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准备

类别:其他 作者:查尔斯·狄更斯字数:5894更新时间:23/03/24 11:47:34
邮车上午顺利到达多佛。乔治王旅馆的帐房先生按照他的习惯打开了邮车车门,动作略带几分礼仪性的花哨,因为能在冬天从伦敦乘邮车到达这里是一项值得向具有冒险精神的旅客道贺的成就。 这时值得道贺的具有冒险精神的旅客只剩下了一个,另外两位早已在途中的目的地下了车。邮车那长了霉的车厢里满是潮湿肮脏的干草和难闻的气味,而且光线暗淡,真有点像个狗窝;而踏着链条样的干草钻出车来的旅客罗瑞先生却也哆哆嗦嗦、一身臃肿褴褛、满腿泥泞、耷拉着帽檐,颇有点像个大种的狗。 “明天有去加莱的邮船么,帐房?” “有的,先生,若是天气不变,而且风向有利的话。下午两点左右海潮一起,就好航行了,先生。要个铺位么,先生?” “我要到晚上才睡,不过我还是要个房间,还要个理发匠。” “然后,就吃早饭么,先生?是,先生,照您的吩咐办。领这位先生到协和轩去!把先生的箱子、还有热水送去。进了屋先给先生脱掉靴子——里面有舒服的泥炭火。还要个理发匠。都到协和轩办事去。” 协和轩客房总是安排给邮车旅客,而邮车旅客通常是浑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因此在乔治王旅馆的协和轩便出现了一种别有情趣的现象:进屋时一律一个模样,出门时却有千差万别。于是另一个帐房先生、两个看门的、几个女仆和老板娘都仿佛偶然似地停留在协和轩和咖啡室之间的通道上,迟迟不去。不久,一位六十岁左右的绅士便走出门来,去用早餐。此人身穿一套出入交际场所穿的褐色礼服,那礼服有大而方的袖口,巨大的荷包盖,颇有些旧,却洗烫得很考究。 那天上午咖啡室里除了这位穿褐色礼服的先生再也没有客人。他的餐桌已拉到壁炉前面,他坐在那儿等待着早餐时,炉火照在他身上,他却一动不动,仿佛在让人给他画像。 罗瑞先生仿佛在完成请人画像的动作时睡着了,是送来的早餐惊醒了他。他拉拉椅子靠近了餐桌,对管帐的说: “请你们安排一位小姐的食宿。她今天任何时候都可能到达。她可能来打听贾维斯·罗瑞,也可能只打听台尔森银行的人。到时请通知我。” “是的,先生。伦敦的台尔森银行么,先生?” “是的。” “是的,先生。贵行人员在伦敦和巴黎之间公干时我们常有幸接待,先生。台尔森银行的出差人员不少呢。” “不错。我们是英国银行,却有颇大的法国成份。” “是的,先生。我看您不大亲自出差,先生?” “近几年不大出差了。我们——我——上次去法国回来到现在已是十五个年头了。” “真的,先生?那时候我还没来这儿呢,先生。那是在我们这批人之前,先生。乔治王旅馆那时还在别人手上,先生。” “我相信是的。” “你可以翻三倍,说是一百五十年前,也差不多。” “真的,先生!” 侍者张大了嘴,瞪大了眼,从餐桌边退后了几步,把餐巾从右臂转到左臂上,然后便悠然站着,仿佛是站在天文台或是了望台上,观赏着客人吃喝,那是侍者们世代相传不知已多少年的习惯做法。 罗瑞先生吃完了早饭便到海滩上去散步。多佛小城窄窄的,弯弯的,似是一只海上的鸵鸟为了逃避海滩,一头扎进了白垩质的峭壁里。海滩是大海与石头疯狂搏战的遗迹。大海已经干完了他想干的事,而它想干的事就是破坏。它曾疯狂地袭击过城市,袭击过峭壁,也曾摧毁过海岸。街舍间流荡着浓浓的鱼腥味,使人觉得是鱼生了病便到这儿来洗淡水浴,就像生病的人到海里去洗海水浴一样。海港里有少量渔船,晚上有不少人散步,眺望海景,在海潮渐渐升起快要涨满时游人更多。这有时叫某些并不做生意的小贩莫名其妙地发了财,可奇怪的是,这附近却没有人乐意承担一个点灯夫的费用。 已是下午时分,有时清明得可以看见法国海岸的空气又蒙上了雾霭与水气。