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古诗五十九首)

类别:其他 作者:佚名字数:9408更新时间:23/03/24 11:49:07
《李白诗全集》 诗词介绍 李白是我国盛唐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作是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最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他的诗表现了唐代社会发展到鼎盛时期并转向衰落时代的特点。 首先,李白诗中反映了盛唐时期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他对自己的政治才能充满信心,期望能“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经常以管仲、张良、乐毅、诸葛亮、谢安、鲁仲连为榜样或以之自许。他也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也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或说“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这些积极用世、奋发向上的精神,正是盛唐的时代精神。 李白诗中表现了强烈的反权贵意识,也有着明显的否定功名富贵的思想。他诗中如“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样豪气横溢的诗句结尾,千载之下,使人们也不难领略其英风豪气。杜甫说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任华称他“数十年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杂言寄李白》)。显然,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又希望保持独立的人格,不愿向权贵“摧眉折腰”。这大概正是古代“诗穷而后工”(欧阳修语)和“文章憎命达”的原因。保持独立人格是取得创作成功的基本前提之一,不摧眉折腰事权贵又是保持独立人格所必须做到的,这是古代几乎所有伟大的作家都“穷”、都不“达”的缘故。从李白身上,人们自不难联想起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 其三,是李白对祖国山川异乎寻常的热爱。李白半是仙人、半是侠士的豪迈的诗人性格也只有借祖国壮丽山川才能极好地得到表现。他笔下“难于上青天”的蜀道;那“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的庐山;那“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天姥山;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中华民族母亲河;那“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清溪……或雄伟壮美,或光明澄澈,均折射出诗人高尚的品行与人格,也写出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对高洁、光明的追求。 李白时时把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系之于胸:他的《远别离》中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的忧虑;《蜀道难》中对“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的担心;他对“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的抨击;他《古风》诗中以“殷后乱天纪,楚怀亦已昏”的诗句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反之,他对普通的劳动人民,如炼铁工、酿酒叟、五松山下的老媪以及一个没有地位的朋友汪伦……都一往情深,无半点傲气。安史乱后,他的诗笔更直接反映战乱的现实:“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扶风豪士歌》,“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他晚年应永王璘征召,也许也与其“拯社稷,救苍生”的愿望一致。 