布施了一文钱,也可以消除一千劫所造的罪了。如果稍微有一点希求回报的心;虽然用了二十万两的黄金去救济别人,还是不能够得到圆满的福啊!至于追悔这两个字,尤其是人生的圣凡关键所在;所做的恶事,若是感到后悔,那么将来心中的恶念,也就渐渐的停止了;所做的善事,若是感到后悔,那么将来心中的善念,也就不再生了啊!人若是在布施之后,还会后悔,那么还不如不去布施,不去赠与,来得较为妥当啊!
世人想要使得谷仓里面的五谷充满,而且每年都不缺乏,那么就必须取稻和麦的种子,勤奋的用犁来耕,把种子种在田里面;若是不去种,那么谷仓里面的五谷很快的就会用光了。法里面的道理也是一样,要以孝顺心、慈悲心、恭敬心,做为种子;而以衣服、食物、钱财、和自己的生命,来当做牛犁;以自己的父母贫穷疾病的人和佛法僧三宝,来做为田地。若是佛弟子想要得到藏识中的百福庄严,生生世世没有穷尽的福报,就必须要用慈悲心、恭敬心、孝顺心,将衣服、食物、财帛,乃至于自己的生命,恭恭敬敬的供养给父母与贫穷疾病的人和佛法僧三宝,这就叫做种福;若是不种福的话,就会贫穷,没有福报和智慧了;而进入了生死险恶的道路中啊!这里讲的种福的田,就像那种谷的田一样,所以叫它做福田。
布施可分为三种,有法施、有财施、有心施;以种种的方便,来劝化教导别人,就叫做法施,法施的功德最大;财施,就是用钱财来布施救济他人;心施,就是没有钱财布施去济助穷困,但是心中却是同情对方的苦痛,想要帮助却没有能力帮助,这也可以叫做布施了。
故事一:
隋朝人李士谦,从小父亲就过世了,李士谦事奉母亲非常的孝顺。他十二岁的时候,就被魏广平王重用,担任开府参军的职位。家庭也逐渐的富有,他就拿出几千石的粟米,借给乡人;若是碰到荒年欠收的时候,他就召集了欠他粮米的乡人,当场就把借据烧掉,并且对他们说:‘你们欠我的已经还完了,没欠了啊!’第二年的春天,他又拿出种子,分给贫穷的农人去耕种,因此而救活了许多人;若是死了的人,他就会出钱帮助埋葬死者。有人就歌颂李士谦在积阴德,李士谦说:‘阴德就像耳鸣一样,只有自己能够听到能够知道,别人是无法听到知道的啊!现在你已经知道了,那还叫什么阴德呢?’有一天李士谦梦到一位穿著紫色衣服的天神告诉他说:‘上帝嘉许你积了许多的阴德,要使你后代的子孙昌盛无比啊!’
故事二:
宋朝的宰相范仲淹,有一次派他的儿子尧夫回到家乡苏州,去取回五百斛的麦子,尧夫在路上遇到了老朋友石曼卿,石曼卿向尧夫说:‘我没有钱办丧事啊!’尧夫听了之后,就立刻把五百斛的麦子,连同运麦的船,全都送给了石曼卿。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说,范仲淹就问尧夫:‘你这次返乡有没有遇到老朋友啊?’尧夫回答说:‘我遇到了石曼卿,他穷得没钱办丧事啊!’范仲淹说:‘你为什么不把麦子和运麦的船送给他呢?’尧夫说:‘爹,我已经把麦子和船全都送给石曼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