罗瑞先生的思想也似乎蒙上了雾霭。黄昏时他坐到了咖啡室的壁炉前,像早上等待早餐一样等着晚餐,这时他心里又在匆匆忙忙地挖呀,挖呀,挖呀,在燃烧得通红的煤块里挖。 饭后一瓶优质红葡萄酒对于在通红的煤块里挖掘的人除了有可能使他挖不下去之外,别无妨碍。罗瑞先生已经悠闲了许久,刚带着心满意足的神情斟上最后一杯。这位因喝完了足足一瓶酒而容光焕发的老年绅士露出了完全满足的神态。此时那狭窄的街道上却响起了辚辚的车轮声,然后隆隆的车声便响进了院子。 一会儿工夫,侍者已经进来报告,曼内特小姐已从伦敦到达,很乐意跟台尔森银行的先生见面。 “这么快?” 曼内特小姐在途中已经用过点心,不想再吃什么,只是非常急于跟台尔森银行的先生见面——若是他乐意而又方便的话。 台尔森银行的先生无可奈何,只好带着麻木的豁出去了的神情灌下最后一杯酒,整了整耳边那奇怪的淡黄色小假发,跟着侍者来到了曼内特小姐的屋子。那是一间阴暗的大屋,像丧礼一样摆着黑色马毛呢面的家具和沉重的黑色桌子。几张桌子曾上过多次油漆。摆在大屋正中桌面上的两枝高高的蜡烛只能模糊地反映在一张张桌面上,仿佛是埋葬在那黑色的桃花心木坟墓的深处,若是不挖掘,就别想它们发出光来。 “请坐,先生。”年轻的声音十分清脆动听,带几分外国腔调,不过不算重。 “我昨天收到银行一封信,先生。通知我说有一个消息——或是一种发现——” “用词无关紧要,两个叫法都是可以的。” “是关于我可怜的父亲的一小笔财产的,我从来没见过他一-他已死去多年——” 罗瑞先生在椅子上动了动,带着为难的神色望了望黑色小爱神的探病队伍,仿佛他们那荒唐的篮子里会有什么对别人有用的东西。 “因此我必须去一趟巴黎。我要跟银行的一位先生接头。那先生很好,他为了这件事要专程去一趟巴黎。” “那人就是我。” “我估计你会这么说,先生。” 她向他行了个屈膝礼(那时年轻的妇女还行屈膝礼),同时温婉可爱地表示,她认为他比她要年长许多。他再次向她鞠了一躬。 “我回答银行说,既然了解此事而且好意向我提出建议的人认为我必须去一趟法国,而我却是个孤儿,没有亲友能与我同行,因此我若是能在旅途中得到那位可敬的先生的保护,我将十分感激。那位先生已经离开了伦敦,可我认为已经派了信使通知他,请他在这儿等我。” “我很乐意接受这项任务,”罗瑞先生说,“更高兴执行。” “先生,我的确要感谢你,发自内心地感谢你。银行告诉我说,那位先生会向我详细说明情况,让我作好思想准备,因为那事很令人吃惊。我已作好了思想准备。我当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急切的兴趣,要想知道真象。” “当然,”罗瑞先生说。“是的——我——” 他略作停顿,整了整耳边蓬松的假发。 “这事真有些不知从何说起。” 他并没有立即说起,却在犹豫时迎接了她的目光。那年轻的眉头抬了起来,流露出一种独特的表情——独特而美丽,也颇有性格——她举起手来,好像想以一个无意识的动作抓住或制止某种一闪而过的影子。 “你从来没见过我么,先生?” “难道我见过你么?”罗瑞张开两臂,摊开了双手,带着争辩的微笑。 “我看,在你所寄居的国家我只好称呼你英国小姐曼内特了。” “随您的便,先生。” “故事!” 他似乎有意要曲解她所重复的那个词,匆匆补充道,“是的,客户;在银行业务中我们把跟我们有往来的人都叫做客户。他是个法国绅士;搞科学的,很有成就,是个医生。” “不是波维人吧?” “当然是,是波维人。跟令尊大人曼内特先生一样是波维人。这人跟令尊曼内特先生一样在巴黎也颇有名气。我在那儿有幸结识了他。我们之间是业务关系,但是彼此信任。那时我还在法国分行工作,那已是——啊!三十年前的事了。” “那时——我可以问问是什么时候么,先生?” “可你讲的是我父亲的故事;我开始觉得——”她奇怪地皱紧了眉头仔细打量着他——“我父亲在我母亲去世后两年也去世了。