李白的诗从各个不同侧面表现盛唐气象,也揭示了其存在的严重危机。然而,李白诗中也存在一些糟粕,宣扬“人生得意须尽欢”、人生如梦、求仙学道的内容,这些并不可取。 李白诗在艺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之成为中国诗歌遗产中的瑰宝。 王世贞《艺苑卮言》指出李白诗“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李白诗气势磅礴,汪洋恣肆,纵横飞动。贺裳说:“太白胸怀高旷,有置身云汉、糠粃六合意,不屑屑为体物之言,其言如风卷云舒,无可踪迹。”(《载酒园诗话》)李白诗将屈原、庄子的艺术风格融会为一家,从而形成一种雄奇、飘逸、奔放的风格,其诗运用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比喻、高度的夸张等修辞手法,形成一种掀雷挟电的夺人气势,令人折服。他的一些代表作如《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等诗作中,常运用飞动的笔触,把现实与梦幻、想象结合在一起,或升天,或入地,把时间、空间的界限也都打破,或“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江上吟》),或“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或“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诗的结构也很少平铺直叙,而是跳跃跌宕,大起大落。他的一些名作尤其能体现这些特点。如《将进酒》、《行路难》等篇尤为如此。 李白诗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自然而不雕琢。对于这一点,古人早已论及。贺裳说:“太白高旷人,其诗如大圭不琢,而自有夺虹之色。”(《载酒园诗话》)乔亿亦云:“试阅青莲诗,如海水群飞,变怪百出,而悠然不尽之意自在,所以横绝高绝。”(《剑溪说诗》)李调元更明白指出:“李诗本陶渊明,杜诗本庾子山。”(《雨村诗话》)也有人借用李白自己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来称赞其诗的语言风格,其实这也可归结为“自然”。稍举他的两首小诗便可见一斑。其一为《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fjf〗纚〖fjj〗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又如《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而他的一些名篇如《静夜思》、《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也均如此。李白的乐府诗、七言歌行,均有歌谣的特征。李白诗不仅浅近自然,且语近情遥。 李白诗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他的乐府诗,其现存乐府诗一百四十九首。他沿用乐府旧题,在传统规定内加以变化。“他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扩大题材,改换主题,恰恰相反,他是在继承前人创作总体性格的基础上,沿着原来的主题、形象、气氛、韵律向前发展,即在同一方 向上把这题目写深、写透、写彻底,发挥到淋漓尽致,无以复加的境地,从而使后来的人难以为继。”(郁贤皓《李白选集序》) 李白的歌行体诗共有八十余首,其中也有许多杰作,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等,均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冯班曾指出:“歌行之名,本之乐章,其文句长短不同,或有拟古乐府为之,今所见如鲍明远集中有之,至唐天宝以后而大盛,如李太白其尤也。太白多效三祖及鲍明远,其语尤近古耳。”(《钝吟杂录》)管世铭也说:“李供奉歌行长句,纵横开阖,不可端倪,高下短长,唯变所适。”(《读雪山房唐诗序例》)冯、管二位的论述有一些共同的认识:李白的歌行体诗中,均采用长短句式,纵横开阖,更近于古。李白歌行更能于“其豪放中别有清苍俊逸之神气”。