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生死定终身——郑还古说是不幸也幸运
类别:
其他
作者:
陈忠远字数:3220更新时间:23/03/24 11:57:58
在诗文里,一旦提到“真真”二字的,人们往往就会想起唐朝进士赵颜那活色生香的轶事。
这则见于《松窗杂记》的故事说,①一天,赵颜在一位画家那里见到了一扇屏风,它上面画着一位极为漂亮的女人。赵颜极其惊叹道:“这世上恐怕还没有如此艳丽的女人吧?如果她果真生活在世上的话,那我就真的好希望能娶她为妻了!”
这画家笑了一笑,说:“要知道,我这可是幅神画呀。她有一个名字叫‘真真’,您只要每天早晨一起来就叫她的名字,而且一天到晚不停地喊;这样一连喊她100天,她便会应答着您了。然后,您就用百家彩灰酒灌她,她便活了——这还不能保管您如愿以偿吗?!”
赵颜果真就按这画家的话去做了,每天都是昼夜不停地喊着“真真”的名字。100天飞快过去,奇迹果然出现:真真在画面上开始答应着他了。喜不自禁的赵颜遂又用百家彩灰酒灌她;不久,真真竟笑盈盈地走下了屏风,并对赵颜笑道:“多谢您召我来,我愿意做您的妻子。”她说话吃饭跟常人一模一样,一年后,他们便生了一个儿子。等到儿子两岁时,赵颜的朋友说她必然是妖精所变,时间一久,恐怕就会出问题;而他家正好有一把宝剑可以用来斩杀她。当晚,这友人遂把那剑交给了赵颜。但这宝剑才到房间,真真就不觉哭泣起来:“我原本可是南岳地仙呀。由于别人无端地把我的形貌给画了出来,此后又得到您的一再呼唤,我这才到人间跟您生活在一起。而现在您却怀疑我了,那么,我也就得走了。”说罢,她遂吐出了当年所喝的百家彩灰酒,然后,居然携着儿子的手又上屏风去了。
赵颜仔细观察那扇屏风,但见上面并没有别的太大变化,只是多了一个小孩子而已。赵颜当即懊丧不迭,但这已经于事无补了。
此后人们在表现一种迷离惝恍的情感时,往往会用上这真真的故事。而本文现在所要说的,同样也是一则关于唐朝人的行事,并且女主人公的名字也叫“真真”。虽然其事迹跟赵颜这行事不无区别,但它令人深思的程度,却一点儿也不比上文所说的逊色。
宪宗元和初年(806年),自号谷神子的才子郑还古考取了进士,那时他正住在东都洛阳。在同一条街道上,邻居有个名叫柳尚的将军,跟郑很是要好;两人平时往来很多,不时饮酒谈诗,深感相见恨晚。后来郑奉命调到西都,并担任国子博士一职。这样,柳将军便给他设宴饯行,把自己家中最为漂亮和能歌善舞的乐妓尽数叫了出来,陪伴着侑酒,希望郑能尽兴而饮。
在这歌舞喧哗声中,郑固然很高兴地跟柳举杯相属,说些离别时的祝贺语以及此后要多加保重的话。两人因心情畅快,不觉就喝了个红日西沉。起身正要作别时,郑忽然发现站在临窗处有一个身穿红长裙的娇媚女子,在那里正痴痴地凝望着外面的远山,又好似一副愣怔的模样。他当即甚为叹赏,以至跟将军言谈时,竟也不自觉地走神。柳见状,知道郑眷恋着她,遂命手下用人“添酒回灯重开宴”,②同时命被郑眷恋着的女子近前把酒劝饮。
此时,柳对郑莞尔一笑说:“她的名字叫沈真真,原本是良家之女,而且她还能写得一手好诗。”郑一听,心中更是惊叹不已。柳接着说道:“现在,我想请您写一首诗,用来记下你们这段缘分。等到您接受朝廷正式授命后,我便让人把真真给您送过去,这样也好表达我对您的一番祝贺之意。”
听罢柳这许诺,郑不觉喜上眉梢,当即就赋诗相赠,并把它作为定情之物。柳见到郑能即席吟成这样一首好诗,更是欣喜若狂,便叫真真当场拜谢郑先生的一片深情厚意。真真也极为欣慰地照办了;众人又是欣然举杯相劝。直到东方将白时,大家才挥手作别。
真真接过并收藏好郑这首诗,并时常把它拿出来独个儿欣赏着,痴痴地等候着心上人的好消息。真真一再欣赏着的这首五言律诗是这样的:
冶艳出神仙,清声胜管弦。词轻《白苎曲》,歌遏碧云天。
未拟生裴秀,何妨乞郑玄。不堪金谷水,横过坠楼前!
