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类别:其他 作者:曹操字数:2883更新时间:23/03/24 11:55:45
(曹操说:所谓“计”,就是把选任我方将领,称量敌人实力,测知地形,估量兵力以及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易等事项,预先谋划好。)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着人民的生死,决定着社翟的存亡,不能不仔细研究,慎重对待。因此,应该用“五事”进行衡量,从七个方面加以比较,以便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曹操说:说的是下面的“道”、“天”。“地”、“将”、“法”和“主孰有道”等。“索其情”是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五事’,,第一是“道,第二是“天’,,第三是“地”,第四是“将”,第五是“法”。“道’,,是指推行进步政治,使人民和国君意向相同。能做到这一点,听凭你如何驱遣,他们也不会畏惧、迟疑。(曹操说:用政策。法令教化人民。危就是疑惧。)“天”是指阴雨、晴天、严寒。酷热等天候季节变化的规律。(曹操说:在“天时”适宜的情况下出兵作战。所以,《司马法》上说:“冬夏不出兵作战,这是为了既照顾本国人民的利益,也照顾敌国人民的利益。”)“地”,是指道路地远、近,地形的险要、平坦、广阔、狭窄和“死地”、“生地”等地理条件,(曹操说:是说因为各种地形的情况不一样,必须根据当时所处的地形实际来决定如何有效地利用地形。这方面的论述包含在《九地篇》中。)“将”是指将领的才智、信用、仁慈、勇敢、威严。(曹操说:将帅应该具备这五种品德。)“法”是指关于军队的组织编制、指挥联络信号、各级官员职守,以及后勤供应、军费开支等事项的规定。(曹操说:“曲制”是指军队编制。联络、指挥等项的制度规定。“官”是指各级官员的职责。“道”是指粮道。“主用”是指掌管军队的费用开支。)这五项,将帅没有哪一个毫无所知,然而只有能深刻理解的人,才能取得胜利;不能深刻理解,就不能取得胜利。所以,还必须依据有关这些方面的具体筹算加以比较,以便探求谁胜谁负的可能性。(曹操说:对“五事”同样都懂一些,谁真正懂得“五事”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效用,谁就能取得胜利。“索其情”的“情”,在这里是指谁胜谁负的可能性。)究竟哪一方君主政治进步?(曹操说:君主应推行好的政治,将领应足智多谋,有才能。)哪一方将领有才能?哪一方能得天时、地利之助?(曹操说:天、地是指天时、地利。)哪一方法令能贯彻执行?(曹操说:军中规定的法令制度不许违犯,违犯了一定严惩。)哪一方军队强大?哪一方士卒精干?哪一方赏罚严明?我们根据这番比较的结果,就可以判断谁胜谁负了。(曹操说:据这七方面的比较来估算,就可以预知胜负了。)如果采纳我的计策,用我带兵打仗,一定能胜利,那我就留下。倘若不按我的计策办,虽然用我带兵打仗,也一定会失败,那我就离去。(曹操说:不能决定计策,就应该辞丢官职,离开那里。)计划周密而且被采纳了,就进一步制定一个“机动”的方案来作为作战计划的补充。(曹操说:其外,是指正规作战方案之外。)这里所说的“机动方案’,,就是依据有利条件来随机应变。(曹操说:机动方案的制定要遵循随机应变的原则,如何随机应变,又要依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战争,是一种靠迷惑敌人取胜的行为。(曹操说:战争没有固定的格局,要以灵活多变能迷惑敌人为原则。)因此,能打却显示出不能打的样子;想打却显示出不想打的样子;近击反佯示准备远袭;远袭则佯示行将近击。敌人贪利,就用小利引诱敌人;敌人混乱,则应趁机攻取;敌人兵力充实,必须注意防备;(曹操说:敌军管理得无懈可击,必须防备它。)敌人兵力强盛,定要避其锋芒;(曹操说:要避开敌人的长处。)敌人盛怒急于求战,应当故意挑逗它而不与决战;(曹操说:等敌人士气衰落,斗志松懈的时候,再去决战。)敌人谨慎,要诱使它轻敌冒进;敌人安逸,应迫使它疲于奔命。(曹操说:用小利引诱敌人,使敌人奔走疲劳。)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曹操说:攻击战斗意志薄弱的敌人,出击敌人空虚的营垒。)这些都是军事家所以取胜的妙诀,是不可以预先刻板规定的。(曹操说:传,就是泄露出来。作战没有固定的方法,犹如水没有固定的形态,要根据战场情况随机应变,不能预先刻板规定。因此要在自己的心中估计敌情的变化,要用自己的双眼捕捉有利的战机。)在未开战之前就预计能取胜,是因为胜利的条件充分;在未开战之前就预计不能取胜,是因为胜利的条件不充分。考虑得周密就能取胜,考虑得不周密就不能取胜,何况毫无考虑呢?我们根据这个原则去考察,胜败就可以预见到了。(曹操说:用这个基本原则来考察。) 作战篇 〔曹操曰:欲战必先算其费,务因粮於敌也。〕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曹操曰:驰车,轻车也,驾驷马;革车,重车也,言万骑之重。车驾四马,率三万军,养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保固守衣装,厩二人主养马,凡五人。步兵十人,重以大车驾牛。养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守衣装,凡三人也。带甲十万,士卒数也。〕千里而馈粮,〔曹操曰:越境千里。〕则外内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财,车甲之奉:费日千金,然後十万之师举矣。〔曹操曰:谓购赏犹在外之也。〕其用战: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屈力,久暴师则国用不足。〔曹操曰:钝,弊也;屈,尽也。〕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智者,不能善其後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久。〔曹操曰:虽拙,有以速胜。未睹者,言无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则不能得用兵之利矣。故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再载;〔曹操曰:籍,犹赋也。言初赋民,便取胜,不复归国发兵也。始用粮,後遂因食於敌,还兵入国,不复以粮迎之也。〕取用於国,因粮於敌:故军食可足也。〔曹操曰:兵甲战具,取用於国中,粮食则因敌也。〕国之贫於师者:远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曹操曰:军行已出界,近於师者贪财,皆贵卖,则百姓虚竭也。〕财竭则急於丘役。屈力中原,内虚於家,百姓之费,十去其六。〔曹操曰:丘,十六井也。百姓财殚尽而兵不解,则运粮尽力於原野也。十去其七者,所破费也。〕公家之用:破车疲马,甲胄矢弩,戟楯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七。〔曹操曰:丘牛,谓丘邑之牛;大车,乃长毂车也。〕故智将务食於敌,食敌一锺,当吾二十锺;[上艹下忌][上艹下干]一石,当吾二十石。〔曹操曰:[艹忌],豆[禾皆]也;[禾干],禾槁也。石,百二十斤也。转输之法,费二十石乃得一石。〕故杀敌者,怒也;〔曹操曰:威怒以致敌。〕取敌者,货也。〔曹操曰: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曹操曰:以车战能得敌车十乘已上,赏赐之。不言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者赏之,而言赏得者何?言欲开示赏其所得车之卒也。陈车之法:五车为队,仆射一人;十军为官,卒长一人;车满十乘,将吏二人。因而用之,故别言赐之,欲使将恩下及也。或曰:言使自有车十乘已上与敌战,但取其有功者赏之,其十乘已下,虽一乘独得,余九乘皆赏之,所以率进励士也。〕而更其旌旗;〔曹操曰:与吾同也。〕车杂而乘之,〔曹操曰:不独任也。〕卒共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曹操曰:益己之强。〕故兵贵速,不贵久。〔曹操曰:久则不利。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也。〕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而国安危之主也。〔曹操曰:将贤则国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