谗言终使官难做——张正直高才难道为赏钱

类别:其他 作者:陈忠远字数:2449更新时间:23/03/24 11:57:57
整个晚唐诗坛的诗风都日趋萎靡不振,号称“十哲”的诗人群体尚在做着一些努力,从而为这个不再振作的诗坛抹上一层并不太亮丽的余辉。 清河人张就是这作家群里比较有水平的一位诗人。他一出生便很聪明,在年纪还很小时,他就开始了诗歌创作;而且他的作品也往往能得到大人们的赞赏。就在他**岁时,张跟随大人登上单于台,眼看着黄河正从旷远的天边滚滚而来,而太阳则好似就从地底下喷薄而出一般,他当即便吟出了一联气势非凡的好句: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上来。 这可把他身旁的大人们都震惊着了!因为张这一联诗里,不但对仗极为工稳,而且使用了“隔句拗救”的手法,使得该诗联的声律仍很谐和;尤其是该诗联的意境极为开阔,那就更属并非易事了。所以,张的老师当即就对张父赞叹道:“令郎发达之兆,由此可见出一端矣!” 尽管张由于如此之类的诗作爆得大名,然而令人想不到的,由于家境贫寒,他在参加进士考试时却并不怎么顺利,而且起先几次他都居然没能考取。就这样留滞在京城长安的张,心情自然极不舒畅。一天夜晚,所有的人都已沉睡,只有他还在孜孜不倦地温习着功课。他感到眼睛都酸麻酸麻地,就独自端起了碗中那浊酒喝将起来。突然,他把酒碗一摔,遂蘸墨挥笔在客栈的墙壁上题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诗,曰: 月里路从何处上,江边身合几时归? 十年九陌寒风夜,梦扫芦花絮客衣。 此诗才写罢,他又仔细地把它读了一遍;情动于衷的张便不由泫然泪下了。但他这首诗却很快地就传播了开来,以至于那主考官都以为未能考取的张确实很有才华,而且他此前的成名也并非徒有虚名。这样,主考官便向人要来了张的其他诗作,读后觉得这次未能录取张,真是一个大大的过错。于是他就向其他一些主考官宣扬张的诗才;到昭宗乾宁二年(895年),张终于顺利地考取了进士。 然而没过多久,原本就处在风雨飘摇中的大唐王朝的大厦便轰然倒塌了。刚刚做上犀浦县令的张为了生存,只得到王建建立的前蜀小王国里担任了膳部员外郎。由于张在管理方面还颇有一套,此后他就出任金堂县令。王建死后,他的儿子王衍是一个喜爱风雅的主儿,一天跟他的爱妃去游览大慈寺时,忽然见到寺院的墙壁上写有一首诗;其中的联语最使他赞不绝口,道是: 墙头细雨垂纤草,水面回风聚落花。 但这个身为前蜀后主的王衍因不知作者是谁,就询问这究竟是谁写的。跟随人员经过打听后,报告说是张写的;①王衍便默默地记着了。一回到了宫里,他当即命人把张的诗作全部搜集过来让他阅读。张急忙把他200来篇诗作恭恭敬敬地呈献上去。②王衍读后很是欣赏,就想任命张为起草朝廷中重要文书的知制诰一职。但宋光嗣却从中作梗说:③“张为人也太骄傲自满了!那天小臣跟他喝酒时,他说话中对驸马爷就很不恭敬。”耳朵风很软的王衍听了宋这谗言后,竟又收回成命,不再让张做这重要的文书工作了。尽管如此,王衍却觉得就这样毫无“表示表示”、“意思意思”,似乎也有些说不过去,遂随手赏赐张1000两白金了事。 按:① 《唐诗纪事》说是“寺僧”回答,而《郡斋读书志》未说是谁回答;至于《唐才子传》则称“左右”回答。今为方便行文计,暂落实到“左右”可也。② 《郡斋读书志》与《唐才子传》等均称“二篇”或“二首”;而《唐诗纪事》则称“进二百首”,似更符合常情,故从之。③ 宋,《郡斋读书志》与《唐诗纪事》均同;唯《唐才子传》则作“朱”,盖形讹也。 谢诗差幸人原谅——崔橹谢罪诗真是戒酒良方 晚唐大诗人杜牧的诗作之所以被人看好,主要是由于他那风神蕴藉的特有风调。而比他还要晚些时候的作家崔橹,①也正是由于爱慕小杜这蕴藉的风调,从而写出了迥然不同于时人的诗作来。 崔橹向来善于撰写杂文,他所使用的文笔颇为华丽而又任意,比较能放得开。在读了他的前辈作家杜牧的诗作后,他便极力学习小杜的作法来提高他自己的诗作风韵。因此,像小杜一样,他的诗作也以绝句的成就最高;尤其在写作有关状景咏物方面便更是如此了。比如他在夏天面对莲花时,就能吟出饶有如此风调的好句来: 何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清香尽日怜! 到了冬天,他面对梅花又禁不住手舞足蹈起来: 强半瘦因前夜雪,数枝愁向晚来天。 在写完这诗句后,他仍还觉得意犹未尽,于是刹那间便又有了一联好句蹿上他的心头,道是: 初开已入雕梁画,未落先愁玉笛吹。 当然,他在题写离别送行时的作品也颇具特色,其中如有云: 云生柱础降龙地,露洗林峦放鹤天。 正是由于崔橹这众多的脍炙人口的华丽精深之作,自然就使得他的诗名广为传扬了。于是,他在宣宗大中年间(847年~860年)顺利考取进士后,②便踏上了作官为宦的道路。 然而,他在做官时却遇上了一件尴尬之事。因为崔橹嗜好喝酒,而且一喝就非要喝个大醉方休不可;更使人难以忍耐的,他在喝醉后往往还不想让同伴早些走。知道他这性格的朋友都曾劝慰过他,但崔橹却仍没有把人们的忠言当回事儿;直到最后出现他向人道歉这一结局时,他才不得不改变那令人难堪的坏习惯。 那天在公宴场合,原本爱好喝酒而且确实也已经喝醉了的崔橹,这时仍拉着郎中陆肱的手不放,说是他得再陪他喝上一盅。知道崔这性格的陆已然站起来却又只得违心地坐下,心想,免得由于这事把他跟同事间的关系给闹僵了。谁知这业已醺然颓然了的崔,却开始用极为难听的话语侮辱起陆来。陆当即拂袖而起,并愤愤然地扬长而去;当下遂把整个宴会闹得不欢而散。 大家终于把崔给劝回家去。第二天早上一醒来,对于昨晚的事情毕竟还有点记忆的崔橹,越发觉得由于自己贪酒并强要人陪喝不算,居然还去侮辱了人家!想想自己这坏毛病也确实令人难以接受,他遂在悔恨之余写了一首七绝诗来向陆谢罪,其诗云: 醉时颠蹶醒时羞,曲蘖催人不自由。 叵耐一双穷相眼,不堪花卉在前头。③ 陆肱读了崔橹这出自肺腑的真诚的谢罪诗,不觉对之宽厚一笑,也就原谅了崔昨晚那鲁莽的行为了。此后,崔便再也不敢像原来那样死纠蛮缠着人家来喝酒;到了最后,他索性就把平生贪酒的坏习惯也给戒了。这也该算是他在吃过前亏,并在痛改前非之后的令人叫好之事。 按:① 此据《唐摭言》、《唐诗纪事》、《新唐书·艺文志》及《直斋书录解题》等,唯《唐才子传》作“崔鲁”。② 一说为僖宗“广明间进士”。③ 醒、相,此处皆为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