(朱庭珍《筱园诗话》) 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内容广泛,非作于一时一地,而体制相同。诗以咏怀为内容,其中包含指斥朝政的腐败、感伤自己的遭遇、咏史和游仙等等。高曾指出:李白“《古风》两卷,皆自陈子昂《感遇》中来,且太白去子昂未远,其高怀慕尚也如此。”(《唐诗品汇》)沈德潜则说:“太白诗纵横驰骤,独《古风》二卷,不矜才,不使气,原本阮公,风格俊上,伯玉《感遇》诗后,有嗣音矣。”(《唐诗别裁集》)这些作品更多继承了风骚传统,而指事深切,言情笃挚,缠绵往复,每多言外之旨。 李白集中也有八首七律,有一百一十首五律。李白生活的时代,五律早已成熟,七律才趋于定型。李白的律诗大致反映了这一时代的创作情况。有人认为李白不喜束缚,故集中七律甚少,这种解释并不成立。七律的束缚并不比五律严很多,李白集中有百余首五律也是明证。七律到杜甫漂泊西南的一些诗作中才完全定型,李白及同时代的崔颢等人的七律均不十分工稳整饬,即便基本符合,也多属暗合。李白律诗成就很高。田雯说:“青莲作近体如作古风,一气呵成,无对待之迹,有流行之乐,境地高绝。”(《古欢堂集杂著》)对其五律,古人尤多嘉许。吴乔说:“太白五律,平易天真,大手笔也。”(《围炉诗话》)管世铭说:“太白五言律,如听钧天广乐,心开目明;如望海上仙山,云起水涌。又或通篇不着对偶,而兴趣天然,不可凑泊。常尉、孟山人时有之,太白尤臻其妙。”(《读雪山房唐诗序例》)三人对李白律诗的论述是公允的,其长其短,均言之中肯。 太白绝句仅九十三首,其中五绝四十八首,七绝四十五首。胡应麟指出:“太白五七言绝,字字神境,篇篇神物。”“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又说:“五言绝二途:摩诘之幽玄,太白之超逸。”“七言绝,太白、江宁为最。”“五七言(绝)各极其工者,太白。”(《诗薮》)毛先舒则指出:“七言绝起忌矜势,太白多直抒旨畅,两言后只用溢思作波掉,唱叹有余响。”(《诗辩坻》)今人对李白绝句之论述大致也不出以上范围。各种唐诗选本,选李白绝句均较多,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仅七绝即选李白二十一首,孙洙《唐诗三百首》选李白绝句八首,与王维、杜牧相当,位居第一。在脍炙人口的唐人绝句中,李白的《静夜思》、《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又属流传最广的篇章。“床前明月光”的诗句常常是“呀呀”学语的儿童接触的第一首唐诗。 李白将我国古代诗歌艺术推上了顶峰,对后人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李白身前就享有盛名,身后更赢得极高的评价。李阳冰《草堂集序》称:“千载独步,惟公一人。”吴融《禅月集序》谓:“国朝能为歌诗者不少,独李太白为称首。”郁贤皓《李白选集序》指出:“唐代韩愈、李贺、杜牧都从不同方面受过李白诗风的熏陶;宋代苏轼、陆游的诗,苏轼、辛弃疾、陈亮的豪放派词,也显然受到李白诗歌的影响;而金元时代的元好问、萨都剌、方回、赵孟、范德机、王恽等,则多学习李白的飘逸风格;明代的刘基、宋濂、高启、李东阳、高棅、沈周、杨慎、宗臣、王登、李贽,清代的屈大均、黄景仁、龚自珍等,都对李白非常仰慕,努力学习他的创作经验。”近现代以来,李白更不仅为东洋人熟知,也为西洋各国广为推崇。李白的诗,成了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最光彩夺目的部分之一。 阿瑟编校 古风五十九首 其一 大雅久不作。 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 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 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 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 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 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 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 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 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 众星罗秋□。 