把我带到英国来的就是你——我差不多可以肯定。” 做完了这篇关于他日常工作的奇怪描述之后,罗瑞先生用双手压平了头上的亚麻色假发(那其实全无必要,因为它那带有光泽的表面已经平顺到不能再平顺了),又恢复了他原来的姿势。 “到目前为止,小姐,这只是你那不幸的父亲的故事——这你已经意识到了,现在我要讲的是跟以前不同的部分。如果令尊大人并没有在他死去时死去——别害怕,你吓得震了一下呢!” 她的确吓得震了一下。她用双手抓住了他的手腕。 “请你,”罗瑞先生安慰她说,把放在椅背上的左手放到紧抓住他的求援的手指上,那手指剧烈地颤抖着,“控制自己,不要激动——这只是业务工作。我刚才说过——” 姑娘的神色今他十分不安,他只好停下了话头,走了几步,再说下去: “我刚才说:假定曼内特先生并没有死,而是突然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假定他是被绑架了,而那时猜出他被弄到了什么可怕的地方并不困难,难的只是找到他;如果他的某个同胞成了他的敌人,而那人却能运用某种在海的那边就连胆大包天的人也不敢悄悄谈起的特权,比如签署一张空白拘捕证就可以把任何人送进监牢,让他在任何规定的时间内被世人忘记。假定他的妻子向国王、王后、宫廷和教会请求调查他的下落,却都杳无音讯——那么,你父亲的历史也就成了这个不幸的人的历史,那波维城医生的历史。” “我求你告诉我更多一些情况,先生。” “我愿意。我马上就告诉你。可你能受得了么?” “除了你现在让我感到的不安之外,我什么都受得了。” “你这话倒还有自制力,而你——也确实镇静。好!”(虽然他的态度并不如他的话所表示的那么满意)“这是业务工作,就把它当业务工作看吧!——一种非办不可的业务。好,假定那医生的妻子虽然很有勇气,很有魄力,在孩子生下来之前遭到过严重的伤害-一” “那孩子是女的吧,先生?” “是女的。那是业——业务工作——你别难过。小姐,若是那可怜的太太在她的孩子出生之前遭到过极大的伤害,而她却下定了决心不让孩子承受她所承受过的任何痛若,只愿让孩子相信她的父亲已经死去,让孩子就像这样长大——不,别跪下!天啦!你为什么要向我跪下?” “我要知道真象。啊,亲爱的,善良慈悲的先生,我要知道真象。” “那是——是业务。你把我的心弄乱了。心弄乱了怎么能搞业务呢?咱们得要头脑清醒。如果你现在能告诉我九个九便士是多少,或是二十个畿尼合多少个先令,我就很高兴了。那我对你的心理状态也就放心了。” 在他温和地把她扶起后,她静静地坐着,虽没有回答他的请求,但抓住他的手腕的手反倒比刚才平静了许多,于是贾维斯·罗瑞先生才略微放心了些。 “说得对,说得对。鼓起勇气!这是业务工作!你面前有你的业务,你能起作用的业务,曼内特小姐,你的母亲跟你一起办过这事。而在她去世之前——我相信她的心已经碎了——一直坚持寻找你的父亲,尽管全无结果。她在你两岁时离开了你。她希望你像花朵一样开放,美丽、幸福,无论你的父亲是不久后安然出狱,还是长期在牢里消磨憔悴,你头上都没有乌云,不用提心吊胆过日子。” 他说此话时怀着赞许和怜惜的心情低头望着她那满头金色的飘洒的秀发,似乎在设想着它会立即染上灰白。 “你知道你的父母并无巨大的家产,他们的财产是由你母亲继承过来留给你的。此后再也没有发现过金钱或其它的财富,可是——” 他感到手腕捏得更紧了,便住了嘴。刚才特别引起他注意的额头上的表情已变得深沉固定,表现出了痛苦和恐惧。 “可是我们已经——已经找到了他。他还活着。只是大变了——这几乎是势所必然的。差不多成了废人——难免如此,虽然我们还可以往最好的方面希望。毕竟还,活着,你的父亲已经被接到一个他过去的仆人家里,在巴黎。我们就要到那儿去:我要去确认他,如果还认得出来的话;你呢,你要去恢复他的生命、爱、责任心,给他休息和安慰。” 