该诗使用了许多典故,其大旨除了用以赞赏真真的歌声美妙之外,郑还把自己对她的寄望也不由自主地写了进去。所以这首诗在华丽的外表之余,尤其是尾联还饶有一种深沉的感慨。
郑一到京城,便当上了教育部门的国子博士。这是柳将军从当时的邸报,亦即相当于现在的官方新闻上获悉的;当下他就很为高兴地派遣得力家人送沈真真前去赴约。然而不幸得很,当真真一行到了途中嘉祥驿之际,却突然听到一个令人极为叹息的噩耗:郑还古已经在长安城不幸去世!真真接到这极坏消息,当即便嚎啕大哭起来,并要去寻死觅活了;幸得随行人员好说歹说,终于把她劝慰住。这样,大家遂只得让真真又拐回到了柳将军的家里。
终于知道这噩耗的柳将军,也不禁老泪纵横,然后,他便过来劝慰真真了,说起人死不能复生之类虽陈旧但仍不失最能劝慰人的老话。过了许久,真真终于被劝住。柳又大为叹息了一回,便让真真居住到他的另一幢楼房,免得她触物伤情。此后,真真居然就这样独身地过了一辈子。知道这桩情事的人们,不由对真真这贞烈作为甚表敬意了。
这却使人蓦然想起郑还古上面这首赠诗里的尾联。该联说的是晋朝时名士石崇由于深深锺爱着爱妾绿珠,遂专门让她住在豪华奢侈的金谷园里。后来,权臣孙秀为了抢夺绿珠便诬陷石崇“谋反”,这样,石崇就被孙秀的主子、赵王司马伦给杀害了;而深受石崇疼爱的绿珠最终也以身殉情。这在我国文学史上可是一个鼎鼎有名的故事;只是令人想不到的,这回真真也续写着这令人感叹不已的贞烈行事了。或许,郑还古这首诗就是人们所说的“诗谶”,竟应验到了他们身上的么?唉!③
按:① 有说见于《闻奇录》者,恐不确。② 此为白居易《琵琶行》中句子。③ 郑还古曾著有《老子指归》13卷,传奇集《博异记》相传亦系其撰著。
帝泽岂如和尚泽——王贞白逃不脱和尚掌“中”字
有些人原本并没有做错什么事,但因被一些不明不白的东西纠缠着,竟使之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这无疑就很让人感叹了。
江西上饶人王贞白,①字有道,他生性机敏,对生活的要求颇为恬淡,只是他在科场上却显得甚为坎坷。尽管他在昭宗乾宁二年(895年)便考取了进士,但当时有人以为这次考试不无“猫腻”,遂纷纷向上举报。碍于舆论的压力,昭宗就命令有关官员对那些业已考取的新科进士进行复试。如此一折腾,王贞白虽然没被误予删除掉进士名额,但等到他被授予官职时,已是七年之后的事情了。因此,著名诗人郑谷便写了首五言诗来安慰他,其中有句云:
殿前新进士,阙下校书郎。
事实上,王贞白本人也是挺喜欢写诗作文的。他刚刚知道著名诗僧贯休时,便把他自己所写的《御沟》诗寄给贯休,并在信里十分客气地请求对方给予指点。当时和尚贯休便读到了该诗里的句子——
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
贯休虽然觉得这句子颇为警策,但仍觉得它还有再予推敲的必要。但他们两人由于不认识,和尚觉得一时间也不便多说什么话;心说那就等将来有机会时再当面陈说吧。
后来有朋友组织了一次聚会,王贞白和贯休两人都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这样,贯休便说起了王贞白前回给他所寄的作品里似乎还有一个字未必安妥;如有可能,把它再行推敲一下,那就再好也没有了。而这王贞白一听,也像贯休当年不愿修改“十四”为“四十”一样,②随即“呼”的一声便站了起来,颇为生气地瞪了贯休一眼,扬长而去。
看着王气咻咻地离去,这和尚却微笑着说道:“王先生思维非常敏捷,他很快就会明白过来,并掉转头来跟我谈诗的。”说罢,和尚遂取笔在手掌心里写了一个字,并痴痴地坐等着他了。
果然不出所料,没到一盏茶的工夫,王贞白便又返了回来;他对着贯休深施一礼,然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想把上回所呈诗作的前句改为‘此中涵帝泽’,大和尚您觉得如何?”贯休当即笑着把他的手掌心摊开,原来他手心里所写的字正是一个“中”字!王贞白不觉大为惊服道:“大和尚实亦可称为小生之一字师也!”
此后,两人便成了极为要好的诗友。由此看来,原本热望“帝泽”能给自己更多滋润的王贞白,想不到眼前这和尚给自己所受启发的恩泽,也是绝对不会少到哪里去的啊!
后来由于适值世乱,对《易经》深有研究的诗人王贞白便不再去做官了,而是回到了老家关起门来专心致志地进行写作。
按:① 此据《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他书有沿袭《唐才子传》卷十作“永丰人”者,似皆误。② 具见本书《棱棱傲骨识诗僧》一文。