【上日下文】 我志在删述。 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 绝笔于获麟。 其二 蟾蜍薄太清。 蚀此瑶台月。 圆光亏中天。 金魄遂沦没。 □□入紫微。 【虫带】【虫东】 大明夷朝晖。 浮云隔两曜。 万象昏阴霏。 萧萧长门宫。 昔是今已非。 桂蠹花不实。 天霜下严威。 沈叹终永夕。 感我涕沾衣。 其三 秦皇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 挥一作飞 ) 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 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 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 骋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 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 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 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 扬波喷云雷。 鬈鬣蔽青天。 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 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 金棺葬寒灰。 其四 凤飞九千仞。 五章备彩珍。 衔书且虚归。 空入周与秦。 横绝历四海。 所居未得邻。 吾营紫河车。 千载落风尘。 药物秘海岳。 采铅青溪滨。 时登大楼山。 举首望仙真。 ( 首一作手 ) 羽驾灭去影。 飚车绝回轮。 尚恐丹液迟。 志愿不及申。 徒霜镜中发。 羞彼鹤上人。 桃李何处开。 此花非我春。 唯应清都境。 长与韩众亲。 其五 太白何苍苍。 星辰上森列。 去天三百里。 邈尔与世绝。 中有绿发翁。 披云卧松雪。 不笑亦不语。 冥栖在岩穴。 我来逢真人。 长跪问宝诀。 粲然启玉齿。 ( 启玉齿一作忽自哂 ) 授以炼药说。 铭骨传其语。 竦身已电灭。 仰望不可及。 苍然五情热。 吾将营丹砂。 永与世人别。 其六 代马不思越。 越禽不恋燕。 情性有所习。 土风固其然。 ( 固其然一作其固然 ) 昔别雁门关。 今戍龙庭前。 惊沙乱海日。 飞雪迷胡天。 虮虱生虎□。 【虫几】【歇欠换鸟】 心魂逐旌旃。 苦战功不赏。 忠诚难可宣。 谁怜李飞将。 白首没三边。 其七 五鹤西北来。 飞飞凌太清。 仙人绿云上。 自道安期名。 两两白玉童。 双吹紫鸾笙。 去影忽不见。 回风送天声。 我欲一问之。 ( 一作举首远望之) 飘然若流星。 愿餐金光草。 寿与天齐倾。 ( 此诗另有一作 客有鹤上仙。 飞飞凌太清。 扬言碧云里。 自道安期名。 两两白玉童。 双吹紫鸾笙。 飘然下倒影。 倏忽无留形。 遗我金光草。 服之四体轻。 将随赤松去。 对博坐蓬瀛。) 其八 咸阳二三月。 宫柳黄金枝。 绿帻谁家子。 卖珠轻薄儿。 日暮醉酒归。 白马骄且驰。 意气人所仰。 冶游方及时。 子云不晓事。 晚献长杨辞。 赋达身已老。 草玄鬓若丝。 投阁良可叹。 但为此辈嗤。 其九 庄周梦胡蝶。 胡蝶为庄周。 一体更变易。 万事良悠悠。 乃知蓬莱水。 复作清浅流。 青门种瓜人。 旧日东陵侯。 富贵故如此。 ( 故一作固 ) 营营何所求。 其十 齐有倜傥生。 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 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 後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 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 拂衣可同调。 其十一 黄河走东溟。 白日落西海。 逝川与流光。 飘忽不相待。 春容舍我去。 秋发已衰改。 人生非寒松。 年貌岂长在。 (年貌一作颜色 ) 吾当乘云螭。 吸景驻光彩。 ( 上二句一作 谁能学天飞。 吸景驻光彩。 ) 其十二 松柏本孤直。 难为桃李颜。 昭昭严子陵。 垂钓沧波间。 身将客星隐。 心与浮云闲。 长揖万乘君。 还归富春山。 清风洒六合。 邈然不可攀。 使我长叹息。 冥栖岩石间。 其十三 君平既弃世。 世亦弃君平。 观变穷太易。 探元化群生。 寂寞缀道论。 空帘闭幽情。 驺虞不虚来。 □□有时鸣。 【上狱下鸟】【上族下鸟】 安知天汉上。 白日悬高名。 海客去已久。 谁人测沈冥。 其十四 胡关饶风沙。 萧索竟终古。 木落秋草黄。 登高望戎虏。 荒城空大漠。 边邑无遗堵。 白骨横千霜。 嵯峨蔽榛莽。 借问谁凌虐。 天骄毒威武。 赫怒我圣皇。 劳师事鼙鼓。 阳和变杀气。 发卒骚中土。 三十六万人。 哀哀泪如雨。 且悲就行役。 安得营农圃。 不见征戍儿。 岂知关山苦。 ( 一本此下有 争锋徒死节。 秉钺皆庸竖。 战士死蒿莱。 将军获圭组。 四句 ) 李牧今不在。 边人饲豺虎。 其十五 燕昭延郭隗。 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 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 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 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鹤举。 千里独徘徊。 其十六 宝剑双蛟龙。 雪花照芙蓉。 精光射天地。 雷腾不可冲。 一去别金匣。 飞沉失相从。 风胡灭已久。 所以潜其锋。 吴水深万丈。 楚山邈千重。 雌雄终不隔。 神物会当逢。 ( 当一作相 ) 其十七 金华牧羊儿。 乃是紫烟客。 我愿从之游。 未去发已白。 不知繁华子。 扰扰何所迫。 昆山采琼蕊。 ( 蕊一作蕤 ) 可以炼精魄。 其十八 天津三月时。 千门桃与李。 朝为断肠花。 暮逐东流水。 前水复后水。 古今相续流。 新人非旧人。 年年桥上游。 鸡鸣海色动。 谒帝罗公侯。 月落西上阳。 ( 西上阳一作上阳西 ) 余辉半城楼。 衣冠照云日。 朝下散皇州。 鞍马如飞龙。 黄金络马头。 行人皆辟易。 志气横嵩丘。 入门上高堂。 列鼎错珍羞。 香风引赵舞。 清管随齐讴。 七十紫鸳鸯。 双双戏庭幽。 行乐争昼夜。 自言度千秋。 功成身不退。 自古多愆尤。 黄犬空叹息。 绿珠成衅雠。 何如鸱夷子。 散发棹扁舟。 ( 棹一作弄 ) 其十九 西岳莲花山。 ( 岳一作上 ) 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 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 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 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 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 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 豺狼尽冠缨。 其二十 昔我游齐都。 登华不注峰。 兹山何峻秀。 绿翠如芙蓉。 萧飒古仙人。 了知是赤松。 借予一白鹿。 自挟两青龙。 含笑凌倒景。 欣然愿相从。 ( 一本此十句作一首 ) 泣与亲友别。 欲语再三咽。 勖君青松心。 努力保霜雪。 世路多险艰。 白日欺红颜。 分手各千里。 去去何时还。 ( 一本此八句作一首 ) 在世复几时。 倏如飘风度。 空闻紫金经。 白首愁相误。 抚己忽自笑。 沉吟为谁故。 名利徒煎熬。 安得闲余步。 终留赤玉舄。 东上蓬莱路。 ( 莱一作山 ) 秦帝如我求。 苍苍但烟雾。 ( 一本此十二句作一首 ) 其二十一 郢客吟白雪。 遗响飞青天。 徒劳歌此曲。 举世谁为传。 试为巴人唱。 和者乃数千。 吞声何足道。 叹息空凄然。 其二十二 秦水别陇首。 幽咽多悲声。 胡马顾朔雪。 躞蹀长嘶鸣。 感物动我心。 缅然含归情。 昔视秋蛾飞。 今见春蚕生。 袅袅桑柘叶。 (柘一作结 ) 萋萋柳垂荣。 急节谢流水。 羁心摇悬旌。 挥涕且复去。 恻怆何时平。 其二十三 秋露白如玉。 团团下庭绿。 我行忽见之。 寒早悲岁促。 人生鸟过目。 胡乃自结束。 景公一何愚。 牛山泪相续。 物苦不知足。 得陇又望蜀。 人心若波澜。 世路有屈曲。 三万六千日。 夜夜当秉烛。 其二十四 大车扬飞尘。 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 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 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霓。 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 谁知尧与跖。 其二十五 世道日交丧。 浇风散淳源。 