她全身一阵震颤,那震颤也传遍了他的全身。她带着惶恐,仿佛梦呓一样低低地却清晰地说道: “我要去看他的鬼魂!那将是他的鬼魂!——而不是他。” 罗瑞先生默默地摩挲着那只抓住他手臂的手,“好了,好了,好了。听我说,听我说,现在最好的和最坏的消息你都已经知道了。你马上就要去看这个蒙冤受屈的可怜人了。只要海上和陆上的旅行顺利,你很快就会到达他亲爱的身边了。” 她用同样的调子说,只是声音低得近似耳语,“我一直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可他的灵魂却从没来纠缠过我。” “还有一件事,”罗瑞先生为了引起她的注意,说时语气很重,“我们找到他时他用的是另外一个名字,他自己的名字早就被忘掉了,或是被抹掉了。现在去追究他用的是哪个名字只能是有害无益;去追究他这么多年来究竟只是遭到忽视或是有意被囚禁,也会是有害无益;现在再去追究任何问题都是有害无益的,因为很危险。这个问题以后就别再提了——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用什么方式都别提了。只要千方百计把他弄出法国就行了。我是英国人,是安全的,台尔森银行在法国声望也很高。可就连我和银行也都要避免提起此事。我身上没有片纸只字正面提到这个问题。这完全是桩秘密业务。我的委任状、通行证和备忘录都包括在一句话里:‘死人复活了。’这适可以作任何解释。可是,怎么了?她一句话也没有听到!曼内特小姐!” 她在他的手下一动不动,一言不发,甚至没有靠到椅背上,却已完全失去了知觉。她瞪着眼睛凝望着他,还带着那最后的仿佛是雕刻在或是烙在眉梢的表情。她的手还紧紧地抓住他。他怕伤害了她,简直不敢把手抽开,只好一动不动,大声叫人来帮忙。 一个满面怒容的妇女抢在旅馆仆役之前跑进屋里。罗瑞尽管很激动,却也注意到她全身一片红色。红头发,特别的裹身红衣服。非常奇妙的女帽,像是王室卫队掷弹兵用的大容量的木质取酒器,或是一大块斯梯尔顿奶酪。这女人立即把他跟那可怜的小姐分开了——她把一只结实的手伸到他胸前一搡,便让他倒退回去,撞在靠近的墙上。 (“我简直以为她是个男人呢!”罗瑞先生撞到墙上喘不过气来时心里想道。) “怎么,你看看你们这些人!”这个女人对旅馆仆役大叫,“你们站在这儿瞪着我干什么?我有什么好看的?为什么不去拿东西?你们若是不把嗅盐、冷水和醋拿来,我会叫你们好看的。我会的,快去!” 大家立刻走散,去取上述的解救剂了。那妇女把病人轻轻放到沙发上,很内行很体贴地照顾她,叫她作“我的宝贝”,“我的鸟儿”,而且很骄傲很小心地把她一头金发摊开披到肩上。 “你这个穿棕色衣服的,”她怒气冲冲地转向罗瑞先生,“你为什么把不该告诉她的东西告诉她,把她吓坏了?你看看她,漂亮的小脸儿一片煞白,手也冰凉。你认为这样做像个干银行的么?” 这问题很难回答,弄得罗瑞先生狼狈不堪,只好远远站着,同情之心和羞惭之感反倒受到削弱。这个健壮的女人用“若是你们再瞪着眼睛望着,我会叫你们好看的”这种没有明说的神秘惩罚轰走了旅馆仆役之后,又一步步恢复了她的工作。她哄着姑娘把她软垂的头靠在她的肩上。 “希望她现在会好些了,”罗瑞先生说。 “就是好了也不会感谢你这个穿棕色衣服的——我可爱的小美人儿!” “我希望,”罗瑞先生带着微弱的同情与羞傀沉默了一会儿,“是你陪曼内特小姐到法国去?” “很有可能!”那结实的妇女说。“如果有人让我过海去,你以为上帝还会把我的命运放在一个小岛上么?” 这又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贾维斯·罗瑞先生退到一旁思考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