不采芳桂枝。 反栖恶木根。 所以桃李树。 吐花竟不言。 大运有兴没。 群动争飞奔。 归来广成子。 去入无穷门。 其二十六 碧荷生幽泉。 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 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 馨香竟谁传。 坐看飞霜满。 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 愿托华池边。 其二十七 燕赵有秀色。 绮楼青云端。 眉目艳皎月。 一笑倾城欢。 常恐碧草晚。 坐泣秋风寒。 纤手怨玉琴。 清晨起长叹。 焉得偶君子。 共乘双飞鸾。 其二十八 容颜若飞电。 时景如飘风。 草绿霜已白。 日西月复东。 华鬓不耐秋。 ( 鬓一作发 ) 飒然成衰蓬。 古来贤圣人。 一一谁成功。 君子变猿鹤。 小人为沙虫。 不及广成子。 乘云驾轻鸿。 其二十九 三季分战国。 七雄成乱麻。 王风何怨怒。 世道终纷口。 【上奴下手】 至人洞玄象。 高举凌紫霞。 仲尼欲浮海。 吾祖之流沙。 圣贤共沦没。 临歧胡咄嗟。 其三十 玄风变太古。 道丧无时还。 扰扰季叶人。 ( 季叶一作市井 ) 鸡鸣趋四关。 但识金马门。 谁知蓬莱山。 ( 谁一作讵 ) 白首死罗绮。 笑歌无时闲。 绿酒哂丹液。 青娥凋素颜。 ( 上二句一作 萋萋千金骨。 风尘凋素颜。 ) 大儒挥金椎。 琢之诗礼间。 苍苍三株树。 冥目焉能攀。 其三十一 郑容西入关。 行行未能已。 白马华山君。 相逢平原里。 璧遗镐池君。 明年祖龙死。 秦人相谓曰。 吾属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 千春隔流水。 其三十二 蓐收肃金气。 西陆弦海月。 秋蝉号阶轩。 感物忧不歇。 良辰竟何许。 大运有沦忽。 天寒悲风生。 夜久众星没。 恻恻不忍言。 哀歌逮明发。 其三十三 北溟有巨鱼。 身长数千里。 仰喷三山雪。 ( 雪一作云 ) 横吞百川水。 凭陵随海运。 □赫因风起。 【火单】 吾观摩天飞。 九万方未已。 其三十四 羽檄如流星。 虎符合专城。 喧呼救边急。 群鸟皆夜鸣。 白日曜紫微。 三公运权衡。 天地皆得一。 澹然四海清。 借问此何为。 答言楚征兵。 渡泸及五月。 将赴云南征。 ( 征一作行 ) 怯卒非战士。 炎方难远行。 ( 行一作征 ) 长号别严亲。 日月惨光晶。 泣尽继以血。 心摧两无声。 困兽当猛虎。 穷鱼饵奔鲸。 千去不一回。 投躯岂全生。 如何舞干戚。 一使有苗平。 其三十五 丑女来效颦。 还家惊四邻。 寿陵失本步。 笑杀邯郸人。 一曲斐然子。 雕虫丧天真。 棘刺造沐猴。 三年费精神。 功成无所用。 楚楚且华身。 大雅思文王。 颂声久崩沦。 安得郢中质。 一挥成斧斤。 其三十六 抱玉入楚国。 见疑古所闻。 良宝终见弃。 徒劳三献君。 直木忌先伐。 芳兰哀自焚。 盈满天所损。 沉冥道为群。 东海泛碧水。 (泛一作沉) 西关乘紫云。 鲁连及柱史。 可以蹑清芬。 ( 此诗一作 □来荆山客。 【竭立换去】 谁为珉玉分。 良宝绝见弃。 虚持三献君。 直木忌先伐。 芬兰哀自焚。 盈满天所损。 沉冥道所群。 东海有碧水。 西山多白云。 鲁连及夷齐。 可以蹑清芬。) 其三十七 燕臣昔恸哭。 五月飞秋霜。 庶女号苍天。 震风击齐堂。 精诚有所感。 造化为悲伤。 而我竟何辜。 远身金殿旁。 ( 一本无此二句 ) 浮云蔽紫闼。 白日难回光。 群沙秽明珠。 众草凌孤芳。 古来共叹息。 流泪空沾裳。 其三十八 孤兰生幽园。 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 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 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 香气为谁发。 其三十九 登高望四海。 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 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 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 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 枳棘栖鸳鸾。 且复归去来。 剑歌行路难。 ( 行一作悲 ) ( 此诗一作 登高望四海。 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 风飘大荒寒。 杀气落乔木。 浮云蔽层峦。 孤凤鸣天倪。 遗声何辛酸。 游人悲旧国。 抚心亦盘桓。 倚剑歌所思。 曲终涕泗澜。) 其四十 凤饥不啄粟。 所食唯琅□。 【王干】 焉能与群鸡。 刺蹙争一餐。 ( 刺蹙一作蹙促 ) 朝鸣昆丘树。 夕饮砥柱湍。 归飞海路远。 独宿天霜寒。 幸遇王子晋。 结交青云端。 怀恩未得报。 感别空长叹。 其四十一 朝弄紫泥海。 (泥一作沂)又 ( 一作朝驾碧鸾车 ) 夕披丹霞裳。 挥手折若木。 拂此西日光。 云卧游八极。 ( 卧一作举 ) 玉颜已千霜。 ( 已千一作如清 ) 飘飘入无倪。 稽首祈上皇。 呼我游太素。 玉杯赐琼浆。 一餐历万岁。 何用还故乡。 永随长风去。 天外恣飘扬。 ( 一本无此二句 ) 其四十二 摇裔双白鸥。 鸣飞沧江流。 宜与海人狎。 岂伊云鹤俦。 寄形宿沙月。 ( 形一作影 ) 沿芳戏春洲。 吾亦洗心者。 忘机从尔游。 其四十三 周穆八荒意。 汉皇万乘尊。 淫乐心不极。 雄豪安足论。 西海宴王母。 北宫邀上元。 瑶水闻遗歌。 玉杯竟空言。 灵迹成蔓草。 徒悲千载魂。 其四十四 绿萝纷葳蕤。 缭绕松柏枝。 草木有所托。 岁寒尚不移。 奈何夭桃色。 坐叹葑菲诗。 玉颜艳红彩。 云发非素丝。 君子恩已毕。 贱妾将何为。 其四十五 八荒驰惊飚。 万物尽凋落。 浮云蔽颓阳。 洪波振大壑。 龙凤脱罔罟。 飘摇将安托。 去去乘白驹。 空山咏场藿。 其四十六 一百四十年。 国容何赫然。 隐隐五凤楼。 峨峨横三川。 王侯象星月。 宾客如云烟。 ( 以上六句一作 帝京信佳丽。 国容何赫然。 剑戟拥九关。 歌钟沸三川。 蓬莱象天构。 珠翠夸云仙。) 斗鸡金宫里。 蹴鞠瑶台边。 举动摇白日。 指挥回青天。 当涂何翕忽。 失路长弃捐。 独有扬执戟。 闭关草太玄。 其四十七 桃花开东园。 含笑夸白日。 偶蒙东风荣。 生此艳阳质。 ( 生一作矜 ) 岂无佳人色。 但恐花不实。 宛转龙火飞。 零落早相失。 讵知南山松。 独立自萧瑟。 ( 此诗一作 芙蓉娇绿波。 桃李夸白日。 偶蒙春风荣。 生此艳阳质。 岂无佳人色。 但恐花不实。 宛转龙火飞。 零落互相失。 讵知凌寒松。 千载长守一。) 其四十八 秦皇按宝剑。 赫怒震威神。 逐日巡海右。 驱石驾沧津。 ( 驾一作架) 征卒空九寓。 作桥伤万人。 但求蓬岛药。 岂思农扈春。 力尽功不赡。 千载为悲辛。 其四十九 美人出南国。 灼灼芙蓉姿。 皓齿终不发。 芳心空自持。 由来紫宫女。 共妒青蛾眉。 归去潇湘□。 (水止) 沉吟何足悲。 其五十 宋国梧台东。 野人得燕石。 ( 以上二句一作 宋人枉千金。 去国买燕石。) 夸作天下珍。 却哂赵王璧。 赵璧无缁磷。 燕石非贞真。 流俗多错误。 岂知玉与珉。 其五十一 殷後乱天纪。 楚怀亦已昏。 夷羊满中野。 口口盈高门。 【上草下录】【上草下施】 比干谏而死。 屈平窜湘源。 虎口何婉娈。 女□空婵媛。 【上须下女】 彭咸久沦没。 此意与谁论。 其五十二 青春流惊湍。 朱明骤回薄。 ( 明一作火 ) 不忍看秋蓬。 飘扬竟何托。 光风灭兰蕙。 白露洒葵藿。 ( 洒葵藿一作委萧藿 ) 美人不我期。 草木日零落。 其五十三 战国何纷纷。 兵戈乱浮云。 赵倚两虎斗。 晋为六卿分。 奸臣欲窃位。 树党自相群。 果然田成子。 一旦杀齐君。 其五十四 倚剑登高台。 悠悠送春目。 苍榛蔽层丘。 琼草隐深谷。 凤鸟鸣西海。 欲集无珍木。 □斯得所居。 【学子换鸟】 蒿下盈万族。 晋风日已颓。 穷途方恸哭。 ( 以上六句一作 翩翩众鸟飞。 翱翔在珍木。 群花亦便娟。 荣耀非一族。 归来怆途穷。 日暮还恸哭。) 其五十五 齐瑟弹东吟。 ( 弹一作挥 ) 秦弦弄西音。 慷慨动颜魄。 ( 魄一作色 ) 使人成荒淫。 彼美佞邪子。 婉娈来相寻。 一笑双白璧。 再歌千黄金。 珍色不贵道。 讵惜飞光沈。 安识紫霞客。 瑶台鸣素琴。 ( 素一作玉 ) 其五十六 越客采明珠。 提携出南隅。 清辉照海月。 美价倾皇都。 献君君按剑。 怀宝空长吁。 鱼目复相哂。 寸心增烦纡。 其五十七 羽族禀万化。 小大各有依。 周周亦何辜。 六翮掩不挥。 愿衔众禽翼。 一向黄河飞。 飞者莫我顾。 叹息将安归。 其五十八 我到巫山渚。 ( 到一作行 ) 寻古登阳台。 天空彩云灭。 地远清风来。 神女去已久。 襄王安在哉。 荒淫竟沦替。 ( 替一作没 ) 樵牧徒悲哀。 其五十九 恻恻泣路歧。 哀哀悲素丝。 路歧有南北。 素丝易变移。 万事固如此。 人生无定期。 田窦相倾夺。 宾客互盈亏。 世途多翻覆。 ( 一作谷风刺轻薄 ) 交道方险口。 【山戏】 斗酒强然诺。 寸心终自疑。 张陈竟火灭。 萧朱亦星离。 众鸟集荣柯。 穷鱼守枯池。 嗟嗟失权客。 ( 权一作欢 ) 勤问何所规。 ( 规一作悲 ) wwW。xiaoshuotx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